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5,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2000字以内

时间:2016-11-10 10:24:2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摘要: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各种挑战趋于严峻。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主要是: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之间的问题,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中日关系存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中印关系存在严重领土争端,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

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 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④。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型”的转变。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当前我面临的安全环境,既不同于冷战时期,也有别于冷战后初期。要求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辩证的态度,复杂的眼光,尽可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要看到挑战和不利的一面。

地缘环境是影响我国家安全的长期性因素,“先天不足”的特点警示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没有和平,安全难以保障。而有了和平,安全也不一定得到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历了 20多年的和平建设时期。但局部威胁却呈上升之势。确保战略机遇期和中国的崛起,需要营造既和平,又安全的周边环境。当前,要做到综合国力协调、有序、均衡、全面的发展,仅仅依靠常规定式是不行的,必须在一段时期内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超常措施和手段,将某种实力过去的缺失弥补回来。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经历必要的补课期来缩小各单项实力之间差距之后,才谈得上协调、平衡、有序、全面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国家的战略意志和决心。

2011年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布了塑造“美国太平洋世纪”的战略安排,试图从安全与经济两个方面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存在。安全上,美国继续升级“雁型安全模式”,不仅强化了美国与各亚洲同盟国的联系,也进一步推动“雁型安全模式 ”中不同梯队间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和中国崛起。经济上,强势推进TPP框架协

篇二: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摘要】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 周边国家 爱国主义 伟大复兴

进入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思想,积极落实“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化解热点,参与或促成一些多边机制,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但是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要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加强对全体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象我国历朝历代的许多仁人志士那样,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一定会使我们的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实现伟大复兴。

一、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之现状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在近20年的全面改善和发展之后,正在步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越过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建设和谐世界的设想将获得更加坚实有力的战略依托,整个亚洲板块在全球力量分布中的上升态势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开始于1989年中苏(俄)关系正常化。在以后的几年里,中国大力开展睦邻外交,把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首要目标,使传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中国通过和平谈判与平等协商,先后与巴基斯坦、俄罗斯、老挝、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邻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妥善地处理边界问题,缔结了相关协定。这些重大举措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扫除了历史性障碍。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趁着与周边国家“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

发展势头,在大力发展双边关系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进周边的区域和次区域合作。2005年,由东盟十国、中、日、韩、澳、新、印(即10+3+3)参加的首次“东亚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把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带入新阶段。2007年4月,中国首次作为观察员国出席南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第十四届首脑会议,宣布中方愿与南盟探讨建立扶贫合作机制,建立中国—南盟减灾救灾合作定期会晤制度,交流减灾经验和信息,加强和南盟国家的人力资源培训合作、人员往来和学术交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南盟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

总体看,经过20世纪最后10年和21世纪头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已经从全方位构建战略关系框架、开创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阶段,进入扎实推进务实合作、深化区域次区域整合、加强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新阶段。

(二)周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日益拓宽加深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之所以需要转入扎实推进务实合作、深化区域次区域整合、加强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新阶段,是由于经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努力,周边区域次区域合作已经全面展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从东亚(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方向看,多个合作机制交织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东亚地区已经逐步形成50多个区域次区域对话合作机制。其中,中国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和机制主要有五个:一是“10+1”机制;二是“10+3”机制;三是中、日、韩对话合作机制;四是东亚峰会;五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从中亚方向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基础进一步夯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的带动下,经过“上海五国”机制5年(1997~2001)和上海合作组织5年(2002~2006)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以欧亚经济论坛为纽带,合作机制日趋完善、沟通渠道更加畅达、彼此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局面。随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伙伴也不断增加,印度、伊朗、巴基斯坦、蒙古等成为观察员国。此外, 2007年11月举行的论坛第二届会议发表了《西共识》,各方将共同致力于在本地区能

源、旅游、教育、金融以及地方政府合作等方面展开全面、广泛、持续的合作。 从南亚方向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三)区域次区域合作亟待协调整合

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与覆盖整个亚洲地区的亚洲合作对话机制、亚洲论坛等诸多机制共这种态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发展,有利于各国扩大共同利益,

增进合作和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中国继续贯彻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和谐的地区环境。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客观地看到,如此众多的组织机制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了相互竞争和牵制的局面。特别是随着区域次区域合作渐成主流,有关多方谋求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意识已经明显上升,战略角逐态势日益突出。

(四)和平和发展是主流,但是局部仍有冲突和摩擦

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当然,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一个国家的利益出发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同时兼顾他国的利益,这样的政策难道不好吗?看看六方会谈,中国做了一个媒人,为了什么,为了东北亚和平的发展,中国不希望战争,不希望世界局势不稳定。

二、 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

在当前周边舆论现状下,我们需要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在“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中,将经济优势转化为话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推动周边国家和国际舆论树立客观、公正的中国观。同时,可通过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动员华人华侨力量展示真实的“中国梦”,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维护祖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尊严,把社会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一)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作为炎黄子孙,只有通过学习祖国的历史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方能培养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并从中吸取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将爱国的种子深植于人民的心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二)注重中国国情与现状教育

通过国情教育,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它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之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从而使人们面对国家的贫穷、落后,在差距面前不是责怪挑剔,怨天忧人,而是看到自己责任的重大,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改变中国落后现状,使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起来。

(三)广泛宣传爱国主义人物的先进事迹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事件和爱国主义人物的先进事迹,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爱国主义好教材,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仁人志士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情操,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如中国历史中的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李大钊、刘胡兰、王进喜、孔繁森等爱国主义先进人物。通过学习这些先进人物的爱国事迹,使人们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榜样和努力方向,唤起人们的觉醒,用先进人物的事迹鞭策自己,把自己的行动自觉地融合到爱国主义的事业中去,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比起中老年,我们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历史知之较少,对新中国发展壮大来之不易的征程也体验不深,所以青少年尤其需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上好这一课,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都要把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五)必须创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社会的各方面都要共同努力。要使爱国主义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成为社会的永恒主题,必须努力创造一个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增强全民的爱国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环境。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爱国主义内容的宣传报导;鼓励弘扬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发行;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搞好爱国主义基地的建设,把各类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爱国意识。

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

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钟华卿 民族复兴中国梦学习教育读本 2013年5月

2. 本书编写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新华出版社 2009年8月

3. 张洁 主编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2-1

4. 祁怀高 等著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周边安全与周边外交》中华书局 2014-7-1

5. 张瑞敏著 《爱国主义六论》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14-1-1

篇三: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摘要:

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基础,是民族前进的动力。我国邻国众多,现阶段周边形势较为严峻。作为国家的公民,面对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不同程度的威胁与挑战,我们的爱国之情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理性地表达。

关键词: 爱国爱国主义 理性爱国

一、什么是爱国

爱国以“国家认同”为基础,是千百年来人们沉淀的一种民族精神,是渴望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并为之奋斗的一种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感情。

二、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对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

(一)爱国主义的态度

爱国主义应该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还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和团体利益之上。

(二)爱国主义的要求

爱国主义要求人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变成自己的行动,努力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自卑感和盲目的民族优越感;同国际主义相联系,既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坚定的国际主义者。

(三)爱国主义的内容

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应该包括: 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打击侵略者,创造了英勇豪迈的伟大史诗般的悲壮事迹,写下了爱国主义的光荣诗篇; 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在我国的历史上,虽然出现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雄相争,三国鼎立,南北朝对峙,五代十国并存,宋金对立和近代的军阀混战。但是,中国的统一是长期的,民族的团结是悠久的;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贫穷就要挨打。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艰险,世代相承,开发自然资源,改造山山水水,发展科学文化,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

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我国国土辽阔,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水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不仅有22000千米的陆地边界还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这就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格局:邻国众多——我国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邻居还有6个。

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的问题,还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唇亡齿寒”,“远亲不如紧邻”,这是中国与周边邻国关系历史经验的写照和总结。

(一)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状况:一是新中国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对周边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提供政治、道义和物资的支持;二是差不多与中国同时获得民族独立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与中国面临共同的处境,具有有共同和平共处的愿望;三是反对超级大国利用周边对中国的威胁。

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中国的国内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逐步改善了与东盟、蒙古、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环境。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0多年来的相对稳定,然而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分因素依然存在。

作为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现阶段我国周边形势较为严峻,与周边国家与地区交往的形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与挑战。

(二)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目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威胁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日本与我国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很敏感,主要是因为历史原因而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当前钓鱼岛问题更加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日关系的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可能还会越演越烈。

(2)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一直面临的是来自于美国的强烈挑战。当然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合作。

(3)印度的发展也使我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4)朝鲜和韩国近年来的武力冲突升级,必然对我国安全有直接的影响等等。

为了我们国家能更好地稳定地发展,一方面我们要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另一方面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隐患,维护中国的利益的同时,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消除危及国家安全的隐患。

近期以来国际上种种威胁中国稳定和发展的事件屡屡发生导致了民众的愤怒,又由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记忆,人们也容易对中外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作出过分敏感或激烈的反应,甚至出现一些有损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的行为。

事件一:

成都一名女中学穿着汉服这一中国传统服装在春熙路附近的德克士就餐时,一群大学生模样的人突然冲到楼上,歇斯底里地要求她把衣服脱下来。该女生好不容易才弄明白对方误把汉服当成了日本的和服。于是,她开始和对方理论,但却没有收到成效。在这群人的威胁下,该女生只好到餐厅厕所将汉服脱下。最后,承载着祖国文化的汉服,被祖国的年轻人焚烧!

事件二:反日游行

有些人因为别人买的是日本汽车、开的是日货店铺,就破坏私人财产。没有把矛头指向日本,却指向了自己的同胞。

事件三:赵薇穿日本军旗装拍照上《时装》封面

打工仔付圣华在赵薇在长沙举行演出时,付圣华带着一个装满粪水的矿泉水瓶子,进入演唱会现场。混在伴舞的孩子中间冲上舞台,用右手撞倒了赵薇后,拧开矿泉水瓶盖,往赵

薇身上洒起粪来付圣华曾经考虑过,如果因教训赵薇而坐牢,他并不害怕,只要能让这些浅薄的明星觉醒,那就值得。但是,当付圣华受到惩罚,被当地派出所行政拘留一天后,他还是承认:“我知道自己教训赵薇的方式不太妥当。不过,我还是觉得自己的初衷是好的。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公众人物,最不应该忘记国耻!”

??

诸如以上事件,不仅给了全国人民很大的震撼,更值得我们去深思:爱国不仅仅需要激情和热情,更需要理性表达。我们都深爱着我们的祖国,我们有爱国的热情,有民族的自豪感,有爱国的自强心。我们有知识、有文化,但在爱国方面,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爱国行为,应当以什么样的行动表现爱国精神,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四、理性爱国

(一)什么是理性爱国

理性爱国:就是用理性的态度来维护国家的利益,表达爱国情感的方法要从根本上有利于国家的利益和大局。

中国的觉醒与腾飞,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国际上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群体,对于中国的崛起不仅妒忌,而且害怕和担心,所以一些损害中国形象的种种不良言论到处传播渲染,面对这种情势,感性的公民都会不由自主地爆发爱国情感,以不同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诸如上述“反日游行”、”抵制日货“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行为屡屡发生。

那么,我们该如何表达爱国之情?

(二)如何理性爱国

爱国之情是一种值得赞赏的情感。这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基础,是民族前进的动力。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我们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传承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爱国之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的保障,试想一个国家被他国蹂躏,丧失尊严,甚至丧失主权,而这个国家的民众还无动于衷,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爱国之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爱国。而爱国主义应该与时俱进。

原始的爱国主义,是感性和自发的,表现为个人对国家文化生活方式的认同与情感的归依。

发展的爱国主义,具有自觉的倾向,表现为个人与国家共同体之间彼此依赖、相依共存的 认识。

当今的爱国主义,更加突出了理性的特点,强调情感到理性的升华,主要表现为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理性地爱国,也只有理性地爱国,才会爱得深厚持久,爱得有效。

上街游行或者抵制某国家的商品的行为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抒发爱国激情的途径。但是中国早已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在全球化时代抵制某国的资本或商品,只能是一种冲动,并非明智之举,最终也会伤及自身利益。

爱国是自发的情感,但是我们需要理性地去表达,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那么,应该如何表现自己的理性爱国热情呢?

理性爱国,是一种胸襟,是一种对民族负责的态度。爱国主义,从来不能只靠游行队伍中挥舞的旗帜、铿锵的口号去实现,爱国主义不是口头上的豪言壮语,一时的激情冲动。它需要强烈持久的行为,即自觉地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为报国之行。

爱国行动是需要讲究方式和策略的。对于当前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各方面利益的摩擦与冲突,我们要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理性的行为能力,纵观全局,冷静思考,绝不能跟风盲从,做出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利益的非理性行为。

作为学生,最基本的任务是学习,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学好专业知识,完善自身,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增加个人内涵,注重各

方面的发展,我们不能随意参与一些无正当组织的游行等活动,更不能受到蛊惑、煽动而做出一些不该发生的事,反而会把一腔爱国热情推向反面。

更大的范围来看,无论你是什么职业,只有将强烈的爱国情绪转移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中去,立足自己的岗位,不浮躁、不盲从,不逞一时义气、图个人之快,更不会借题发挥,做出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利益的非理性行为,而是使自己的行为真正有利于国家的有序、健康、稳定发展。

每一个国家的公民、祖国大家庭的成员,都要履行自己对祖国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要着眼于国家利益的大局,站在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问题,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国际形势,了解现代国际关系的特点,这样才能理性地面对国际纠纷和民族矛盾。为了维护好国家的利益,将爱国热情用理性付诸实践,使自己的行为真正有利于国家可持续的稳定发展,这样,我国才能真正抓住发展机遇发展经济,真正维护好国家的根本利益,实现国强民富、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

[2] 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N].人民日报,1999-05-04.

[3] 中宣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R],1994.08.23


5,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2000字以内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33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