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安徒生童话2000字研究论文

时间:2016-11-11 11:27:5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毕业论文】论安徒生童话的人道主义精神

【标题】?论安徒生童话</B>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龚艳林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B>??人道主义精神??同情??人性??民主思想??尊重

【指导老师】韦济木【专业】中文【正文】 儿童

引???言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B>作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B>大师。他创作的文学种类很多,但以童话</B>闻名于世。在他的生命历程里,他不断地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全世界的孩子们讲故事――而所有这些关于纯真、关于善良、关于勇气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后的今天,仍在流传。早在1919年,周作人就曾在《新青年》杂志上译载过著名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此后,郑振铎、茅盾、赵景琛等人,也陆续译介过安徒生其他的一些童话</B>,但他们都是从英、日文等转译的,真正从丹麦文翻译并系统全面地介绍安徒生童话</B>的是叶君健。叶君健译本的出现使我们能更贴近安徒生的童话</B>。在安徒生童话</B>来到中国的90多年里,中国人对安徒生及其作品充满着持久的阅读兴趣与研究兴趣。

中国最早接触安徒生童话</B>的是周作人,在1919年9月写的《童话</B>略论》里,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安徒生及其童话</B>。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在“人的发现”和“妇女的发现”的视野里,儿童被发现了。新儿童观赋予儿童独立的人格与独特的精神需求,供给儿童的读物被提上议事日程。安徒生童话</B>正好是孩子最适宜的精神食粮,于是安徒生童话</B>被看作“儿童的文学”得到大力提倡。在周作人、郑振铎等人的努力下,安徒生童话</B>来到中国成为20世纪20年代颇为显赫的文坛事件。安徒生被称誉为“世界最伟大的童话</B>作家”,安徒生童话</B>也被赋予了范本的意义。但在1935年,安徒生诞辰130周年之际,茅盾在《文学》4卷2号上发表《丹麦童话</B>作家安徒生》一文,指出“逃避了现实躲向‘天鹅’‘人鱼’等的乐园里去,是安徒生童话</B>的特色。现代的儿童不客气地说,已经不需要这些麻醉品了。把安徒生的童话</B>加以精细的定性分析所得的结果多少总有一些毒质的,就今日的眼光来评价安徒生,我们的结论是如此。”认为“他所给予孩子们的粮食只是一种空虚的思想,从未把握住过现实,从未把孩子们时刻接触的社会相解剖给孩子们看,而成为适合现代的我们的理想的童话</B>作家。”之后新中国的文艺理论者为安徒生“平

反”,他们将安徒生诠释为同情劳动人民(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痛斥剥削阶级(如《皇帝的新装》)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以儿童文学史研究为先导的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确立了安徒生童话</B>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奠基意义以及世界儿童文学阅读史上的经典地位,从此安徒生童话</B>成为中国儿童与儿童文学研究者的必读书,成为中国发展原创儿童文学的榜样与评价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参照与标度。

安徒生,这个鞋匠的儿子,这个世界童话</B>大师,他的才情和天真让世人景仰。自从他的童话</B>诞生以来,人们无法拒绝它的美丽,这精灵一样的诱惑穿越千山万水,让一个多世纪的人们惊叹不已。安徒生童话</B>就像童话</B>世界里的一粒钻石,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沧桑,依然闪烁着迷人而绚烂的光芒。至今,人们还在《海的女儿》中感受灵魂与灵魂交融的伟大,在《柳树下的梦》中渐渐逝去的美梦里紧握一份忠贞和善良,在《丑小鸭》的成长经历中体验着执著的力量,在《皇帝的新装》中品尝一种难言的心酸和无奈,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亮的火光中激发对生命终级的关怀和仁慈??安徒生童话</B>如此引人入胜并倍受推崇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突出的原因之一在于安徒生童话</B>深具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也是一个广阔的思潮,派别众多,各家说法不一。不过,公认的解释还是有的。一般哲学辞典或百科全书大体上把它区分为两种主要的含义:一是狭义的:专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一种思想和文化运动;一是广义的含义:强调人的价值,赞美人的尊严,坚持人的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追求人的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或观念。○1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来说,虽是十六、十七世纪在欧洲为了反对中世纪的专制主义而兴起的,但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理想却是自古以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里,一直流行,传播在人们的口头笔下的。也在五四时期作为反封建、反束缚的思想武器传入中国。虽然随着时代、社会条件的变化,人道主义的内涵也不断的发展,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一点共同的东西来,那就是对人类深切的关怀。而安徒生童话</B>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正体现于此,体现为他对人类深深的同情和关爱。

一、感同身受的真诚同情

安徒生说过:“爱和同情――这是每个人心里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感情。”?②他正是以这样的感情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深厚的同情心贯穿了他的整个一生和全部创作。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他少年儿童时代的生活经历,以及从这种生活经历中所产生的对人民的同情分不开。《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属于这个范畴的作品,《她是一个废物》也是。

《卖火柴的小女孩》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除夕之夜,卖火柴的小女孩光着脚在街上走着,又冷又饿,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哪怕一根火柴对她是有好处的,于是,小女孩连续划了四次火柴。温暖的火焰中相继出现了一个暖烘烘的铜制火炉;一只冒着香气的背插刀叉的烤鹅;一颗美丽的圣诞树。最后一次小女孩把整束火柴都擦亮了,把黑夜照得比白天还要明亮,万丈光芒中,祖母出现了,把她搂在怀里,她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没有饥饿,没有忧愁的上帝的地方。这是幸福的时刻,但火光熄灭了。第二天,人们看见一具“小小的尸体”手里还握着一扎几乎已烧完的火柴。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结束了,她的生命旅程划上了句号,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叹。她已冻死在街头。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同样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没有办法解决这类严重的社会问题,只好带着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国。 《她是一个废物》同样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悲惨的画面。主人公是一个洗衣妇,她终日站在水里,靠为人廉价洗点儿衣服而挣扎生存下去。站在冰凉刺骨的河水里,为了使她的体力不至于崩溃而用快速的办法产生一点儿热量,她不时喝一口质量低劣的烧酒。为此她受到市长大人的蔑视和谴责,并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废物。事实上她每天比任何人劳动的时间都长,劳动条件也非常恶劣。她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才选此下策,身份高贵没有体会过受冻挨饿是什么滋味的市长大人怎么能知道这个洗衣妇的悲哀,怎么能体会到那一顶点儿劣质烧酒的力量?市长不懂,但安徒生知道。这个鞋匠和洗衣妇的儿子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废物”的无奈和悲哀,所以在结尾他这样写道:

“不,她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人!”那个老佣人说,同时生气地朝天上望着。“我在许多年以前就知道她是一个好人;从昨天晚上起我更知道她是一个好人。我告诉你她是一个有用的人!老天爷知道这是真的。让人说‘她是一个废物’吧!”

这样的结局表达了安徒生对母亲的爱,更表达了对穷苦人的一往情深。他的早期作品《打火匣》也如此。作者写一位贫苦的士兵在回家的路上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深入奇异的洞穴,得到了宝物打火匣,使他发了财,但他并未忘记穷苦的滋味,所以“送许多钱给穷苦的人们”安徒生赞美地写道:“这是一种很好的行为,因为他自己早已体会到没有一文钱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话语不多,却深切地表达了对广大贫苦阶层的同情。而这种同情不是悲天悯人似的同情,而是感同身受似的同情。因为安徒生自己也体会到没有一文钱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在他十四岁时怀惴着三十个银毫只身一人来到了他的梦想之都――哥本哈根,开始了他的寻梦历程,但一切并不如他所想的那样顺利,沙尔夫人拒绝了他。让他觉得当一名演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受打击的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到深夜,直到腿脚发软,头发昏,这才想起自己一整天没有吃饭。他本能地把手伸进衣袋里去,掏出了十个银毫――这是他现在全部的财产。可他不能把这钱花在食物上面,他必须把它留下来交房租。他匆匆地跑回客栈,在厨房里喝了两碗凉水就蒙头睡觉。几天过去了,他仍一无所获。到最后他连九个银毫也掏不出来了,没钱付房租不得不提着他那卷破行李,流落街头。就如那个背着一个行军袋,腰间挂着一把长剑在公路上行走的士兵。

《夜莺》中作者这样写道“我要唱尽那一切不平的事情,唱尽那一切不幸的遭遇;我要唱尽你四周隐藏着的恶与善。这只会唱歌的鸟儿要飞到贫困的渔夫身旁,要飞上农人的屋顶,要飞到每一个远离你的朝臣的地方。”③这里,安徒生又一次提醒我们,他是一个穷鞋匠的儿子,他的同情始终在劳苦大众那里。

安徒生充满对贫苦人的同情的童话</B>,是很多很多的,如刻画孤独愁苦饱尝辛酸的老单身汉的《单身汉的睡帽》,写贫苦出身、自修成才惨死于富商毒手的小画家的《铜猪》。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在安徒生的童话</B>故事中有的穷苦人并不是以悲剧结局,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功,比如《幸运的贝儿》。这个童话</B>描绘了苦孩子贝儿为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而奋斗的过程。经过艰苦的努力,贝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且改善了祖母、母亲的生活,使她们的晚年幸福而快乐。这篇自传体的作品反映了作家的基本经历。安徒生本人虽未像贝儿那样让新人们脱离贫困,但他的这种描写,却表达了对与自己一家遭遇相似者的同情。《孩子们的闲话》里,不相信非世家出身“就不会有什么前途”的多

瓦尔生,经过自己的奋斗努力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古教堂的钟》里,以自己的“精神财富为世界带来幸福”的诗人;《金黄的宝贝》里,鼓手的儿子,著名音乐家彼得;《看门人的儿子》里的建筑师;《铜猪》里的小画家,等等,都是穷苦人民的孩子,但都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安徒生在这里讲述贫家子弟的幸运,跻身于富有的名人行列,寄托的则是作家由衷的祝愿;安徒生赞美他们的才能与毅力,并给他们功成名就的结局,同样寄托着对被歧视的穷苦人的同情,在其实质上也是更深切的同情。

安徒生的童话</B>以很大的篇幅反映广大人民和弱小者的生活遭遇。在他的童话</B>故事里,贫苦的人们有的飞升到天国,有的跻身于富有贵族的的行列,虽然结局不同,但都体现了共同的情感――同情。这个曾经有过苦难生活经历的善良作家,面对人类的悲惨际遇,无助与绝望的挣扎呼号,希望以他的同情来减轻他们的痛苦。这同情,也渗透到读者的心灵深处,一代一代的继续下去。

二、渴求美好人性的深切关怀

同情和爱是一对孪生姐妹,有对人民的同情就必有对人类的关爱。在他的作品里,无处不体现出他对人类的关爱。

在安徒生的童话</B>里,人类多是高贵、庄严而可敬的。他理想中的人类的灵魂“是神圣、幸福、善良和不灭的。”④就如《海的女儿》中的海的小公主追求的那样。

《海的女儿》说那个最小的海公主“是个古怪的孩子,不大爱说话,总是在静静地想着事情”。在六个公主中,唯有她会问祖母:“海下生活可以活三百年,在陆上生活可以有灵魂,谁的生活更好呢?”小人鱼认为岸上的生活更好,这是她发现的真理,她“心目中的真理。”于是,在海王的深宫中,她悄悄地向往着爱情,向往着人类,向往着能够拥有人类的灵魂。在她十五岁生日时,第一次升到海面上,救下了在暴风雨中遇难的王子,同时,小人鱼深深地爱上了他。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并从他身上获得一个人类的灵魂,她抛弃三百年的寿命和海底悠闲的生活;为获得两条人的腿,她被巫婆割去舌头,牺牲了美丽的歌喉,忍受着鱼尾分裂的巨大痛苦,离别亲人,来到人间,追求他的爱情和人类那不灭的灵魂。小人鱼深深地爱着王子,白天,陪着王了散步、骑马、跳舞,用她的舞姿、眼神诉说着对王子的爱情。夜晚,她一个人悄悄来到水边,让温柔的海水浸泡她、愈合

篇二:浅析《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浅析《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摘要】《安徒生童话》是丹麦安徒生以女人、孩子、动植物为自我象征的一部童话故事书集。安徒生告诉我们:童话是永远不会死的,他立足于儿童本位,用神奇的想象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象征艺术承载理想主义,把人生意蕴融合于童话的创作之中,使他的童话成为了文学精品,究其艺术特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一、诗意浓重;二、地域性强;三、运动感强;四、完美描写。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 艺术特色 讽刺真实可信

安徒生(1805—1875年),全名汉斯·克里斯帝安·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他亦成为世界儿童文学成熟期开端的标志性人物。人们已经普遍形成这样一个观念走向:准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儿童文学。

安徒生一生共计写下一百七十余篇童话。一百多年来,安徒生的童话已被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安徒生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开启了创作童话的先河。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他以独特的魅力迎得了丹麦以及全世界读者的心。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安徒生那里达到了它的高峰。可以说,安徒生童话真正达到了“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境界。

安徒生童话具有普遍而永久的艺术魅力,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他的文学属于我们曾经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辨认过而今天我们依然在阅读的一类书籍。①

对于《安徒生童话》我很是喜欢,安徒生“这个长不大的孩子”,用孩子的口吻把他独特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透过孩子的眼睛和心灵记录下来的。他的童话很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我们看了也不觉乏味。他的艺术风格很独特,具体表现在:

一、诗意浓重

安徒生的童话优雅、浪漫、多情善感、充满古典诗意美。

安徒生把诗溶入到他所要描写的东西中,让我们看了仿佛也置身其中,并不自觉地感受到他的童话所散发出的幸福感。这样的写法是安徒生性情的一个表

现,同时也符合儿童的心理,并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他也是一个诗人,生性敏感,感情丰富和纤细,所以他的童话都像一部优美的诗篇,尤其是对景物现状的描写,那是一种近乎美的描写。如《丑小鸭》开头一段的描写:乡下真的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色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这是从它妈妈那得到的一种语言,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的,太阳光正照着一幢老式的房子,它周围流着几条根深的小溪,从墙角那一直到水里,全盖满了牛蒡的大叶子,这是一幅色彩明丽,朴素悠闲的乡村风景画,这里的美景是多么美,这个乡下多么宁静,这是个幸福的地方,看到这,使我不经联想到谁会和鹤鸟生活在一起,并和他们噜嗦埃及话。这就是诗中所含的意蕴,也正是安徒生的魅力所在,也是安徒生争取下一代的间接表现。

二、地域性强

描写地方特有的景象,安徒生把他去过的地方的特点总结起来,作典型的描写,既增长了读者的知识,又充实了他的故事。他的家乡丹麦处于北欧,所以他在《雪女王》中描写女王的宫殿就很有北欧的气息,那座宫殿的墙是积雪砌成的,门窗都是刺骨的寒风,宫殿里有一百多个厅堂,全是用雪共堆起来的,最大的那个厅堂方圆足够好几丹麦里路,强烈的北极光把它照得通亮,这些厅堂那么大,那么空荡荡的,那么明亮,那么寒冷。北欧有雪女王的神话传说,那个美丽而冷酷的雪女王住的地方,有北极光的照耀和极富特色的宫殿样式,那是北欧所特有的。就像我们熟知的圣诞老人是一个北欧的人物形象的代表一样,雪和北极光是北欧印象中独有的。地方特有的让人极易联想到它本身的描写来表现童话所处的社会环境,描写就自然,不繁冗。用特定的存在的地方影射童话背景,使描写不会显得大而无当,会很充实,让人更容易接受。

三、富有动感

安徒生描写的东西很有生气,它是有生命的,活的。

如《海的女儿》是描写精彩的一篇,当安徒生描写海的王宫时,他说:“那座王宫的墙是用珊蝴砌成的,窄长而尖顶的哥特式窗户山嵌着最明净的琥珀,屋顶上饰满了一只只带壳的扇贝,它们随着海水的流动而一开一合,那真是美不胜收的奇观异景。因为每只扇贝的贝壳里都含着一颗珍珠,王后的王冠上只要点缀

上哪怕是一颗这样的珍珠,就会价值连城了。安徒生描写的海底宫殿,那个宫殿是活的,安徒生在屋顶上‘放’上带壳的扇贝,并且随着海水的一开一合,足以让人感受到那个宫殿的灵性和宫殿的生机。童话的基本特点就是活,什么东西都是活的,而安徒生在所有的细节中都做到了。所以安徒生的童话更符合儿童活泼的天性。”

四、完美描写

摒除世俗的一切规则,口气完美是天真的,单纯的。

例如《海的女儿》中写小美人鱼的五个姐姐出海的情景作比较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安徒生把五个姐姐出去看到的景色作了非常细致的描写,真实得好像他也在他们中间一样。安徒生没有因为描写大量同等景物困难而忽略带过姐姐出海看到的情景,或者只作一个笼统的描写。因为孩子们喜欢听那样细致的故事,孩子们总喜欢追根溯源,他为了不使内容重复和单调,分别把故事安排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等,这样的故事符合孩子们的口味也不使成年的我们看了乏味。

另外,安徒生的诗意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期,艺术领域里对情感与想象力所推崇改变了十七世纪以来以理性为向导的基本文学格局。尊崇个性自由,推举精神解放以及返回自然,关注民间的种种浪漫主义声息,鼓舞着诗人们为新的理想寻找新的艺术形式,这新的思想具体体现:大自然和纯真事物,这新的形式即诗歌和童话。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一个艺术的表现对象、一种人生形式被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发现即“儿童”的发现。

例如《皇帝的新装》的主要艺术特色就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强烈夸张,使故事发出不平凡的神奇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作品讽刺力量和艺术感染力。

本文一开头为了渲染皇帝“非常爱穿新衣”这一特殊癖好,连用几个否定句,说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坐着马车去游公园”。然后在夸张地写他“每一天的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以至人们只要一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寥寥几笔概括性的夸张描写,就把这位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崇尚虚荣而又愚蠢可笑的皇帝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细读完这篇文章后感到文章真实可信,因为故事具有真实的基础,皇帝有贪婪、自私、虚荣、

愚蠢的本性,官员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个个不愿说实话,都爱说假话,献媚取宠,骗子的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正因为这样,骗子手段高明,善于设骗,皇帝贪婪虚荣,甘心受骗,官员阿谀奉承,乐于互骗,形成了这篇童话巧妙布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所传达的深广的人道主义精神赢得中国人普遍的关注和信赖,它是幼儿们首选的“恩物”,是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②,是“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③。

安徒生的童话的文体成功的反映了安徒生想要说的,并把它们表现得更加的出色,更凸显了这位伟大的童话大师的魅力,更加表现出人间的真善美、假丑恶。总之,凡是读过《安徒生童话》的人都会感到像是在接受心灵的洗礼一样。

【注释】

①[丹]布兰兑斯《童话诗人安徒生》,严绍端译、见小啦、约翰·迪米留斯主编《丹麦安徒生研究论文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②《安徒生童话精选》([丹麦]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著,叶君健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是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

③《令人欣喜,令人思索“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评选透视》、《出版广角》,1999年第8期。

篇三:文献综述 安徒生

五四时期安徒生童话翻译情况

杨科元 09级中师二 20094021082

摘要:安徒生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目前,几乎所有拥有文字的国家都有他的童话译本。到了“五四”时代,随着“人”的发现而发现了“儿童”,人们才发现了安徒生,选择安徒生是中国儿童文学建设初期焦虑与期待的结果。安徒生童话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本文总结安徒生童话五四时期在中国的翻译传播情况和翻译特点。

关键字:安徒生;五四;翻译;儿童文学

一、 安徒生童话在“五四”以前的译介史回顾

安徒生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中国是在1908年,当时的译名是安兑尔然。1908年周作人在《域外小说集》第2卷末刊出的“域外小说集以后译文”的目次中,就预告要译介“丹麦安兑尔然,’(安徒生)的作品。1912年,周作人著《童话略论》,其中就有介绍安徒生及其童话的文字,认为“.今欧土人童话唯丹麦安兑尔然(Andersen)为最工,即因其天性自然,行年七十,不改童心,故能如此,自会仔以下皆无讥矣。故今用人为童话者,亦多以安氏为限”。1913年,他发表了《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称赞其童话能“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真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也”。这是我国第一篇介绍安徒生生平并对其创作进行评论的文章。

最早将安徒生童话译成中文的是刘半农。他被矛盾称为‘中国编辑儿童读物的第一人”。他最早翻译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取名为“滑稽小说”一《迷洋小楼》发表在1914年7月出版的《中国小说界》,并附以引言:

是篇为丹麦物语大家安德生氏(1805年一1875年)原著,名曰《皇帝之新衣》,陈义甚高,措辞诙谐,日人曾节取其意,制为喜剧,名曰《新衣》,大致为某伯爵崇拜欧人,致贻裸体之笑柄。今取安氏原文及日人剧本之意,复参以我国习俗,为洋迷痛下针贬,但求不失其真,非敢以推陈出新自诩也。

除了刘半农,“五四”以前译介安徒生童话的还有孙毓修、周瘦鹃等人。孙毓修向国人详细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并于民国初年编辑出版了一套《童话》丛书(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包含了他译介的《小铅兵》和《海公主》两篇童话。周瘦鹃在1917年3月出版了由他译介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书刊中有安徒生童话译作《断坟残褐》,文前有介绍安徒生的短文《亨司盎特逊(1805一1875)小传》,并配发了安徒生肖像,让中国读者第一次目睹这位伟大作家的风采。

此外,上海书局在1918年出版了陈家麟、陈大蹬译的安徒生童话集《十之九》(1930年作为“小说会刊丛书”再版)。书中共收录安徒生童话六篇,包括《火绒箱》(今译《打火匣》)、《飞箱》、《大小克劳斯》(今译《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汉斯之良伴》(今译《旅行》)、《国王之新服》(今译《皇帝的新装》)和《牧童》(今译《猪馆》)。但译者对原文知之甚少,十分隔阂,表达以文言文为主,其中的删减、改动较为普遍。译者据英文译出,所以想当然地认为作者是英国人,书上竟然标注了“英国安德森”等字样。

该时期安徒生童话的译有如下特点:首先,传播媒介多为个人媒介。此期间,安

徒生童话主要是通过个人媒介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的译介者有周作人、刘半农、孙毓修、陈家麟、陈大橙。周作人的贡献最大,他在儿童文学的理论方面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为安徒生童话在国内的译介与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作品的译介规模较小。译者一般选取安徒生童话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篇目译介,没有形成规模。已译介的主要篇目有《火绒箱》(l篇)、《飞箱》(l篇)、《大小克劳斯》(1篇)、《汉斯之良伴》(1篇)、《国王之新服》(2篇)、《牧童》(1篇)、《海公主》(l篇)、《小铅兵》(1篇)、《断坟残褐》(1篇)。对安徒生及其作品评价和介绍安徒生生平的主要文章有:《童话略论》(周作人,1913年发表在《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周作人,1913年12月发表在《最社丛刊》创刊号上)、《欧美小说丛谈》(孙毓修,191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亨司昂特逊(1805一1875)小传》(周瘦鹃,收入《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1917年3月中华书局出版)、《读十之九》(周作人,曾发表于《新青年》,赵景深所编《童话评论》亦选载之)

再次,在译介过程中目的语文化处于强势地位。此期间,中国古典文学对译介者的影响巨大,从内容看,译介者往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对文本进行筛选,对不符合此标准的部分译者往往会删去不译。从语言表达的方式来看,译介者大都选择文言文。

最后,译介过程中改写较为普遍。此期间对安徒生童话的译介很大程度上是启蒙国人需要,所以难免打下了实用主义的烙印。像刘半农的《迷洋小楼》这样的改写,陈家麟、陈大橙的《十之九》这样介于改写与翻译之间的作品便是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译介的结果。

二、 安徒生童话在“五四”时期和20年代的译介史回顾

“五四”时期安徒生童话的译介达到高潮,儿童文学的译介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理论方面,以鲁迅、周作人为首的学者竭力提倡“人”的发现,进而发现“儿童”,产生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主导思想,形成新的儿童文学观。在实践方面,学者们译介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尤以安徒生童话为甚。从个人到文学团体,对安徒生童话的译介达到空前的状态,文学界曾经出现过一股“儿童热”。“??近来已有一种趋势就是‘儿童文学’—童话、神话、故事—的提倡。’,“在中国文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五四’时期这样,儿童成为文学舞台上最受宠爱的主人公之一。”这时期出现了诸如冰心、叶圣陶等一大批儿童文学作家。对童话、神话、故事、儿歌的搜集与整理、研究工作也如火如茶地展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都在这一时期被介绍到了中国。学者们不断发表论文、专著讨论儿童文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一直深入到了‘儿童文学的哲学观’这样的层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周作人是这股“儿童热”的中坚力量,是最热心提倡和宣传儿童文学的学者之一。20世纪初,周作人在鲁迅的支持下,开始搜集、研究童话,发表了《儿歌之研究》、《童话略论》、《古童话释义》、《童话研究》等论文,以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研究童话,并且译介和写作了大量有关儿童教育的论文,为我国的儿童文学理论奠定了基础1919

年他译介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女儿》(现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在《新青年》第6卷第1号上到20年代安徒生童话的译介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译者主要有林兰、赵景深、徐调孚、顾均正等。其中赵景深的成就最大。20年代赵景深共译介安徒生童话巧篇,《安徒生童话集》一部;其次是顾均正,他共译介安徒生童话H篇。

杂志期刊为这一时期安徒生童话的译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引人注目的是《小说月报》。1925年8月和9月号的《小说月报》连续两期开设了“安徒生号”(上、下),专号集中发表了多篇安徒生童话和一系列对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评论的文章。对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评论的文章有:《我作童话的来源和经过》(赵景深译),《安徒生的童年》(《我的一生的童话》第一章,焦菊隐译),《安徒生童话的来源和系统》(张友松译作)、以及国外安徒生研究著作《安徒生评传》(丹麦博益生著,张友松译)、《安徒生及其出生的奥顿瑟》、《安徒生童话的艺术》(丹麦博兰特著,赵景深译)和《安徒生逸事4则》(赵景深译)、《安徒生传》、《即兴诗人》(顾均正译)、《安徒生的作品及关于安徒生的参考书籍》(郑振铎编)、《安徒生年谱》(顾均正、徐调孚编)。两集专号共发表安徒生的21篇童话和1部童话剧,其中包括了《豌豆上的公主》、《雪人》、《天鹅》、《红鞋》等著名篇章。《文学旬刊》也在1923至1925年间先后刊发了《峡蝶》、《无画的画帖》、《雏菊》、《女人鱼》、《荷马墓里的一朵玫瑰花》等5篇童话和顾均正、赵景深、徐调孚等人的5篇介绍文章。

此期间安徒生童话的译介并未受意识形态的制约,受周作人观点的影响,学者和译者比较关注安徒生童话中“儿童性”,即丰富的想象力。

此外,对安徒生童话所蕴含的审美品质也是学者和译者关注的焦点。著名学者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一书中说道:他并不堆砌文字,并不有意的拣着华贵的词句写下,然而他的文字却于平易素谈之中自有一种精光,自有一种美彩射出,如素洁的玉,如白色的大理石像,不必借大红大绿以及碎金细银,而自足动人。因此,他的童话,一方面为儿童最好的读物,一方面亦为成人所喜爱的作品;一方面为有趣的故事,一方面却为用散文写得最优美的诗。

该时期安徒生童话的译介有如下特点:

首先,传播媒介以杂志期刊为主。杂志期刊成了传播安徒生童话的主要阵地。贡献最大的是《小说月报》、《文学周报》、《文学旬刊》、《妇女杂志》,其中《小说月报》“安徒生专号”刊载介绍安徒生生平和安徒生创作评论的文章9篇,安徒生童话的译介作品22篇,较为全面、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安徒生和他的作品。

其次,译介规模逐渐扩大。同“五四”以前的译介相比,安徒生童话在这一时期的译介规模不断扩大,传播的方式由零散的、无组织的个人媒介传播转向了系统的、有组织的杂志期刊媒介传播。译介的作品数目也在不断增多,基本涵盖了安徒生各个时期的作品,较完整地反映了安徒生童话的原貌。

最后,受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译介中源语文化处于强势地位。译文能比较忠实地反映源语文本的内容。从内容上看,译介者能以较为宽容的态度对待安徒生童话中所包含的异质文化成份并且保留了它们。从语言上来看,译介者抛弃了文言文,采用了通俗易懂、贴近儿童口语的白话文,较忠实地反映了安徒生童话的

语言特点。

“五四”之前的儿童文学翻译,未能完全做到以儿童与原著为本位,同完型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翻译尚有一段距离。完型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翻译始于“五四”,其起点与成熟的标志是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安徒生童话的意旨已经进入到个性与人道的终极价值及其相互冲突的深刻层面,恰合新文化运动的启蒙需求;安徒生谛听天籁的敏感与悟性、多彩而精妙的诗性笔触与贴近童心童趣的讲述文体,创造了舒展而灵性、质朴而瑰丽的审美境界,其“伟大的感动力”引起了“五四”文坛的热切关注,带来了安徒生童话翻译的丰收。

参考文献:

王国礼,《误读与重构一20世纪上半叶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李红叶,《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

王泉根,《中国安徒生研究一百年》.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刘半农,迷洋小楼州.中国小说界;

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秦弓,《安徒生童话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珍,《五四”时期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西南大学


安徒生童话2000字研究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45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