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

时间:2017-02-17 15:30:4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医院感染备考题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1. 何谓灭菌?

答: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

2. 何谓消毒?

答: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何谓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何谓医源性感染?

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4.何谓外源性感染?

答: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

5. 何谓内源性感染?

答: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内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

7.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主要有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环境储源等。

8.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接触传播—⑵飞沫传播—⑶空气传播—

9.哪些人群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

答:医院感染易感人群主要有:

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

⑵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

⑶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如抗癌药物、放疗、免疫抑制剂等。

⑷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造成体内微生物生态失衡的患者。

⑸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

8、何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答: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性肠道疾病,包括由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发热或腹痛。周围血白细胞可升高,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9.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有哪几种?

答: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有: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10、何谓医院感染暴发?

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1、医疗机构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应如何报告?

答:当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向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在调查确认后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当属于法定传染病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

2、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联系人姓名、电话)、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3、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

(1)、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

(2)、切断感染途径。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

(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

(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第一节

11.何谓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2.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

⑴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⑵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⑶目的是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传播。

3.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答: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有:

⑴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

⑶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⑷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源传播。

⑸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源的传播媒介。

⑹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12.何谓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3.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手卫生设施?

答:医疗机构应具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14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答: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

⑴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 标准预防原则

和流动水洗手。

⑵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5.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答: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⑴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⑵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⑶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⑷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⑸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⑹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6.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什么?

答:“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

17.如何正确的洗手?

答: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再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18、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什么?

答: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2、 常用的医用口罩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产品标准不同,常用的医用口罩可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四种类型。

3. 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可分为几级?

答:根据消毒因子的强度及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分为四级,即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

4. 根据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医院医疗用品如何分类?

答:根据污染后导致的危害程度,可将医院物品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毒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5. 何谓高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答;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和破损黏

膜,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输液器材、膀胱镜、腹腔镜、活检钳、介入导管、植入物等。

6. 何谓中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答: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内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剂管道、压舌板等。

7. 何谓低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答: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床头柜、被褥、地面、尿壶和便器等。

8. 医院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医院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是: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⑵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相关要求处置。

⑶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⑷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清洁;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进行清洁与消毒。

9. 如何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时应注意:

⑴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⑵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等。

⑶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⑷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等消毒方法。

10. 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未经清洗直接消毒灭菌能达到效果吗?

答:不能。如果医疗器械使用后不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微生物会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将影响消毒因子的穿透,造成消毒灭菌失败。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第二节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 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

篇二:病原微生物概述练习

A1型题

1.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

A. 破坏磷壁酸B. 损伤细胞膜 C. 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D. 裂解肽聚糖的聚糖骨架 E. 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

2.青霉素、头孢菌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A. 破坏磷壁酸 B. 损伤细胞膜C. 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D. 裂解肽聚糖的聚糖骨架 E. 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

3.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

A. 荚膜B. 芽胞C. 鞭毛 D. 核糖体E. 中介体

4.与细菌致病力无关的结构是()

A. 芽胞B. 荚膜C. 鞭毛 D. 细胞壁 E. 普通菌毛

5.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D. 衰亡期 E. 以上均可

6.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

A. 抗生素 B. 抗毒素 C. 细菌素 D. 色素 E. 热原质

7.输液引起的输液反应最可能是由于该液体中含有()

A. 细菌芽胞 B. 侵袭性酶 C. 外毒素 D. 热原质 E. 色素

8.与细菌致病作用无关的代谢产物是()

A. 热原质 B. 外毒素 C. 细菌素 D. 内毒素 E. 侵袭性酶

9. 对病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只含一种核酸 C、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

D、出芽方式增殖E、对干扰素敏感

10. 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

A、酶B、核酸 C、衣壳D、刺突 E、包膜

11. 保存病毒的最适宜温度是( )

A、4℃ B、-10℃ C、-20℃ D、-70℃ E、室温

12. 浅部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A. 22~28℃B. 30~32℃C. 32~35℃

D . 37℃ E. 18~22℃

13.诊断败血症最可靠的依据是( )

A.出现休克 B.皮下出现淤点C.肝、脾肿大及黄疸

D.寒战、高热,呈稽留热 E.血培养阳性

14.卡介苗的获得是通过()

A.抗原变异B.毒力变异C.耐药性变异D. 结构变异E.以上均可

15.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 荚膜 B. 菌毛C. 侵袭性酶 D. 脂磷壁酸 E. 毒素

16.关于细菌内毒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由G-菌产生 B. 60~80℃30分钟被破坏 C. 脂质A为主要毒性成分

D.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E. 毒性作用基本相同

17.与脂多糖(LPS)作用无关的是()

A. 发热反应B. 休克C. DICD. 白细胞反应E. 骨骼肌痉挛

18.类毒素是指()

A. 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 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物质

D. 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E.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抗原性的物质

19.女,18岁,挤压鼻翼处一化脓性疖,后出现高热、寒战、头痛,继而检测到其肺部出现化脓性病灶,该女患者应考虑( )

A. 菌血症 B. 毒血症C. 败血症 D. 病毒血症 E. 脓毒血症

20.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称为()

A. 毒血症 B. 菌血症C. 败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21.带菌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体内带有正常菌群 B.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

C. 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

D. 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传染他人

E. 携带某病原菌但无临床症状,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

22.传染病最危险的传染源是()

A. 患者 B. 带菌者 C. 病人家属 D. 患病动物 E. 食具

23.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A. 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 间歇灭菌法

D. 流通蒸汽灭菌法 E. 高压蒸汽灭菌法

24.关于煮沸法描述,错误的是()

A. 常用于食具的消毒

B. 煮沸100℃ 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

C. 可用于一般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

D. 但不足以杀死所有芽胞

E. 水中加入1% ~ 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

25.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

A. 玻璃器皿 B.移液器头C.滤菌器 D.手术刀、剪 E.橡皮手套

26.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A. 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B.破坏DNA构型 C. 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D.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E. 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27.消毒剂作用原理是()

A. 损伤细菌细胞膜B. 使菌体蛋白变性C. 使菌体蛋白凝固

D.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E. 以上均对

28.用于饮水、游泳池水消毒的常用消毒剂是()

A. 氯 B.高锰酸钾 C.石炭酸 D. 过氧乙酸 E.烷化剂

29.一般不用于皮肤粘膜消毒的是()

A. 2% 红汞B. 0.1% 高锰酸钾 C. 0.1% 新洁尔灭

D. 5% 过氧乙酸 E. 3% 过氧化氢

30.血清、抗生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

A. 巴氏消毒法 B.滤菌器过滤 C.加热56℃30分钟

D.紫外线照射E. 高压蒸汽灭菌法

31.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

A.100%B.95% C.75% D.50% E.30%

32.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

A. 鞭毛蛋白变性 B.菌体DNA变性 C.芽胞被完全消灭

D.繁殖体被完全消灭氯 E.以上均不是

33.下列物理消毒灭菌法中,杀菌力强、功效最好的方法是( )

A.燃烧法 B.煮沸消毒法 C.日光曝晒法

D.紫外线照射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34.煮沸消毒时为防金属器械生锈,可加入的物质是( )

A.氯化铵 B.亚硝酸钠C.碳酸钠D.碳酸氢钠 E.碳酸铵

35. 无需执行无菌技术的护理操作是

A.注射B.输液C.导尿术D.乙醇拭浴E.伤口湿热敷

36.患者,女性,42岁。诊断为“甲型肝炎”。对她所用的票证和钱币进行消毒,合适的方法是

A.过氧乙酸擦拭B.压力蒸汽灭菌C.过滤除菌

D.微波消毒E.液氯喷洒

37. 下列不属于热力消毒灭菌法的是

A、压力蒸汽灭菌法 B、燃烧法C、煮沸法

D、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E、干烤法

38.日光曝晒法达到灭菌目的需要用的时间是()

A、2h B、4h C、6h D、8h E、10h

39. 可用于浸泡金属器械的高效类消毒剂是

A、0.2%过氧乙酸B、2%戊二醛 C、0.5%碘伏

D、3%漂白粉溶液 E、70%乙醇

40. 剪刀缝针的消毒宜用()

A.干热烤 B.煮沸 C.高压蒸气 D.消毒液浸泡 E.煮沸

41. 气性坏疽病人用过的敷料最好的灭菌方法是( )

A.高压蒸气灭菌B.焚毁 C.煮沸消毒1小时

D.3%碘酊浸泡 E.3%H2O2浸泡

42. 下列哪项可用煮沸法消毒()

A.心脏起搏器B 电线C 膀胱镜 D手术器械 E 手术巾

43. 关于真菌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 )

A.对干燥、阳光和紫外线有较强的抵抗力

B.对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C.耐热,60℃1小时不能被杀死

D.对抗细菌的抗生素均不敏感

E.灰黄霉素、制霉菌素B可抑制真菌生长

44. 以下有关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医院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B. 内源性感染是不可预防性感染

C.外源性感染是可预防性感染

D.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病人体表的正常菌群

E. 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病人体内的潜在病灶

45. 内源性医院感染的原因是( )

A.患者自身免疫力增强,对本身固有的微生物感受性降低,正常菌群发生易位

B.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对本身固有的微生物感受性增加,正常菌群发生易位

C.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对本身固有的微生物感受性降低,正常菌群发生易位

D.患者自身免疫力增强,对本身固有的微生物感受性增强,正常菌群发生易位 E.患者自身免疫力增强,对条件致病菌感受性降低,正常菌群发生易位

46.以下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正确的是()

A.操作前戴好帽子以防微生物污染头

B.清洁后的手可用来拿取无菌物品

C.只要遵照无菌原则操作室,内可不必限制人员流动

D.用未经消毒的手给病人换药时弯盘的内面及边缘视为无菌

E.无菌包潮湿后其内物品有效期为24小时

47.除芽孢以外可将一切微生物杀死称为( )

A.灭菌B.制菌 C.消毒D.无菌 E.清洁

48.毒血症与菌血症的鉴别中哪项不正确( )

A.两者的致病菌可不一致 B.两者均不属于全身性感染

C.血细菌培养,前者阴性,后者可阳性 D.前者的致病菌并不侵入血循环 E.两者均有明显的全身性反应

X型题

1.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物品要注意( )

A、使用前需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B、浸泡时间长短根据物品和消毒剂的性质来决定

C、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浓度

D、化学拮抗物质的影响

E、根据物品的多少选择化学消毒剂

2.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

A.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 B.入院前已开始的感染

C.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D.手术伤口的化脓性感染 E.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

3.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消毒隔离 E、禁止院内吸烟

4.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途径有()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C、使用激素

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 E、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无隔离

5.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 )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B、婴幼儿及老年人 C、营养不良者

D、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E、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篇三:病原微生物简答题

1、 简述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1)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

繁殖,由单一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大小不一,缺乏完整的细胞器,生长能力不一,仅有原始核

质,无核膜、核仁。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体积最大;分化程度较高,内有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等多种

完整的细胞器,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典型的核结构,如真菌。

2、 叙述细菌特殊结构的种类及意义。

(1)荚膜:①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保护菌体免受体内溶酶菌、补体、抗体及其他杀

菌物质的杀菌作用,使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有免疫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

③荚膜多糖具有黏附作用,可使细菌彼此之间黏连,也可形成生物膜,是引起

感染的重要因素。 (2)鞭毛:①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根据鞭毛菌的动力可以鉴别细菌。

②鞭毛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称为H抗原,根据鞭毛的类型和抗原性,可以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的分型。

③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可导致病变的发生。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能以接合的方式在细菌之间传递物质,导致某些肠道杆菌易产生耐药性。

(4)芽孢:①芽孢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随菌种而异,可用以鉴别细菌。

②芽孢对热力、干燥、辐射和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芽孢

一旦进入机体即可发芽转化为繁殖体,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③杀灭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是否杀死芽孢可用来判断灭菌效果。

3、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比较。

4

5、 构成细菌致病力有哪些方面的因素?

(1)细菌的毒力

侵袭力:①细菌的胞外酶(血浆凝固酶、链激酶、透明质酸酶); ②荚膜与其它表面的结构物质;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2)细菌入侵的数量和适当的入侵部位

7、选择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确定患者是否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2)根据拟选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因素选择抗菌药物; (3)根据个体因素选择用药。

8、在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宜? (1)根据细菌感染部位及病程采集适宜的标本;

(2)严格无菌操作;

(3)用作细菌分离培养的标本应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 (4)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2h之内; (5)安全防护。

9、叙述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原理:细菌吸收紫外线后,DNA复制受到干扰,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方法:波长在265-266nm杀菌力最强。

应用:手术室、无菌房、传染病房、微生物实验室等的空气消毒。

10、简述医院感染的特点、来源与防治措施。

来源:交叉感染、内源性感染、医院性感染。

特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直接进入正常无菌部位致病的常是条件致病菌。

防治措施:⑴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⑵加强感染源的管理; ⑶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 ⑷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 ⑸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管理; ⑹加强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 ⑺加强医院卫生学监测;

⑻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与管理; ⑼严格探视与陪护制度;

2、 肥达试验的原理与结果分析。

原理:用已知伤寒、副伤寒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

的定量凝集试验。 结果分析:(1)正常人群也有一定量的抗体,因此 O ≥1:80,H ≥1:160才有意义

(2)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比初次增加≥4倍才有意义 (3)O高 H高 肠热症可能性大 O低 H低 排除

O高 H低 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 O低 H高 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

(4)少数病例在整个病程中,肥达试验始终在正常范围内

3、 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及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制。 致病因素:(1)霍乱肠毒素;

(2)菌毛、鞭毛及其他毒力因子。

致病机制:霍乱肠毒素由1个A(毒性)亚单位和4~6个B(结合)亚单位组成。 A亚单位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高,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

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B亚单位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

细胞。

4、 破伤风病的预防与治疗。

(1)一般性预防:对军人及易外伤者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的主动免疫。其免疫程序为出生后3、4、5个月连续免疫3次,2岁、7岁时各加强一次,以建立基础免疫。 (2)紧急预防: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扩创,以避免形成局部厌氧环境; 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AT) 1500~3000单位 。

(3)特异性治疗:抗毒素发病早期应足量使用抗毒素治疗(10万~20万单位);抗生素杀灭伤口局部细菌。

5、 试述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及意义。

试验方法:PPD5个单位,前臂皮内注射。

结果判断:48~72h后: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

小于5mm阴性反应。

(若PPD-C侧红肿>BCG-PPD侧为感染;BCG-PPD侧>PPD-C侧,是卡介苗接种所致) 意义:(1)阳性: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机体对结核分枝杆

菌已有免疫力。(2)强阳性: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合,应进一步做其他检查。 ? (3)阴性反应:①感染初期,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需4周以上才能出现超敏反应; ? ? ?

②老年人;

③严重结核患者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④获得性细胞免疫低下。。

6、试述梅毒患者如未经治疗的发病过程(哪几个期及各期特点)。

(1)I(初期)期梅毒:感染后3周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性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传染性极强。(经一个月左右,硬性下疳自然愈合) (2)Ⅱ期梅毒:发生于硬性下疳出现后2~8周,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也可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脏器,有较强的传染性。

(3)Ⅲ(晚期)梅毒: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亦可长达10~15年的。此期病灶中不易找到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小,病程长,破坏性大,可危及性命。

7、试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与功能。 结构和化学组成:主要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完整的病毒体由基因组和蛋白衣壳构成的核

衣壳组成,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有包膜。 (核酸位于中心,包括DNA和RNA) 功能:衣壳具有维持病毒形态、保护病毒核酸、介导病毒黏附的功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包膜帮助病毒吸附、构成表面抗原,与致病性和免疫性密切相关。

8、分析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原因、特点以及与流行的关系。 原因:(1)人流感病毒与禽类或其他动物流感病毒间发生基因重配;

(2)动物或禽类流感病毒自身发生突变,从而获得对人致病的能力;

(3)流感流行后,病毒长期隐伏于某些动物体内,相隔一定时间后,作为新亚型病 毒再次引起流行;与流行的关系: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规模。若变异幅度小,

(+特点)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性漂移,产生病毒的信株,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如果

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抗原性转换,形成新的亚型,此时人群

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甚至世界性流行。

9、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策略。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预防策略:(1)提高全民预防和控制HIV传播的知识;(2)建立HIV感染的检测系统;

(3)确保输血和血用品的安全性,对献血、献血器官和献血者进行严格检测;

(4)禁止公用注射器、输液皮条、针头、牙刷等; (5)提倡健康性生活,抵制和打击吸毒行为;

(6)HIV抗体阳性的妇女应避免怀孕,不用母乳喂养婴儿; (7)主要采取联合用药,俗称“鸡尾酒疗法”,防止病毒产生耐药性。

11、人被犬等动物咬了后应该如何处理。

伤口处理:20%皂水、新洁尔灭、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75%酒精及碘酒涂擦。被动免疫:高效价狂犬病毒血清伤口周围与底部浸润注射及肌注。


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27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