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个人

时间:2016-11-15 20:07:2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

“三项机制”来临的时代

近日,陕西出台政策,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项机制衔接配套,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听到这个消息,让我们觉得这是特别可行的,尤其是在最基层的我们,确实深有体会。

三项机制是改革的关节点。建立干部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给干事创业者撑腰,给改革创新者松绑,让为官不为者让位。“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创业环境,三项机制真是一剂良方,很及时,也非常有必要。"激励机制既能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又能提高干部工作效能;容错机制既能让干部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又能敢闯敢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上能下机制既能弥补干部管理中退出机制的缺位,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三项机制是创新的保障。当前一些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不够全面,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为的消极心态在干部队伍中依旧存在,并呈现蔓延之势,更有甚者奉行"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建立三项机制,就是要鼓励干部创新、解除干部后顾之忧、提振干部士气,为大胆创新者松绑、为锐意改革者护航、为敢想敢干者撑腰,形成奋勇争先干事创业氛围。尤其对于基层的工作来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人员少、事情多、责任大,精

力容易分散。“三项机制”解决了年轻干部不敢、不愿去基层和基层干部流不动、不愿留、不安心的问题。

加强激励关爱,是让想干事的有激情;要合理容错纠错,是让敢干事的有底气;推动能上能下,就是让不干事的腾位子。"在基层更是如此。“三项机制”让老实人不吃亏,他消除了干事的反而得不到重用,不干事的确不会犯错的现象。它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公平,也让我们在进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三项机制” 在村里也更是能用的上,它的实行,让有人偷懒的现象逐渐减少,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现象逐渐增多。

根除这些“顽疾”的“猛药”就是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推进"三项机制",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决心。核心在旷日持久、关键在落地生根。

一是单位带头。在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状况,单位在布置重要工作任务时,往往先是做出干部只负责干事,出问题了有组织兜底,并许之以优厚的待遇、级别、提拔等庄严承诺,让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认为遇到了知音,挺身而出为单位干事。但是,干部在干事中遇到失误、不公正或是遭到误解、诬陷时,单位总会推三阻四让这些干部找东找西就是找不着单位,更有甚者还会来一句自己处理好、不能因个人原因影响了单位声誉的训诫,这些干部此时已经心灰意冷。最后,由于单位换帅,新任到后一般都会否认前任,新任新政自会聚集一批新人。因为这些敢于担当的干部在落实前任决策时出现过失误,便被一棍子打死,甚至还会被划成前任阵营遭到排挤,这些干部的一辈子就被这样轻松

断送。因此,在推进“三项机制”的实践中,各级单位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在培养干部、选人用人上要本着对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决把“三项机制”挺在前面,把这个相互衔接、密切配套,系统科学、便于操作的制度链条贯穿于干部培养、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发挥机制的统筹、教育、制约、惩戒、规范、保障作用,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彻底改变有些单位那种事前重压、事中逃避、事后无关的管理格局,让广大干部始终有激情干事、有信心办事、有动力成事。

二是领导示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单位,无论是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领导,都是这个单位的主心骨。领导的一言一行决定着这个单位的精气神。但是,由于一些领导缺乏办大事、成大事的胸怀和格局,缺乏聚则成、散则败的包容和理解,善于把迎合作为判断,喜欢把喜好作为准则,乐于把权力当作权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容不得半点棱角、听不进半句建议、受不得半点委屈,在自己的决策领域如有半点“杂音”,便会给干部穿小鞋、设障碍,甚至于在关键时刻来个阴招,让身边的干部永无出头之日。如果这样的领导长期当道,何谈工作,哪来事业?因此,领导必须在推进“三项机制”中发挥示范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头干事、带头创新、带头攻坚、带头克难,用自己的行动和实绩感染、培育各级干部形成干事创新的行为习惯,为实现追赶超越持续发力。

三是干部实践。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干部,关键要干。可是一些干部不在“干”字上做

文章,却往往在“部”字上下功夫,统筹部署、设法进位。如研究上级干部的喜好,模仿上级干部的打扮,亲近上级干部的家眷,揣摩上级干部的心思等等,千方百计进入上级干部的视线、赢取上级干部的信任,而对待同事阳奉阴违、诡计多端,人前满口道义、背后扯筋使绊,对待群众置之不理漠然相待,对待事业上蒙下骗钻营过关,成绩面前从不放过、责任面前全身而退,逼真演绎着"干的不如看的",官不大僚不小,权不大势不小。长此以往,干事的越来越少,投机的越来越多,这些干部最后倒是自己舒服了也心想事成了,但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就搁浅了。所以,推进"三项机制",重在干部实践。只有各级干部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干人民之所干,在"两学一做"中把自己摆进去,爱党爱国爱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就一定能够在落实“三项机制”中奋发有为、实现价值。

四是社会监督。推进“三项机制”,说到底,就是要在严守法纪制度底线的前提下,打破条条框框、实现思想革命,进而调动全省干部干事创新的积极性,为三秦人民谋福祉。但是,由来已久的固化思维很难打破,久已成局的僵硬模式很难摧毁,无为而治的懒政观念很难改变。如“我妈是我妈”的证明还在开具,“今天网络坏了”的借口还在发生,“摄像头遭到损坏”的理由还在上演,“这是领导交代”的强硬还在逞威,而这些久拖不决、久治不力、久而成习的社会怪相一经曝光,解决起来的速度甚至超过世界冠军刘翔。因此,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推进“三项机制”,各级各部门必须敞开大门通风、推开窗户透气,把阳光、规范、公开、透明作为

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发挥人民群众、各个层面、各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让能干的有市场、让投机的靠边站,让创新的有舞台、让守旧的看热闹,让成事的有位置、让平庸的退出来,让新制度带来新自觉、新自觉带来新变化、新变化带来新发展。

篇二: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探索建立和完善干部工作机制,对于推进和深化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管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陕西省委提出的干部三项机制——激励机制、容错机制、能上能下机制,正是在新常态下提振信心的一剂良药,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了精气神。“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建立,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要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各级自觉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保持追赶超越的精气神。“三项机制”是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激励机制是前提,容错机制是保障,能上能下机制是根本,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激励机制让干部做事有奔头。干部不仅仅需要鞭策、压力、监督和约束,还需要激发起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当前,部分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不为”作风,建立激励机制就是为了让干部前有吸引力、上有动力、后有推力、自身有动力,从而提振干部士气,使其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容错机制让干部做事无后顾之忧。在如今在“大众创新”的大环境下,顶层设计要创新,基层工作也要

创新,干部更要创新,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失误,建立容错机制,就是为了让干部们轻装上阵,能够更好的创新和改革。容错机制,既是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激励。对于那些不敢担责、不愿担责、不想干事、不会干事的干部,该下的还是下。对于那些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从大局出发,为老百姓谋利益,并且按照党纪国法来办事,出现失误可以包容。这样干部才能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能上能下机制让干部做事有热情。能上能下机制实际上是激励机制的一种具体补充,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有效举措。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建立,让“有为”者“有位”,“不为”者“失位”,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着力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制度环境和政治生态。

通过“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建立,把干部选准用好,尤其是基层干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人员少、事情多、责任大,精力容易分散。三项机制的建立解决了年轻干部不敢、不愿去基层和基层干部流不动、不愿留、不安心的问题。通过靠制度来规范和保证,从而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队伍。

篇三:“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在我省实现追赶超越,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省委主要领导及时提出党政干部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它切中当今少数干部不敢为、不想为、慵懒散之流弊,导向明确,针对性强。

“三项机制”中,激励机制是基础,让想干事的受尊敬,有激情,有奔头;容错机制是保障,让敢干事的放下包袱、放下顾虑、甩开膀子、轻装上阵;能上能下机制是导向,让平庸者出列,为优秀者进位。“三项机制”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

一、落实激励机制,着力解决好领导干部“不愿为”的问题

干部干事,必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全面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首先推行选培激励,不论身份,不论职级,树立正确选人用人“风向标”。其次推行精神激励,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注重思想引领,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强化荣誉观念,加大评优树模力度,采取嘉奖、授予荣誉称号等方法;再次落实物质激励,让考核优良进步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奖金和实惠。最后采取晋升激励,客观公正地提拔使用优秀干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达到提拔一个、激励一片的效果;要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探索创新基层非领导职务晋升方式,对表现优秀、任职达到一定年限的干部,依照规定享受上一职级薪资等有关待遇,使基层干部有奔头,突破成长“天花板”。

二、落实容错机制,着力解决好领导干部“不敢为”的问题

容错机制既能让干部无后顾之忧、又能让干部敢闯敢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明确容错界限,为改革创新者“开绿灯”。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鼓励领导干部在严守法律、纪律、政策、道德“四条底线”和安全、稳定、廉政、生态等工作底线的基础上,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二是明确容错时限,为改革创新者“兜住底”。对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属于当时没有明确限制或明令禁止的,应当按照原有政策规定和当时环境情况来免责;对历史遗留问题,经查当事人当时没有主观错误的,或已经组织认定处理没有过失的,理应容错免责;对因主观不作为,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恶性社会事件、严重破坏生态等问题的,无论何时都不应当免责。三是明确容错权限,为改革创新者“筑防线”。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责任单位和个人认为符合免责条件的,由单位或当事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相关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相关部门调查作答。同时,要加快建立调查核实机制,对恶意中伤、造谣生事等干扰阻碍改革创新的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介入调查,既不让改革创新者蒙冤受屈,也不让违法乱纪者蒙混过关;

三、落实能上能下机制,着力解决好领导干部“不会为”的问题

能上能下机制既能弥补干部管理中退出机制的缺位,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严把上的“入口关”,坚持优者上、能者上,对群众认可度高、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坚决予以提拔重用。畅通下的“出口关”,通过制度把那些存在问题或不适合的干部调整下来,达到治贪惩恶、治庸戒懒的效果;做好转的“思想关”,要着力破除“官本位”思想,使“干部在状态上、不在状态下”成为一种常态,最终形成“既能随着工作上、也能随着工作下”的良性机制。

我相信,“三项机制”的诞生和落地生根,必将有力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锻造出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

伍,进而为全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追赶超越做出重要的贡献(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个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49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