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公司经营不善说明

时间:2017-05-26 06:0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4报表分析练习题答案:

1.某企业2013年有关资料如下:年末流动比率为2.1,年末资产总额160万元(同年初),年末流动负债14万元,年末长期负债42万元。要求:计算该企业2013年年末流动资产总额、年末资产负债率和权益乘数。

(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1 流动资产=14*2.1=29.4 (2)资产负债率=(14+42)/160=35%

(3)权益乘数=总资产/净资产=160/160-14-42=1.54=1/1-35%=1.54 2.C公司流动资产由速动资产和存货构成,年初存货为145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为125万元。年末流动比率为3,年末速动比率为1.5,存货周转次数为4次,年末流动资产余额为270万元。一年按360天计算。

1.计算该公司流动负债年末余额。2.计算该公司年末存货余额和年平均余额。

3.计算该公司本年销货成本。4.假定本年赊销净额为960万元,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速动资产忽略不计,计算C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1)流动资产(270)/流动负债=3 流动负债=270/3=90(万元) (2)(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270-年末存货)/90=1.5

年末存货=135(万元)年平均存货=(135+145)/2=140(万元) (3)存货周转次数(4次)=销货成本/140销货成本=560万元

(4)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付账款和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天*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应付账款和应收票据) 由于赊销收入净额不是对外公布的数据,所以通常用主营业务收入或营业收入替代。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天*(125+135)/2/ 960=48.75

3.某企业2013年初流动资产为120万元,年初存货为60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为38万元。2013年末流动负债为70万元,货币资金为42万元,流动比率为2.2,速动比率为1.2。全年应收账款周转率12次,全年营业成本156万元。另外该企业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与存货。1.计算该企业2013年末流动资产、年末存货和年末应收账款。

2.计算该企业2013年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次数。

4.H公司为一家家电上市公司,2010年---2013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及所在行业的有关指标如下表。 1.计算表中空项。 2.简要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5.一家家电上市公司,为了拓展市场,公司近年来主要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其2011、2012和2013年有关报表数据见表1,2013年同行业有关财务指标的平均值见表2。

1.计算表2中的空项。2.从公司营运能力的角度,分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角度,分析短期偿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表2

6.BC公司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比率见表3,假设该公司没有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得税率不变。

1.分析说明该公司资产获利能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2.分析说明该公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及其原因。

3.假设你是该公司的财务经理,你认为公司2014年应从哪些方面改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表3

7.甲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型上市公司,该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的主要资料见表4、表5。 1.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填列表6。

2. 结合行业平均数,请分析说明甲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 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说明甲公司在2014年度应从哪些方面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从

而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

2.可能存在问题(5分)

(1)已获利息倍数低(2.86)。低于行业水平(3.8),不是负债额过大(61.90%=62%),而是公司盈利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数造成的。说明公司效益差,同时说明公司偿债能力在下降。 (2)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于缓慢,几乎是行业水平的2倍。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周转率是行业水平的2倍多,可能存在闲置或开工不足等问题。

(4)总资产周转率较低。说明公司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将会影响企业的营运能力。

(5)总体盈利能力较差。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由于资产负债率与行业基本持平,所以盈利能力较差的原因是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较低造成的。

1. 应从以下方面改善:(3分)

(1) 提供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控制固定资产的规模。

(2) 加速应收账款周转,改善应收账款管理,提供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 (3) 进一步扩大销售,提高销售净利率,全面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

8.A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预计每年销售收入将增长80%----120%,于是决定通过新建厂房来提高生产能力,为此需要筹措资金6亿元,其中5000万元可以通过公司自有资金解决,剩余的5.5亿元需要外部筹资。A公司有关财务数据如下: 1.资产总额30亿元,资产负债率50%。

2.公司有长期借款2亿元,年利率6%,每年末支付一次利息。其中,5000万元将在2年3.内到期,其他借款期限尚余5年。借款合同规定,公司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60%。

3.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亿股。4.公司一直采用固定股利分配政策,股利为每股0.7元。 为此,公司财务部提交董事会两套解决方案。

方案一:以增发股票方式融资5.5亿元。目前公司普通股市价13元/股。拟增发股票市价为11.3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净价11元/股。为此,公司需要发行5000万股。为了给股东稳定的股利回报,公司仍将维持每股0.7元的股利政策。

方案二:以发行公司债的形式筹资5.5亿元。拟发行的公司债券利率为4%,期限为10年,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发行总额为5.6亿元,其中发行费用1000万元。

要求:分析上述两种筹资策略的优缺点,并决定采用何种筹资策略。

1.案例分析:

A公司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

篇二:公司经营不善,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公司经营不善,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题描述:

我们是一家设计公司,由于近1年建筑行业不景气,受影响的企业很多,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半年来公司几乎没有回款,老板想尽各种办法筹钱给员工发工资。各位同事也表示愿意与公司共度难关。但前一段时间老板下令劝退了两批员工,现在开始有点人心惶惶了,大家做事都提不起精神头。老板要求我们不管什么办法都要提起大家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可是和员工谈话后也没有明显的改善,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请教大家,公司经营不善,HR该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专家支招1:

首先,我们先确定问题的关注点“公司经营不善,HR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根据主题描述,企业是因公司经营不善,已连续辞退两批员工,剩下的员工无法稳定情绪安心工作,提不起精神,人心惶惶。为什么?因为他们担心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被列入辞退者的行列,搞不好下个月的工资就会因为公司资金无着落,而拖欠;当你面临着失业、拖欠工资的生活不稳定因素的威胁,你会依然的丝毫不受影响,继续安心工作,和老板(公司)共度难关?然而,这些关键的问题,连老板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公司的HR能解决得了吗?解决不了,又谈何让员工安心、让员工和公司共度难关?饿着肚子闹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价值交换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些问题不是靠HR做做思想工作就能够解决的。所以说,通过这段

的论述,我们应确定核心的问题不解决,不管HR如何做工作,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认为你和老板一块走多远?答案毋容置疑,当你对老板的感情和信任度在一次次的辞退煎熬中、拖欠薪水的打击中,相信会很快的被抵消,当你对老板失去信任、感情荡然无存时,你会继续和老板同甘共苦吗?凭什么呢?

其次,暂且把HR无法解决的稳定和收入问题放到一边,从思想上给员工打气,稳定员工情绪。这方面能不能做?答案也可以肯定,在符合企业现状的情况下,HR根据公司的发展前景展望、员工的职业升迁和未来待遇预测,可以通过和员工思想沟通,来为员工谋划中长期的职业蓝图,让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把自己的名运和公司的命运维系在一起,让员工意识到,只有自己按照公司的目标,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公司摆脱困境就有希望,员工的美好未来就能实现。这种画饼充饥的行动,可以实施,但是否促效,又取决于日常老板在员工心目中的信任度如何。如果老板是一个说话办事信守承诺的老板,当前企业陷入困境,给员工讲道理,谋划美好未来,员工是会充分信任的,因为员工信任的是老板的人格魅力;如果老板以前是一个说话办事习惯忽悠员工的老板,估计员工相信老板的美好未来,恐怕猪都会上树了!

前边,我们以描述的案例主体,来分析HR在企业中的定位和HR在企业中的作用是成正比的,是存在因果关系的。接下来,我们再以案例为版本,聊聊HR如何做,才能起到稳定员工的作用;个人认为,目标、定位很关键。老板给HR的要求是:不管想什么办法,要提起

大家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那么,HR为什么不确定老板如何解决员工关心的稳定和收入的问题呢?一定不要把工作的目标放在和员工的沟通上来,任何问题的发生是双方的原因,只有解决双方的原因,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只去做一方的工作,那是拉偏架,拉偏架能让另一方心服口服?站在员工的角度,如果后方不安全,工作、收入不稳定,随时面临被辞退和拖欠工资,员工哪有心思到前方打仗!所以说,HR应把这个道理和老板沟通,确定老板对是否还要继续裁人,以及公司能否按时发放工资的问题,得到核实,并且有选择的向员工交底,做到既然要求员工和公司一条心,那么公司就应该让员工放心。至于如何有选择,就是企业打算留下来的员工,要单独谈话,把公司的决定告诉他,让他安心工作,不用担心自己被裁掉或者工资无保障;同时,HR可以把公司对其能力的肯定、对其未来发展的一种职业规划进行沟通,给其设定美好的发展前景,设定让其安心工作,和企业同甘共苦的动力。相信,这么做虽然不能保证完全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必定比不做要有效果的多。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再回过头来结合前边提到的定位问题。作为一名HR工作者,听从老板的指挥,一心为企业服务、为老板服务,是自己职责所在。在很多场合,HR工作者们都会说一句玩笑,说“HR从来没把自己当自己看,一进入工作状态,就成了老板的替身,一门心思的总是站在老板和公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句话,说起来好像HR很悲惨!员工可以向老板谈条件,HR要把自己的利益暂且放到一边,出面替老板挡一挡,做好缓冲和安抚工作;当HR遇

到自身权益需要向老板申诉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被工作给优先掉了。在这里只能感叹我们这些HR的敬业精神太敬业、太专一了;但我们何曾不是可悲的一个群体呢!所以,回过头来,我们应该学会给自己定位,不管是牵涉个人利益,或者是牵涉公司利益,我们应该多角度去换位思考,站在另一方的角度,去考虑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该是老板的问题,我们应该向老板正面汇报,并且阐述解决了会是什么结果,不解决了又会是什么结果,相信老板是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该是员工的问题呢,我们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让员工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恩威并济,相信本性善良的员工一般都会和HR们有效沟通的。

最后,总结一下自己对本次话题的观点:和员工有关的任何问题,都是HR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想更好的解决问题,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动工作----老板说啥就是啥;要让自己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从不同角色来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获取老板的认可和支持,并及时付诸行动,结果将会很快再现。相信,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善思、立行、会总结是关键! 专家支招2:

看到这个话题,我觉得很好,符合好多现在小微企业的状态。企业经营状况好的时候,老板和员工往往是你好我也好,大家一片祥和;企业一旦经营状况不好,就会互相埋怨和职责,往往会进入“贫贱夫妻百事哀”和“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境地。现就个人的几点建议,从“如何想”和“如何做”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如何想?一定要换个角度看人才

看到这个题目,好多的同行肯定会说,必须增强凝聚力,必须充满信心,必须同舟共济,必须思路清晰,必须让员工如何如何。可是哪里有那么多的“必须”那么容易实现,你“必须”一个给我看看,员工根本不会买你的帐。个人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角度和原则来做些事情,当然再不好的措施,也比空想和发牢骚要好很多。

1、从员工离职原因看团队建设。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员工离职也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说,有个五个主要原因:

1)企业或者行业没有前景:对于骨干员工来说,除了要现在挣到钱外,谋求更大的发展是他们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行业)没有前景或者让员工看到不到前景,员工的离职就是在所难免的,而且这是最主要的离职原因。

2)裙带关系复杂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初期发展阶段,家族式企业是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但是随着企业的扩大,裙带关系复杂的企业文化往往让职业经理人无所适从。例如:让老婆做财务会计,小姨子做出纳,老板的爸爸做门口保安。弄得每次职业经理人报销都跟做贼似得,上班跟做了错事一样,这样的环境如何让员工安心工作。再比如:以前工作过的一个单位,老板安排了工作,我部门刚要实施,有资深的经理告诉我说,你不要做了,因为身财务总监的为老板娘不同意这么做,后来果不其然受到了财务的成功阻挠,项目也半路搁浅。

篇三:企业管理不善的种种表现总结

企业管理不善的种种表现总结现象 扣分

1. 把罚款当做最主要的管理手段; 2

2. 盲目照搬别人的管理办法; 1

3. 只做表面文章;

4. 频繁更换人;

5. 把企业分割管理、责任承包;

6. 报告工作只会形容,没有数据;

7. 上级在做下级的工作;

8. 有问题不报告;

9. 目标不清,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周密的计划;

10. 不知道自己的工作重点在哪里;

11. 一句话或一件事就否定或肯定一个人;

12. 幻想用先进的设备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13. 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遇事就来一个规定;

14. 有了制度无法落实,政策朝令夕改;

15. 高层领导没有规划能力和控制手段;

16. 达标不理想,计划老在变;

17. 巧立名目克扣员工;

18. 面对问题反映麻木,喜欢说:我只看结果;

19. 现场管理者只干活不管理;

20. 习惯于作坊的管理——无动于衷;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21. 坐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却心安理得;1

22. 总是在犯重复性的错误,不会总结评估; 2

23. 用人唯亲,用自己的亲戚和亲信监督高管人员; 1

24. 错误总是别人的,正确永远是自己的; 1

25. 没有诚信,不相信任何人,对所有的人都设防; 2

26. 寄成功于命运或偶然——盲目操作;

27. 以为赚钱越多,表示管理就越好;

28. 没有流程的概念、不知道标准的意义;

29. 由于事业顺利,管理者愈来愈固执己见;

30. 凡事都要领导亲自过问;

31. 没有人才储备,没有竞争也无淘汰机制;

32. 做事、待人情绪化;

33. 干部们不读书,不学习、不进步;

34. 总喜欢和员工较劲;

35. 以为只要挖到x方面的人才就能解决x方面的问题;

36. 对用现代管理和网络经济反映迟钝;

37. 以为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

38. 市场营销不好就怪大环境;

39. 以为只要销售上去了,就能解决一切;

40. 售后服务总是跟不上去;

41. 产品卖得好时就洋洋得意;

42. 销售突然下跌或产品卖不出去,且投诉率高; 1 1 2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2

43. 培训员工怕花钱; 2

44. 武大郎看人——看不到顶; 1

45. 某处离去人某处就乱套; 1

46. 对员工的辞职无动于衷,员工流失率高; 2

47. 做事不公开,也不公平公正;2

48. 小报告盛行,习惯窝里斗;

49. 开会就吵架,一人说到尾;

50. 内部结党私营、一方诸侯一帮人、玩弄权术;

51. 人均产值较低;

52. 设备有效利用率低;

53. 主要干部不会带团队;

54. 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55. 浪费处处可见;看不见问题;

56. 原材料、辅料、五金配件积压多;

57. 成品、半成品库存大;

58. 账目不清、成本失控;

59. 官人、理事总是被动;总是企图和员工做朋友;

60. 质量事故不断,只会抱怨别人;

61. 主管不会管、不敢管;

62. 现场看不到管理的痕迹;

63. 总是在快交货的时候问题就冒出来了;

64. 领导不在问题就多; 1 1 2 2 1 2 2 1 1 1 2 2 1 2 1 1 1 3

65. 权、责、利混乱不清;2

66. 高层看不见基层的动态; 1

67. 高层总被低层看透; 1

68. 目光短浅,重短期,轻长期;2

69. 把过去的辉煌当成今后成功的筹码;1

70. 总在重大问题面前犹豫不决延误战机; 2

71. 老总自我价值和权欲急剧膨胀; 1

72. 没有明确的战略策略;2

73. 总是在人才和产品策略上犯错; 2

74. 只唯利是图,不讲社会效益;1

75. 规模扩张与管理素质培养不匹配; 1

76. 老总体乏心累、把钱看得太重; 1

77. 不知道自己的融资能力、盲目投资、殃及原有产业。 2

A. 总分:54+46=100分;

B. 累积33分及以上,表明组织已经管理不善,并存在隐患;

C. 累积65分及以上,表明组织已经严重管理不善,并存在重大

隐患。

4


公司经营不善说明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24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