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4000字美文

时间:2016-11-10 10:23:4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美学散步论文4000字

摘 要: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美学散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艺术人格;艺术美;宗白华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学散步》

《美》是我国现代美学泰斗和拓荒者之一宗白华大师之作,初版于1981年,此后多次重版。《美》几乎汇集了先生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美学就是研究人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艺术,因此又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自美学传入中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拿不出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美学著作。近一个世纪以来很多国人一直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20世纪末至今涌现出了一批美学著作,诸如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美学与意境》;蔡仲德的《中国音乐美学史》;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现代美学体系》;李泽厚的《华夏美学》、《美的历程》;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曾祖荫的《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等等。诚然,借鉴西方的美学理论成果,有助于创建中国美学的思想体系,但是西方的美学学科始终代替不了也阐释不了中国的美学思想。

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把人生的生活创造成为艺术品的过程,把艺术看作是人生观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他与我国美学界另一位泰斗朱光潜不同,朱光潜是把艺术作为纯正的艺术问题加以研究。宗先生的《美》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理论写作方式,采用“散步式”的笔锋将深奥的美学问题用平易通俗的语调展现开来,让诸多徘徊在美学大门之外的学子第一次有了勇于揭探美学世界奥秘的勇气。宗白华作为一位诗人是极富浪漫主义的,《美》自始至终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与其他美学著作相比《美》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美学著作

一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

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这是《美》最显著的特征。

《美》一书中“中国的美学思想”占主导地位,从多种艺术门类去揭示中国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部分则主要介绍了希腊部分哲学家的美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康德的美学思想与雕刻家罗丹的艺术创作手法。最后一部分又回归到中国美学史,详细分析唐人诗歌中体现的民族精神。纵观全书,好像没有明显的逻辑主线,但细细推敲,各章节之间的先后联系性非常密切。在《中国美学史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诗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等部分内容中,作者用他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宗先生认为中国的书法在殷代就已产生,风格的演化变迁非常显著,凭借书法来窥探中国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就如同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一样重要。

在《美》的第一大部分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美学散步、美从何处寻、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这部分内容篇幅不长,却包含着深邃宽广的美学意蕴:诗歌、文学、绘画、美的来源、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这些方面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内容包括五大部分:一、引言———中国美学史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二、先秦工艺美学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三、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四、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五、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这一部分内容是一种从总到分的写法,分别阐释

了中国工艺美学、绘画、音乐和园林建筑等传统艺术文化。中国美学史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到各种传统艺术门类。宗先生在此也提到了这点,他说:“学习中国美学史有特殊的优点与特殊的困难。优点是美学思想丰富,材料丰富,牵涉的方面多;困难是中国各门传统艺术都有各自独特的体系,相互之间影响甚至包含,因此它们在美感的特殊性方面有共通之处。有优点有困难学习起来就更有趣味。”在“先秦工艺美学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宗先生谈到了几个重要的中国美学思想问题。

首先,宗先生通过“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两种美,谈到了艺术中的美和真、善的关系问题,并与工艺美术、诗歌、绘画紧密相连。“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最早见于南朝梁钟嵘《诗品?宋光禄大夫颜延之》:“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1]

“错彩镂金”本谓雕绘工丽,后用以形容诗文的词藻绚烂。[2]

有关艺术的真、善、美由汉代的王充提出,对于艺术作品,他提出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艺术作品要真实,强调“真美”,认为“真”才能“美”。二是艺术作品要有用,这是“善”的要求。[1]

艺术中的真、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此也昭示着真正的艺术人格,为中国美学史的深入探讨埋下伏笔。

其次,宗先生通过中国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引出了中国艺术的“虚”与“实”问题,艺术作品本身的形象与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想象就是实与虚的关系,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我们知道“意象”就是构成诗歌最基本的形象单元。“意象”之说是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铸成此词,指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外物形象和诗人的情意是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中孕育而成审美意象。[1] 明代的王廷相在《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中和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也先后提出“意象”之说。王廷相指出诗歌所以能动人,有“余味”,是在于审美意象的创造,审美意象乃是诗歌的本体。陆时雍指出:诗歌的意象是“情”与“景”的统一;创造诗歌意象应是随物感兴,即景自

成。[1]“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的意象境界才是中

国画的高妙之处。如果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就成为一种创新的艺术创造手法。 再次,通过《易经》的“贲卦”谈到自然、朴素之美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宗先生在《美》中写到:“《易经》有六个字:‘刚健、笃实、辉光’,这代表着中华民族一种健全的美学思想。”“‘贲’原意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白贲’,从欣赏美到超脱美。是一种扬弃的境界。”通过“离卦”谈到装饰美与诗意的创造,“离卦”的美学思想也是虚实相生、内外通透的美学。

[3]中国的美学思想渗透在各种传统艺术文化中,认识中国丰富的美学思想必须围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才能按照中国人的情感思维方式和中国人惯用的概念、范畴去揭示美、探寻美。也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才能发掘中国美学思想的根源,才能全面的了解和总结各种美学思想。

二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是其第二个特征。

《美》最具特色的一点就是引用了浩瀚翔实的古语诗词作为例证。在翻开历史画面之时引出了中国古老文化(主要是哲学)的质朴风采,在诉说中国美学思想久远浓郁之时溢出了中国诗词语言的彬彬儒雅。宗先生用古典、抒情的笔触,爱美的

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伟大思想家、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美》几乎每一页都有引用的历史典故与文人诗词,让读者在咀嚼美学思想精华之时熏嗅到传统文化的芳香气息。“散步”是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的写照,也是其学术思想的风格,呈现了宗白华美学的总体特征。[4]宗白华先生在《美》中提到“意境”,他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夏昭炎教授在《意境概论———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一书也说:“意境就是含深蕴于‘言’内,留余味于象外,能唤起接受主体对于宇宙人生的无尽情思与体验,以至形而上的领悟的召唤结构。”[5]有关“意境说”诞生于唐代,主要表现在王昌龄、皎然、司空图等人所著的《诗格》、《诗式》、《二十四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我国古代运用移情作用最典型的例子)等著作及刘禹锡《刘宾客集》中。王昌龄在《诗格》中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这个分类是对诗歌中所描绘的对象的分类,“物境”指自然山水的境界;“情境”指人生经历的境界;“意境”指内心意识的境界。[1]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部分中,宗先生提出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就此引用了王安石的一首诗来表达“意境”之感: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说这首诗前三句全是写景,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随笼罩上,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在“禅境的表现”一文中,说到中国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是“澄怀观道”。“澄怀观道”又为“澄怀味象”,是魏晋南北朝美学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概括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认为内心的审美内容由外在的“象”体现出来。[1]“澄怀”是指审美的心胸。强调心要虚空才能体味山水意象,是对老子美学的重大发展。在“道、舞、空白: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中宗先生说到:“??我们突然省悟到中国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的特点,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因为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局限于机械式的模写,而旨在刻画对象的过程中折射出完美的人格格调。正如《美》中所言:“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矿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超矿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以追光摄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达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 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宗先生对比了中西绘画神髓的不同:西方人“失落于无穷,驰于无及”,中国人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中西画法所表现的境界根本不同,一为写实的、一为虚灵的;一为物我对立的、一为物我浑融的,”[3]二者精神境界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殊途同归:这似漫不经意的心灵偶得和诗意点染,涌动着艺术家对此倾注的心血和热忱,张扬着生命的激情,艺术品本身不管是有生命力或是无生命力的,它都会被艺术家协调地注入生命力。[4]什么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正如《易经》上所言:“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认为中国艺术中的空间表现了人与悠久无限的大自然生命的亲切统一,是一种节奏化、音乐化了的时空合一的空间,这种空间意识是以道家和《周易》的宇宙观为哲学基础的。在《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一文中,宗先生认为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也就是《周易》的宇宙观。像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在“中

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一文中,也提到了“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绘画六法之首。绘画六法是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的,谢赫说: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气韵生动”是最重要的,“气”按照元气论的美学,应该理解为画面的元气,这种元气来自宇宙的元气和艺术家的元气,是宇宙元气和艺术家本身的元气化合的产物,是画面形象与自然的负荷。“韵”指所表达的人物形象内在的个性和情调,如:风韵、天韵、性韵等等。有了“气韵”画面自然生动,换句话说,有了“气韵”画面就有了生命,画面形象就活了。

[1]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增添了《美》的古典、抒情的浪漫主义艺术气息,让人读来赏心悦目,中国诗词的风采更加博染了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令人信服地确证了“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研究方法所起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在所有的中国美学思想观点中无不隐含着对艺术家人格格调的塑造与培养,无不渗透着中国艺术美的精神与灵魂。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一文中,宗先生说道:“看见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人生观和自然观是相信创造的活力是我们生命的根源,也是自然的内在的真实。”宗先生提出了“生命本体”,最初宗先生认为生命本体是一种外在的创造力;后期与中国哲学紧密联系,认为“生命本体”是内在的生命律动,开始重视中国哲学中的生命精神。他还认为大自然充满了活力,这种活力是生命的根源,也是一切美的根源。大自然是运动的,生命也是运动的,人们的精神也是运动的,一切处于动象之中。

“空灵”与“充实”是宗先生提出的一种对艺术家人格涵养与心灵境界的要求。“空灵”与“充实”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两种境界,自古以来就成为屡见不鲜的话题。“空灵”是一种心灵的特殊境界:宁静、和谐、无穷。空灵于人是一种超越现实、体验生命、认知生命与生命抗衡的理智选择,是一种心态上的崇尚美好。空灵是一种摆脱一切俗心杂念,以不沾滞与物的自由精神。空灵呈现着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他的唯情主义、理想主义的美学观中提倡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其中具有的特点之一是“灵气可以突破常格”,[1]笔者认 为这里的“灵气”与“空灵”是相通的。“充实”是一种生活态度:饱满、踏实、幸福。充实于人是一种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与生活竞争的返璞归真,是一种浑沌纯朴、心平气和、胸襟坦荡的精神满足。我国清朝晚年文艺思想的总结者、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后一位思想家刘熙载,在对艺术创造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的论述过程中对一系列美学范畴的辩证本性作了深刻的表述,其中就提到了“结实与空灵的统一”,这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1]“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旨在表达一种文艺自身的境界,这种境界至少包括创作境界和欣赏境界,从而让我们在境界的体验过程中获得一种真实感。“空灵”与“充实”是艺术家人格修养的关键。“虚”与“实”这对美学范畴,是创造艺术意境结构的两个重要元素,“虚”与“实”辩证的统一才能构成艺术的美,宗先生有意识地突出了意境创造与艺术家人格创造的关系。这种对于艺术家人格的重视,体现了宗白华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内在联系。

《美》没有建立什么高深莫测的美学体系,也没有给人留下沉重的负担,面对中国自五四以来,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和理念来衡量中国民族文化价值成为学术的总倾向,且这种趋势与日俱增,宗先生旨在通过《美》教导我们怎样去欣赏艺术作品?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审美态度?并最终形成完美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

精神。这是何等的壮志抱负?难怪有学者高喊:“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6]宗先生深知学习美学的困惑与艰难,独创了“散步哲学”引领众学子寻找隐藏在心中的美。正如宗先生所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3]美学是一种跨学科的、跨文明的艺术哲学,尽管中西存在制度、思维、文明各方面的差异,但我们正是在这种差异中寻找“和”,因此最根本的问题是求同。随着全球日趋多元化的发展,人类各项文化研究也迈上了新的台阶,探寻世界各民族存在的共同心声,共唱艺术规律之歌,建立平等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态度。《美》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写就的:塑造“空灵”“充实”的艺术人格,建立真善美的艺术观念,在中国古典浪漫的艺术文化中追溯华夏血脉,弘扬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这一切的一切都浓缩在《美》中,《美》不是教科书而胜似“心灵的教科书”。相信有更多的人能够在《美》中聆听到中国千年琴瑟的回响。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

典修订本[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王德胜.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

版社,2003.

[5]夏昭炎.意境概论———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M].北

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6]管丽珺.生命流畅的美感———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

步》[DB/OL].易文网,

篇二:我和我的祖国作文4000字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4000字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4000字

如果有人问我,我的祖国在哪?那么我一定会骄傲地告诉他。世界的东方有位巨人,那位巨人就是我的祖国;世界的东方有一只雄鸡,那只雄鸡就是我的祖国;世界的东方有一条长龙,那条长龙就是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美丽富饶。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它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

我欣赏我的祖国,是因为中国曾经经历了多少沧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我热爱我的祖国,是因为它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总书记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敬佩我的祖国,是因为在孙中山这位大总统的领导下,打响了“武昌起义”,发动了“辛亥革命”使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中走了出来;我喜欢我的祖国,是因为祖国的壮丽风景使人心旷神怡??中国在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中国史称秦始皇开始,逐渐成为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度;张骞出使西域,创建丝绸之路;唐太宗李渊建立了大唐;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创建了明朝;大金大汗皇太极攻克了北京,创立清朝后??从“玄武门之变”到“康乾盛世”??从圆周率,四大发明,地动仪,浑天仪??从孔子,孟子??从王羲之,柳公权,颜真清??从李白、杜甫、陆游、叶绍翁、苏轼、辛弃疾??中国每个方面都在逐步的昌盛,成为当时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从乾隆皇帝后,一个个腐败无能的皇帝依次出现,从嘉庆皇帝到溥仪皇帝;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从中日黄海大战??都体现了后清的腐败。作为一个中国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固然令人不堪回首、深恶痛绝;但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孙中山大总统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举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又在以毛主席、周总理的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且从“五?四”运动开始,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涌入社会: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鲁迅爷爷的《社戏》;郭沫若爷爷的《山茶花》;老舍爷爷的《四室同堂》;郑振驿爷爷的《海燕》;巴金爷爷的《繁星》??都是当时社会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且对鼓舞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抗击国内外的反动派,建立新中国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祖国秀丽的风景一向令人赞叹!神奇的九寨沟,具有典型“克斯特”地貌的黄龙,秀丽的黄山,“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世界第一大佛”的乐山大佛,美丽的日月潭,布达拉宫,喜马拉雅山??

祖国的文化也很多!现在为止,已经有29个项目顺利申请了“世界遗产”的名录,这也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数字!

在五千年中,中国人受尽了耻辱,但我们终于又站起来了!可谓是“苦尽甘来”!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努力下,嬴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

漫步于历史的繁华街道,穿梭在历漫步于历史的繁华街道,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历史早已逝去了刀光剑影,唯一抹不去的,是古人那铮铮铁骨的爱国情怀.李陵西征,不幸战败.消息传来,龙颜大怒.为保性命,唯有乍降.出于良心,为其说情.谗言奉上,添油加醋,李氏满门,诛尽杀绝.司马迁者,处以宫刑.

虫蚁蛇蝇,百般叮咬.粗茶淡饮,食而无味.风霜雨雪,始终坚持.铁索萦绕,忍辱著史.

司马迁,你坚持不懈,为的是记录历史的公平与正义.你为祖国付出了一生心血著成了"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大作.你是中华儿女心目中永不褪色的奇芭.

岳飞鹏举,年少志砺.虽贫好学,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熟读能背.年未二十,武艺高强,左弓右弩,例无虚发,立志报国.

刺精中报国,始结发从戎.漫漫黄沙中,猎猎旌旗下,横刀跃马上.大败金兀术,趁胜欲前行,直捣黄龙府.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你用那一颗铮铮铁骨的爱国心,换来的是天下人无比的称赞.更成就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不朽传奇.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

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一位曾经遨游太空的宇航员说过:从太空中俯瞰地球,地球是一个深蓝色的球体,然而在这个深蓝的球体上就有一条巨龙在蜿蜒盘旋,而这条“巨龙”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当初秦始皇建造长城的时候,为的只是防御北方游牧民的侵扰,然而他不会想到的是,在五千年后的今天,万里长城竟然成为了中华

民族的象征,更成为了炎黄子孙的骄傲。当然,这也要归功于中国的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出了多少位闻名世界的人物。

从秦始皇到毛泽东,从祖冲之到华罗庚,从杨利伟到聂海胜、费俊龙,再从许海峰到刘翔。这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成绩,哪一个没有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足迹?哪一个没有在世界的舞台上得到肯定?

现在,中国的航天科技也达到了世界的巅峰。从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再到神舟六号的顺利返回,这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隆重开幕。申奥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中国人民几个世纪的梦想,更让中国的体育水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现在,走在街头,会看见许许多多的外国人,他们都是为了观看中国的风景而不远千里赶来的。的确,中国确实不失为一个旅游胜地。北京的故宫,,内蒙古的大草原,西藏的布达拉宫,云南的西双版纳??这些都是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现在,中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摆脱了“东亚病夫”这个有失尊严的称呼,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相信,经过更多人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那些曾经羞辱、侵略过中国的国家和人民,会向中国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汉语说声:中国,棒!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建国60周年征文4000字

建国60周年征文4000字

建国60周年征文4000字

党校——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大学校,以它的特殊地位,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职能作用。

作为基层党校——**区委党校不辱使命,演绎着自己成长的辉煌历史。点燃建校的火花

1945年8月22日。**土城子机场。苏联红军200多名将士乘运输机降落在这里。日本驻**口司令官向苏军交出指挥刀。此刻,深受日本殖民统治40年的**口获得解放。

1945年9月7日。渤海海面。一艘木船乘风破浪,载着由胶东区党委派来的14名干部战士朝着**方向驶来。登岸后,他们秘密进入**市区,开始了党在**地区的地下革命活动。

**口刚刚摆脱殖民统治,苏军在这里实行军事管制。国民党对**口也垂涎三尺,网罗敌伪势力,企图占据**口。

1945年10月上旬,成立了中共**市工作委员会。

为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对敌斗争,1945年底,中共**市工作委员会改称为中共**市委员会。

**市委成立后,便决定把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当作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来抓。

点燃建校的火花。1946年3月。上沟某一栋平房。对外称民主建设训练班开班。参加学习的对象是要求入党的45名教师。这便是**党校的雏形。从1946年春天到1949年4月党没公开这一时段,**市委共举办了6期民主建设训练班,分别培训村干部320人、一般党员450人、非党积极分子426人。

**市委极为重视民主建设训练班。每期班均有一名市委副书记跟班负责。训练班组织机构健全,下设总务科、组教科、队部等中层机构,训练班管理走上正轨。

训练班学习内容针对性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开展入党动机教育,上好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专题课,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民主建设训练班持续到1949年4月。这时,党组织在**地区公开了。**市委决定将民主建设训练班改为党员训练班。从此,**党校在孕育中发生了一次历史性转变。

不同时期的历史回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校紧扣时代的脉搏,坚守主阵地,弹奏培训曲,走过了坎坷的发展历程。

党在共和国每个时期的各项主张,都和**党校发挥职能作用息息相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7年。从1949年4月至1956年7月间,**市委在党训班办班48期,参加培训的学员达到7900人次。

大规模的培训任务,来自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抗美援朝、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这三大革命运动。

讲抗美援朝,突出战略性,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讲土地改革,突出实践性,贯彻落实土地调剂政策,调动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讲镇压反革命,突出安定性,认清打击敌对势力是巩固新生政权的必要手段。

讲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突出政策性,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后,**党训班面临着重要培训任务。

1959年7月,**市党训班正式更名为中共**市委党校,校长由市委副书记宋培珍同志兼任,考同富同志任常务副校长。

1960年2月20日,根据市人委71号文件精神,撤销**市建立**口区建制,故变更为中共**口区委党校。

这一时期,**党校的主要职能是,担负干部理论教育、党员教育、工农群众理论教育、新工人教育、中小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等任务,培训内容为政治理论、文化教育、业务技能等三个方面。

从1956年至1966年,这10年间党校共举办了22期培训班,培训学员2393人。

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问题,是培训的重点课题。

学员们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对大跃进的浮夸风和人民公社的一平二调进行了深刻分析,认为这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答案。**党校在探索和曲折中度过了10年。

“文化大革命”10年。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党校被迫停办,校产被分割占用,教职员工等待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在编者按中发表毛泽东同志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随之,区机关干部学习班于10月下旬易名为区革委会“一0五”干校。**党校教职员工一同进驻干校参加“斗批改”和生产劳动。“一0五”干校地址选在驻军某营房。

“一0五”干校的主要职能是,对区直机关干部进行“斗批改”,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工作,让广大干部都参加集体劳动。

随着“斗批改”和解放干部工作的结束,“一0五”干校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

早在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同志就发出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学工、学农、学军的指示。后来简称《五七指示》。

1970年8月26日,**“五七”干校正式挂牌成立。校址迁往远离市区的北海公社境内的八七四厂。

**“五七”干校成立后,恢复了培训干部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回到课堂。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培训学习的基本内容。

培训班分为短训班和轮训办,时间分别是15天和半年。

学员进干校报到别具特色。从**市区到北海“五七”干校有30多里路。学员到干校入学不允许坐车。早晨,学员在区政府门前集合,由干校领导作简短动员讲话。然后,学员们排着队打着印有“五七”干校字样的大旗徒步行进,当走到**万忠墓时,还要凭吊死难同胞,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行至半路,组织学员参观考察一个先进生产队。之后,学员吃口饭继续赶路。下午3点多钟,学员才走进“五七”干校的大门。

插队劳动锻炼是“五七”干校培训学员的必修课。每期学员插队劳动半个月。学员是背着行礼去的,分住在老百姓家里。一大早,学员就做到院净缸满。在老百姓家吃派饭,学员做到五不准吃,而且每天向派饭户交上5角钱。学员干最累的活,夏天割小麦,雨天出猪圈粪,旱天挑水保苗。

从1970年至1976年这7年间,**“五七”干校共办干部轮训办8期,各种短训班13期,培训2200多人次。

播撒理论创新的种子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曾带有“文化大革命”痕迹而创办近10年的“五七”干校,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即将结束。

1979年6月29日,经**口区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决议,撤销**口区“五七”干校,回复中共**口区委党校。这是党校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长达14年党校不姓“党”的现象彻底改变。

回复党校后,随着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不断深入,党校面临着许多培训任务。

突出重点,宣传农村改革政策。1983年2月14日,由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农业办公室、区委党校4家联合举办了有150人参加的为期15天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重点学习了中央1983年1号文件,加深对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认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到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伟大趋势。这次班后,全区家庭联产承包制得到落实,农村改革进入新时期。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来,**党校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宣传和研究的主要任务。

——宣讲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宣讲党的十四大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宣讲党的十五大关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宣讲党的十六大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进入21世纪,围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区委在党校先后举办了“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培训班。**党校乘势

而上,精心备好党的建设理论课,配合各项教育活动,深入基层进行专题辅导。近些年来,党的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八荣八耻等最新理论观点,给**党校的理论教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随之这些专题课登上了全区讲台。

播撒党的理论种子,使之与实践开花结果,永远是**党校追求的目标。关永德这一典型的震撼力

回眸**党校的历史,不得不提起关永德这个响亮的名字。

关永德,1995年9月4日因病去世,年仅54岁。

他1966年任三涧堡镇韩家村党支部书记,1974年调区委党校当理论教员,1984年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21年来,关永德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校教育事业。他的病逝,在全区产生强烈反响。

一条信息引起区委关注。关永德病逝后,许多基层单位和学员向党校提出建议,要求学习和宣传关永德的先进事迹。1995年9月11日,党校就此向区委呈送一条信息,提出要撰写关永德先进事迹的要求。区委书记姜成十阅后信息并作出批示,要求区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党校四家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党校,全面调查关永德生前先进事迹。不久,区委关永德事迹联合调查组开始工作。两个月后,写出了近一万字的关永德事迹材料,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和几次修改后定稿。

1995年11月21日,中共**口区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关永德同志学习的决定》。

《决定》中指出,关永德同志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他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奉献他人,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把廉洁自律作为市场经济中党性原则的最高体现,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敬业爱业,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全区人民的赞誉,为全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1995年11月22日,区委召开向关永德学习动员大会。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慕国生同志在会上宣读了区委《决定》,并向其妻韩淑晶颁发区委授予“关

永德同志的廉洁奉公好干部”荣誉证书。区委书记姜成十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区委动员会后,由5人组成的**口区关永德事迹报告团在区内外巡回作报告20多场次,受教育面11000多人次。

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关永德的先进事迹。大连日报的《特殊材料铸成的人》;辽宁日报的《圣洁的讲坛,闪光的人生》;共产党员杂志的《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关永德》等长篇通讯,全面介绍了关永德的先进事迹。

1996年6月24日,中共大连市委作出了《关于授予关永德同志“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和深入开展向关永德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6月25日,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关永德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1996年6月26日,由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和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关永德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委党校礼堂隆重举行。会上,省委作出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关永德同志学习的决定。


4000字美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32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