免费论文网 首页

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

时间:2017-05-09 06:5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玉米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一、玉米顶腐病(细菌)

症状:玉米顶腐病典型症状为心叶呈灰绿色失水萎蔫枯死,上部叶片卷曲牛尾状,形成枯心苗或丛生苗。叶基部水浸状腐烂,病斑不规则,褐色或黄褐色,腐烂部有或无特殊臭味,有粘液,严重时用手能拔出整个心叶,轻病株心叶扭曲不能展开。

防治方法:1)对玉米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对严重发病难以挽救的地块,要及时毁种。2)药剂防治。一是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2%~0.3%,剂型为75%百菌清可湿性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广谱内吸性强的杀菌剂拌种。二是喷药防治,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3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和菌必鲨兑水进行喷雾,最好将喷雾器喷头卸下,对准玉米心叶从上至下喷灌。

二、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症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又称烂腰病或青枯病,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迅速枯死,叶片灰绿色,水烫状。田间80%以上病株呈青枯状,茎基部软腐。

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尽可能避免连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株妥善处理,减少菌源。2、及时治虫防病。苗期开始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 3、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携出田外沤肥或集中烧毁。 4、必要时于发病初期剥开叶鞘,用熟石灰1千克,兑水5~10千克涂刷有效。 5、在玉米喇叭口期喷洒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加60%瑞毒铜或瑞毒铝铜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有预防效果。 6、发病后马上喷洒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防效较好。

三、玉米大斑病

症状: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严重时苞叶和叶鞘上也可见连片病斑。常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叶片上病斑多时,常导致整叶枯死。湿度大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株底部病叶并带出田间销毁;秋收后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②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安排株行距提高田间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田间湿度,促使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有助于延缓病害发生过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通透性差的单作田及玉米多年连作田有利于该病发生。③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于玉米抽雄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l次。

四、玉米粘虫:粘虫主要为害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粘虫量发生不大、劳动力充余的情况下,可用手捏心叶杀死里面的幼虫。化学防治应在幼虫前及时防治。一是用昆虫生长调剂喷雾:低龄幼虫期用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灭幼脲1号、灭幼脲2号或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粘虫幼虫效果好。二是农药喷雾防治:可选用5%来福灵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虫龄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同时,虫量大的田块,可以先拍打植株将粘虫抖落地面,再向地面喷药,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施药时间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三是喷粉防治:可选用2.5%敌百虫粉剂每亩3--5斤进行喷粉。

五、玉米螟和白星花金龟

玉米螟:幼虫体长约25毫米,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玉米抽穗授粉时,幼虫危害雄花、雌穗并从叶片茎部蛀入,造成风折、早枯、缺粉、瘦秕等现象,目前主要在嫩雌穗顶部取食幼籽粒。

白星花金龟:成虫体长17—24毫米,宽9—12毫米,椭圆形,具青铜色光泽,体表散布众多不规则白绒斑。目前在玉米雌穗上取食花丝和幼嫩籽粒,严重者被害的玉米穗上部籽粒全部被食光。

对玉米螟和白星花金龟两种虫害应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玉米盛期,于上午至下午4时,在田间被害玉米穗上人工捕杀。

2、药剂防治:用48%毒死蜱500—1000倍液、50%敌敌畏1000倍液、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在果穗顶部喷雾防治。

篇二:玉米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2012

玉米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2012-5-9 09:26

玉米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玉米种病害症状及防治(附图片)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

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5、6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春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夏玉米田传播,因此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夏玉米总是比春玉米发病重。华北地区7~8月份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这期间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温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①推广种植中单2号、豫玉11号、豫玉34、丹玉13及掖单系统杂交种等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发生为害。②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1~3厘米。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外越冬。田间传播发病的初次浸染菌源,主要来自玉米秸秆上越冬病组织重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适宜于发病的温度为20~25℃,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中国北方各地6~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然而,凡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冬条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

防治方法: ①种植杭病品种如郑单14、豫玉34、丹玉13中单2号等。②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③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④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玉米圆斑病

玉米圆斑病(helminthosporiumcarbonum)在种植吉63自交系或以吉63自交系为亲本的杂交种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发生。

症状:该病可浸染叶片、果穗、苞叶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绿到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为1~2毫米·3~10毫米。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苞叶上的病斑向内扩展可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变黑陷,果穗变弯曲,重者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成每二年的初次浸染源。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发病,在7~8月份低温高湿条件下很利于病害的流行扩展。若6月份气温较低,阴雨多,湿度大,玉米幼苗也能发病。田间相对湿度85%以上时,数天内就可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重复浸染。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注意排灌排涝,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在玉米果穗冒尖期或80%果穗抽出时,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灰斑

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and Daniels)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为害性很大的病害。重病时块叶片大部变黄

篇三:玉米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玉米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摘要 玉米是贵州铜仁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达100万亩左右。近几年来,由于外来品种大量增加,杂交品种所占比重逐年加大,氮素化肥用量增加,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上升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玉米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玉米;病害;防治

玉米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播种面积与水稻播种面积几乎相等,稳居贵州省粮食总产第二位。危害玉米的病害种类很多,在玉米生产中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做好玉米病害的防治,是玉米的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

1 玉米小斑病的防治

玉米小斑病又名玉米斑点病,是温暖潮湿地区玉米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在玉米上也普遍发生,以夏播玉米和春夏混播玉米地区受害最重。

1.1 症状与发生特点

该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叶鞘、苞叶和果穗。病害的发生时期较长,从玉米幼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受害,常以抽雄前后发病较多。发病叶片病斑较小,形状不一,或椭圆形,或长方形,或纺锤形。发病叶片颜色不同,一般在叶脉间的病斑中央呈黄褐色,边缘褐色,高温多湿时,病斑表面生成灰色霉层。

病菌潜伏于病株残体中,田间和村舍附近的遗留带病碎叶、苞叶、秸秆等都是该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染病株最初是在植株下部叶片上发生,接着逐步向周围的植株水平扩散,然后再向植株的上部叶片垂直扩张,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或杂交种,是导致该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防治方法

第一,选用抗病品种。在玉米小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应采用兼抗大、小斑病的自交系、杂交种和地方品种;第二,注意彻底清除田间地头病株残体,并深翻到土壤里;或将病株捣碎,高温沤制堆肥,腐熟后施用。在播种前将发病田块的桔秆全部烧毁;第三,摘除病株底叶,减少田间病菌浸染,减轻发病。据调查,摘除病株下部病叶,防治效果达50%左右,可增产l成以上。摘除病株下部叶片要快,才能见效。摘下的病叶可作堆肥:第四,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定苗后及时施肥,以后分期迫肥,增加肥料施用量,并要氮、磷、钾搭配。平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第五,药剂防治。可用农药有:50%敌菌灵、75%百菌清300倍~500倍液,40%可瘟散500倍~l 000倍液,退菌特500倍液,75%代森铵800倍液,在心叶末期到抽丝期喷施,每周喷1次,连续喷2次~3次。

2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叶枯病、玉米条斑病。是我国玉米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北方春玉米产区发生较为严重。大流行年份,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很大。近十几年来,我国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有些地区流行成灾,这与从国外引进高度感病的自交系扩大感病杂交种的种植面积有关。近几年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和利用,玉米大斑病的危害虽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仍有随时大发生的危险。

2.1 症状与发生特点

玉米大斑病主要侵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以叶片受害最重。在田间,


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44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