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吕叔湘语文常谈

时间:2017-06-19 05:5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吕叔湘全集

吕叔湘全集(19册) [精装]

~ (作者, 编者) 平均4.7 星 浏览全部评论 (3 条商品所有选择 2 售价从 ¥ 634.50 起

查看所有的购物选择

分享

查看大图(放大) 共享你的图片

可以从这些卖家购买。

全新品 1 售价从 ¥ 634.50 起 收藏品 1 售价从 ¥ 1,080.00 起

图书描述

出版日期: 2002年12月1日

吕叔湘是杰出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他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既借鉴西方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又立足于汉语的实际,成为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吕叔湘全集》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集中了先生一生的著作,其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以及研究方法将会启迪、影响更多的人。既有研究吕叔湘的文献价值,又有独一无二的欣赏价值,是文字学、语言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

基本信息

? ? ? ? ? ? ?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2月1日) 精装: 1084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0开 ISBN: 7538259996 条形码: 9787538259995 商品尺寸: 43.4 x 33 x 18.6 cm

? ? ?

商品重量: 16 Kg ASIN: B001195PT0

用户评分: 平均4.7 星浏览全部评论(3 条商品评论)

3条评论

5 星:

:

3 星:

2 星:

1 星:

(2) (1) (0) (0) (0)

? 查看全部 3 条商品评论...

?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图书商品里排第719,831名 ()

您想告诉我们您发现了更低的价格?

商品描述

媒体推荐

《吕叔湘全集》代序

吕老是语言学界的大师,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的学者。他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受到应有的敬仰。吕老为学上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细致的观察力和创造性的才能,不仅在语言学界堪为楷模,而且值得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各学科做研究工作的同志们学习。

我对语言学基本上是外行,虽然 地此也有兴趣,有时讯一些有关的书,但毕竟所知有限,对吕老在语言学上的成就敢妄加评论。我只想说一点,吕老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和实际结合,和中国的实际结合。他非常注意,甚至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地注意中国语言中的各种具体现象。他在通常人们不太注意的地方看出问题,由小见大,由好像很平常的现象中看出重要的问题。他既注意古代汉语,又特别注意现代汉语。他从大量的历代的文献中间,发现语言方面的问题。他又从现在的各种报章杂志,以及口语中间发现问题。我曾经读到吕老文章中有一段话,给我印象很深。他是在讲到语言学者,特别是在编词典时注意生活中不断地出现新词、新义的时候讲这段话的。他说,编词典的人往往不注意口语中的新词新义,因为编词典的人是读书人,对书本里的东西感兴趣,而对生活里的东西不感兴趣,对不是从书斋,而是从市场、车间和田野来的词汇不那么敏感,因此就不大理会一般的报纸刊物,更不理会什么手册、传单、广告等等。吕老的确是按照他所说的那样身体力行的。吕老的著作有高度的科学性、学术性,但读起来很有生活气息。他还常写普及性物语言学著作,好像说很很浅显,但又非常有深度,也就是所谓深入浅出。这是大学者所不大容易做到的。我希望社会科学的学者们都能这样做。

这里还要说一下,我是吕老60年前的一个学生。1931年到1933年我在苏州中学读书,叔湘先生是我的老师。那时候他30岁,但已经和他的几个同事合编了一部《高中英文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教科书当时相当流行。我在学校里学的就是这部教科书。但我不是吕老的好学生。那时,叔湘先生除了上课以外,还担任我们中学的图书馆馆长。我记得他主持的图书馆很有物点,有一个开架的阅览室,提供许多新书,让学生随意去阅览,用意大概是让我们扩大眼界。我的确从那个图书馆得到了很多益处。当时我是十几岁的孩子,和一些同学一起,有些幼稚的想法和幻想,叔湘先生知道了,表示同情和理解,并给以教导。这些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

吕老在旧中国一直支持以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革命事业;在新中国一直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支持近十五年来进行的改革和开放。吕老以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然不是偶然的。 我在此敬祝吕叔湘老师健康长寿,并且相信吕老将继续为学术界作出新贡献。

(摘自胡绳:《在庆祝吕叔汀先生九十华诞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1993年10月)

目录

第一卷 《中国文法要略》 第二卷 《汉语语法论文集》 第三卷 《汉语语法论文续集》 第四集 《语法修辞讲话》 第五卷 《现代汉语八百词》 第六卷 《语言和文字》 《语法学习》 《语文常谈》

《未晚斋语文漫谈》

第七卷 《吕叔湘语文论集》 旧文辑存

第八卷 《文言读本》 《文言读本续编》

第九卷 《笔记文选读》 《文言虚字》

《文言虚字例解》 《标点古书评议》

第十卷 《马氏文能读本》 第十一卷 语文教学论著 《习作评改》

第十二卷 语文散论

第十三卷 《未晚斋杂览》 讲话、序跋和随笔

生前未完成和发表的四篇关于汉语语法的著作 第十四卷? 《中国人学英语》 《中诗英译比录》 《英译唐人绝句百首》 第十五卷 译文体(一)

《人类学》《初民社会》《沙漠革命记》 第十六卷 译文集(二)

《文明与野蛮》《中级英语语法》 第十七卷 译文集(三)

《我叫哥拉木》《南洋土人逛纽约》

《妈妈的银行存款》《母亲和她的房客们》 《飞行人》《跟父亲一块儿过日子》 《莫特一家在法国》《伊坦·弗洛美》 五个短篇小说 七个独幕剧 六首五行诗

第十八卷 译文集(四)

《汉语口语语法》《句法理论基础》 第十九卷 书信选编 无尽的思念

吕叔湘生平事略 查看所有商品描述

看过此商品后顾客买的其它商品?

?

语文杂记 - 吕叔湘 精装

平均4.3 星 (9) ¥ 21.00

? 吕叔湘文集(第6卷) - 吕叔湘 精装

¥ 27.00

?

语法分析讲稿 - 朱德熙 平装

平均4.4 星 (9) ¥ 16.80

?

吕叔湘文集(第1卷) - 吕叔湘 精装

平均5.0 星 (2) ¥ 32.00

? 最近浏览过的商品

篇二: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问题意识

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问题意识

吕叔湘先生1904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先生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著述等身,而且他长期关注语文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有着鞭辟入里的研究和独具慧眼的见解,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语文教育家。

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写的《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一文中,吕叔湘先生就表达了对语文教学的关心和深深的忧虑。解放后,他积极地投入推广普通话和汉字改革的宣传中。五十年代,我国语言文字运用混乱。针对这样的社会问题,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而奋斗》。十年动乱之后,他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状况更加痛心疾首。面对当时教育百废待兴的局面,先生在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文章尖锐地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问题,被语文界誉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一声惊雷”。

吕叔湘先生是一个具有较强问题意识的学者,一直强调做学问要 “多读书,多提问,多发现问题”。他认为善于学习的人必定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和善于提问的人,因为“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问题意识是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先生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是源于他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也是源于他那强烈的问题意识。

一、吕叔湘先生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根本问题的发现

1978年,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大声疾呼 :“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老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在平日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而在当时只有先生以改革家敏锐的眼光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产生了质疑并把它提出来。

先生从宏观上抓住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问题。接着,对于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和根源,他说:“每逢在种种具体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不得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退为进,先生找到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根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语文的性质把握不好,对语文教学是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的认识不足。

先生强调:“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从事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语言和文字的性质。”他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种知识也少不了它” ,“语言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字为主导。”这十分清楚地阐明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他还认为语文教学是过程,是人们学会语文的过程,是人们使用语文的过程。先生正是抓住了语文的本质特征,抓住了语文的特殊性,才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 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问题到根本问题的认识,吕叔湘先生进一步挖掘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在,而这一切的思考和探索与先生的问题意识分不开的。若是先生没有寻找问题的意识,没有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和质疑精神,是很难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吕叔湘先生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发现

明确了语文的性质和语文教学是学会语文的学习过程这一根本问题后,先生就能正确发现和处理语文教学中的种种矛盾并针对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陈腐的旧观念和问题,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精辟的见解。

(1)阅读教学的问题

首先,先生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处理不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现在人家谈写作谈得最多,阅读为写作服务也谈得多,但阅读本身却谈得不多。”先生认为阅读可以为写作服务,但也不是全为写作服务;阅读还有它自己更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也是一种能力,甚至需要花不少时间去培养的能力,不能只为写作服务。

其次,先生认为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忽视课外阅读以及对学生的指导。他说:“现在是自流状态,小孩看不看课外的书,看什么书,怎么看,都是不闻不问的。”他主张:“既然这个对于语文的提高有帮助,就应该抓它一下,给他一定的指导,告诉他哪些书看了容易得益,哪些书看了不容易得益,哪些书不值得看,哪些书要好好地看。对他有点指导,他的阅读可以更加提高效率。”

第三,阅读教学方法陈旧。“上阅读课,基本上是‘先生讲,学生听>,又叫‘满堂灌>。妙在学生让历任教师灌惯了,你不灌他还不高兴。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习题答案,全得由教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照抄。教师不写,学生不答应。教学的目的,在学生方面是把教师讲的都记住,把教师写的都抄下来,在教师方面是督促学生把这些项目都做好。”

(2)作文教学的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期望和实际情况产生冲突。“家长和校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教师也努力‘精批细改>,可作文的本子多,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开夜车,仍然是不够‘精>,不够‘细>。在学生方面,作文本发下来之后,认真琢磨批改的道理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看。”

作文教学方法单一。“作文课的情况也差不多。例行公事三部曲:一、教师命题,二,学生写,三、教师批改。学生是无可奈何地写,教师是无可奈何地改,都是为了“完成任务”。

(3)口语教学的问题

吕叔湘先生明确地指出了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他说:“学校语文教学由于重视书面语(这是完全应该的),几乎完全忽视口语的教学(这是不应该的)有的学生只说几分钟,就杂乱无章。语文课上可以用一部分时间练习说话,叙述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道理,加以指导。”这里是明确指出了“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因为忽视口语的教学,今日学校里的学生,在小学时还能说会道,讲一件事情有条有理,到了初中就不大愿意讲话,到了高中就更不用说了,回答问题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动辄出现脸红这种倒退现象。

除了以上的问题外,吕叔湘先生还指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文言文教学问题、语言训练问题、教师问题等等,涉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吕先生的一字一句都切中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要害,震撼了语文界,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吕叔湘先生的问题意识驱动他去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问题的发现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吕叔湘先生经过调查研究和自身的经历得来的。吕叔湘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是从实际出发的,是经过验证和调查的。因为吕叔湘先生是一个主张做学问要调查研究并付诸行动的人。

先生说:“我主张我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办法,就比较可行。”“比如光说语文能力‘差>就很笼统。究竟‘差>在哪里?‘差>到什么程度?哪些方面还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严重?有没有语文学得好的学生?他们是怎样学习的?好的和‘差>的,他们的差距有多大?人数是怎样的比例?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多少是由于教材?有多少是由于教学法?有多少是由于教师的修养?做过些什么实验?有些什么先进经验可以肯定等等,这都需要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有了正确的诊断,才能有正确的处方。”

吕先生本人就是坚持调查研究的模范。他随时随地注重中国语言中的各种具体现象,由

很平常的现象看出重要的问题。吕先生根据调查材料写出的《一封令人忧虑的来信》剖析了语言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引起了巨大反响。

先生这种重调查、重研究的务实精神与他的问题意识的完美结合,帮助他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并且树立了先生在语文教育界的权威地位。

一般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毋需发现,难以发现的是蕴含在习以为常现象背后的问题。所以,发现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藏未解之处,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重大的发现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没有问题意识,发现将成为无本之木。吕叔湘先生就是这么一个在平常的生活和问题中,发现藏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平常的事情的研究者,他把那些看似平常却很严重的问题指出来,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实实在在地切中语文教育的要害,推动了我国的语文教育向前发展。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不仅对现在的语文教育改革有指导意义,他的问题意识更是对语文教育的研究者以及语文教学的实践者研究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指导作用。

篇三:语言的演变学生版

高一语文教学案

班级 姓名使用时间 年 月日编号审批人

1

2


吕叔湘语文常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56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