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观赏植物病虫害

时间:2018-11-09 11:2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园林植物病虫害

1煤污病:病原:煤炱目和小煤炱目的多种真菌。症状:煤炱目的真菌系植物枝、叶表面的腐生菌,以介壳虫、蚜虫、粉虱等昆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能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它在叶片表面形成一片墨褐色的、表面粗糙的、厚薄不均匀的菌苔,严重时整个叶片的小枝被菌苔复盖,以致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菌台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收缩干裂,可自行从叶面剥离。小枝上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相似。小煤炱目的真菌是植物叶片上的专性寄生菌,菌丝表生、黑色,以吸器伸入寄主的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故在叶片表面通常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相互连接成一片,复盖在叶上表面。

2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病原: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症状: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3叶蝉类:是一类害禾谷类、蔬菜、果树和林木等的昆虫。半翅目,叶蝉科。体长3-15毫米。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显著的识别特征。症状:以成虫在侧柏等常绿树上或杂草丛中越冬。若虫或成虫用嘴刺吸汁液,使叶片出现淡白色斑点,危害严重时斑点呈斑块状,或刺伤表皮,使枝条叶片枯萎。

4膜翅目:形态特征:翅膜质、透明,两对翅质地相似,后翅前缘有翅钩列与前翅连锁,翅脉较特化;口器一般为咀嚼式,但在高等类群中下唇和下颚形成舌状构造,为嚼吸式;雌虫产卵器发达,锯状、刺状或针状,在高等类群中特化为螫针。

5鞘翅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种类繁多,系统复杂。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而得名。形态特征:体小至大形。复眼发达,常无单眼。触角形状多变。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

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幼虫多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卵多为圆形或圆球形。

6叶斑病:病原:属假单胞杆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细菌。病菌菌体短杆状,可链生,大小为0.7~0.9微米×1.4~2.0微米,极生1~5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形,扁平,中央稍凸起,不透明,有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而透明,菌落边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病状:叶片受害初期产生黄褐色稍凹陷小点,边缘清楚。随着病斑扩大,凹陷加深凹陷部深褐色或棕褐色,边缘黄红色至紫黑色,病健交界清楚。单个病斑圆形或椭 圆形,多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有时假球茎也可受害,病部会出现稍隆起的黑色小点。

7腊梅叶斑病:被侵害的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相互融合,呈不规则形,初为褐色,后中央逐渐褪为近白色,边缘仍为褐色。病斑两面着生稀散的暗褐色霉丛以表面为多。黑斑病为真菌病害病原菌为洋腊梅链格孢子菌,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

8含笑煤污病:受到煤污病危害的含笑主要会表现出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煤污病会直接影响含笑的正常的光合作用,会直接降低含笑的观赏价值。煤污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或者出现蚜虫、介壳虫等情况,也会加重煤污病的发生。

9月季蚜虫:无翅孤雌蚜,体长4.2mm,宽1.4mm,长椭圆形;头部浅绿色至土黄色,胸、腹部草绿色有时红色。触角淡色,各节间处灰黑色。有翅孤雌蚜,体长3.5mm,宽1.3mm。草绿色,中胸土黄色或暗红色。腹部各节有中斑、侧斑、缘斑,第8节有一大宽横带斑。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寄主植物的新梢、嫩叶、花梗和花蕾上刺吸危害。植物受害后,枝梢生长缓慢,花蕾和幼叶不易伸展,花朵变小,而且诱发煤污病,使枝叶变黑,严重影响了观赏价值。

10瓢虫:特征,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成虫和幼虫在叶背面剥食叶肉,形成许多独特的不规则的半透明的

细凹纹,有时也会将叶吃成空洞或仅留叶脉。严重时整株死亡。被害果实常开裂,内部组织僵硬且有苦味,产量和品质下降。

11疫病:病原: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表现为叶斑、幼苗猝倒、根茎腐、冠腐、枝干溃疡和腐烂等,植株受害部位产生边缘不明显的黑褐色水渍状病斑,可迅速引起病部的坏死和腐烂,潮湿时,病部尤其是叶背面产生疏松的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12杜鹃冠网椿:为半翅目网蝽科冠网蝽属的一种昆虫。分布极为广泛,是杜鹃花卉的主要害虫。形态特征:体小而扁平,长约3.4mm、宽约2.0mm,头小,棕褐色,复眼大而突;触角4节,第3节最长;前胸背板发达,有网状纹,向前延伸盖住头部,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两侧伸出呈薄圆片状的侧背片;翅膜质透明,翅脉暗褐色,前翅布满网状花纹,两前翅中间接合呈明显的“X”花纹;雌虫腹部圆满,呈纺棰形;雄虫腹部细小,呈长卵形。病害特点:以若虫和成虫为害植物的叶片,吸取汁液,排泄粪便,使叶片背面呈现锈黄色,叶片正面出现针点状白色斑点,严重时使全叶失绿苍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缓慢,提早落叶,降低了观赏价值。

13虫瘿: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瘿瘤的一种,指在植物体上由于昆虫产卵寄生引起的异常发育部分。特点:叶片正面隆起虫瘿,形似疮痂病,每片叶片出现1至多个虫瘿,虫瘿周围略有皱缩,促使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叶片退绿变黄,生长衰弱,提早落叶,影响到苗木的成长,且虫瘿内寄生着大量的瘤蚜,将会严重影响苗木质量。

14山茶叶斑病:叶片染病嫩叶、成叶、老叶均见发病,先在叶尖或叶缘上生出黄绿色小病斑,后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大病斑,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具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间变成灰白色,湿度大出现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嫩叶染病时从叶尖向叶缘渐变黑褐色,病斑不整齐,焦枯状,病斑正面散生煤污状小点,病斑上没有轮纹,病斑多时常相互融合致叶片大部分布满褐色枯斑。嫩梢染病尖端先发病,后变黑枯死,继续向下扩

展引致枝枯,发生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或扦插苗成片死亡。

15黄葛树病害:通常出现黄棕色或黑色斑点、叶卷缩、枯萎、早期落叶等症状 有可能是黄化病、白粉病等。

16竹子竹蚜,煤污病:竹蚜:有翅孤雌蚜:体表光滑。喙嘴极短。中额和额瘤稍突起。触角黑色细长,有微刺横瓦纹。成蚜、若蚜聚集在竹叶、嫩梢、幼叶三危害,尤以幼竹为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观赏。煤污病:竹煤污病是由煤炱目和小煤炱目的多种真菌危害引起的。它在叶片表面形成一片墨褐色的、表面粗糙的、厚薄不均匀的菌苔,严重时整个叶片的小枝被菌苔覆盖,以致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小枝上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相似。小煤炱目的真菌是植物叶片上的专性寄生菌,菌丝表生、黑色,以吸器伸入寄主的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故在叶片表面通常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相互连接成一片,覆盖在叶上表面。

17桂花:褐斑病:病原为真菌,木犀生尾孢(Cercospora osman-thicola)。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病菌的子座褐色、近圆形,分生孢子梗成束着生其上,橄榄褐色,无分枝,少有隔膜。症状:危害叶片,初期为黄色小斑,后为近圆形或不规则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直径为2-10毫米,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叶片正面散生许多黑色霉状小点,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扩展常受叶脉限制,连接成大斑后,导致叶片枯死。

18锈病:病原菌为祁连金锈菌,其发育阶段[0]、[Ⅰ]在树叶上,[Ⅱ]产生在树叶背面,其生活史为中缺夏孢子型。性孢子器瓶状,淡黄色,150~216μm×115~150μm,埋生于叶表皮下,其孔口突出表皮。症状:病害初期在竹柳叶上呈现淡黄色段斑,在段斑上集生多数针尖状小突起,即病菌性孢子器,其顶部分泌有数根黄色细丝状蜜露,数天后在段斑上出现多数桔黄色微隆起的椭圆状或长条状锈孢子器。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锈孢子。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而脱落。

19瓢甲科:瓢甲科属昆虫纲鞘翅目,体小至中形,卵圆形,腹部平坦,背面弧形或半球形拱起。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螨类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

敌昆虫。症状:成、幼虫食害寄主作物的叶片、果实和嫩茎.被害叶片仅留叶脉及上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透明的凹纹,后变为褐色斑痕,过多会导致叶片枯萎;受害果、瓜、不仅减产,而且被啃食的部分会变硬,并有苦味,失去商品价值。

20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有一些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危害。形态特征天牛幼虫淡黄或白色,天牛成虫体呈长圆筒形 体前端扩展成圆形,似头状,故俗名圆头钻木虫,上腭强壮,能钻入树内生活两年以上,破坏木材。化蛹前向外钻一孔道,在树内化蛹,新羽化的成虫经此孔道而出。三对足,两对翅。成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着生在额的突起(称触角基瘤)上,具有使触角自由转动和向后覆盖于虫体背上的功能。爪通常呈单齿式,少数呈附齿式。除锯天牛类外,中胸背板常具发音器。幼虫体粗肥,呈长圆形,略扁,少数体细长。头横阔或长椭圆形,常缩入前胸背板很深。天牛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害虫,在幼虫期蛀蚀树干、枝条及根部。

21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开始时产生褐色小斑点,后以叶脉为界,逐渐扩大,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色赤褐,周围往往有黄色晕环,后期长出黑色霉状小点。

22腐烂病:病原由几百种土携细菌或真菌引致的植物病害,特征是植物解体腐败。症状:主要危害结果树的枝干。幼树和苗木也可被害,但发病较少。发病初期从外表不易识别,如果掀开枝干的表皮,可见到暗褐色致红褐色湿润的小斑或黄褐色的干斑。受害较重时皮层腐烂坏死,用手指按下即下陷。病皮极易剥离,烂皮层红褐色,湿腐状时有酒糟味。发病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黑褐色下陷,并在上产生黑褐色小点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成为再发病的传染源。除侵染枝干外,有时也侵染果实。果实上病斑症状为暗红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有轮纹,边缘清晰。发病部位腐烂软化,略带酒糟味,病果表皮易剥离。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易受白粉病危害的是嫩叶和新梢,其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叶面或叶背及嫩梢表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后期渐变为白灰色毛毡状。严重时叶卷曲,枝梢扭曲变

篇二:植物虫害识别

山西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园艺 学号 1354050202姓名 邓卜源 课程名称 园艺作物病虫害 实验名称 校园植物虫害识别 指导教师 采俊香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校园中的常见植物。

2、 了解校园中常见植物的常见虫害。

二、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月季、冬青、马蔺、桃、黄栌、大力菊、枸杞、石榴、山楂、紫藤、杨树、柳树、侧柏、刺槐、柏树、苹果、油松

三、 实验内容

观察校园中的植物月季、冬青、马蔺、桃、黄栌、大力菊、油松、枸杞、石榴、山楂、紫藤、杨树、柳树、侧柏、刺槐、柏树、苹果的常见虫害,观察这些虫害的症状。

四、 作业

请写出常见害虫及其症状

(1)石榴:桃蛀螟

形态特征: 此虫1年发生2-3代,食性杂,发生期长,第1、2代幼虫危害石榴最重,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5月份越冬代成虫羽化,白天静伏在背阴暗处,夜间活动;卵主要产在石榴萼筒中,初孵幼虫多在萼筒内或双果、贴叶处蛀食或钻入果内。幼虫有转主危害特性,幼虫

老熟后多在被害果内或果间及树皮缝中结茧,在茧内化蛹。

防治方法:(1)早春刮树皮,堵树洞。

(2)用药泥堵萼筒,用90%敌百虫10g土100倍及水10kg和成药泥,团成泥团墙塞萼筒,可有效防治幼虫的危害,有效期70—80d。

(2)月季:小袋蛾

形态特征:属鳞翅目、袋蛾科,袋囊灰褐色纺锤形

危害特点: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将叶肉食尽而仅残存叶脉,植

株上常见由碎叶或枝梗丝结成的袋囊。

小袋蛾为害状

(3)山楂:梨网蝽

害虫特征:梨网蝽成虫灰白色,有翅,体型扁。常群集在叶背吸取汁液,使叶色变成黄褐,甚至白色,叶背有分泌物形成的黄褐色锈状斑,受害后引起早期落叶,影响生长和观赏。梨网蝽从5月至10月为危害期,夏秋时发生较多,特别在8月天气干旱时危害更为严重。

防治方法:应清除落叶,减少越冬虫数。在5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发生时。

(4)桃:桃粉蚜、潜叶蛾、桃球坚介壳虫、桃一点斑叶蝉 形态特征:(1)桃粉蚜聚集桃树嫩枝和幼叶片上,用细长的口针刺入组织内部吮吸汁液,被害后的桃叶呈现小的黑点,红色和黄色斑点,使叶逐渐苍白卷缩,甚至脱落

(2)长椭圆形,红褐色,眼红色,腹末有两根尾丝,体上被有白色蜡粉。

桃粉蚜危害

桃树朝鲜球坚蚧

桃树朝鲜球坚蚧防治方法:冬春季节结合冬剪,剪除有虫枝条并集中烧毁。也可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期间,即越冬幼虫从白色蜡壳中爬出后到雌虫产卵而未孵化时,用草团或乱布等擦除越冬雌虫,并注意保护天敌。

(5)悬铃木:悬铃木方翅网蝽

形态特征: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虫体乳白色,在两翅基部隆起处的后方有褐色斑;体长3.2至3.7 毫米,头兜发达,盔状,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静止时前翅近长方形 危害状: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为害为主,受害叶片正面形成许多密集的白色斑点,叶背面出现锈色斑,从而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导致树势衰弱。

防治方法:秋季刮除疏松树皮层并及时收集销毁落叶可减少越冬虫的数量。

(6)紫藤:二星叶蝉

害虫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有红褐和黄白色两种。 危害状: 该虫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会失绿呈小白点,随着受害的严重程度,白点汇

集成大斑。严重时叶片呈苍白色,提早脱落。

防治方法:秋后清扫落叶,铲除杂草,减少和消除越冬成虫。

(7)杨树:蚜虫

形态特征: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下的所有

成员

危害状:生长率降低、叶斑、泛黄、发育不良、卷叶、产量降低、枯萎以及死亡。蚜虫

对于汁液的摄取导致植物缺乏活力,而蚜虫的唾液对于植物也有毒害作用。

蚜虫

(8)柳树:蚜虫、叶蜂幼虫、膜肩网蝽、天牛膜肩网蝽特征:半翅目,网蝽科。以成虫和若虫于叶背剌吸树液,使叶面产生成片白色斑点,叶背面有其黑色点状的排泄物。

篇三:观赏植物病虫害与防治


观赏植物病虫害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47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