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山药病虫害防治技术

时间:2017-05-05 06:3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山药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山药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山药不仅味美好吃,而且能入药;但山药常见的病虫害也较多。因此,应加强管理,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山药;病虫害;症状;防治

1山药病虫害种类

山药病虫害较多,主要发生的有:褐斑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等。

1.1山药褐斑病(又称白涩病、叶枯病、斑纹病)

1.1.1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形成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然后病斑逐渐扩大。扩大时常受叶脉的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长2~5mm,后期病斑边缘微凸起,中间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愈合,可导致叶片穿孔或枯死,但枯死叶片一般不掉落。茎蔓部和叶柄感病症状相仿,严重时病斑扩大融合在一起,致整株枯死。

1.1.2病原。山药褐斑病病原为薯蓣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株盘孢属真菌,分生孢子盘长圆柱状,白色或灰白色,平铺,聚生或散生。

1.1.3发生特点。山药褐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病残体上病菌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形成初次侵染。遇到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经过1~2d的潜伏期,分生孢子即萌发再次侵染,使病害蔓延。褐斑病的发生、蔓延与田间温、湿度直接相关。该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一般6月下旬至7月份大雾多、露水重、雨量多发病重;相反,若天气干旱,发病就轻。此外,氮肥施用过量,使植株生长过旺,也容易发病。

1.2山药炭疽病

1.2.1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叶片染病后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典型而常见,发病快,危害重,约占发病面积的80%左右。病斑较小,多在叶柄与叶片或叶柄与茎蔓交界处出现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而在叶面上少见病斑,数日后叶片即脱落。慢性型病发病较慢,约占发病面积的20%左右。发病初叶片上出现褐色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扩大成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部灰色至灰白色,上面有不规则同心轮纹,有的病部易破裂穿孔或叶片脱落。茎部受害后,产生不定形或梭形褐色病斑,有的病斑稍凹陷,严重的病

篇二:麻山药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及优质高产管理技术要点

麻山药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及优质高产管理技术要点

一、播种前:

1、 开沟:由于麻山药入土较深,必须挖沟。深度:80厘米以上;时间:入冬前、化冻后、播种前均可进行。播种前开沟产量较高。开沟回填应该踩实后浇水,防止塌沟。

2、 施肥:播种前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尽量不施速效化肥。每亩施用量没有严格要求,一般以3—5立方米为宜。山药根系较浅,一般可沟施或撒施,施后再浅耕20—30厘米,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沟施肥,不混合,很易发生肥害。

3、 施药:播种前土壤施药的目的有二,一是防治线虫病,这是重点;二是防治地下害虫。

(1) 防治线虫病:麻山药线虫病主要有两种,一是根结线虫病:为害块茎和根,形成瘤状虫瘿(俗称水痘)是其主要特点。二是根腐线虫病:为害根,造成根变黑坏死,为害块茎形成黑色腐烂斑(俗称水疔)。两种线虫均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连作田发病重,均可种块带虫,进入无病田块。防治线虫病的主要措施是土壤施药。多年试验证明,5%涕灭威颗粒剂(神农丹)土施效果最佳。新种麻山药田块,每亩施用2-3公斤;连作年限越长,施用量也应随之增加,重症田块每亩可施10公斤左右。线虫主要分布在2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连作时间较长也可进入5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连作时间比较短的田块,施用神农丹后,混土30厘米左右,即有较好效果;多年连作田,混土深度应达50厘米以上才有良好效果。神农丹属于高毒农药,但是施药90天后完全分解,没有残留。为保证麻山药符合无公害要求,神农丹只能在播种前使用,麻山药生长期严禁再次使用,否则可能出生产出“毒山药”。生物性线虫防治剂淡紫拟青霉无毒无残留,完全符合无公害要求,2007年将进行试验,技术成熟后再推广。使用“荣宝”处理土壤不但防治线虫病的效果较好而且符合无公害要求,但使用技术尚需试验完善。

(2) 防治地下害虫——为害麻山药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土施神农丹对蝼蛄效果较好,对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效果很差。这几种地下害虫较严重的田块,每亩加施地虫大屠杀(3%辛硫磷颗粒)2-4公斤,就会达到满意的效果。防治地下害虫,强调播种前土壤施药,出苗后药剂很难施入土内,效果很差。

4、 种块处理:播种前对种块进行处理,主要目的是防止播种后种块腐烂,影响出苗。

(1) 药剂浸种:50%多菌灵300倍或80%多菌灵600倍或1.5%立杀菌(菌立灭)100倍+助杀1000倍浸种再晒种,效果较好。怀疑种块带有线虫病者,可在上述药液中加入5%神农丹

300—400倍浸出液。

(2) 药粉沾种:切块后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两端沾药,可保护切口不受病菌侵染。

二、出苗——上半架:麻山药出苗后,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防治盲蝽象——近几年麻山药出苗后经常受到盲蝽象为害,导致嫩叶出现穿孔破碎,严重时顶尖卷缩枯死,不能伸展。齐苗后喷一次猛斗(啶虫咪)6000倍或25%马氰1000倍+助杀1000倍即可。

2、 定株——出苗期注意检查,发现单株出苗2株以上者,要及时去除多余植株,每棵只留一株。

3、 摘心——主茎伸长达50厘米以上时即可摘心,促发侧枝,早出叶片,尽快满架。

三、枝叶满架——采收:枝叶满架后,多种病害和虫害即将开始蔓延。及时防治病虫为害,加强栽培管理,力争高产优质,这段时间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病虫害防治——在麻山药生长期,病害防治是各项管理的中心。

(1) 炭疽病:为害叶片、叶柄、主蔓、侧蔓。叶片发病先在叶上出现近圆形黑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晕。病斑上出现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黑点上冒出粉红色粘液。叶上病斑多时,病叶变黄早落。叶柄发病,病斑黑色、梭形,病斑上也产生轮纹状的小黑点,潮湿时小黑点上冒出粉红色粘液。叶柄病斑扩展围柄一周时,病叶不变黄而“青落”。蔓上病斑与叶柄相同,围蔓一周时,病斑以上部位干枯死亡。炭疽病严重的田块,叶落蔓枯,产量锐减。

炭疽病是麻山药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病害。病菌主要随上年落地的病叶、病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生长期,在高湿条件下,从底层叶开始,逐渐向上扩展。6-8月多雨年份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轻。

目前,防治炭疽病主要依靠及时喷药。对炭疽病有特效的保护性杀菌剂有:80%必得利Mz-120,80%大生M-45,80%太盛600—800倍,70%品润800—1000倍;内吸性杀菌剂有:25%真高(苯醚甲环唑)6000——8000倍,10%巨高2000——3000倍25%炭特灵(溴菌氰)800-1000倍,1.5%立杀菌(菌立灭),有效成分噻霉酮使用600——800倍。此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多菌灵胶悬剂600-800倍、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从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开始喷药,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交

替使用,雨多时7天一次,一般情况下10天一次,干旱时半月一次,全年喷药8—12次,即可控制为害。为了保证药剂防治的效果,必须特别注意喷药质量。要点有三:一是药剂必须喷到叶片背面,只在表面喷药效果很差;二是用水量要足,根据架面情况,每次每亩使用的药液应达到50—150公斤(3—10桶水);三是配药时一定要加助剂,提高药剂的展着性、粘着性和渗透性,可加入0.1%助杀或害立平。

麻山药叶部还有几种病害,如褐斑病、轮纹病、叶枯病等。这些病害不会有严重为害,防治炭疽病的药剂对这些病害也有效果,不需要单独安排药剂,进行防治。

(2) 疫病:主要为害蔓基部,皮层变黑坏死,严重时全株死亡。多年的调查证实,麻山药植株死亡主要是该病所致。多雨季节茎蔓基部积水是严重发病的主要原因。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改变栽培方式:提倡垄栽,不要沟栽,发病很轻。二是药剂防治:多雨季节茎蔓基部喷药,也有良好效果。80%必得利、大生、太盛600倍、70%品润800倍对该病有良好预防效果;90%疫霜灵600倍、72%克霜氰(霜脲锰锌)、58%甲霜灵锰锌、赛明珠、安卡、天下无霜600—800倍、50%希贝(烯酰吗啉)1500—2000倍等,对该病有良好预防和治疗效果。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甲托)、苯醚甲环唑(真高)、炭特灵对该病无效。

除疫病以外,还有一些病害可导致茎蔓基部变黑坏死而致全株死亡。例如,炭疽病菌侵害可导致基部(土面上、下)出现黑色斑块,造成植株衰弱甚至死亡;根腐病菌为害可致根尖变黑坏死,造成全株衰弱甚至死亡。这些病害多为零星发生,极难导致严重为害。因此,只要在防治炭疽病和疫病时加大用水量,使药液渗入基部土层2—3 厘米,这些病害即可有效控制,不需单独灌药防治。

2、 虫害防治:麻山药没有十分严重的虫害,比较常见的是叶蜂幼虫啃食叶片,不会严重发生,一般不需喷药防治。如果虫口密度较大,叶片受害严重时,可以喷一次杀虫剂。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20%甲氰菊酯.辛2000倍,25%马氰1200倍都有良好效果。

3、 追肥——麻山药是须肥水比较高的作物,在各种营养元素中,对钾的需求较高。氮、磷、钾三元素的比例大约是1:0.5:4.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开始追肥的时间:麻山药出苗后一个月内,植株生长主要依靠种块供应营养,一个月后,种块营养大部分消耗,根系才能从土中吸收营养。因此出苗一个月后才能开始施用追肥。

(2) 追肥种类安排:生长前期追肥主要目标是促进叶茎生长,追肥应以氮肥为主,

6月中旬—7月下旬可以追肥两次;7月下旬以后,薯块开始开始加速生长,追肥应以钾肥为主,到生长末期应追肥2-4次。

(3) 追肥方法:麻山药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30厘米以上的土层内,追肥主要是浅层施肥,不需要深施,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并避免施肥烧根,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即每次施肥每亩控制在15公斤以内,整个生长期内施肥4-6次。

4、 控旺——麻山药茎叶的生长情况与产量直接相关。茎叶量不足,产量高不了;茎叶生长过旺也会明显减产。出苗后一个月内,应该通过增施氮肥,主蔓摘心等措施,促进枝叶生长,使之尽快占满架面。枝叶满架后,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旺长,尽量避免枝蔓过量,架上起“龙”起“包”,互相遮挡,形成大量“寄生叶”消耗营养。同时,枝叶重叠遮挡,也会促进山药豆的生长,“豆”量过大也会减产。单层叶布满架,是丰产架形的基本要求。

(1) 手术控旺:枝叶量过大时,可及时摘除部分侧蔓,避免枝蔓过量,架上起“龙”起“包”。

(2) 喷药:枝叶满架后及时喷施生长调节剂,如PBO,多效唑、缩节胺等抑制枝蔓旺长,使用浓度和次数要依据生长情况而定。

2007年度适用药方——2007年度可按下列安排用药:

1、 土壤处理:麻山药播种前每亩施用5%神农丹3-10公斤+地虫大屠杀2-3公斤。施后翻耕混土而后播种。

2、 种块处理:晒种前用50%多菌灵300倍或80%多菌灵600倍或立杀菌(菌立灭)100倍浸种块。

3、 5月上旬齐苗后:30%猛斗6000倍或25%马氰1000倍+助杀1000倍。

4、 5月下旬—6月旬初:80%大生或80%必得利或80%太盛600-800倍或70%品润800-1000倍+助杀1000倍。

5、 6月中旬:25%真高6000—8000倍或1.5%立杀菌(菌立灭)600倍+天下无霜或克霜氰800倍+助杀1000倍。

6、 6月下旬:50%多菌灵600倍或80%多菌灵12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72%克霜氰8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600倍+助杀1000倍。

7、 7月上旬:80%大生或80%必得利或80%太盛600—800倍+PBO300倍+助杀1000倍。

8、 7月中旬25%炭特灵800倍或25%真高6000倍或1.5%立杀菌(菌立灭)600倍+天下无霜或克霜氰800倍+助杀1000倍。

9、 7月下旬:70%品润800倍或80%大生600倍+PBO300倍+助杀1000倍。

10、 8月上旬:50%多菌灵800倍或80%多菌灵1200倍+58%甲霜灵锰锌600倍+助杀1000倍。

11、 8月中旬:25%真高6000倍或80%炭特灵800倍或立杀菌(菌立灭)600倍+72%克霜氰800倍+PBO300倍+助杀1000倍。

12、 8月下旬:80%必得利或太盛600倍+助杀1000倍。

9月以后根据气候条件及病害发生情况,再安排适宜药剂,如果没有严重病害可停止喷药。 麻山药常用农药简介

杀菌剂

篇三:山药种植技术

第二节 山药种植技术

山药又名薯蓣、大薯、血苕、脚板苕、山薯等,属薯蓣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其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山药的重要原产地及驯化中心。山药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产量高、营养丰富,既能代粮,又能做菜,可炒食、煮食、糖馏。块茎耐贮藏,可延长供应期,有堵淡补缺的功能。块茎中含副肾皮素,干制入药,为滋补强壮剂,对虚弱、慢性肠炎、糖尿、遗尿、遗精、盗汗、祛痰等病有辅助疗效。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山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利用旱坡、梯带、山脚种植山药,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

一、主栽品种

1.罗茨白山药。多用顶端块茎种植,植株主茎1~3个,长势中等,茎蔓为绿紫色的园棱形,右旋,叶片绿紫色,叶盾形,叶腋着生零余子,块茎长圆柱形(直径5厘米以内),淡褐色,须根少,较光滑,皮薄,肉质白色,粘液多,质脆,细腻,糯滑。

2.姚安长山药。多用顶端块茎种植,植株主茎l~3个,长势中等,茎蔓为绿紫色的园棱形,右旋,叶片绿紫色,叶盾形,叶腋着生零余子,块茎长圆柱形(直径4厘米以内),淡褐色,有须根,皮的厚度中等,肉质白色,粘液多,质脆,品质较好。

3.建水长山药。可用顶端块茎和块茎切段种植,块茎切段种植的植株主茎多,需出苗后摘芽,留2~4个,长势强,茎蔓为绿的四棱形,右旋,叶片绿色,叶三角形,块茎长圆柱形(直径7厘米以内),须根少,皮较厚,肉质白色,粘液多,质脆,品质较好,耐贮藏。

4.通海高大山药。茎蔓为浅紫绿的四棱形,右旋,叶片绿色,长三角形,长势强,生长快速,枝叶繁茂。块茎长酒壶状,肉质根大,产量高,有须根,皮较厚,肉质乳黄色,粘液多,质脆,品质较好。

二、种植要点

山药喜温耐热,块茎在15℃左右萌发,20℃开始生长,生长适宜温度25~28℃,块茎肥大适宜的地温20~24 ℃,块茎能耐零下的低温。山药比较耐阴,也喜光照,山药入土深后期比较耐旱,不耐涝,但前期必须有水灌溉,山药要求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忌连作,喜有机肥。

(一)繁殖方法

山药有切块繁殖、顶芽繁殖和山药籽繁殖三种方式。长形山药任何部位均能生出不定芽,因此可任意切取一段作种,但以顶部的生长势旺。块状山药往往只有顶部才能发芽,所以切块时应斜切使每块都有顶部芽眼。薯块大小以200~250克为宜,亩用种量200~250千克。切口处采用传统的沾草木灰方法,放置数日待伤口愈合后再栽最好。

(二)整地理墒及播种

种植山药根据品种特性,入土深浅,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前作收后,深翻晒垡,亩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普通过磷酸钙100千克或复合肥50~60 千克作底肥。经过碎土耙平。作成南北向的高墒,一般墒宽为1.5~2米,开挖墒沟深70~80厘米、沟宽30~50厘米,每沟种2行,栽种期在每年约3~4月,种植时将山药种平放后,注意覆土施种肥。后期,根据出苗情况,选择树杆或竹杆插架引蔓上架。目前,部分地区在推广塑料糟种植山药,这种方法有利于山药的采收。

(三)田间管理

1.灌水:山药播种初期种薯本身含水量多,加上地温低,可暂时不浇水,半个月后可浇一次出苗水,进入雨季可以不必灌水,但要清沟排涝,生长旺盛期,如遇干旱也应灌水。其间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及培土工作。结合灌水可追尿素或复合肥1~2次。

2.引蔓上架:当山药茎蔓长到50~60厘米时,要进行人工搭架和理蔓上架,初期苗小可先在插杆四周立小树枝引蔓上架。有的品种侧枝过多,为避免消耗养分,利于通风透光,

可打去基部枝条保留上部侧枝引蔓上架。

3.及时中耕除草:由于山药出苗后生长很快,所以中耕除草只在早期进行。中耕要求浅耕,只将土壤表面整松即可。在山药生长过程中,一般杂草的生长也很旺盛。为避免杂草争夺养分,应及时拔除,但注意不要损伤到山药块茎和根系。大面积种植山药的田块,如果草害严重,也可以在山药定植后喷洒除草剂防治。

(四)成熟采收

山药一般应在茎叶全部枯萎时采收。若过早采收,山药块茎还没基本长成,单株重和总产量都会有明显下降,含水量多采挖时易折断,而且山药中的营养成分也较成熟山药少。休闲地可以留在地中,需要时陆续采收。脚板薯及扁块种人土不深,容易挖,长形种人土深需认真深挖才不至折断。

(五)病虫害防治

山药的病害有炭疽病、线虫病、枯萎病、根腐病等,虫害有蛴螬、斜纹夜蛾等,做好相关的病虫害防治,对获得高产优质的山药产品非常重要。

(1)炭疽病:山药炭疽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小点,以后扩大成不规则病斑,边缘呈褐

色,中心散布小黑点,后期部分病斑穿孔。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主要在病叶上越冬, 6~8月发病严重,植株常枯黄、落叶。防治方法:冬季收获时,清除病株残叶,平时开好 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前可喷1:1 00波尔多液保护,发病初期可用甲基硫菌灵、异菌脲、咪鲜胺、阿米西达等喷雾防治。

(2)褐斑病:山药褐斑病又叫“枯叶病”,是山药的重要病害。发病初

期在下部叶片上产生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期病斑周缘变褐色微突出,中心部分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有时破裂穿孔。病斑数量多时可使整片叶变褐枯死。褐斑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附于被害部越冬,次年开春后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为害严重,在潮湿、多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病。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后立即剪除病叶,再喷代森锌、异菌脲、咪鲜胺、百菌清、丙环唑等药剂,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3))蛴螬:蛴螬在山药块根生长期中,常咬块根,被害后块根生长不大,加工刮皮后变成黄褐色。煮不烂,味变苦,干燥后坚硬,品质变劣。防治方法:整地时每亩可用茶籽饼30千克撒施,生长期中如有蛴螬为害,可用敌百虫浇注毒杀。

(4)红蜘蛛:成螨常群集于叶背吮吸汁液,使叶片由绿变黄,善雾孚落二差竺植篓三翌姜缩。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炔螨特、哒螨灵、螺螨酯、阿维哒螨灵等药剂防治。

(5)根结线虫病:线虫病是近年发现为害山药块茎的一大病害。防治方法除提倡3年以上轮作外,栽种前可用氰氨化钙(石灰氮)、威百亩等进行土壤熏蒸处理;生长期可用阿维菌素灌根防治。


山药病虫害防治技术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19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