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时间:2016-03-19 10:41:25 来源:免费论文网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相关文章】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里有一首歌是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学这首歌,总会让我对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而学生在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的同时,也确实地被李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所感染。

  2、《春来了》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歌曲,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特点,灵活的创作。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活动注意学习的感悟、体验,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达到教学目标。在导课中,请学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师的范唱,是让学生对歌曲的提前感受,紧接着让学生打三拍子的指挥拍,自由表现三拍子和跳华尔兹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内容上。同时,使学生在不止不觉中学习了歌曲,也不会感觉枯燥。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这首歌曲教师没有教唱旋律,但在导课和教师的范唱以及表现歌曲三拍子节奏、相互问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层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律动中有意识的有目的学习了歌曲。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如在导课中,我先让学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特点。紧接着放《春来了》歌曲导课,将学生带入到》“春天”这个特殊的情景,启发学生说春天到了,引起周围变化的愿望。最后,请学生用贴春天图画、朗诵春天诗歌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将美术、语文学科的相关的内容和音乐课内容融合了起来。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体验教学。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用歌曲旋律,创作夏、秋、冬之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歌曲的旋律,(本节课通过学生跳、教师范唱,反复听、学生唱和创作时听歌曲伴奏,学生共听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让学生在创作过趁中,锻炼了自己交流沟通、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体的使用也受到了恰当的效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考虑到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3、《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了》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在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音乐知识降记号教学环节中,针对枯燥的乐理,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呢?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找朋友》,把学过的音乐记号制成卡片,挂在学生胸前,我和他们一起表演,让学生找出好朋友升记号。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同学们认识了降记号,课堂气氛活跃。

  2、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歌、或舞,或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来摹仿马蹄和铃铛声,还有的扮演飞马在天空中奔跑,课堂犹如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表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能力。

  3、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你觉得我们唱得怎么样?你对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歌曲的艺术处理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的情况下,再进行表演,效果会更好。

  2、学生课堂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进行教育,如拿打击乐器时,学生有抢的现象。

  4、《美丽的黄昏》教学反 思

  《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部轮唱很难施行.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因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本身的素质其实并不高,对于三拍子的节奏感也并不很好,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很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我觉得在这个部分我的引导欠缺,第二组的进入我应该事先请他们看着老师,听着老师帮助他们一起唱的音高,老师再进行一次示范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庆幸的是第一声部唱的挺好,并没有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而跑调。本课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二部轮唱了,唱好唱不好是关键,前面的所有练习都是为了二部轮唱而准备的,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练习练习多练习,再多唱几遍就会好了,这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二部轮唱的实践训练,在认知上并未要求,所以先给他们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实践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好起来的。

  5、《在葡萄架下》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让孩子快乐中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做一个自信、乐观、善于合作的人。

  6、音乐欣赏课《赛马》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7、《春节序曲》教学反思

  第一.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得当,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简练,情感投入,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

  第二. 本节课注重了新课标中对欣赏课“听”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中以提高听觉能力为中心。虽然这首乐曲较长,但教师仍然设计了“整体——部分——整体”听赏的教学步骤,保证了学生充分聆听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更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 给学生设计创造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设计了“为乐曲取名字”、“即兴编歌词对答演唱”、“用绸棒表现出音乐要素的变化”、“随音乐自编动作表演过年的热闹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 这首乐曲有四条主题旋律,教师选择由学生听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选择其中一条进行视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谱负担,避免了单调、枯燥的知识性的学习。

  第五. 渗透了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六. 教学媒体的选择朴实无华、经济实用。

  8、《苗岭的早晨》教学反思

  片段:

  听《苗岭的早晨》两遍,一遍由口笛独奏,一首由小提琴独奏,设计意图:区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问方式一

  师:“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

  生:“一个明亮,一个不太明亮。”

  生:“„„„„”

  提问方式二

  师:“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首,我觉得第一首听起来很明亮。”

  生:“我也喜欢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听起来很清脆。”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很悠扬。”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为我喜欢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很柔和,我很喜欢。”

  反思:提问方式一中,教师所提问题实在让学生难以回答,因为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第二种提问方式,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