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邓石如篆书对联

时间:2017-02-24 11:10:0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关于邓石如的介绍

关于邓石如的介绍

邓石如(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邓派的创始人。怀宁(今属安徽)人,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他出生于寒门,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都,邀邓石如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邓石如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他的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人推为清代第一。生性廉洁,成名后以书法篆刻自给。喜好游历名山胜水。常一筇一笠肩背行李游走百里。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邓石如幼年时家境贫寒,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己说:“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这样一位读书不多的“一介布衣”,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全靠艰定不移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锻炼。他十七岁后,就开始以书刻自给。三十岁后,通过友人介绍,陆续认识了南京梅缪 三兄弟等友人,遍观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凡名碑名帖总要临摹百遍以上,为此起早贪黑,朝夕不辍为以后的篆刻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所以,当时人评他的四体书法为清代第一人。 邓石如时代,正值皖、浙两派称霸印坛之时,但他绝不满足于前人印家所取得的成果,而以自己雄厚和书法为基础,做到“书从印出,印从书出”,打破了汉印中隶化篆刻的传统程式,首创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的文字,拓宽了篆刻取资范围,在篆刻上形成了自己刚健婀娜的风格,巍然崛起于当时的印坛,可说与皖、浙两派形成鼎足之势。邓石如的雄风一直影响到同时期的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吴咨、胡澍、徐三庚等人。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位杰出的大家。可惜他原石流传极少,存世有《完白山人篆刻偶成》、《完白山人印谱》、《邓石如印存》等。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也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楷书取法六朝碑版,兼取欧阳询父子体势,笔法斩钉截铁,结字紧密,得踔厉风发之势。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大字草书气象开阔,意境苍茫。总观其四体书法,以篆书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邓石如又是篆刻家,开创皖派中的邓派。他以小篆入印,强调笔意,风格雄浑古朴、刚健婀娜,书法篆刻相辅相成。邓石如的印章有着“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特色。 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清代书法大家邓石如的行书《陈寄鹤书》还与历史上一段著名的轶事有关。邓石如家中养两只鹤。据说,这两只鹤的年龄至少有130岁。一日,雌鹤死去了,仅隔十几天后,邓石如的发妻沈氏也相继去世。这种巧合,在当时的文人当中产生了很多联想。59岁的邓石如伤心至极,雄鹤也孤鸣不已,与他相依为命。因不忍再看孤鹤悲戚的样子,邓石如于是择地三十里外的集贤关佛寺,将鹤寄养僧舍中。从此,他担粮饲鹤,三十里往返,每月坚持不懈。忽然,又一日,正在扬州大明寺小住的他得到传报,雄鹤被安庆知府看中,抓回了府中。他即刻启程赶回安庆,用行书写下了《陈寄鹤书》向知府陈情上书索鹤。这篇文章写得哀婉动人,催人泪下,气势排山倒海,文辞如云幻天,以极尽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历数得鹤、寄鹤悲欣往事。为了这只鹤,他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正如书中所写“大人之力可移山,则山民化鹤、鹤化山民所不辞也。”知府接书,无言以答,不日将鹤送还佛寺。 邓石如9 岁随父读书,1 0 岁便辍学,1 4 岁“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然在其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对书法、金石、诗文发生了深厚的兴趣,并有长足进步。1 7 岁时,为“潇洒老人”作《雪浪斋铭并序》篆书,即博时人好评。自此,便踏上书刻艺术之路。2 0 岁在家乡设馆,任童子师,不耐学生“憨跳”而舍去,随父去寿州(今寿县)教蒙馆,2 1 岁因丧妻辞馆,外游书刻,以缓悲痛。 乾隆三十九年(1 7 7 4 年)他3 2 岁时,复至寿州教书,并常为寿春循理书院诸生刻印和以小篆书写扇面。深得书院主讲梁献(亳县人,以善摹李北海书名于世)赏识,遂推荐他到金陵(今南京)举人梅谬家学习。梅家既是宋以来的望族,又是清康熙御赐翰墨珍品最多的家族,家藏“秘府异珍”和秦汉以后历代许多金石善本。石如纵观博览,悉心研习,苦下其功。在梅家8 年,前五年专攻篆书,后3 年学汉分。于四十七年他4 0 岁时,离开梅家,遍游各处名胜,临摹了大量的古人碑碣,锤炼了自己的书刻艺术,终于产生了“篆隶真行草”各体皆备、自成一家的大量作品。乾隆四十七年,他游黄山至歙县,结识了徽派著名金石学家方君任和溪南经学家程瑶田,及翰林院修撰、精于篆籀之学的金榜。后经梅谬和金榜举荐,又结识了户部尚书曹文埴。 乾隆五十五年秋,弘历八十寿辰,曹文埴入都祝寿,要邓石如同去,石如不肯和文埴的舆从大队同行,而戴草帽,穿芒鞋,骑毛驴独往。 至北京,其字为书法家刘文清、鉴赏家陆锡熊所见,大为惊异,评论说:“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后遭内阁学士翁方纲为代表的书家的排挤,被迫“顿踬出都”,经曹文埴介绍至兵部尚书两湖总督毕源节署(署武昌)作幕宾,并为毕源子教读《说文字原》。在署三年,不合旨趣,遂去。乾隆五十九年他5 2 岁时,由武昌回故里,买田4 0 亩,翌年建屋一栋,并亲书匾额“铁砚山房”置于门首。常将书刻售资救济乡人,贫不能葬者,都尽力资助。以后的1 0 年,他的书刻艺术越臻化境,他不顾年迈,常游于京口(今镇江)、南京、扬州、常州、苏州、杭州等地。临终前一年,还登泰山,会晤友人,切磋技艺。6 0 岁时,他游京口,结识包世臣,授书三年,并以书法要诀示曰:“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包以其法验六朝之书都全符合。他6 3 岁临终这一年,仍收录门生程蘅衫,为篆书《张子西铭》。 是年,得知泾县有八块碑需以大篆、小篆、分书、行楷各体书写,慨然应邀,仅书一碑因病而归,阴历1 0 月卒于家。

▲题字作品 安徽怀宁县城北大龙山下白麟板的邓家大屋内,有一副以隶书书写的计有146字“龙门”长联,即: 沧海日、赤城霞、峨媚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姻、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这副署为“题碧山书屋”的门联,为清代中叶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撰并书。此联气势恢弘,构思奇特,有如南朝文论家刘勰所说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之神奇。 上联摄景,五彩纷吴;下联取文,绮章叠秀。上下联气脉连贯,一气呵成。景物典型,文事精粹,语言雅丽,含蕴深长,委属对中之杰构,联里之箐华。 此对联之所以盛传不衰,除上述之外,与作

者善于运用列锦修辞手法也有关。 列锦修辞法是以名词或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语句,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情。 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题苏州寒山寺碑廊事业垂千古;馨香荐四时。——墨迹座上南华秋水;屏间北苑春山。——自题万花盛处松千尺;群鸟唱中鹤一声。——自题开卷神游千载上;望帘心在万山中。——自题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自题涉水跋山,来泻两行寒士泪;临风对月,常怀一片故人心。——挽曹文埴周围积奇石几层,月色夹空,如窥古涧;其地有高松百尺,绿荫翳日,时到异人。——题扬州瘦西湖小金山草堂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述怀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小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 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 ——自题草堂长七尺大身躯,享不得利禄,享不得功名,徒抱那断简残编,有何味也; 这一块臭皮囊,要什么衣裳,要什么棺椁,不如投荒郊野草,岂不快哉。 ——自挽 ▲篆刻作品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我书意造本无法》、《淫读古文 日闻异言》、《家在四灵山水间》、《意与古会》、《笔歌墨舞》、《城一日长》、《灵石山长》、《春涯》、《半千阁》(文图)▲书法作品《游五园诗》、《篆书文轴》、《篆书中堂》、《隶书四条屏》、《隶书七言联》、《隶书节录文心雕龙》、《陈寄鹤书》 ▲诗文作品 邓石如曾作《登岱》诗:“岱秩巍巍秉节旄,峻嶒直上走猿猱。一无所限唯天近,百不如人立脚高。过眼云烟失齐鲁,增封诸岳视儿曹。尊岩莫讶风尘迹,终古乾坤几布袍。”(《完白山人诗存》)

篇二:名人对联集锦

谢鸿轩收藏名人楹联墨迹选

2008-7-10 20:41:37阅读965次

谢鸿轩先生是台湾著名的国学大师,名佑海,安徽繁昌人。他自幼入塾,饱读四书五经。十岁学古文,十二岁习诗词,十四岁习作骈体文。稍长,由芜湖广益中学,升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从校长当代经学大师唐文治,学习治学之道。抗战开始,谢鸿轩投笔从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9年冬,以第一名毕业。根据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所介绍:谢氏生于1917年,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毕业。历任江西横峰县政府民政科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办公室秘书,江西省制茶职业学校教员等职。1948年当选江西省出席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到台湾,续任“国大代表”,历任台湾嘉义市女子中学校长,嘉义市工业职业学校及补习学校校长,台湾师范大学、台北辅仁大学、淡江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等校教授。

谢氏致力教育,著作等生,桃李满天下。主要讲述《骈文选》、《散文选》、《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四书》及《春秋左氏传》。著述除荣获“嘉新文艺奖”的《骈文衡论》五十万言外。另有《中国历史歌》、《中外历史纲要》、《本国史表解题纲》、《鸿轩文存》六集、《谢氏述德文编》(骈散文)、《谢氏文献》甲编、乙編各四冊、《美意延年粹编、续编、新编、增编》(均为骈文)和多部当代人物传记。

谢氏酷爱书画和楹联艺术,交游广泛,五十多年来,收藏古今名人楹联书画五千余件,自号“千联斋主人”,張大千大師為其書“千聯齋”额。谢氏晚年将他所收藏的楹联编成《近代名贤墨迹》十二辑,后又续编六集,共十八集。

当然,这些名家书写的楹联,不一定都是自己所创作的,其中有一部分是通用联,和古代名人的诗句,笔者在选录时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多人同书一联的,选出生年代在前,或是影响较大的书家。还有不少草书、篆书联,因字迹辨认不易,故未选录。

对联的标点,8字联以内不分句;9字以上,上联结尾用分号,下联

用句号,句中用逗号。

偶尔读书斋

四字联

潘 耒

释弘一

吴敬恒

郑世恭

易 孺

张士保

张载阳

黄文旸

冯 汉

宋吟可

黄养辉

孙雪泥

张之江

五字联

周亮工

卢象升 自乐其乐 , 得过且过。 与贤为友 , 所恶勿施。 钩深索隐 , 测变洞妙。 俱利元道 , 以俟知奥。 专铭君子 , 诗咏美人。 龙跳天门 , 虎卧凤阁。 得山林趣 , 结诗书缘。 家有豪气 , 书无苦声。 焚香默坐 , 抱膝长吟。 草枯鹰疾 , 雪尽马轻。 峰峦重迭 , 云烟缭绕。 大公无我 , 至德在久。 礼法并重 , 德学兼修。 乡自用乡法 , 吾亦爱吾庐。飒爽动秋骨 , 流藻垂华芬。

笪重光 事为知己用 , 道以神理超。 伊秉绶 地形秦两邑 , 世业鲁诸生。 梁章钜 美花多映竹 , 高木自成林。 宋 湘 微雨湿苔绿 , 清风吹竹香。 姚 鼐 松门湛虚翠 , 竹路凝清阴。 邓石如

沈伊默

齐 璜

袁克文

汪世鈜

李文田

叶志诜

夏 荃

居 正

许 槤

沈曾植

陈石遗

张人杰

马 浮

萨迎阿

曾望颜

马 良

陈其采 溪浴文鸳翼 ,秋山入远海 ,受雨石肤响 ,但留云对宿 ,纲纪多暇日 ,寡欲罕所缺 ,春秋多佳日 ,家道称万石 ,山河天眼里 ,绮雨洗晴雪 ,怀新道转迥 ,决眦入归鸟 ,湖空月华出 ,促席延故老 ,茂林当永日 ,崇山有鸣鹤 ,德从宽处积 ,岁寒知松柏 ,屏开彩凤尾。 明月出高岑。 流云山气灵。 仍值月相寻。 文章实致身。 识曲听其真。 山水有清音。 经义奉康成。 世界法身中。 天葩吐奇芬。 虑澹物自轻。 深丛隐孤罴。 天和草木骄。 拥褐曝前轩。 修竹引清风。 静流无躁鳞。 福向俭中求。 道妙证鸢鱼。

张 继 一物有一用 , 万为期万成。 程颂万 高寿宜仙杖 , 名门有赐衣。 林之夏 暴除书袋气 , 领略菜根香。 郭 麟 爱石云生座 , 看书月过楼。 陈其锟 雷霆走精锐 , 冰雪净聪明。 杨 逸

柳诒征

德 林

成多禄

顾鹤庆

朱 桓

梁蔼如

林 纾

经亨颐

胡朴安

胡 毅

韩国钧

杨 度

朱庆澜

蔡公时

余井塘

贺培新

何 焯 旧有归潜志 ,卓行似永叔 ,举杯邀明月 ,蕴真惬所遇 ,文章真性命 ,箪瓢浑漫与 ,朝霞开宿雾 ,道心一明月 ,秋高风自肃 ,静者心多妙 ,虚室绝尘想 ,闭门读书史 ,对酒溪风满 ,柳塘春水漫 ,沧海云龙跃 ,丽文无以匹 ,飞文何洒落 ,合家太平岁 ,常谭种树书。 高情若道原。 倚树听流泉。 振藻若有神。 隐逸老声名。 风月自悠然。 彻雨洗高林。 人境几浮云。 庭野月来幽。 高人气自清。 绿酒并芳颜。 高步凌云烟。 弹琴山月低。 花坞夕阳迟。 长风仪凤翔。 虚室有余闲。 摇笔起风霜。 一堂吉庆春。

武 亿 静坐观众妙 , 端居味天和。 易培基 白云还自散 , 青天宜可扪。 朱彝尊 素襟不可易 , 清琴时以思。 查 升 眼明花在处 , 春好雨晴时。 窦光鼐 砥行碧山石 , 结交青松枝。 张赐宁

龙启瑞

姜 筠

胡景翼

侯 桐

胡仁颐

张百熙

任 预

沈演公

徐 行

平 恕

朱为弼

金心兰

吴谷祥

王人文

刘福姚

高振霄

周承德 奇文窥楚屈 , 妙理翫蒙庄。 清谈逢客至 , 小饮报花开。 风竹散清韵 , 露梅飘暗香。 合从来洹上 , 得地在汉中。 泉石多仙趣 , 风云入壮怀。 , 每生欢喜心。 素琴将暇日 , 佳句染华笺。 梅花传雅韵 , 瑶草寄幽心。 且从性所翫 , 庶以善自名。 静者心多妙 , 飘然思不群。 清辉照海月 , 高才掞天庭。 带经耕绿野 , 留客酿黄花。 潭水寒生月 , 松风夜带秋。 松园遗翰墨 , 竹洞旧门楣。 过海量鲸力 , 寻云探鹤情。 隐几看帆席 , 收书动玉琴。 群言挹其雅 , 至德秉乎冲。 雨霁风自好 , 山高水复深。 多行吉祥事

篇三:名人对联集锦

谢鸿轩收藏名人楹联墨迹选

谢鸿轩先生是台湾著名的国学大师,名佑海,安徽繁昌人。他自幼入塾,饱读四书五经。十岁学古文,十二岁习诗词,十四岁习作骈体文。稍长,由芜湖广益中学,升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从校长当代经学大师唐文治,学习治学之道。抗战开始,谢鸿轩投笔从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9年冬,以第一名毕业。根据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所介绍:谢氏生于1917年,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毕业。历任江西横峰县政府民政科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办公室秘书,江西省制茶职业学校教员等职。1948年当选江西省出席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到台湾,续任“国大代表”,历任台湾嘉义市女子中学校长,嘉义市工业职业学校及补习学校校长,台湾师范大学、台北辅仁大学、淡江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等校教授。

谢氏致力教育,著作等生,桃李满天下。主要讲述《骈文选》、《散文选》、《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四书》及《春秋左氏传》。著述除荣获“嘉新文艺奖”的《骈文衡论》五十万言外。另有《中国历史歌》、《中外历史纲要》、《本国史表解题纲》、《鸿轩文存》六集、《谢氏述德文编》(骈散文)、《谢氏文献》甲编、乙編各四冊、《美意延年粹编、续编、新编、增编》(均为骈文)和多部当代人物传记。

谢氏酷爱书画和楹联艺术,交游广泛,五十多年来,收藏古今名人楹联书画五千余件,自号“千联斋主人”,張大千大師為其書“千聯齋”额。谢氏晚年将他所收藏的楹联编成《近代名贤墨迹》十二辑,后又续编六集,共十八集。

当然,这些名家书写的楹联,不一定都是自己所创作的,其中有一部分是通用联,和古代名人的诗句,笔者在选录时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多人同书一联的,选出生年代在前,或是影响较大的书家。还有不少草书、篆书联,因字迹辨认不易,故未选录。

对联的标点,8字联以内不分句;9字以上,上联结尾用分号,下联用句号,句中用逗号。

偶尔读书斋

- 1 -

四字联

潘 耒 自乐其乐 , 得过且过。 释弘一 与贤为友 , 所恶勿施。 吴敬恒 钩深索隐 , 测变洞妙。 郑世恭 俱利元道 , 以俟知奥。 易 孺 专铭君子 , 诗咏美人。 张士保

张载阳

黄文旸

冯 汉

宋吟可

黄养辉

孙雪泥

张之江

五字联

周亮工

卢象升

笪重光

伊秉绶

梁章钜

宋 湘

姚 鼐

邓石如

沈伊默

齐 璜

袁克文

汪世鈜

李文田

叶志诜

夏 荃

居 正

龙跳天门 , 虎卧凤阁。 得山林趣 , 结诗书缘。 家有豪气 , 书无苦声。 焚香默坐 , 抱膝长吟。 草枯鹰疾 , 雪尽马轻。 峰峦重迭 , 云烟缭绕。 大公无我 , 至德在久。 礼法并重 , 德学兼修。 乡自用乡法 , 吾亦爱吾庐。 飒爽动秋骨 , 流藻垂华芬。 事为知己用 , 道以神理超。 地形秦两邑 , 世业鲁诸生。 美花多映竹 , 高木自成林。 微雨湿苔绿 , 清风吹竹香。 松门湛虚翠 , 竹路凝清阴。溪浴文鸳翼 , 屏开彩凤尾。 秋山入远海 , 明月出高岑。 受雨石肤响 , 流云山气灵。但留云对宿 , 仍值月相寻。 纲纪多暇日 , 文章实致身。 寡欲罕所缺 , 识曲听其真。 春秋多佳日 , 山水有清音。 家道称万石 , 经义奉康成。 山河天眼里 , 世界法身中。- 2 -

许 槤 绮雨洗晴雪 , 天葩吐奇芬。 沈曾植 怀新道转迥 , 虑澹物自轻。 陈石遗 决眦入归鸟 , 深丛隐孤罴。 张人杰 湖空月华出 , 天和草木骄。 马 浮 促席延故老 , 拥褐曝前轩。 萨迎阿 茂林当永日 , 修竹引清风。 曾望颜 崇山有鸣鹤 , 静流无躁鳞。 马 良

陈其采

张 继

程颂万

林之夏

郭 麟

陈其锟

杨 逸

柳诒征

德 林

成多禄

顾鹤庆

朱 桓

梁蔼如

林 纾

经亨颐

胡朴安

胡 毅

韩国钧

杨 度

朱庆澜

蔡公时

余井塘

贺培新

何 焯

武 亿

易培基

德从宽处积 , 福向俭中求。 岁寒知松柏 , 道妙证鸢鱼。 一物有一用 , 万为期万成。 高寿宜仙杖 , 名门有赐衣。 暴除书袋气 , 领略菜根香。 爱石云生座 , 看书月过楼。 雷霆走精锐 , 冰雪净聪明。 旧有归潜志 , 常谭种树书。 卓行似永叔 , 高情若道原。 举杯邀明月 , 倚树听流泉。 蕴真惬所遇 , 振藻若有神。 文章真性命 , 隐逸老声名。 箪瓢浑漫与 , 风月自悠然。 朝霞开宿雾 , 彻雨洗高林。 道心一明月 , 人境几浮云。 秋高风自肃 , 庭野月来幽。 静者心多妙 , 高人气自清。 虚室绝尘想 , 绿酒并芳颜。 闭门读书史 , 高步凌云烟。 对酒溪风满 , 弹琴山月低。 柳塘春水漫 , 花坞夕阳迟。 沧海云龙跃 , 长风仪凤翔。 丽文无以匹 , 虚室有余闲。 飞文何洒落 , 摇笔起风霜。 合家太平岁 , 一堂吉庆春。 静坐观众妙 , 端居味天和。 白云还自散 , 青天宜可扪。 - 3 -

朱彝尊 素襟不可易 , 清琴时以思。 查 升 眼明花在处 , 春好雨晴时。 窦光鼐 砥行碧山石 , 结交青松枝。 张赐宁 奇文窥楚屈 , 妙理翫蒙庄。 龙启瑞 清谈逢客至 , 小饮报花开。 姜 筠 风竹散清韵 , 露梅飘暗香。 胡景翼 合从来洹上 , 得地在汉中。 侯 桐

胡仁颐

张百熙

任 预

沈演公

徐 行

平 恕

朱为弼

金心兰

吴谷祥

王人文

刘福姚

高振霄

周承德

周 觉

毕 涵

乔耿甫

周 闲

许 楣

翁斌孙

徐世襄

郑文焯

瞿耀邦

来楚生

陈运彰

朱昌颐

厉 志

泉石多仙趣 , 风云入壮怀。 多行吉祥事 , 每生欢喜心。 素琴将暇日 , 佳句染华笺。梅花传雅韵 , 瑶草寄幽心。 且从性所翫 , 庶以善自名。静者心多妙 , 飘然思不群。清辉照海月 , 高才掞天庭。 带经耕绿野 , 留客酿黄花。 潭水寒生月 , 松风夜带秋。 松园遗翰墨 , 竹洞旧门楣。 过海量鲸力 , 寻云探鹤情。 隐几看帆席 , 收书动玉琴。 群言挹其雅 , 至德秉乎冲。 雨霁风自好 , 山高水复深。渚莲参法驾 , 斗粟配新声。忠信以为宝 , 典常作之师。 应须饱经术 , 莫厌相箴规。开卷日有益 , 弹琴聊自娱。福如初日上 , 贵若太山登。 应图求骏马 , 束带候鸣鸡。 慊心皆乐事 , 容膝即安居。 虎气必腾上 , 龙性谁能驯。 对云思旧友 , 挑日定新诗。 清诗宗韦柳 , 嘉酒集欧梅。 当为世依救 , 普放智光明。 相与观所尚 , 时还读我书。拨云罗古道 , 倚树听流泉。 - 4 -

钱剑秋 听乐不知倦 , 得人斯与言。 梅巧龄 经纶能大展 , 棣萼正联芳。 陈灨一 不愁明月尽 , 自有夜珠来。 姚晋圻 得意乃忘古 , 有心方在今。 沈钧儒 任头生白发 , 放眼看青山。 杨 森 物华天宝日 , 人杰地灵时。 吕 超 扬威须用武 , 保国其唯文。 姬佛陀

薛笃弼

郑彦棻

夏 勤

姜怀素

贺其燊

张纫诗

张光亚

曾绍杰

贺国光

孟广慧

黄寿凤

薛 岳

台静农

任卓宣

冯 鹥

刘行之

陈鸿寿

郭尚先

陈介祺

张裕钊

沈曾植

曾 熙

王 震

李瑞清

余井塘

天地本一首 , 万物无二妙。 朗抱开晓月 , 高文激颓波。 淡中交耐久 , 静里寿延长。情操凌玉彻 , 淑气秉川澄。 琴焦无俗韵 , 松古有劲风。 浊酒聊可恃 , 好爵吾不荣。 养心昭日月 , 以德为针砭。 良辰逢九秩 , 上寿祝千春。 懃学以逊志 , 乐道可延年。 积照涌德镜 , 素怀寄清琴。 竹石得幽趣 , 壶觞多雅游。 窗明笔山翠 , 水净墨沱寒。沧海波全定, 神州日再中。 萱帏钦懿德 , 蓬岛霭春光。 以行而求知 , 因知以进行。养气塞天地 , 煮酒论英雄。 人间传寿酒 , 天上得灵根。 谭次月临座 , 书成烟在层。 楼观沧海日 , 月映清淮流。 文章自娱戏 , 金石日击撞。 逸足横千里 , 高谈泣九流。 怀新道转回 , 虑澹物多轻。石门秋风迈 , 韬光海日晖。松柏有本性 , 园林无俗情。 黄石山前掩 , 朱华江上流。 文章輝五色 , 心跡喜雙清。 - 5 -


邓石如篆书对联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92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