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为民服务显真情

时间:2018-11-09 11:2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社区铺设下水管道 为民解困显真情

社区铺设下水管道 为民解困显真情 长期以来,翟营大街亚龙花园段附近没有下水管道,遇到大雨天气,水流太急,经常发生淹堵,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公司、社区领导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为民办实事工作,积极联系市政部门安排铺设管道的相关事宜。

为彻底翟营大街亚龙段汛期排水难的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公司、社区领导多方奔走、积极协调,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协调给予解决,目前,此事得到市政部门重视,近日,施工队已进场施工,困扰居民多年的积水难题有望得到解决。大石们附近的下水管道投入使用后,将会改变翟营大街北二环口附近的积水现象,为群众出行带来方便,同时,也会使整个社区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目前,该段下水管道 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望过往的居民注意安全。

此次工程的实施彰显了社区为民服务的态度,体现了社区党组织落实晋位升级整改工作的决心。社区党组织认真排查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为民办实事。 本报通讯员

篇二:江山市第一批“为民务实清廉”6名好干部典型

征迁路上的“老黄牛”

--记江山市“为民务实清廉”先进典型毛立高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占苗淼 时间:2014-04-03 09:00:23编者按: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市广泛开展了“好干部”标准大讨论活动,并发动各级各部门寻找身边“好干部”、推荐好典型。经过层层推荐、选拔,市委研究决定,毛立高等6名同志为“为民务实清廉”先进典型。为弘扬先进,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本报从今天起,陆续刊登这6名典型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老周,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3月30日是周末,在贺村镇敖坪村,镇干部毛立高正和征迁组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访农户,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面对纷繁复杂的征迁难题,毛立高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哪怕再苦再累,始终保持干事的激情。

冲在一线勇挑征迁重担

今年54岁的毛立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乡镇农经工作,现为贺村镇组织员,是镇里征迁工作的得力干将。仅去年一年,他就带队完成了莲华山工业园区、江广线工程贺村段等项目近500亩土地征用、80户房屋拆除以及23穴坟墓迁移任务。

今年3月中旬,他又带领工作组跟进48省道延伸工程快速通道敖坪段房屋拆迁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两周时间内,工作组与4户农户签订了拆除协议,并付清了12户农户拆迁款。加上原来签订的协议,截至目前,该项目的协议签订率超过50%,预计5月底可以与全部90户农户签订协议,并推进房屋拆除等相关工作。深入沟通破解征迁难题

征迁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然而,毛立高一次又一次地攻克了难题。谈起征迁的工作经验,毛立高说,关键在于面对面沟通和公开公平公正。

- 1 -

早在2011年,毛立高还在原淤头镇工作时,就因成功解决华塔村的征迁难题,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当时,该村征迁工作遇到了两个村民小组分配共有鱼塘的补偿款、原仙霞茶场山脚土地界定、返租费发放等诸多难题。毛立高勇于挑担,主动请缨,深入该村摸底。通过屡次协调,最终顺利完成了征迁任务。尤其在返租费发放这个棘手的问题上,由于之前没有农户土地划分的证明依据,毛立高和工作组成员只能挨家挨户上门询问并登记在册,然后在村里公示,再根据公示反馈结果修改纠正。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毛立高手里竟然完成了。看着村民们竖起的大拇指,毛立高深深体会到了深入一线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将这两条作为自己的法宝。

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利益

“做征迁工作,光凭‘5加2、白加黑’的劲头是不够的。”在毛立高看来,工作热情只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还要注重工作方法。

面对刚刚接手的快速通道敖坪段房屋拆迁工作,毛立高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工作人员分组。他将5位工作组成员分成两组,一组上门做思想工作,争取有突破,让更多的农户签订协议;另一组专门进行拆除跟进工作,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已签订协议的农户排忧解难,全力加快拆迁进度。

在征迁过程中,毛立高始终守牢政策底线不放松。“如果随意开口子,不仅手头的这个项目无法推进,就连市里的所有征迁项目也会受到影响。”毛立高说。在工作中,毛立高除了严把政策关以外,也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在政策法规的框架内,让群众的利益实现最大化。陈塘村坐落在莲华山工业园区的东南角,由于受园区总体规划控制,十几年来该村村民一直未得到建房审批,村民建房愿望非常迫切。了解这一情况后,毛立高和工作组提出了结合市“三改一拆”相关政策,扩大安置点的方案,满足村民的建房需求,使征迁工作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

- 2 -

为了一个富民强村的承诺

——记江山市“为民务实清廉”先进典型汪衍君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郑惠时间:2014-04-09 08:44:24 青砖石瓦,阡陌小巷,在大陈乡大陈村的老宅古祠间,人们探访历史的遗迹;又在幢幢楼房、整洁村落里,看到村民洋溢的幸福微笑和村庄发展的蓬勃朝气。在这里,提起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许多人会竖起大拇指。

为民服务显真情

前几天,村民汪胃海生病住院,汪衍君跑前忙后为他办住院手续,还买水果看望他。汪胃海感激地说:“书记能当到这个份上,我很感动。”

“汪书记常和我们说做人要有善心,他也是那么做的。”村干部傅慧清说。村里有人生病住院,汪衍君总和村干部去看望;他的一辆车,经常为村民送钱送物,无偿使用。在大陈最偏远的龙潭自然村,由于地处山区,村民到集市置办物资不方便,汪衍君会根据村民需求,在集镇上置办齐全后,驱车近一小时的山路,给大家送去。

汪衍君还经常走访困难户等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村民康玲玲骑电动车时不慎跌入深沟,摔破右肾,命悬一线,因家境贫寒,无钱治病。汪衍君得知后,马上送去1000元钱,并四处帮她筹集医疗救助金。待康玲玲康复后,汪衍君还帮其联系一家理发店,学习理发技术,让她有了固定的生活来源。

“几年来,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每当我走进村庄和村民们聊上几句,或者迎面而来的小朋友喊一声‘书记好’,乡亲们的那份记挂,让我感到付出有回报。”汪衍君感慨道。

和谐村庄引客来

- 3 -

大陈过去是有名的上访村,如今变成了文明和谐的样板村。然而,光鲜艳丽的背后,却是汪衍君不为人知的默默付出。

“汪书记是我最佩服的一个人,我们村能有这么和谐欢乐的氛围都靠他。”提起汪衍君,傅慧清不停地夸奖。汪衍君自2005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努力扭转村落后局面,让村民得到实惠,同心协力建设村庄。他推行“上门服务规程、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服务政策,带领村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家中,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汪书记在化解群众矛盾上本事很大。”傅慧清说,一般村干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他去做工作,准能搞定。村里有位60多岁的村民,口才好、表演能力强,但常发牢骚。麻糍节的时候,汪衍君就让他准备个顺口溜的节目,他很高兴,唱得很好。老人从此像变了一个人,在别人讲闲话的时候,他便会站出来说公道话。“化解矛盾问题,文化活动最有效。文化繁荣了,村民活得开心了,矛盾就随风而散。”汪衍君说。

“村庄和谐了,自然要让它更加美丽。”汪衍君说,打造古村文化休闲旅游品牌,是他上任后一直构画的蓝图,他把农历十月初十秋祀民俗节,办成麻糍文化节,带头与村民一起自编自演节目,来参观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小康路上勇争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陈村在汪衍君的带领下,实现从贫穷到小康的华丽转身,先后荣获衢州市先进基层组织、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谐新农村、首批中国幸福乡村等多项荣誉。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汪衍君一边通过对外引资招标的方式,盘活村集体资产,一边利用集体闲置土地,建造12000平方米的养鸡场,租赁给农户发展温氏养鸡,促进村集体与农户双赢。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汪衍君一改大陈面传统家庭作坊的加工方式,采取股份制形式,投资500万元,建成了年可生产5000吨,产值近2000万元的大陈长

- 4 -

春食品有限公司,帮助50多位村民就业。他还引进中草药养猪技术,帮助村民开发大陈香猪饲养。

“只要有空我就会走家串户,了解村民就业状况,鼓励农民参加实用技能培训。”汪衍君说,目前,全村600多劳动力人均至少掌握一项技能,实现了近500名剩余劳动力转移。由于掌握缝纫技术的人员较集中,一家服装厂也直接搬到了村里,3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为实现曾经作出的“富民强村”的庄严承诺,汪衍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道路。“今后,我们要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足!”他期许道。

- 5 -

篇三:平凡中显真情

平凡中显真情,实践中守正义 ——记济阳县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副庭长 张建国 张建国同志于1993年从部队转业到济阳法院,被安排到法庭工作,在法庭的17年中,他怀着司法为民的情怀,审理了几千件案件,解决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为维护当地的社会和谐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在身患重病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向人们展示了一名基层法官服务基层、献身基层、倾情民生的时代风采。

华丽转身,军官变法官,献身法庭17年 1994年,张建国从部队转业到济阳法院,从王圈法庭到仁风法庭,再到合并后的曲堤法庭、回河法庭,从当初的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副庭长,前前后后共17年。17年,对于漫漫无际的历史长河而言,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瞬间,然而,对于一个怀揣理想、奋发有为的人来说,则包括了他的全部青春年华,17年,他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法庭,献给了基层的司法事业。17年间,他处理了几千件案件,使得多少年迈的老人得到儿女的赡养,使得多少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使得多少受害人的权益得到保障,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也不记,他记住的只是一名基层法官的职责和为民的情怀。在他离开法庭到执行局工作时,他曾经动情地说“17年的法庭生活,是我记忆中最珍贵的时光,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仍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法庭工

作。”

刚到法庭,面对简陋的办公条件和宿舍,面对需要重新适应的新工作,他没有退缩,而是凭着军人的坚毅,默默开始自己人生的新征程。由于法院与部队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的不同,有些事情他没有经历过,于是他就在积极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很快便适应了新的工作。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是一起离婚纠纷案,那是1995年,男方刘某因妻子李某在外地打工两人不能经常在一起而起诉离婚,其实,双方除了因为在两地打工不能经常见面而互有埋怨之外,并没有其他特别深的矛盾,更没有达到夫妻感情破裂的程度。他本可以一判了之,判决不准双方离婚,但是他也认识到,刚性的判决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刘某和李某之间的心结。于是他决定从思想上、从法律之外与双方做一下交流、沟通,他把双方叫到办公室,用拉家常的方式做双方的工作,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告诉他们自己在部队多年,结婚后家属也没有随军,一年只有一次探家的机会,但即使这样,夫妻二人仍然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比之下,仅仅因为不在一起打工就闹离婚,显得过于草率了,这样的困难也是很容易克服的。通过他的以身说法,彻底打动了双方,于是一个即将濒临破裂的家庭又合起来了。从那以后,他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处理法律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法律,而要综合运用各种有利因素,对当事人说真话、用

真情,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心念和谐,情系百姓,倾情服务,平凡事业演绎不悔人生

张建国同志出生于他工作法庭的所在地的农村家庭,因此对于农民,他有着很深的感情,对于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土地,也深怀感恩。这样的便利条件,让他很容易联系群众,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对于维护和谐,解决纠纷,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1999年,他所在的村与邻村因土地问题产生纠纷,并导致双方大打出手,引起了很坏的影响。镇政府领导也非常重视,请求法庭协助处理该事件。由于其中一方是他所在村村民,所以有人劝说他不要管这闲事,免得引火上身,毕竟这样的案件是很难处理的,一旦拿捏不当,在街坊中也不好做人。但是他没有退缩,主动承担起了双方调解人的角色。尽管纠纷双方是两个村,但是由于距离较近,双方的通婚、亲戚也较多,且姓氏、辈分能够续的上来,由他当中间人,双方都能接受。可是毕竟,由于年代久远,谁也说不清楚涉案土地到底该属于哪个村,只是沿着黄河河道翻滚过留下的痕迹在上面种植,但是却经常产生纠纷,直至发展到两个村的兄弟爷们互殴的地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地界不清的土地纠纷,应当先有当地政府部门确权,然后法院才可以立案处理,然而由于双方实在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相关记载

也没有,政府部门也无法根据以往的记载及实际情况作出确权。这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由于已经到了种植小麦的季节,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但几百亩土地在这一季将会被闲臵,两村人之间的矛盾也会进一步被激化,在这种情况下,他多次拜访两个村子中的辈分较大的人以及德高望重的人,还多次召集两村的村干部商量解决办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终于说服了双方,都作出让步,重新划定地界。从此两村再无这方面的纠纷,在这次事件中,他没有机械的执行关于回避的规定,而是创新性的利用当地他熟知的风土人情和良好健康的社会关系,充分挖掘合理资源,解决了纠纷,做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张建国同志曾经说过,他有两个“见不得”,一个是见不得小孩流泪,另一个是见不得老人落泪。孩子是需要呵护的,老人是需要疼爱的。他说,每每看到孩子,就想到自己的孩子,每每看到老人,就想到自己的父母。在他审理的赡养纠纷、抚养费纠纷及青少年维权纠纷案件中,时常能感觉到他这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在他审理时老汉状告其子不履行赡养义务纠纷案件时,时老汉的儿子态度相当强硬,一副爱谁谁的样子,见了其父亲也阴沉着脸,尽管多次做庭前调解工作,时老汉的儿子就是拒绝赡养时老汉,无奈之下,开庭审理该案,在审理中,时老汉的儿子在进行答辩时竟然爆粗口,谩骂时老汉,时老

汉泪流满面却也无可奈何,在告知其应当遵守法庭秩序、尊重当事人人格后仍然不知悔改,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经请示,他决定对时老汉的儿子实施拘留。在手铐戴上的那一刻,时老汉的儿子就有点害怕,也有点后悔,拘留3天后,将其提审并继续做思想工作,在法律的权威与真诚的循循善诱下,时老汉的儿子终于认识到了错误,并保证一定好好赡养老父亲,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在这一刻,他看到了时老汉脸上的感激与喜悦,也让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充实和满足感。而这一次拘留案件,也是他17年法庭生涯中唯一一次实施强制措施的案件。

张建国同志对于老人和孩子的关爱并不仅限于他审理的案件中,他经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敬老院去看望那里的老人,与老人们拉拉家常,给老人们送去一份温暖与亲切。同时,他还多次到当地中小学,与学生们聊天,和他们交流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告知他们一些法律常识和维权常识,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岗位变,心不变,执行路上再续为民情缘

2008年,已经48岁的张建国同志从回河法庭调任执行局一庭,开始了新的工作。由于审判与执行工作的性质不同,加之他也接近知天命的年龄,因此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不少。但是他没有二话,毅然决然投入到执行工作中去。在努力适应执行工作的同时,他还将他多年的审判、调解工作经验加


为民服务显真情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54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