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村史

时间:2018-11-09 11:3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村史就是一个村子的历史

关于要求各村编纂村史的通知

村史就是一个村子的历史,有些东西需要传承下来,写村史是最好的记载办法,做好乡村史志编撰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是把遗散在乡村中的历史文化、风情人物、变迁演进抢救性、延续性地保存记载下来;二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德向善、勤奋上进,形成正确的荣辱观;三是让群众述史、知史、写史,提高群众的归属感、社会责任感。 村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历史、有传说、有民俗、有现状等等。村史贴近村民,记录了本村的历史风貌,反映村子的发展变迁,而且能为村民们留下一份鉴古知今的文化遗产。

什么是村史?编写村史有何用?简而言之,村史就是一部记述某村某一个时期发展变化的地方志,其内容包括该村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物等各方面。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每个村之所以发展到今天,都有它必然的原因,从建庄到现在,有的经历几百年,长的上千年。惩恶扬善,教育后人。每个村都会有一些先进人物,把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无疑对后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凡是对村内有历史价值的,都可以考虑收入书中。可以收集村内外出兄弟相关材料,以争取村外人士的支持。保存史料,流传后世。编写村史的过程也就是收集、整理档案史料的过程。

写好村史情况各有不同,可以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收集到的资料情况来构思,不能千篇一律。但是有些主干的东西是必须写的:

一是概述和大事记:介绍一下本村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让读者对本村有个基本的了解。大事记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述本村的重大事项,比如何时建村,那年发生过什么大事,村里的大事记与县里不同,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哪年开始打井机,开始种植水稻,哪年修的那条路,哪年发生自然灾害,哪年上电,哪年有的电视,哪年安的电话,谁第一个买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谁第一个买的手机,谁第一个买的彩电,谁第一个买的汽车,谁第一个买的电脑、安的宽带,等等,这些对于县来说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可以算是大事了。二是建置沿革:何时建庄的,有什么来由,需要交代一下。比如抚宁县最大的村子卢王庄,据传是唐太宗东征时有位姓卢的大将过此,见此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就将家属迁到此地定居,叫卢各庄。三是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自然资源、自然灾害、道路交通、山脉河流等。还要介绍本村所属的行政区划变动情况。四是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矿山、旅游、商业服务业等等。有没有农场、工矿企业。包括土改、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到生产队,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等等。五是

政治组织建设情况: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团员、妇联、民兵等组织从建立到现在,主要活动情况、主要人员变动、工作业绩等等。以及历届政治运动情况简述及评价。六是文化艺术、文物古迹、体育卫生等情况。七是古今人物。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而村史也主要突出写人。古今知名人物,好坏善恶都应写。既包括本村人,也应写从本村走出去的那些人。当今村干部、企业家、英模人物、能工巧匠、教师、科技人员等等。特别是要写村里的大家族。八是军事建制、布防、主要战事等。九是民间习俗。包括节日、方言、民间谚语,婚丧嫁娶,生活饮食习惯等。虽然本村生活习惯差不多,但是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生活习惯就会变化,只有当时记下,才能让后人了解。一个村的习惯与另一个村的习惯可能不大相同,当代民俗与古代民俗不同,此地民俗与彼地民俗不同。要把它们之间的差异写出来。十是文艺。包括民间故事传说,诗词、散文,历史文献记载,重要事件、人物和地名考证,新闻媒体报道等。总之,可以不拘一格,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去写,但村中的主要变化、主要人物、重要事件应该写透。

我镇张庄村历经一年左右的时间编纂了村第一部《张庄村史》,张庄村史的编写,不仅让群众熟知了村内的历史、传统,还团结了目前已迁至村外的张庄人,增强了他们对张庄的认同感,同心合力促进了村内的发展。其他村村史的编

纂可以以张庄村为样本。

镇成立村史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下设在宣传办,各村也要成立村史编纂领导小组,村书记任组长,可以选村内两委成员、有文化功底、热爱家乡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编纂小组成员。请各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于2011年9月10日前将村史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上报镇宣传办公室,认真组织村内的村史编纂工作。在编纂过程中有何问题,可以与镇宣传办联系,联系人:张东云15633975816

篇二:曹村村史

曹村村史

概述

村史沿革

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状况

村级组织建设状况

新农村建设

名人

发展目标

第一节概况 曹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县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悠久的古村落。地处渭北旱塬的塬梁沟壑区。境内光照充足、风光优美、空气清新。曹村区域面积为18.05平方公里,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其中5、7、8组居住在坡河地带)。595户,2360口人,现有耕地3840亩,果树面积1800亩,经济林柿子园500亩,刺槐林900亩。村中有一条侍郎河,源于甘肃境内,注入泾河。曹村自古以来“重教兴学”风尚盛行,形成了独特的“耕读传家”传统。受此影响,全村居民文化素质较高。近年来,更是积极创建各种荣誉称号,在全村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该村曾先后被评为:加上村上近年来取得的各类荣誉称号。

第二节 村史沿革

曹村居住的主要是杜氏和何氏,据明代《直隶三水县志》

记载。宣德年间,太裕镇杜家村杜应魁夺得武状元,授大明总兵,其妻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宣宗年间,皇帝视其妻貌美,欲纳为妃,降旨。杜应魁接旨后怒,带3000御林军,弃官,回桑梓官家洞。皇帝发七万官兵追捕。杜应魁率三千军用水淹火烧,七万官兵无一生还。后御林军解散,杜应魁等8人乔装打扮,隐姓埋名,居于陕甘交界侍郎河畔,今彬县西坡曹村八组。杜应魁化名景心斗。明亡,景心斗后裔恢复杜姓。现在曹村一组杜生栋为杜应魁第二十三代孙。明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据传,现在的何姓就是由胡姓慢慢演化而来的。经过570年的繁衍生息,子孙耕读传家,代代相传,在这陕甘交界侍郎河畔形成了一个风貌古朴、民情醇厚的杜氏何氏村——即曹村。明代、清代曹村属于邠州白吉里管辖;民国时期属于邠县北极镇第四保管辖;1949年解放之后属邠县永乐区政府管辖,在曹村设立第六乡,辖曹村、西坡村、红岩村、票村、北峪,马家咀,计家村等村;1956年第六乡撤销,西坡管区成立,治所移往西坡村,曹村属西坡管区管辖;1958年——1981年属彬县西坡人民公社管辖;1981年——2011年属彬县西坡乡人民政府管辖;2011年属彬县西坡社区管理委员会管辖。

第三节 地理环境

曹村位于彬县西坡社区管委会以西,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版图形似一个“田”字。侍朗河自西而东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18.05平方公里,总人口2360人,8个村民小组。均匀海拔1108米,年均匀气温9.7℃,昼夜温差11.7℃,年均匀降水量579毫米,无霜期180天,属典型的大陆性热温带半干旱天气。境内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煤炭资源。

第四节 产业发展状况

曹村近年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该村基本形成了种

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劳务输出及运输等主导产业。种植业。全村小麦种植面积为1100亩,高产良种地膜玉米种植面积2000余亩,粮食产量1400多吨。年种植烤烟200亩以上,产值300万元左右。养殖业。2009年新建了千头生猪规范化养殖基地一处,全村规模以上养猪专业户有杨金平、何锁玲、何盈科、任新荣等,户均存栏生猪100头以上;养鸡专业户有杜军军、杜盈涛等三户,存栏肉、蛋鸡4000多只。果业生产。重点发展苹果园和核桃园,已建成市县乡示范园1300亩, 2010年4月在曹村八组新建成500亩矮化优质核桃园。劳务输出。曹村现有在外务工人员740名,其中在县内从事煤炭开采和运输的有300多人,其他外出人员主要分

布在西安、咸阳、浙江、广东等地,从事行业主要有电子、餐饮、机械制造等。学历以初、高中为主。非公企业发展。在种养业产业链上,杨成选投资兴办了“怡香烧鸡加工厂”,李兴全兴办了玉面加工厂,个体企业还有李军毛年产100万块的免烧砖厂,杨树森年产90万块的机制砖厂,料石加工厂1个、预制板厂1个。运输业。2010年,村支部牵头成立了运输公司,据统计,全村共有各类大型运输车辆110辆,从业人员420多人。2011年全村工农总产值227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438元。

第四节 村级组织建设状况

曹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员委会、村民代表会、共青团

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民兵连、工会委员会、综治工作站等组织机构健全,各类机构有专门的办公场地、有专兼职办公人员,有工作制度。通过整建,村级组织已经成为村级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实保垒。1992年以前,曹村是西坡乡有名的后进村,村级经济基础薄弱,村级两委会班子瘫痪,干群关系紧张。何科民担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级组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96年投资32万元建成13间两层教学楼一幢,97年投资10万元建成教师宿舍9间;2、1999年投资7万元建成村两委会办公室一层6间;3、2002年争

取国家农网改造资金80万元,整改本村高低压输电线路

10000米;4、2003年争取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新建水塔1座,沟下引水工程一处;5、2004年争取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在马家沟口修建淤堤坝工程1处,争取国家扶贫工程专项资金13万元,建农民新居18户,对曹村五组18户群众实施了整体异地搬迁;6、2004年全村有线电视入户,入户率达到了70%;7、2005年砂石化村级主干道路3公里;8、2006年实施老庄基复垦工程,恢复耕地370亩,同年对村

4.8公里主干路进行了柏油硬化;村级组织群众评价良好。

第五节新农村建设

曹村新农村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严格按照“彬县

第一村”的要求规划建设。截止2011年底,累计投资 2100万元,建成农民新居200户。建成了村级超市、卫生室8间380平方米,村多功能厅52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修建了入村门牌景观楼和休闲广场,这些都是曹村的标志性建筑,在全县也属一流。新农村建设全部达到了“六进村”和“六入户”的目标。

新农村居民点一期征地120亩,2009年底完成了规划设

计、征地、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2010年3月开工;2010年8月份建成农民新居80户。11月份完成了村委会、卫生

篇三:村史

马壁村基本情况:

曹慧香编写

马壁村位于平遥古城南岳185°,距县城15公里处的山区,隶属平遥县段村镇。村西面与介休接壤,平泰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好地方。

马壁村全村面积1.8平方公里,有农业人口2600人左右,耕地面积3123亩,山地500亩,水池地2100亩,绿化面积500余亩,主要农产物玉茭,年产42万斤,属于典型的纯农业村。人均收入5190元,还是平遥段村镇有名的红旗村、小康村。

马壁村原辖介休市,1959年划归平遥县,马壁村自古以来四通八达,车马云集,是通沁源经商的必经之道,也因此而得名。

一、 马壁村村貌:

马壁村地处丘陵地区,整个村落南高北低,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2公里,旧时由北向南有北新堡、旧堡、南辛堡、庙圪瘩、张家堡。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旧村向西北方向新修了泰安路,两侧盖了十几排新房,村东新修了学校和几排民居,使全村居民居住较散落,但旧堡的西门头仍是全村人聊天、休闲的集聚地。

二、 马壁村的各项事业:

1、在水利方面,1975年,马壁村始建喷灌工程,走在全

县的前列;

2、在农业方面,主要种植核桃、花椒树、枣树,水果以苹果、梨、桃、柿子为主,经济农作物以优质玉米、小杂粮、中药材为主,全村种植优质玉米1800余亩,中药材130余亩,小杂粮300余亩。

3、在矿业方面,1990年马壁村村民在本村兴建灰窑31个,原料从普洞一带运进,均为个体企业,年生产石灰约2万吨,占全县80%多,主要销往本县民用。

4、在教育方面,新建 小学校舍一座,属单轨三年制幼儿园和单轨六年制小学,有学生260多人,在编教师15人,临时代办教师3人。

三、 马壁村民情风俗:

马壁村民历来重情重义,热情好客。农历三月二十三的古庙会,唱大戏三天,笑迎四海来宾,欢送八方游客。马壁人重教兴学,村人一向尊师重教,乐于助学。本村人梁效民,1996年5月与他人集资修建镇办二中,为段村镇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四、 马壁村古迹:

该村结义庙方圆几十里,远近闻名。结义庙建庙历史没有记载资料,但从各殿字形制,构件看,结合“桃园三结义” 的故事,推测该庙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约有600年历史。关于这点,还有待于今后继续考证。结义庙共有三座大殿,

两座小殿。正殿中供有汉昭烈帝,并有其臣弟穆候关羽,恒候张飞等共五尊神像,东面是娘娘殿,是人们祈祷子嗣的地方,西面是阎王殿,小庙头十八层天,十八层地。结义庙于1982年10月被定义为古建筑。

五、 马壁村名人:

成东海,男,1927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在沁源的解放战争中牺牲。侯川文,男,1995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牺牲。让我们记住这些为革命做出牺牲的先辈们。

六、 马壁村前景: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针对本村基本村情,在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把土地进行了整改:把零碎小块地变成大快地,便于耕作和管理,;加大了棉花的种植,每亩平均产到180斤。同时,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村内环境进行了重点整治,几年来,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环境”为目标,以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和综合整治为核心,重点治理了村内的“脏、乱、差”现象,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工作运行建立在制度落实的基础上,促进了各项工作有储蓄,条不紊地进行。另外,穿山打洞5公里,把山洪水拦截用于农田灌溉,黄山岭植树造林,昔日的荒坡变成了绿岭。

结束语:这是一方古老淳朴的土地,是一方创造灿烂文化,孕育代代英豪的土地,更是一方充满生机和无限希望的朝阳之地。我们为奋斗创业,开拓前进的马壁人感到自豪,也对这方沃土满怀热爱之情。今天的马壁人一定会以磅礴的气势,矫健的步伐,走出段村,走向全国,走向新的繁荣。


村史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80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