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一年级数学连加评课

时间:2018-11-09 10: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加减混合》评课稿

听了韦老师教学《加减混合》这一内容,而这一个知识点可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显得比较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韦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理解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具体表现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课的开始,韦老师出示一些美丽的天鹅图片,还向学生介绍了全世界共有五种天鹅图片,中国就有三种,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学生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观察,再把观一种自豪感,老师还重视对学生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使学生知道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从小学法懂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所得叙述,理解图意,: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后来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然后读题,试算(解决问题)4+3=7,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交流的,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时要记住步是几减几。韦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又有美好的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作了强调。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配合课件突出运算顺序,突破难点。教育学生要细心计算。 三、板书简洁,突出知识点的联系。为了便于学生找到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的异同,韦老师板书的设计简洁,让学生一看板书让学生明白所学的内容,这对培养学生学生能力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韦老师的所教学的这一内容,教学思路是清晰,完成了应的教学目标,看出师生之间的好,从而教学效果是很不错的。

篇二:连加连减评课稿

连加连减评课稿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张老师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张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在课中,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崔清华

篇三:连加连减-评课

评课活动记录表


一年级数学连加评课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21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