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时间:2017-03-23 06:06:4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关于独立思考能力的看法

关于独立思考能力的看法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工具的创造与使用,也不是单纯的因为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的地位,而是拥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决定了人类离开森林,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让人类可以在短短的几百万年之间成为地球霸主,同时,自我意识也促使独立思考能力的产生。

独立思考能力了,在人类群体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正是因为独立思考能力,人类社会中出现了一大批像柏拉图、孔子、爱迪生的发明家与思想家,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也通过他们表现出来。

但是,我们可以将历史与当下进行对比,仿佛我们的社会正在倒退,因为我们的教育已经被限制在一个“圆圈”里,我们很难打破这个圆,了解到外面世界的信息,这种现象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相当明显,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受到周边名族的侵略,为了巩固统治、保卫疆土或者拓宽疆土,中国社会需要一种集权模式,可是伴随集权模式的一步步发展,社会中反对的思想也越来越多,所以皇帝会选择“堵住”这些思想者的嘴,如历史上最著名的“焚书坑儒”“文字狱”,这也造成了历代的中国统治者喜欢打压自由思想,渐渐地,世人也把这种行为当做习惯。将中国的教育制度与欧美的教育制度相比,我们的落后之处并不在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也不是因为中国孩子的智商不如欧美儿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社会不允许出现另类的声音,政府通过严厉的高考政策,将中国中小学生的目标“强制”定为“高考”,考试在教育中应该处于一种辅助教学的地位,而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考试,无疑是将青少年的思想钉在了高考的十字架上。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的工作其实也只有一种——教学生学习考试答案。欧美的教育或许比我们先进,或许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异议,但是随着斯诺登曝光美国的“棱镜计划”,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对于人民的思想自由还是进行了非常强的控制,如果欧美社会非常自由,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允许有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书本进入学校。在中国大学中,哲学是最冷门的专业之一,可是在古代中西方之中,哲学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可是当今学习的人越来越少,这只能说是历史的悲哀。当今这个社会,我们最大的链锁便是思想受到束缚,也造成了我们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时代。 我们大部分人在未来是教师,但更多地是父母,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孩子只会学习,不会思考,不希望他们成为社会机器中的小零件,相比于学习中的成功,我们更应该努力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思想上自由生长。

(其实还有好多话要说,可是时间不够,更重要的是我懒得写)

中本133班

篇二: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一、让学生在预习中独立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数学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觉得进行思考性预习极为困难。为此,教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预习工作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问题和课前督促,并构建在预习基础上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独立思考需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由于基础和能力等诸多原因,这种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如何使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的坡度和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第一,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

第二,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第三、让学生在复习中独立思考,良好的复习的态度对数学学习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课后作业的统一性及量的扩张,使许多中差生忙于应付作业,无暇顾及复习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即使是一些

较高水平的学生,当复习中遇到疑问时,为了节省时间,动摇了独立思考的决心,而求教于他人。只有那些具有独立性的优秀学生,在复习理解的同时,独自感悟,勇于思考,才能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成为驾驭学习的主人。因此,对作业进行分类要求,减少重复操练,有效控制作业时间,是培养学生独立复习思考的前提和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强复习办法的指导,突出自主性、思考性、针对性,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方法一:不要直接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孩子年龄小,遇到疑难问题时,总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想直接得到答案。这时父母一定不要助长孩子的这种习惯,不要当时就给孩子一个直接的或确定的答案。否则时间长了,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不会自己动脑思考,也就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了,这对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思考能力都是没有好处的。聪明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是告诉孩子答案,而是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从中学会独立思考。比如,当家里的电视突然没有影像和声音时,爸爸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看看是电源的问题,还是电视机自身的问题。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积累了经验,当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如果孩子暂时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父母可以示范,通过查阅资料、反复思考等方法,让孩子学习思考的方法,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方法二:主动提出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孩子小时候,脑子里会有很多问题,当孩子向父母提出问题时,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讨论,耐心地向孩子解释,父母积极地帮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就会提出更多的问题。父母也可以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的大脑经常处于活跃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父母

要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就要从为孩子提出问题入手,父母的问题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孩子会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不断思考。理查德·菲利普·费曼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和他爸爸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的爸爸非常善于引导孩子思考。他将自己扮演成外星人,“外星人”遇到费曼,会问很多地球上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啊?”“为什么会有气候和天气的变化啊?”在这样的提问情境中,费曼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学会了思考。后来,爸爸带费曼去博物馆,为了引导孩子对博物馆产生兴趣,爸爸还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他先让孩子自己阅读某些相关书籍,然后再向他提问,对于孩子没有理解的问题,他用易懂的话为孩子解释。费曼对于爸爸的教育非但没有感到厌烦,相反,爸爸的提问和讨论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他对百科全书上的科学和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24岁时获得了博士学位,28岁时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47岁时获得了诺贝尔奖。孩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父母要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题目,比如茶杯的不同用途等,还可以用如何解决突发事件,如:“你如果在大街上走丢了怎么办”等类似问题来引导孩子思考。父母利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从全面和新颖的角度思考,让孩子勇于突破常规的想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方法三: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父母要给孩子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容易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思想会受到父母的左右,只会盲从附和父母的意见,这样会影响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父母应鼓励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在孩子发表意见时,即使是错误的,也要让孩子说完,然后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

应该积极肯定和表扬,增加孩子主动表达的自信心。青青的爸爸是个很民主的人,在家里,他允许青青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她说得没有道理,爸爸也不会批评她。周末,爸爸带青青去参观一个书画展,事先爸爸没有告诉青青里面的画全部是一个人的作品。青青在仔细地看完每幅画后,对爸爸说:“爸爸,这个画家的画真好。” 爸爸觉得很纳闷,孩子怎么会知道是一个人的作品,他问孩子:“是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啊?”孩子回答道:“这些画的颜色搭配很好看,笔法也很大胆。”爸爸听了孩子的话,满意地笑了。很多孩子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怕说得不恰当,会受到父母的责备。而青青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和青青的爸爸平时鼓励孩子勇于发表意见是分不开的。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用合适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这是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体现,因为孩子会对自己的问题和表达方法进行缜密的思考。方法四:对孩子讲一些益智故事,益智类的故事和资料很多,真人真事和寓言故事都有涉及。父母通过给孩子讲这些故事,互相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猫咬住了一条小鱼,小鱼妈妈恳求小猫将自己的孩子放了,小猫说:“你猜我会吃了你的孩子吗?如果你答对了,我就会放了它。”小鱼的妈妈想了一会儿,说:“你想吃掉我的孩子。”小猫兴高采烈地说:“我如果将孩子还给你,你就说错了,所以我现在要将小鱼吃掉。”小鱼的妈妈立即说:“如果你想吃掉我的孩子,就表示刚才我猜对了。你就该信守承诺将孩子还给我。”小猫被小鱼妈妈的话弄得糊里糊涂,只好松了口,小鱼的妈妈便带着小鱼离开了。父母引导孩子从故事中看出小鱼妈妈的聪明,她利用小猫和小鱼思考前提的不同,抓住小猫逻辑思考上的漏洞,救出了自己的孩子。这类故事可以锻

炼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方法五:和孩子玩一些益智类游戏,生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课堂。生活中,孩子一般都喜欢游戏,如果父母在游戏中注入益智因素,就可以促进孩子思维力的发展。父母经常和孩子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既能沟通亲子感情,又可促进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如父母利用节假日的时候,举行一些智力竞赛之类的游戏,可以邀请孩子的一些朋友一起参加。 每个周末,聪聪的妈妈都会邀请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做游戏。她会为孩子们准备很多谜语,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培养孩子的推理及想象能力。她还鼓励孩子们彼此提出谜语,推想答案。偶尔,妈妈也让孩子用扑克牌做数字游戏,锻炼孩子的思维。她还特意买了象棋,让孩子在下棋中锻炼思维力。在妈妈的引导和帮助下,聪聪的智力发展得很顺利。在游戏中,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思考,运用推理、比较、概括的方法,去促进思维的发展。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多动口,全面促进和训练孩子的思维。方法六:允许孩子标新立异,孩子有新奇的想法,父母不要否定孩子,要允许孩子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有一个推理故事是这样的:江上有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5分钟。桥的中间是个亭子,里面有个看守者,他每隔3分钟就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会让他回去,不准他通过。有一个聪明的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从东往西过桥,走了两分半钟就转过脸来往东走,当看守者出来的时候,他就能掉过头来过桥了。如果不破除常规,是无论如何也过不了桥的。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换种考虑问题的思路和角度,经过合理的分析和整理、归纳,设想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篇三:独立思维重要性

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从质疑“权威”开始的!

只有拥有“独立思维”的人才有能力质疑“权威”。

所以国民教育的第一功能就是培养一大批拥有“独立思维”的人才。

中国现行的国民教育模式则正好相反,就是尽可能扼杀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扼杀学生“独立思维”的第一杀手就是“标准答案”。

“应试教育”则为各级升学考试设置了整齐划一不容置疑的“标准答案”。

为了顺利升学,学校的主要功能也就是培训学生答对“标准答案”,并因此设置了学生难以负荷的“题海训练”和“考试演习”,来磨练学生对“标准答案”的把握程度。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在校学习的唯一功能就是使尽可能自己的思维和“标准答案”保持高度一致。

一旦思维不能和“标准答案”保持“高度一致”,学生就不能成功地通过各级升学考试,最终就升不上理想的大学,这样他未来的人生就会被排除在“体面社会”之外(特权阶层例外)。

尽管一个国家的“体面社会”并不总是代表“文明进步”层面。但“体面社会”绝对能够使置身其中的人拥有高于普通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对于不具备“普济苍生匡扶正义般天使情怀”的绝大多数普通公民来说,努力挤身入“体面社会”是他们人生的第一奋斗目标。如果努力学习的结果是被排除在“体面社会”之外,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所以尽管在校学生并不一定都“认同”“标准答案”,但也要使自己的答题尽可能符合“标准答案”,因为“标准答案”比他自己的“见解”对他未来的人生更重要。

因为唯恐自已的答题不能和“标准答案”保持“高度一致”,并在千百次的“标准答案”考试演练中“习惯成自然”;学生的“独立思维”倾向就会受到扼制,并最终完全失去“独立思维”能力。

结果我国现行教育模式的“最大成果”就是培养了“没有独立思维”的一代。

看看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数以千计的“愤青”和“追星族”;看看那些跟在“主流舆论”后面瞎起哄的庞大青年群体;看看他们对一个说错话的女人的愤怒远远超过极大“放大”地震生命灾难造成过多中小学生过早死亡的“豆腐渣工程”制造者贪官政客的愤怒;再回头看看你身边的部分大学毕业生拥有“迎合领导”和“超前享受”的能力但没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你就不能不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感到极度的痛心。

正因为“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高分低能”在中国青年群体中就成

为普遍现象。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会“考试”的群体;但也是最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标准答案”已经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殆尽。纵观世界科教领域,几乎所有国际大考的数学和科学尖子都在中国,可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几乎都是外国人设计的?中国人在世界各地考试都遥遥领先;可世界上几乎所有与现代文明相关的科技产品几乎没有一样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我国的80后90后一直受到主流社会的诟病,因为他们的“派头”和“索取”远远大于他们的“能力”和“贡献”。之所以如此恰恰是我们的教育模式造的孽。80后90后没有经历文革式文化浩劫和社会动乱,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中国式教育”,有机会十年如一日演练“标准答案”。“标准答案”毁灭了他们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就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与接受系统应式教育的青年学生相反,韩寒是80后的一面旗帜,其独立思维和远见卓识连习惯质疑权威的我们也自叹弗如。他的成功恰恰是他的过早辍学,连高中都没念完,就更不用说上名牌大学了。

与“韩寒现象”异曲同工,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在相当长时间内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多为恢复高考的头几年上大学的那代人。这代人之所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就是因为他们的童年甚至少年时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中国式教育”的缘故。他们的童年或少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小学甚至中学都没上几天象样的文化课,得以远离“标准答案”的“洗脑”,在荒废了学业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成年岁月如能有机会把学业补上去就能拥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我的全部初小学课程就是在“考”上高中的头三个月恶补上去的。那代人的教育模式竟阴错阳差地和西方教育模式暗合:中小学主要以“玩”为主,上大学才开始努力学习。今天的学生则正好相反:中小学“亡命”做功课,到了真正该努力学习的大学时期则把学业当儿戏。

也许有人会问:没有“标准答案”,如何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出准确公正的评判?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把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历史习题和试题作一比较。

以“美国南北战争”题材为例:

我国中学生关于此章功课的习题试题多为下列形式:

美国南北战争发生的背景?

美国南北战争的进程?

“葛底斯堡大捷”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说此役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宅地法”和“废奴法令”是在哪一年颁布的?解放奴隶有何重大意义?

“约翰.布朗起义”是哪一年发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是谁?此书对美国南北战争有何意义?

为什么说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的哪一方是“正义”的?

????

上述所有的试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总之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主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法给历史人物和事件贴上“政治标签”??

我不明白让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死记硬背历史人物和事件并进行“马克思主义定性”对学生有什么现实意义?这样学习历史能达到设置历史功课的目的:让学生把历史当成一面镜子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吗?

再来看看美国学生关于南北战争题材的历史习题试题模式:

美国内战爆发前,“你认为”南方和北方有哪些主要的价值冲突?你认为哪些价值冲突是战争的诱发因素?

美国内战前期,北军为何一再失利?如果由你来指挥北军,结果是否会更好?如果是请阐明你的战略构想。

美国内战最后的结果是南方战败,南方战败是否是必然的?如果不是请你设计一条南方转败为胜的战略战术。

如果你是林肯总统,你有能力避免这场制造美国伤痕的内战吗?如果有请说明你的施政构想。

《飘》(又译为《乱世佳人》)是以南北战争为题材的名著,如果你读过这部小说,请根据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说说美国的民主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南方军管时期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如果退步了请说说美国人民是如何挽救民主事业的?

????

上述所有试题不但没有设置“标准答案”,而且远不止一个答案。就算学生得出一个明显错误的结论,但只要他的理论自成体系,能够为自己的结论自圆其说,教师一样会给他一个适当的分数,而不会象中国老师一样简单地打零分。例如某学生在考《进化论》时,否认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而是由上帝创造的,并给予相对完整系统的论述论证,老师就得给他一个可观的分数。

美国试题不但答案不止一个,最可贵的是给予了学生相当大的想象和自我发挥空间,因此有

充足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设置一条扭转战局的战略构想,学生要想不独立思维也不可能。

美国习题还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施展空间,有潜力的学生会超出教材之外去搜集资料和拓展阅读面,为以后的综合调研能力打下基础。最后一道习题就推动学生去阅读《飘》这部美国名著,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

美国试题很少用“正义”和“意义”这些名词去给某些人和事“定性”,尽量使试题不具有“权威”色彩。就连缔造美国的“抗英独立战争”,美国人在历史教科书里也没有宣称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

????

鉴于美国试题没有设置“标准答案”一样能够选拔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我国的各级考试取消“标准答案”同样无损准确公正地评判学生的资质和潜力。诚然取消“标准答案”后扩大了裁判人的自由裁量权,在“准确公正”方面不能象“标准答案”那样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如果“标准答案”的第一功能是扼杀“独立思维”强化“奴性思维”,那么“标准答案”选拔出来的合格考生就不是合格的“人才”而是合格的“奴才”。这种选拔方式越是“准确公平”就越是不利于国家民族的文明进步。尺度一旦出了问题,称量方式越准离目标反而越遥远。

所以我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试制度的第一步又是取消“标准答案

思维模式

人的思维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资源导向式,另外一种是目标导向式。

资源导向式思维模式从自己手头现有的资源出发,按照自己能力和资源的规定,正向推进,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眼睛只盯住自己的篮子,篮子里面的才是菜,篮子外面的都是别人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目标导向式思维,做任何事情都从目标出发,根据目标的要求,规划实现目标的路径,明了实现目标的条件,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去发现,借助和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按照路径一步步推进最终实现目标。这是一种反向思维方式,是一种倒退法,倒推资源配置,倒推时间分配,链接战略战术,链接方法手段。天下的菜,只有能够为我所用,就都是菜,何必拘泥于现在是篮子里的还是篮子外面的。

思维方法训练法

①训练思维的独立性:在思考过程中,要以客观事实来制约自己的思维、感情和兴趣,不轻易地因他人的影响而改变思维轨道,更不要不假思索地人云亦云。

②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思考问题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敏锐地把握住思考的顺序,按照客观规律逐步深入;不要随便岔开思路,放弃前一段思考的结果。

③训练思维的广博性:只有知识渊博,才会思路敏捷,显示出超人的智慧。在此基础上,训练自己的思维向纵横伸展,对事物不要只做表面的观察,而应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要有联想、有扩展,不断扩大观察和思索的范围。这样,就随时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④训练思维的深刻性:遇事沉着冷静,溯本求源,抓住问题的本质,把握发展变化的规律,对问题就能够看深看透。

⑤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学会对总是迅速作出判断、决定,这不仅需要敏捷、果断,同时也需要灵活。

人的智力水平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它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

1、独立性:思维能力强的人必定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即使他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的。

2、灵活性与敏捷性:对事物反映迅速而且灵活,不墨守成规,能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

3、逻辑性:思考问题严密而且科学,不穿凿附会,不支离破碎,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4、全面性:看问题不片面,能从不同角度整体地看待事物。

5、创造性:对问题能提出创造性见解,别人没想到的他也能够想到。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45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