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党员的人生价值观

时间:2016-10-25 19:17:3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党员的人生价值观

党员的人生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在朝着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向前进。然而,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这些却是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所谓价值,哲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中,客体对主体的存在、发展和完善所具有的效应,它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客体对主体有价值,就是说客体可以满足主体的某种需求,对主体有意义。对一个客体本身而言,价值是具体客观的,是价值的来源,而其价值有多大,甚至说有没有价值,是取决于主体的。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价值是不同的,就是因为价值是来源于客体,而取决于主体的。所以,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世界观的一种体现,即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通俗的说,就是人们对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不同的价值观会让人对事物、对人生有不同的评价、不同的选择。那么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人生、评判人生,即人的生活实践对社会、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个体不同、阶级不同、社会经历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人生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自身及自身所处的社会。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个人、对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个具有崇高理想追求的人,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将是社会的福祉;而一个品格卑劣的人,拥有的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可见,提升人生价值的内涵,强大自己的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比追求单纯的物质创造重要的多。

在当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党员,更要时时刻刻牢记着自己的信仰,不能被歪风邪气冲昏头脑。共产党员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共产党的目标和宗旨要求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要以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追求。一个共产党员,只有真正具有了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地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能在胜利和顺境

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也只有如此,才会彻底冲破一己私利的精神牢笼,在亿万华夏儿女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无数革命先烈和众多先进模范人物的人生轨迹,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共产党员要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一定要在端正人生价值这个关键问题上多下功夫。

一、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想观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确立正确人生观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抱有这样那样的理想,为什么有的人能较好地实现自己的追求,有的却不能如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理想是否正确、信念是否坚定。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什么样的理想观才与党的性质、宗旨相符?我想最重要的无外乎四个字:爱国、信党。爱国,就是珍爱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灿若星海的辉煌成就,都反复证明着我们的民族是最伟大、最值得骄傲的民族。每个公民、每个炎黄子孙都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为之奋斗,共产党员更要责无旁贷。信党,就是坚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政治信仰,是理想观的核心内容。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13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绝不能看到党内出现几个腐败分子,社会上出现腐败现象,就以偏盖全,动摇对党的信念。坚信党的领导,必须坚信四项基本原则,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躬行实践党委决策、决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离我们最近,最贴合中国实情,更应该学习好、运用好。

二、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职业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是要珍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自豪感、神圣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始于足下,从爱岗敬业做起,72行,72000个种类,只要珍重,都会有所作为。清洁工人石传祥,“宁愿一身

臭,换来万人洁”的豪言壮语至今广为流传。许许多多有志之士、许许多多党员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业绩,从他们身上折射出党的形象,印证了党的凝聚力和不可战胜的强大威力。“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要有远大的志向、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奋斗,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人生目标迈进。人们常说,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但职位越高,责任越厚重。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爱岗敬业,更要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党员才能上不愧对党,下不愧对百姓;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职位,对得起待遇;活得充实,有滋有味有价值,无愧于人生。

三、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具有两面性,它既能使你快乐,又能使你苦恼。生活中不能缺少钱,但如果把钱看得过重,就必然为金钱所累,被金钱牵着鼻子走,成为金钱的奴隶、拜金主义的俘虏。作为党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应该采取一种淡泊的态度,无论钱多钱少都不应影响自己的追求,不影响人生的态度和工作热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和气节。有的人,大字不识几个,挣了几百万元钱,捐给村里,入了党,当了书记,带领全村致富。他的信念就是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在世,应该有比金钱更高尚的人生追求,那就是奉献。有钱能买到好房,但不一定能买到一个幸福的家;有钱能买到好药,但不一定能买到好身体;有钱能买到好床,但不一定能买到好觉;有钱能买到珍珠,但不一定能买到美丽。金钱不能代替一切。现在有种说法:“‘穷’的只剩下钱了”。我认为,这就是精神上的“衰竭症”、“贫困户”。美国有句谚语:“金钱是个好奴仆,但又是个坏主人”。成克杰、胡长青、李真等人都是因为钱迷心窍,成为阶下囚的。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凭借劳动和知识得到金钱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要当金钱的“主人”,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穷要穷得有志气,穷则思变;富要富得堂堂正正,富而思进。不论贫富都应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

四、共产党员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名利观

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正确对待个人前途和职位。如果这个

问题处理不好,就会背上思想包袱,成为前进道路的羁绊,每个同志都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正确对待和处理。不像有人说得那样:“靠金钱铺路,靠关系进步”。个人的职级进步,一靠组织,二靠群众,三靠政绩,四靠素质。如果你是个“草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关系再硬也不行。当然有时也有个机遇问题。要牢固树立重事业淡名利的思想,树立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创业的思想,树立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勤务员的思想。人不要活得太累,殊途同归,“百年”之后待遇是一样的。南宋诗人陆游曾在一首诗写到:“利禄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就形象地比喻了一些人为利禄所驱使,像火牛一样不顾一切,最终走向堕落,可谓入木三分。常言说得好,计较太多人易老,忘却名利少烦恼。生活中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唯有埋头,才能出头”。种子只有埋在土里才能发芽,若老想跳出地面,那始终是一粒干巴的种子。所以,每名共产党员都必须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辩证地看待得与失,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处处凸现党员的特有品性,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五、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苦乐观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困苦并不是坏事,它能造就人也能考验人。谁英雄,谁好汉,困苦面前试试看。人的面孔就是“苦”字组成的,双眉是“艹”头,眼鼻是“十”字,下面是“口”字,加起来就是个“苦”字。人生就是一个苦像,怕苦畏难就做不好人,也干不成事。可不可以这样讲,所有的成功是“苦”出来的,所有的进步是“苦”出来的,所有的幸福是“苦”出来的,所有的名著是“苦”出来的。屈原不苦写不出《离骚》,孔丘不苦写不出《春秋》,司马迁不苦写不出《史记》,勾践不苦,就没有最终的灭吴复越。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挫折虽然影响人们前进的步伐,但它却能磨练人们的意志。成功伴随挫折,挫折使人成熟。时下,有人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领导一批评,就认为和他过不去。这些人脑子里缺少辩证法,不知道批评是“强身健体的蜂王浆、球蛋白”。有个形象的比喻,马和羊同拉一驾车,上坡的时候,车夫使劲地抽打马,而不管羊。领导批评你、鞭打你,说明你有价值,当领导连批评都不乐意批评你了,说明你这人基本也就没多大用处了。既便批评是个好事,也不能变着法子惹领导上火、生气,还是应尽可能把事办好,少出点差

错,少挨点批评,让领导省点心为好。

六、共产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道德观

一个人气很正,思想很好,但没有才能,就会成为无用之人,如果有才气,但气不正,品德很坏,就会成为有害之人。有人说:“缺智的人是次品,缺体的人是废品,缺德的人是危险品”。曾国藩有两句话:“有才无德——小人;有德无才——庸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就要德才兼备。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我认为必须做到三要:一要政治上成熟,听招呼,守规矩。一级服从一级,一级支持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政令畅通。能够站到全局干好局部,干好局部为全局负责。秉公用权,真正让党放心;二要堂堂正正做官,老老实实为人,胸怀豁达坦襟,与人为善,诚信相待,常言说:“心底无私天地宽,热心助人品自高”。有一首歌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三要洁身自好,慎微、慎独、慎言、慎行。切实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作为在领导身边多年的同志,领导总是谆谆教导我:“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好自己的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贪的酒杯不端;管好自己身边人,不能因小失大,影响自己声誉;管好自己的‘尾巴’,始终谦虚谨慎,夹着‘尾巴’做人。要自信,但不能自傲,以平常心态对事对己对同志。”单个党员的具体言行,就是党的整体形象的折射。所以作为党员,就要做到“人人一扇窗,个个树形像”,始终不忘身后有上百双眼睛在看着,每时每刻都要准备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七、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成才观

一个政党要有朝气,一个民族要有骨气,一个单位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共产党员更应有远大的志向。法国著名化学家巴斯德说得好:“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生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常言说:无志之人常立志,立志又立行者事竞成。也就是有了立志成才的决心,还要付诸行动,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学习成才“十字经”,即:看、问、思、辩、抄、背、记、写、改、熬。又在这十个字前边加

篇二:实现党员的人生价值观

敬爱的党支部:

党校的学习快接近尾声了,回顾这短暂的学习历程。心中感慨许多,学习的时间虽短,却在其中受益匪浅。就拿昨天的主题来说吧,***员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人或某种现象,对社会、阶级、他人有积极意义,成为人们的追求对象,就具有价值。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的观点。

其次, ***员必须端正人生价值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员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的目标和宗旨要求***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个***员要把实现****伟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一个***员,只有真正具有了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地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也只有如此,才会彻底冲破一己私利的精神牢笼,在亿万人民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无数革命先烈和众多先进模范人物的人生轨迹,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员要无愧于***员的

光荣称号,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定要在端正人生价值观这个关键问题上多下功夫。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些积极分子能做的,就是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争取能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员,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三:人的价值和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

人的价值和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每个人对人生都会有梦想,希望能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哪一种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这里有一组图片,它反映的是不同的人生:有人用科学知识为人类谋求财富;有人奉献青春,坚守在边疆,为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有人勤勤恳恳,辛苦劳作,有人珠光宝气、生活豪华甚至糜烂,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你愿意追寻怎样的人生?

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价值。价值是什么?

(一)价值

价值是一个使用很广的概念。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它:如:当一样东西对我们有用,我们就说它有使用价值;当一个东西能与另一个东西交换,我们就说它有交换价值;一本书写得很好,一幅画画得很美,我们就说它有欣赏价值或者是审美价值。那么,概括起来我们可以说“价值就是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的作用或意义”。

一个东西有价值,就是说它对人有用、有意义。马克思曾说过 “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关系中产生的”。

从这个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是在客体和主体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就是说,不与主体发生关系的客体无所谓价值。

既然价值是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那么,价值必然由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这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构成的。其中,客体的属性是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决定价值的取向及其实现途径。(即该客体会有什么价值,是可顶饱呢?还是可以御寒?面包只可顶饱不可御寒,而衣服只可御寒不可顶饱)

主体的需要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是价值构成的主导方面,没有人的需要,价值也就不会存在。比如,粮食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满足人们充饥和摄取营养等需要。

“事物的唯一价值是人们赋予它的价值”(法国作家莫里哀)。

(二)价值观

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生存条件、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有差别,因此,对价值的认识和看法也有着不同。同一客观事物,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有价值的,而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可能是没有价值的。艺术品可供人欣赏,可以使人获得审美享受,但对于没有审美需要或缺乏艺术鉴赏力的人来说,它也无所谓价值。而价值主体的人对“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

大家听过《石头的价值》这个故事吗?曾经有一个孤独的孩子,常常悲观地问年长的智者:“像我这样没有人看得起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生命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有一天,智者特把男孩叫到跟前,递给他一块色彩斑斓的石头,并对他说:“明早,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实,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男孩满腹狐疑,心想:这块石头虽然还不错,但怎么会有人肯花钱买呢?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叫卖,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这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智者报告:“想不到一块石头值那么多钱呢!”

智者笑笑:“明天你拿它到黄金市场去,记住,不论人家出多少钱都不能卖”

在黄金市场中,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令男孩大为惊讶,但他谨记智者的话,怎么都不卖。

第三天,智者叫男孩拿石头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肯卖,于是被市场传播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将这一切告诉智者,智者徐徐说道:“人的生命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你明白吗?”男孩不解地、迷惑地摇摇头。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是稀世珍宝,你不也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着重自己,热爱自己,生命就有了意义,有了价值。“石头”可以因被人珍惜而提升价值。

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你有没有想过:真正懂得你价值的人在哪里呢?谁会觉得你是无价之宝呢?

价值是由人的主体需要决定的,而主体的人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不同,对价值的认识和判断也不一样。

中国还有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做《一个父亲和两个儿子》,说的是一个父亲给他的两个儿子留下了两样财产,一样是家产,一样手艺。如果你是这位父亲的儿子你是选家产,还是选手艺?(让学生作答)

选家产的大儿子坐吃山空,最后成了乞丐,二儿子二儿子继承了手艺靠手艺养家,生活的幸福美满。

这则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什么最有用、最珍贵、最有价值?”这就是价值观、价值取向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观,会让人对事物、对人生有不同的评价、不同的选择,认为财产重要的选择财产,认为手艺重要的会选择手艺,在商场中认为商标重要的会注重商标的声誉,尽力维护商标的声誉,认为利润重要的,会不惜一切,不择手段地去追求最大的利润。他们的结果也就会不一样。

对人生也一样,人们也把人生作为客体来评判它的价值。人生价值拷问的是怎样的人生者最值得追求的,怎样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思考人生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观点和看法就是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三)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人生、评判人生,即“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我的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它不同于物的价值。

“物的价值”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物的效用性的肯定评价。物的价值单向的,物只能以其原有的特有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具有价值,并形成价值关系,离开了主体即人,物自身无所谓价值。

人生价值与物的价值不同。与物的价值相比,它有两个特殊性:

1、作为客体的人生历程,它不象物,它不是被动的、固定的,而是有着自我意识并变化、发展的。作为客体的人,他可以自觉意识到主体的需求,可以自觉满足主体的需求,他对人生的认识和看法的不同会导到他对人生的选择不同,以致会有不同的人生,产生不同的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我的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你会发现人生实践、人生历程作为客体来考查其价值时,特别强调了它不仅要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也要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的需要。

为什么把人生过程作为客体来的不仅要满足群体的社会的需要,要满足个体的他人的需要,还特别强调要满足自我的需要?

主体的人可分为个人和群体两种形式,群体也就是社会,而个体包含每一个社会成员,而自我也是社会成员之一。而自我在这些主体中又显现出其特别性,它既是客体,同时又是主体,具有双重性。

我们把“人的实践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和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也就是个人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对人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叫着自我价值。

我们把“人的实践活动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意义,即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和社会进步的促进。”叫着社会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中。(简单的说,就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

任何人生价值都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既重视人生的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生的自我价值,认为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

那么对于人生来讲,是自我价值重要,还是社会价值重要?是应先满足自我的需要,还是应先满足社会的需要?

对于人来说,往往对自己的需要感受是最为直接、最为真切的,于是,很多人首先感受到的是自我的需要,而且他们也就把满足自我的衣食住行的需要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准。但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不是平列的,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因为:

一方面,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形成和实现的基础。大家知道,人是社会的人,人离不开社会,人必须在社会中生存、发展,人的价值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在满足社会的需要后,社会给予人回报,人才从中满足自我的需要,因此,人的自我价值要通过社会价值来实现。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他的自我价值,取决于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

如“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人,他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科学成就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自我价值也就得到了充分实现。所以,我们每个人只有以自己的贡献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才能真正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价值优先于自我价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人类社会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是世世代代,一个又个的人奉献的结果。如果每个人都要求对社会的“贡

献”与他从社会“取得”相等,那么社会至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就会停滞不前;如果每个人都要求从社会中的“取得”大于他对社会的“贡献”,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下去;只有绝大多数人的“贡献”大于“取得”,社会才能不断积累财富,扩大生产,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不断发展。所以,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由此可见,人的社会价值决定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自我价值是第二位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价值,而是人在社会中生活,为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而实现被肯定的程度。

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人或某种现象,对社会、阶级、他人有积极意义,成为人们的追求对象,就具有价值。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的观点。

二、新时期共产党员人生价值观的建设

(一) 端正人生价值观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内在要求

价值观在世界观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从世界观的内容看,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这种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关于世界面目的根本观点,它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回答这些问题的任务,是由辩证唯物论及其认识论来承担的;二是关于事物价值的根本观点,主要回答“世界对人有什么意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回答这些问题的任务,就是由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承担的。

另一方面,从世界观作用于实践的过程看,价值观是实践活动的指示器。人们按照一定的世界观改造客观世界,即是按照自己的面貌(尺度和需要)影响和改变客体。也就是说,人们关于世界面目的认识(世界是什么)要转化为关于事物价值的观念(世界对人有什么意义),才能有效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从价值观在世界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出,价值观是人的精神世界中的一个具有定向、导向作用的因素,它是人的灵魂的中心要素。 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但人是价值的唯一的最终的主体,是价值最终的实现者、创造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价值、精神价值最终都要归结为人的价值。这样,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即人们在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就成为价值观的核心。端正人生价值观,也就成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

(二)端正人生价值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根据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则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共产党员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共产党的目标和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要以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

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具有了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

胸怀坦荡;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地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也只有如此,才会彻底冲破一己私利的精神牢笼,在亿万人民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

无数革命先烈和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润五、李国安、徐虎、方永刚众多先进模范人物的人生轨迹,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共产党员要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定要在端正人生价值观这个关键问题上多下功夫。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利于共产党员更加牢固地树立起符合历史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有利于共产党员在为人民为社会的贡献中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同时也要看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对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使个别党员的人生价值追求出现了偏差;转型时期社会的无序性,使部分党员的人生价值判断发生了失误;开放条件下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使部分党员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困惑,胡长清等等。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党员人生价值观问题。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在丢帽掉头之前,贯以“清正廉明”自居。他在位期间每次回老家,都不带随从,坐的是普通型的桑塔纳轿车,总是摆出一副平易近人、清正廉洁的样子,既不抽烟又不喝酒。每次到乡下老岳父家,总喜欢到附近的村民家里去走走,他会到地上满是鸡屎的村民家里去喝茶,也会抱起满身泥土的孩子去亲脸……他这一番廉洁亲民的行动,感动得村民们连呼他是清官,他的亲属也莫不以有他这样的清官而自豪,可是朴实、厚道的百姓们又哪里知道胡长清的这副简朴、爱民、清正廉洁的样子都只是装出来给人看的,他们眼里的清官在担任江西省副省长期间,平均每月受贿33万元,平均每天收受的贿赂相当于江西省5个农民一年的收入!

三、新时期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系统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应在全社会中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导向性。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系统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任何价值观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价值观的理论基础,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因此,共产党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共产党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以别的什么理论为基础去观察、分析和处理人生价值问题。在当前,特别要注重


党员的人生价值观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03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