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活着3000字评论

时间:2016-11-18 13:09:3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活着》经典语录 (3000字)

《活着》经典语录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

1、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p4

2、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p7

3、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p8

4、在文学的叙述里,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须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p10

5、箭中了目标,离了弦。 p10

6、所有的不同都无法抵挡一个基本的共同之处,人的共同之处。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 p13

7、往事如烟,可我记忆犹新。 p14

8、在现实和虚构之间来来去去,有时候现实会被虚构,有时候虚构突然成为了现实。 p15

9、写作和人生其实一模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论定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p16

10、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p17

11、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样的。 p13

12、赌博全靠一双眼睛一双手,眼睛要练成爪子一样,手要练成泥鳅那样滑。 p14

13、人都是一样的,手伸进别人口袋里掏钱时那个眉开眼笑,轮到自己给钱了一个个都跟哭丧一样。 p17

14、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p127

15、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p157

16、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p165

17、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p181

18、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p181

19、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p184

篇二:余华_活着读后感(3000字)

《活着》——读后感

水口小学 陆敏

在还未看内容时我曾做过这样的猜想:小说既然取名为活着,那必然是表现主人公在经历万难后仍然坚强的活着。带着这猜疑我细细品读余华的《活着》,读完之后让我倒吸一口冷气。虽为活着,但却让我不断地看着鲜活的生命在这个活着的故事中一个个死去。

《活着》这本书太过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那些曾经鲜活,最终变的死寂的生命却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书作者余华用冷静的令人发怵的笔调记述着这个故事。

在我看来余华是冷漠无情的,他何以让那么善良的妻子,那么聪明伶俐的儿子乃至更多人相继离福贵远去。只留下我内心无声的叹息和泪水。

福贵的儿子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有庆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和希冀,即使贫苦艰难的生活,即使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么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他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面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衷心的笑了,因为我似乎看见了有庆的希望。可是令我无法接受的是有庆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们知道的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一样,有庆的死冤枉而荒谬。由于血型与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被逼着去献血,他竟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的。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战栗。全书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更多难以承受的苦痛,我们依然要坚忍,顽强。这或许就是生命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活着的呼唤。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痛欲绝,还是幸免于难的麻木。正如我们终会明白,无论现在我们经历的是何等的幸福喜悦,抑或是何等的艰辛苦难,只要活着,再多的苦与累终究会被时间一一磨去棱角,或许在那时我们已经记不得有多苦有多累。

人们总说人犹如那树叶,抽芽、舒展、枯黄、飘落,终究腐烂在泥土里。但我想这不应该是我们惧怕和担忧的,树叶的美还在于衬托鲜花的娇艳,我们的一生终究还有过程的美丽。

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但终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但终究还有福贵活着惦念着他死去的亲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这本书于我看来揭示了一种高尚:那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主角福贵贵,一生坎坷多折,经历了家境的破落,经历了国共的战斗,经历了文革的动乱,经历了所有亲人先后离他而去的苦痛,最后与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相依为命,默默的活着,无牵无挂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我想余华最想告诉读者的是:活着给人以一种力量,一种使人坚强去面对一切的力量;一种支持人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坚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种隐藏在人们骨子里的一种力量。

篇三:余华-活着读后感(3000字)

《活着》——读书心得

在还未看内容时我曾做过这样的猜想:小说既然取名为活着,那必然是表现主人公在经历万难后仍然坚强的活着。带着这猜疑我细细品读余华的《活着》,读完之后让我倒吸一口冷气。虽为活着,但却让我不断地看着鲜活的生命在这个活着的故事中一个个死去。 《活着》这本书太过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那些曾经鲜活,最终变的死寂的生命却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书作者余华用冷静的令人发怵的笔调记述着这个故事。

在我看来余华是冷漠无情的,他何以让那么善良的妻子,那么聪明伶俐的儿子乃至更多人相继离福贵远去。只留下我内心无声的叹息和泪水。

福贵的儿子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有庆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和希冀,即使贫苦艰难的生活,即使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么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他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面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衷心的笑了,因为我似乎看见了有庆的希望。

可是令我无法接受的是有庆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们知道的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一样,有庆的死冤枉而荒谬。由于血型与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被逼着去献血,他竟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的。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战栗。全书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更多难以承受的苦痛,我们依然要坚忍,顽强。这或许就是生命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活着的呼唤。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痛欲绝,还是幸免于难的麻木。

正如我们终会明白,无论现在我们经历的是何等的幸福喜悦,抑或是何等的艰辛苦难,只要活着,再多的苦与累终究会被时间一一磨去棱角,或许在那时我们已经记不得有多苦有多累。

人们总说人犹如那树叶,抽芽、舒展、枯黄、飘落,终究腐烂在泥土里。但我想这不应该是我们惧怕和担忧的,树叶的美还在于衬托鲜花的娇艳,我们的一生终究还有过程的美丽。

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但终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但终究还有福贵活着惦念着他死去的亲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这本书于我看来揭示了一种高尚:那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主角福贵贵,一生坎坷多折,经历了家境的破落,经历了国共的战斗,经历了文革的动乱,经历了所有亲人先后离他而去的苦痛,最后与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相依为命,默默的活着,无牵无挂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我想余华最想告诉读者的是:活着给人以一种力量,一种使人坚强去面对一切的力量;一种支持人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坚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种隐藏在人们骨子里的一种力量。


活着3000字评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79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