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雪花的心跳阅读理解

时间:2017-06-26 05:4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练习

(一)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大抵------( )秉性------( )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的正确意

思是:( ) (3分)

①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

②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③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

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用“//”把片段分为四层,并写出层意。(4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二)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

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歧途: 谨慎:

2.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2分)

( )------( ) ( )------( )

3. 两种声音是 和 ,它们

像 。这是一个句,是把 比作 。(3分)

4. 读句子,选择正确答案。(4分)

①“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句中

的引号表示:( )

A.提示这是特别重要的词语;B.引用父母的话;C.反话;D.双重语

②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句子中破折号的

作用是:( )

A.解释说明;B.话题的转换;C.语意的跃进;D.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5. “我谨慎地把我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你是怎样

理解这句话的?(4分)

6. 你觉得拥有这样的母亲和父亲的“我”幸福吗?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4分)

(三)伸出你充满善意的手(16分)

①深夜,一辆长途客车在贵州的深山中抛锚了,巨大的暴风雪一次又一次向

旅客肆虐过来。尽管关紧了门,车上所有的人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有人开始从旅行袋里取衣服,有人开始在车子里走来走去,试图驱除寒意。汽车的电力很快用完了,空调关闭,车里的温度一降再降,陌生的人们只好相互抱着取暖,然而还是无济于事。很多人在想:要是这时,有一团温暖的火那该多好。

②终于有一束手电扫了过来,车上所有的人都( )地惊呼起来。来

人是一个打扮非常普通的老人,他的背上还有一个篓子,里面是热腾腾的馒头。

③有人开了门,老人把篓子放在车上,他指着车前不远处说,那里就是他的

家,他真诚地邀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老人只好把篓子放下,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④这时车上的温度已经是零下五度,热腾腾的馒头正在迅速变冷,有一个小

男孩起了身,但迅速被身旁的母亲拉了回来:“你要干什么?那东西有毒,吃不得。”“就是,我们宁愿挨冷挨饿,也不去冒这个险。”车上不断有人附和。

⑤半个小时后,老人再次来到车上,当他发现篓子里的馒头一个都没少时,

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他再次邀请,依然没有人反应。当他正准备下车时,车上终于有人说话了:“爷爷,我相信你,我跟你去。”说话的正是刚才那个被母亲拉住的小孩。

⑥老人的眼圈红了 孩子你不怕我是个坏人 孩子走上去伸出

他的手挽住了老人说 爷爷 我相信你

⑦在孩子的影响下,车上才不断有人下车,跟随老人而去。

⑧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

下了头。

⑨有记者问老人:“你的善意一次次被人拒绝和怀疑,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下

去?” 老人告诉记者,在这座深山里,他经常能遇到抛锚的长途车,这已经是他做的第一百件善事了。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希望能以自己充满善意的手,为这个陌生而隔阂的世界多添一点爱和温暖,让人心不再可畏。

1. 请在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2分)

2. 给短文第⑥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3分)

3. 读句子,填空。(4分)

⑴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

①“老人连续说了三次”说的是:

②“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沉默”的原因是: ⑵第二天,所有的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①“羞愧”的意思是:

②“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的原因是:

4.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5. 请对文章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作出你自己的评价。(4分)

⑴小男孩: ⑵老人:

(四)顾炎武自督读书(20分)

“天下兴亡(xīngxìng),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

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lí)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shěng xǐng)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le liǎo )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chà chā)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1.用“√”选出文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4分)

2.请你再写出一句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3

分)

3.用“ ”画出介绍顾炎武“自督读书”措施的句子,并谈谈你从他的措

施中学到了什么读书方法.(4分)

4.将下列人物和他们勤学的故事连起来。(5分)

牛角挂书催光

韦编三绝匡衡

圆木警枕李密

凿壁借光司马光

昼拼夜诵孔子

5.你能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吗?也可以借助自己搜集的资料,为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4分)

(五)(15分)

①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一伸手抓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③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④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⑤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的活下去。

1.解释第②自然段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擎天撼地:肃然起劲:

2.“我”忍不住放了小飞蛾的原因是:

3. 小瓜苗才成活了几天为什么说它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2分)

4.①②③自然段的三个事例,分别从三个角度给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三个角度是(3分)

①② ③

5.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可分为三个层次。仿照下面对第一层要点的概括,归纳出第二、第三层次的要点。(2分)

篇二: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松江区初三语文期末试卷

松江区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

初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0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87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38分)

考生注意:

1.请从下列A、B两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

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学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⑴童孙未解供耕织, ⑵似曾相识燕归来。。 ⑶ ,路转溪头忽见。 ⑷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⑸《黄生借书说》中,表现作者借书心切的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2.忠之属也。属: 3.未果,寻病终。 寻: ..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上述文字选自课文《》,作者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节选语段通过描写村中人的自述,反映了他们 的美好愿望。(3分)

B组:供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 ⑴山河破碎风飘絮, ⑵沾衣欲湿杏花雨,。

⑶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⑷ ,小桥流水人家。 ⑸《醉翁亭记》描写山间夏季美景的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2.以其境过清 清: 3.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具: ..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上述文字选自课文《(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6.“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作者既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仁人之心”,同时又感叹 。(3分)

以下试题供全体学生完成

(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

楚人隐形

①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

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

②③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

④⑤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①障:遮蔽。②经日:经过一整天。③绐(dài):哄骗。④嘿:通“默”,暗暗地。 ⑤赍(jī):携带。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楚人居贫居: ⑵吏遂缚诣县 诣: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9.联系上下文可知,楚人“嘿然大喜”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0.这个故事告诫我们(3分)

二、现代文阅读(4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20分)

最是读书滋味长

①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②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之谈,被视为治学的重要经验。第一境界,选准目标,高瞻远瞩;第二境界,苦心孤诣,废寝忘食;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得心应手。这些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③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两汉宏文、唐诗宋词、元代杂曲、晚明小品中一些久经锤炼的篇什,不必很多,百余种足以使我们经常约会文化盛筵。一套《古文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批阅数载,掏沙捡金,以千锤百炼之精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心驰神往。许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并非说我们可以忽视新知识、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说新书往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引为知己,成为“看家”的好书。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zhēn酌。

④读书 。散文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当然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效果完全不一样。用心读,则学以穷理,问以解疑,问前须学,学后要思,即古人所说的“好学深思”,效果自然好。不用心读,即使坐拥书城,也所获不多。

⑤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把读书当作兴趣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自然不错。但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创造,也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长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⑥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关于读书的家传户诵的箴言,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 最是读书滋味长,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文化的涵养定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1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zhēn酌()

12.第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作者引用王国

维的话,意在证明。(6分)

13.选文第③、④两段主要论述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此话的意思是。请根据文意,把第④段的首句写完整。读书 。(9分)

14.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3分)

(1)第②段中王国维所说的读书的三重境界,都可用相对应的古诗词句来表述,请任选

其中的一个,写出相对应的古诗词句。

我选第

(2)第⑥段“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关于读书的家传户诵的箴言”,请再列举一句先哲的箴

言。 。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9分)

口袋里的握手

(1) 那年我18岁,高考落榜后一个人背着铺盖卷到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讨生活。那时的光阴似乎在我身上忘记了蠕动,18岁的我长得瘦瘦小小,这副初中生的模样使我不容易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我漫无目的地走,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落到肩上的雪花也有重量。我又饿又累,寒风肆无忌惮地袭击我瘦弱的身躯,眼泪冻在脸上,心缩成一团。

(2) 一辆公交车开过来,我茫然地跳了上去。因为是雪天,车里的人很多,我使劲地往里挤,在车厢的中部停了下来,因为我闻到面包的甜香味。我的鼻子不由自主地抽动着,贪婪地闻着那种香味,这下我更饿了,那种饥饿的感觉使一种邪恶的念头蠢蠢欲动起来。面包的主人是个胖胖的女人,脸上挂着零下20℃的冰冷表情。她对我这个蓬头垢面的乡下妹厌恶地瞥了一眼,将庞大的身躯往里挪了几公分,不知是察觉到了我的心思,还是怕我脏兮兮的衣服和铺盖卷碰到她。

(3) 我饥饿地连吞了几下口水,现在我才知道“贫穷生贼寇”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除了偷我没有更好的办法。我慌乱地将目光投到别人的口袋和背包上,心跳得厉害。我告诉自己就这一次,下不为例。左面最靠近我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粗糙的面孔,挺着啤酒肚,像不留意自己钱包的那类人。就是他吧,我暗下决心。

(4) 我一手扶着把手,另一只手偷偷摸了过去,但在就要接触到那个口袋的瞬间,我的手却缩了回来。我在自己大腿上狠狠地掐了几下。偷?怎么可以去偷?老实本分的父母如果知道他们的女儿是小偷,一定接受不了这比贫穷更沉重更可怕的打击。我打了一个冷战,仿佛看到父母那种悲戚、愤恨、埋怨的表情。

(5) 我的胃突然抽痛起来,它不体谅我的窘境,偏在这时煽风点火。我再次把手伸过去。其实我不要很多,只要够我吃顿饱饭就可以了。

(6) 胃一阵阵地痉挛给了我邪恶的力量。我的手不再畏缩,因为我已经摸到口袋里的东西,那种质感告诉我一定是钱,是可以供我果腹的钱。

(7) 突然,就在我握着钱的手刚要滑出口袋时,一只大手也伸进了口袋!并且准确而有力地攥住了我的手!我差点惊叫起来。

(8) 我抖成一团。

(9) 我极力想将手抽出来,可是我的努力是徒劳的,那只大手的力度不是饥寒孱弱的我所能抵抗的,我绝望地放弃了挣扎。我不知道他会对我怎样处臵,也许是揍我一顿,也许是把我送到派出所,也许是对全车人宣布我是贼。

(10) 我的手是瘦的,小的,脏的;他的手是厚的,大的,热的。在他的口袋里,两只手就这么攥着,一动也不动。巨大的恐惧笼罩着我,我的眼泪绝望地流下来,无声无息地流了一脸。他不看我,只是紧紧地攥住我的手。

(11) 车厢里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只有我俩心知肚明。车到站了,又上来几个人,车厢里有了小小的骚动。他向后挪了几步,我只得跟过去,紧贴着他站着。一丝温热从他厚实的手掌传来。

(12) “下站是文化宫站,有下车的请做准备。”那个声音有点嘶哑的乘务员又开始报站。他握住我的手动了一下,最后他松开了手,低下头,在我的耳边用只有我才能听到的声音说:“你的手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他开始往前挤,看样子是要下车。他就这样放过我了吗?我先是一阵惊喜,接着脸火烧火燎地热起来,为了他说的那句话??

(13) 我很感谢那个男人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他的话:“你的手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这句话,我不断地努力。我不再觉得大城市钢筋水泥的冷漠,人与人的沟通,也许就只需要这么轻轻地一握。

15.第(5)段中“偏在这时煽风点火”,联系上下文,可知加点字的含义是....11)段中“车厢里的人都没有注意

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幕是指 (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16.文中的男人貌似粗莽,实际上却是个非常“心细”的人,请从文中找出一处这样的描

写,并作具体分析。(5分)

句子: 分析:

17.第(2)段对胖女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6分)

(1)

(2)

18.男人一直无声地攥着“我”的手,可他的内心不可能是平静的。请揣摩男人当时的想

法,为他写一段内心独白。(4分)

19.读了本文,你一定很有感触,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下你的阅读感受。(80字左右)(8分)

第二部分写作(60+3分)

20.题目:意外的收获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避免出现姓名、学校以及同学、老师的名字。

篇三:湖南省2011年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机密 ★ 启用前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时量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2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睥(pì)睨 .

B.潺(chán)潺 .

C. 佝(jū)偻 .

D. 拓(tà)片.梦魇(yǎn ) .入殓(liǎn) .采撷(xié) .机杼(zhù) .鞭笞(chī) .星宿(sù).粗犷(guǎng ) .羞赧(nǎn) .濒临绝境(bīng) .羽扇纶巾(guān) .日臻完善(zhēn) .乳臭未干(xiù)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声名狼藉危言耸听 殚精竭虑草菅人命

B.一筹莫展集液成裘潸然泪下锱铢必较

C.相提并论徇私枉法鞠躬尽瘁前据后恭

D.病入膏肓蚍蜉撼树振聋发聩声名雀起

3.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括号处,恰当的一组是: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 )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 )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 )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C.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B.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大家认为他 提出的加强药品和食品安全监督的办法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

同。

B. 动物的眼睛各有特色,例如青蛙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面对静止的物体却置若罔闻

C.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D.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要研究确实有效的方法,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那种一曝十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我厂出口的棉布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

B. 就现阶段的经济条件而言,不仅仅是高档商品对我们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购置这些

东西不符合节约的原则。

C. 他马上召集理事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

议中所注意的问题。

D. 高速磁悬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转动装置,列车的悬浮、

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6、将下列有序号的句子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 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 编篡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

③ 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④ 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⑤ 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

A ④⑤②①③ B ⑤②①④③ C ⑤②①③④D ④⑤①②③

7、下列文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古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岩岩:积石貌。的确这样,山顶越发给你这种感觉。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

A 引用 比喻 拟人 排比

C 拟人 比喻 对偶 设问

8. 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 这座房子建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破败不堪。

B. 三个朋友送给我的花瓶很漂亮。

C. 他走进寝室时,看见小王正在和他的同学说话。

D. 他已经走了一个小时了。

9.在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B 引用 排比 拟人 借代 D 拟人 比喻 对偶 设问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大变鲁贵——像是一个很不老实的人。

A.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

B. 我忍着疼痛,一步一步地爬向左厢房,我清楚地记得房子的木桌上有一盏油灯——外面电闪雷鸣,整个村子都在暴风雨中颤抖。

C.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D. 当我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一下慌了神,说道:“我——我——”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作305篇。

B. 司马迁的《史记》在史学与文学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其诗冲淡平和,自然淳朴,《桃花源记》是其诗作的典范。

D.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等。

11、依照例句,仿写句子: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就像你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12、你的好友心情不快时,就约你去公园散步,你总能给他(她)以宽慰。这次,他(她)与家人闹别扭,打电话约你晚上去公园走走,你却因忙不开而无法前往。面对这种情况,请你与他(她)进行得体的交流。(5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DNA是首藏头诗

藏头诗,,是杂体诗中的一种,它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按顺序嵌入诗句中。比如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可以传达出某种隐含的意义。《水浒传》里“吴用智赚玉麒麟”一回中,吴用题诗于卢俊义家的墙壁上:“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自无忧。”诗句中暗藏了“卢俊义反”四字。结果,这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成功地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 四行诗句中,每句首字除了自己在诗句中的“本职工作”外,都承担了“双重任务”。细胞核中的DNA也是一首“藏头诗”,它如何表达自己的多重含义呢?

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由代号为A、T、C、G的四种碱基排列而成的生命天书,它包含了生命存在的一切秘密,这篇长长的文章中含有一段段有意义的语句——基因,如一首诗一样,而正是这些基因决定了生物的生老病死。

由于遗传物质太重要了,因此生物体采取了多种方法对DNA进行保护,细胞核的作用之一就是保护遗传物质。此外,DNA又将自己缠绕在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组蛋白上,形成核小体,DNA在核小体的基础上,继续缠绕折叠,珍珠链绕成了珍珠麻花,如此下去,伸展开足有1米长的DNA链绕成很短的丝状染色质,尺寸只有纳米级,被轻松地放进小小的细胞核里。⑴ 核小体显然是保护DNA的首要功臣,但是科学家们发现,覆盖了整个染色质的核小体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均匀的。⑵

现在,以色列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分析了酵母菌的基因组中约200个核小体的位置,发现有一个暗含的模式决定着核小体的分布。在DNA链上,每隔10个碱基就出现一个特殊的指令信号,这种信号有规则地循环,就像藏头诗中每行的第一个汉字一样,决定了核小体该怎么分布。⑶

这些信号就是DNA的第二类编码,作为遗传物质,它们一方面加入到生产蛋白质的工作中,另一方面,它们还控制着核小体的位置。第二类编码也许能够帮助科学家解释一些难题,比如科学家过去发现,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拥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然而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物只让部分基因发挥它们的功能。而现在,科学家明白了,也许那些没有发挥功能的基因就像藏头诗一样,另有大用,而不是闲呆在DNA链上无所事事。⑷

此外,研究人员认为,由于核小体结构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它们识别出来的遗传代码应该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之中。有些疾病,如癌症就是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形态的改变引起的。研究人员认为核小体的定位代码有助于揭示许多疾病的病理。

13、文章中引用《水浒》事例,其作用是

A. 介绍历史典故,丰富读者的历史知识。

B. 扩充内容,增添文采。

C. 用举例子的方法诠释藏头诗,引出DNA的篇码规律。

D. 《 水浒》中的藏头诗具有代表性,有助于理解本文内容。

14、“核小体的这种非随机性的分布似乎有着某种特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核小体

在何时、何处,怎样沿着DNA链进行定位的呢?”这句话应该位于文中的位置是

A ⑴B ⑵ C⑶ D⑷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遗传物质的DNA决定了生物的生老病死。

B. 细胞核有保护遗传物质的作用。

C. DNA的第二类篇码,一方面加入到生产蛋白质的工作中,一方面还控制着核小体的位置。

D. 核小体的定位代码有助于揭示许多疾病的病理。攻克由基因突变成染色体形态的改变引起的癌症。

1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与“DNA是首藏头诗”无关的一项是:

A. DNA的四种碱基因排列如同一首首诗。

B. DNA链上的指令信号有规则地循环,决定了核小体怎么分布。

C. 基因组中没有发挥功能的基因就像藏头诗一样,另有大用。

D. 覆盖整个染色体的核小体的分布不是随机的,均匀的。

17、本文中没有出现的说明方法是:

A 举例子 B下定义

18、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C 本文是以藏头诗为说明对象。 B本文是以空间作为说明顺序。 D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C作比较 D打比方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微风是通过水波来渲染画面的,微风吹皱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顺势将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现代派的名画

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


雪花的心跳阅读理解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68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