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中心小学三风一训

时间:2018-11-09 11:1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小学三风一训

篇二:水东镇中心小学一训三风解读

溆浦县水东镇中心小学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一、主要内容:

教育目标:创名校树名师 育英才 出特色 办学理念:追求卓越 和谐发展

基本理念(一训三风):

校训: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

校风:诚实 勤奋 感恩 健康

教风:忠于职守 廉洁从教

学风:文明高雅 乐学善思

二、内涵解读:

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校训解读: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影响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关键。它既是学校品格和美质的象征,也是全体师生的行动指针。校训的确立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特色,也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校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对全体师生员工时时起到巨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作用。它体现了学校办学的思想,是规范师生行为的准则和行动指南。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够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形成科学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能够确立良好的校

风、教风和学风,对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我们的校训来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探索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1946年4月,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用十分精辟的语言明确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陶先生看来,“学做真人”是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教人求真”是教师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行知先生虽然没有对“真人”概念下过一个完整的定义,但从他的许多讲话和著述中,不难看出他所说的“真人”,是与“求名趋利”的伪君子和以假为真的伪知识阶级相对立的人,是勇于追求“行动的真理,真理的行动”的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具有完满人格、渊博知识、高超本领的人,是说真话、办真事、求真知、为真理而奋斗的人。行知先生堪为身体力行“教人求真”的楷模,他自始至终都在勉励教育同仁要“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为真理、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的精神”,引导学生去追求真理;他要求教师“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他要求教师用科学精神在做上求学问,“无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他“无情”地取消了次子陶晓光的就业机会,谆谆告诫晓光决不要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教师的思想情操;“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学生的人生追求。“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其精髓在于

一个“真”字。“真”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境界。

本校训体现了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追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型的潜在课程,发挥着塑造师生人格、夯实精神底蕴、导引师生做人做事的功效。校训需要我们深入灵魂去感悟、去深思,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校风:诚实 勤奋 感恩 健康 校风解读:

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反映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诚实,倡导做人诚实守信,崇尚忠诚和信义,形成正直的品性,奠定立身处世的基石。当前特别要突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更好适应商品和信息社会的新形势。

勤奋,学生学习努力,勇攀知识的高峰,逐步形成你争我赶的学习风气。教师能自我充电,努力夯实专业知识,提神自身文化修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性的教师。勤奋更是实现理想的基石,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天才源于勤奋,不刻苦努力,天才也会变成庸人。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人民的勤奋,勤奋能催生世界上一切伟大的成就。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的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简言之,即知恩、报恩。感恩意识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

全人格的体现。感恩是一种文明,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就会变得和谐、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有了感恩而变得愉快、美丽而健康。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传统美德,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懂得什么叫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修养。

健康,《词典》对健康一词的解释即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这里应该理解为人体的健、力、美和思想道德的内秀、性善、仁诚。标准应该是在体魄上具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青春的活力;在精神上具有真、善、美的统一,知、意、情的统一。两者归结,就是要培养具有健康优雅的姿态、动作、形体和健康美好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道德情操、智慧才能的综合人才。

教风:忠于职守,廉洁从教 教风解读: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是校风建设的关键。

忠于职守,就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要忠于职守,献身人民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要有“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不能见异思迁,更不能唯利是图,同时要求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意义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满腔热情

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能顾全大局,服从国家和人民利益,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教育事业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廉洁从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七个规范,它要求广大教师应具备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用通俗的话说,廉洁就是不收受不义之财,不贪占公物和他人之物,不受世俗丑行的污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更要懂得廉洁的含义,牢记要廉洁从教。所谓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行廉操法的原则,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做出表率。

学风:文明高雅,乐学善思 学风解读: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通俗一点说,学风是指学校的学习方面的风气。

文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作为学风,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言行规范,遵循礼仪,讲究文明。

高雅,其中“高”是指高品位、高质量、高境界、高风格;“雅”是指走雅道(立纯洁高尚的人格理想,走光明磊落的康庄大道),说雅言(语言标准文明,说话诚实守信、谈吐彬彬有礼、待人真诚亲切),

篇三:南关中心小学三风一训释义

南关中心小学“三风一训”释义解读

校训:与绿色同行,让优秀作伴

绿色之于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表现出生命的张力。绿色之于教育,象征了宽广自由的空间,寓示着自主和谐的发展。

“绿色教育”是我校定位的办学特色,其核心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主体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追求教育的灵性,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我校通过“积淀绿色校园文化、开发绿色校本课程、打造绿色生态课堂,创建绿色评价机制,开展绿色社团与实践活动”五大途径,努力形成“绿色管理、生态课堂、活力校园、和谐师生”的办学特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以这样的名言作为我校师生永恒的追求,倡导激励师生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当成习惯来培养,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让优秀的思维根植心底,让优秀的观念融入血液,让优秀行为习以为常,伴我们走向成功,走向精彩。

校风:求实 励志 诚信 和谐

求实:强调真诚笃实、实事求是、严谨治校、严格治学的科学态度。办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追求真理;育人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励志:“志不强者智不达”。学习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没有远大的志向抱负、坚定的意志毅力,就不能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达成目标。从小就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无论你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在挫折、逆境中锤炼心志,只有这样,你才会更加坚定、勇敢地朝着目标前进。 诚信:诚实乃为人之本,守信方可求得久远。只有明礼诚信,诚以待人,才会使生活充满和谐;只有言行一致,务实求真,才会让人生浸润幸福。

和谐: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相信、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学生要热爱老师,虚心求教,尊师重道。惟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惟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向上的新校风。

教风:启智 培德 创新 奉献

启智:“启,教也”,即教育开导之意。“智”,智慧、智力、才智、智能之意。“启智”含循循善诱、方法得宜、开启心智之意。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发掘并引导这些智力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循循善诱,开启学生的智慧,挖掘自身和学生的智慧

潜能,使教师个人和每个学生都能有长足的进步和光明的发展前途。

培德:德为做人根本,培德体现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又要加强道德修养,追求高尚人格,遵守社会公德,形成良好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立身处事要有心胸开阔、志存高远的道德品质,要有文明诚信、友善博爱、自立自强的人格魅力。

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华夏祖先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明确提出:“苟日新,日日新”这一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学校是继承弘扬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是孕育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要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创造。在继承传统有效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探寻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奉献: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奉献就是一种对自己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学风:勤学 善思 明理 笃行

勤学:“勤”即勤奋、勤恳、勤苦;“学”为学问、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优良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突出的成就是践行拼博的结果。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学”意在要求每位同学树立远大志向,喜爱并注重学习,并学会学习,学有所成,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实现报效祖国的志向。

善思: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强调学习要经过思考,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善就是要掌握学习方法、灵活运用,要求围绕学习中的知识多想多思、巧想妙思,学会挖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明理:明事理、明情理、明哲理、明法理、明道理。这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要求我们做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明大理的人,要求师生加强学习,不断获取知识,既要获取社会知识也要获取自然科学知识,用获取的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 笃行:《礼记·儒行》中有“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古人云: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需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只有将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知行合一,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用知识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中心小学三风一训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13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