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3000字论文关于水浒

时间:2016-11-10 09:39:1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水浒论文

学院: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王恒香

学号:201101420142

《水浒传》中我喜欢的人物与故事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劫富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宦,下至恶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无法再生活下去,走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

上了水浒的选修课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 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 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 农民革命" ?显然都不是。 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 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 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 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 ,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 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人为财死,鸟为食网,古今一也.只是大凡做点事情,总得有面旗帜,应和那所谓人类文明之说! 水浒传好就好在写得实在! 历史上的哪次革命,不是从无法生存开始的?民以食为天,革命革命,说俗点,就是改革现实中不佳的命运.水浒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跟我们周围的人一样,他们的所作所为,很容易理解!

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鲁达何以成五台山和尚?俗话说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况象鲁达这样有命案在身凶犯?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刹的大和尚,不细心看还未必看得明白。

鲁达三拳打死郑屠之后便 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门县的十字街头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过的金老,金老的女儿嫁给了雁门的大财主赵员外,赵员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儿,鲁达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赵员外和五台山的关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长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钱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赵员外还曾向寺里买了一个名额,寺里曾许过愿让他剃度一僧。于是,赵员外就把这名额给了鲁达,有了名额还不够,赵员外还向寺里缴纳一笔"集资费",那集资费便是赵员外带鲁达上山见智真长老时特意准备的一担"段匹礼物"。如果没有赵员外的一个名额和一担集资费,鲁达便有天大的本事也进不了五台山山门,更不会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劫了当朝太师的生辰纲,绝对是死罪一条。作为这桩劫案的首犯,晁盖在生辰纲东窗事发之后,利用他多年精心编织的关系网居然安然逃脱,远走高飞。《水浒》虽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不过里面的108将很少是正儿八经的正宗农民,晃盖当然也不是。

晁盖是山东郓城县东溪村的一名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他独霸一方,在江湖上很有些名气。晁盖有很多钱,也很会花钱,他的钱绝对不会是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得,生辰纲都敢劫,他还有什么事不敢做的。晁盖用大量的钱财精心编织了许多的关系网,而这些关系网在紧要的关头发挥了作用。先是他的把兄弟--在县衙门作事的宋江从济州府捕头何涛处获得秘捕晁盖的消息后,便立即前去通风报信,使晁盖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围捕行动中,郓城县的两位和他交往很深的,平时得了许多好处的都头朱仝、雷横更是心怀鬼胎,阳奉阴违。打前门的的雷横故意大惊小怪,高声叫嚷,暗示晁盖快逃,打后门朱仝更是不但放过了他,还特意为他指出了一条逃生之路说?你不可投别处去,只除梁山泊可能安身。"关系网织到这个份上,谁还奈得他何?

宋江使梁山泊兴旺发达,宋江又把梁山泊引上绝路,真可谓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应该说宋江取得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前,还是为山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的,尤其是彻底抛弃了王伦的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路线,广纳天下豪杰,使得山寨一片繁荣。他还常亲自下山,率领一帮弟兄冲州过府,立了不少军功,三打祝家庄、攻克高唐州,都有他的功劳。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当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宋江坐稳了法定的第一把交椅后,他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见了,自那以?;一向不曾下山","每日肉山酒海,大吹大擂,与弟兄们打团儿吃酒。"而且他下山的第一件事竟是去东京赏灯,任凭"众人苦谏不住,他坚执要行。"拿着弟兄们出生入死换来的血汗钱供自己肆意挥霍。看完了灯会之后他还去逛妓院,为了会一会名妓李师师,光见面礼便花了黄金一百两。为了不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引起弟兄们的不满,他早就想好了一个绝妙的理由:这一切

都是为了山寨的前途着想,为了让大家将来有个好的归宿。说到底,他的旅游、嫖妓都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为了山寨宋江真可谓是"奋不顾身"。

《水浒传》毕竟是宝藏,不时会有新发现。一位著名史学教授的研究又出新成果:“《水浒》是中国第一反腐名著”。教授认为,在封建社会里,直接迫害农民的是贪官污吏,是高俅一类人物。农民起来反抗,矛头直指贪官,这是理所当然。农民铲除贪官污吏,实现天下太平,实际上就是反贪污、反腐败。“《水浒》虽然情节复杂纷纭,但其主题总离不开一件事———反贪污、反腐败。”端的是有一千个学者就有一千个主题。

《水浒》反腐,第一斗士该是宋大哥了。宋江“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人仗义疏财”,老太爷宋太公和胞弟宋清“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宋大哥则在郓城县衙当文书。“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宋王朝该不会实行“高薪养廉”吧?一个县衙的小文书,不知工资有多少?竟能挥金似土,不知是有灰色收入还是有其他收入?莫非黑三郎上山之前也腐败?那岂非成了以腐败反腐败了?最坚定的“反腐斗士”当推李逵,那铁牛的板斧砍起江州百姓的头颅来就如切菜,“只要杀得快活”。事情缘起乃智取生辰纲,理由非常充分:“此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因为是反腐的正义行动,打劫也就不叫打劫,叫智取。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篇二:水浒传论文

水浒传中小人物形象分析及表现形式

摘要:水浒传作为经典带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施耐庵笔下的一百零单八将,但是这些鲜明的好汉形象之所以得以显现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小人物的完美衬托。可以说是,小人物在水浒传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有很多小人物的故事可以流传至今,是因为这些小人物在推动情节发展、人物牵线搭桥和衬托主要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简单的文字描述背后可以看到人物多方面的性格。

关键词:小人物 李忠 反衬手法

在阅读水浒传时感触颇深的是打虎将李忠。他在水浒中的出场是比较不惹人注目的,是以一名行走于江湖的使枪棒买药的卖艺人出场的。当时鲁达和史进走在街上,一堆人在街边围着。书中道:鲁达和史进分开人众看时,中间里一个人仗着十来条杆棒,地上摊着十数个膏药,一盘子盛着,插把纸标儿在上面,却原来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史进看了,却认的他,原来是教史进开手的师父,叫做打虎将李忠。史进就人丛中叫道:“师父,多时不见。”李忠道:“贤弟如何到这里?”鲁提辖道:“既是史大郎的师父,来和俺去吃三杯。”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鲁达道:“谁奈烦等你!去便同去。”李忠道:“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贤弟,你和提辖先行一步。”鲁达焦燥,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便骂道:“这厮们挟着屁眼撒开!不去的洒家便打。”众人见是鲁提辖,一哄都走了。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急性的人!”在这段短短的出场描写里,可以看到李忠当时的社会地位以及他本身的特性。第一,他是一个身份低贱的江湖人,在社会上并没有多大的威望和名气,只是以使枪弄棒和卖药为生,凭借微薄的收入来养活自己。在街头偶遇自己曾经的徒弟后,将师徒二人进行对比后,更加能看出两人命运的不同。从而强化了李忠人生遭遇的悲哀。第二,他是一个谨慎的人,面对和自己昔日的徒弟史进同行的鲁达,在自己的生意被他打搅的时候,李忠只是陪笑说道,

并没有对鲁达搅乱自己生意而进行呵斥,可见他看到这样的好汉还是不敢有过多的言语,不想给自己招惹是非。史进和鲁达在街头偶遇李忠后,鲁达砸了史进的生意后将他拉去一起吃饭,席间遇到遭镇关西欺凌的金老汉和他的女儿,鲁达便提议资助他们,将身上全部的钱财拿了出来,而李忠只从身上摸出了二两银子。鲁达看着李忠是个不爽利的人,就将这二两银子丢还了回去。此后一直对李忠有偏见,觉得这个人是个吝啬的,爱慕钱财的人。相比较鲁达拿出的钱财,李忠的份额的确是少的,但是在这些本来就只能勉强使李忠维持生计的钱财里取出一部分来资助金老汉对于李忠来说是极度不容易的。李忠的生活本来就拮据,对于鲁达的资助提议,他本可以以腰包里没有钱来搪塞,反之,李忠没有这样做,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了一点小忙。这一举动可以看出李忠还是一个善良仗义的人,其本身不是一个爱慕钱财的人,他的吝啬可以说是为他的生活所迫,这种小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可以被人理解的。而鲁达之所以对李忠有这么大的偏见,只是因为他个人是一个粗鲁的,没有太多为他人的处境考虑的心思,只凭借第一印象就定义了眼前这个人。

鲁达对于李忠的偏见贯穿着整本书,包括后文的鲁达大闹桃花山。鲁智深进到桃花山的山寨后,看见桌上的金银酒器,觉得周通和李忠好生悭吝,放着许多金银却不分与自己,便将桌上的金银酒器都踏扁了放在包裹里走了。鲁达对于李忠本来就因为金老汉事件有很大的看法,又看到李忠有这么多金银财宝还是如此吝啬,由此更加看不起李忠,就以拿走他们所有的财宝为惩罚。但是李忠在鲁达抢完财宝后放弃了去教训他的念头,也没有对鲁达砸场和抢钱两件事耿耿于怀,更没有记恨鲁达,由此看来他还是一个大度宽容的人。

最后一点是我觉得李忠很厉害的品质,他能很准确地识辨一个人。在周通抢了呼延灼的宝马后,呼延灼便要将功折罪将宝马要回来同时围剿桃花山。在周通招架不住呼延灼的攻击时,李忠却周通建议向二龙山宝珠寺花和尚鲁智深求救。周通道:“小弟也多知他那里豪杰,只恐那和尚记当初之事,不肯来救。”李忠笑道:“他那时打了你,又得了我们许多金银酒器,

如何倒有见怪之心?他是个直性的好人,使人到彼,必然亲引军来救应。”最后,果然不出李忠所料,鲁达受到桃花山的求救之后,立马带人去救助。从李忠对周通所说的话里来看,李忠对于鲁达抢金银酒器的行为不存在一丝怨恨,虽然那些钱财是桃花山的弟兄们一起努力得来的结果,但是他生气也只是在一时,对于他眼中的好汉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追究。因为李忠心里是清楚鲁达的为人的,鲁达抢了山寨的钱财并非他爱财,可能只是想发泄心中一时的不满,就拿了眼前的钱财出气,可以说,李忠对于鲁达的每一行动看得都是很清楚的。正是因为他的大度,他可以不带任何的偏见去发掘鲁达身上那种仗义正直的好汉精神,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李忠识能人的境界之高。而且在招架不住呼延灼的强猛攻击时,李忠还能这样淡定从容地为周通想办法,并且对于自己的建议充满自信,可见李忠这人遇事的沉着冷静,在处理紧急情况也是有一定的造诣的,有一种深藏不漏的领导风范。

在对于水浒传中有关李忠的几个片段的细细阅读后,从文字间可以领会到人物许许多多的特点,有的特点是需要深入的体会才可以感受到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占据文章很大篇幅的小人物,虽然在作品中他们看似没有使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来进行描述,实则作者利用另一种方式对于这些小人物进行了描述,那就是通过关键人物对于小人物的评价以及对待小人物的种种行动来反衬,这种手法确实是很巧妙的。在阅读完会发现,这种反衬的手法对于描述小人物来说好过直接的描写。

篇三:水浒论文

论水浒——梁山好汉起义失败的原因

[摘要]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正遇辽兵侵犯,宋江受诏破辽。于是大军北进,攻下檀州,夺回蓟州,智取霸州,占领幽州,兵围燕京,辽主请罪投降。宋江班师回国,遵照徽宗旨意,将所夺州县仍退还给了辽邦。在平定方腊军的过程中,义军损失惨重,虽然最后擒获了方腊,大功告成,但却阵亡72条好汉。回军途中,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和尚盘膝打坐安然而死),残废的武松不愿回京,就在这里出了家。离开杭州后,林冲瘫痪,杨雄、时迁、杨志、穆弘病死,燕青又悄然离去。等到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只剩下20余名头领。蔡京、童贯、高俅、杨戬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设计用水银害了卢俊义,用毒药掺入御酒药毒死了宋江和李逵。花荣和吴用吊死宋江坟前,此后高俅上书厚葬与宋江等人。就这样,如日中天的梁山起义事业,因主要头领的相继死去而烟消云散,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悲剧中结束了。

昔日轰轰烈烈、蒸蒸日上的梁山事业,为何结果支离破碎,绿林豪杰,又为何最终落的个如此凄惨的的下场呢?

其实起义的失败早在书中做下了伏笔,《水浒》的悲剧形成原因是有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分为集体、个人、社会以及历史原因。

水浒英雄,古今许多文学者对其评价各有不同。著名学者丁永林曾评价水浒“异性一家,目标一致,没有一个熊包”,而鲁迅却这样评价:一部水浒,说的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究是奴才。我认为:鲁迅先生这话说得倒在理,就他的话说,梁山好汉走向覆灭的的根本原因就是其起义的性质,也就是集体的原因是:梁山好汉只反对奸臣贼子,而并不是皇帝,当宋江成为了一名叛逆,参与并领导了“梁山”的叛逆活动时,他原有的根深蒂固的忠君观念并不曾被剪除,仍在他心灵的深处埋藏着。这也就造成了梁山英雄们的固执己见使起义走向悲剧。集体的精神品质以及整体面貌也有一定影响,整体呈现的风貌被封建主义思想笼罩着,并没有解放思想,且梁山英雄们呈现的整体性格特点是冲动鲁莽,面对不忠不义之人或者一些平民百姓也有时会痛下杀手,这让我觉得起义的性质是正义与非正义并存了,性质好坏决定了其举大计的成败。而且团结与合作会让一个集体做事效率十分快,但在当时的情境下,108将内部已四分五裂,目标不一致,共同的心愿如何实现?再一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参与会是起义军最好的支持与援助,但是,起义军却未联系人民群众,这样,便丧失了一个最有利的因素。最后一点,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农民起义从未间断,但失败者始终占据大半。正所谓官逼民反,多数的起义目的并不是指像至高无上的皇权,是他们最低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证才不得已走上起义的道路的。众所周知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中说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可见人们是在走投无路面临死亡的情况下才起义的,因此在这种动机下引发的起义一般都会半途夭折,因为他们想得到的是能够生存下去,并不是打下江山自己做皇帝。梁山的起义军也是如此,他们无一不是被贪官污吏、土豪劣坤欺诈得走投无路,才逼上梁山聚义在一起的,所以《水浒传》注定要以悲剧结尾。

既有集体组织造就的原因,便会有个人的原因:宋江的愚忠和梁山义士的愚义是个人方面的原因。有了宋江的忠,才有了宋江主宰“梁山”的招安路线;有了“梁山”群落的义,也才有了“梁山”对宋江的招安决策的奴婢式的屈从。先说说宋江吧, 梁山义军队伍不是在形势对他们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出于走投无路,才被迫接受统治阶级招安的;恰相反,他们是在取得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一系列辉煌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主动向统治阶级投降的。而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确是和义军领导人宋江的思想、立场及所推行的路线有直接关系,作为一方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他不仅没有举起反宋大旗,反而投入宋徽宗的怀抱,甘当朝廷的鹰犬,去“剿灭”方腊、田虎、王庆等“阶级兄弟”,实为背叛农民“革命”的罪人。从

出身上讲,宋江属于地主阶级。而参加起义的广大成员则属于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他根本就不可能与梁山上的广大群众一条心。他甚至多次把起义事业说成“造恶甚多”、“逆天大罪”等等。从宋江的这种思想行动中,使我们早已预感到义军的历史悲剧。他所想的是怎样才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只有一个——接受朝廷“招安”,从这点也不难看出宋江心中的自私,以及市井人民的目光短浅。而好汉们呢——吴用这个人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他的确十分聪明,但梁山壮大他功不可没,梁山衰落他也责不可脱,虽十分聪明,但却是宋江的“忠实信徒”,活的圆滑。书中有一情节,李逵在劫法场时,抡起斧头砍伤的人,大多是平民看客,梁山好汉面对生命的不屑,对于无辜者的自私,也让人对其血腥行为感到无比反感,有这样行为的人,让人如何信服?

梁山泊悲剧,这也是社会的悲剧。《水浒》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这样,从手握朝纲的的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到称霸一方的江州知府蔡九、大名府留守梁世杰、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高唐州知府高廉,直到横行乡里的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祝朝奉,乃至陆谦、富安、董超、薛霸等爪牙走狗,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把整个社会弄得暗无天日,民不聊生,不反抗就没有别的出 路。于是一批忠义之士不得不“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 书中把封建阶级的丑恶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明确的指出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朝廷与广大的农民大众始终是两个矛盾对立面。《水浒传》虽然没有正面描写起义英雄和朝廷官军的斗争,反而成了朝廷手中的武器 ,被利用去从事各种征战,特别是着重描写他们在征服另一支起义队伍的过程中,几乎耗尽了力量。一支起义队伍被残酷的镇压了,另一支起义队伍也悲惨地失败了。两支农民起义队伍的互相残杀,正是封建朝廷的罪恶计谋。由此可见,《水浒传》不是在美化招安,而是对招安作出了严酷的批评。梁山的英雄们的斗争历程和他们的悲惨结局,客观上向人们显示了这样一条血的教训:被压迫和压迫阶级之间的立场、阶级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无法调和的,已经举起了反抗旗帜的被压迫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不被消灭,就必须继续斗争,别的道路是没有的;倘若妥协,那就意味着失败和悲剧的结局。封建反动阶级所谓招安充其量只是个骗局,其结果不过是为了把农民起义军推向覆灭的深渊。其次,成为悲剧,若追根,错在皇帝。由于北宋末年政治日渐腐败,统治阶级对外极力妥协,对内极力大肆搜刮,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人民,造成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当时北宋皇帝庸昏无能,封建专制弄得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并且在此时,辽军进犯北宋,北宋的内忧外患也迫使梁山好汉走向毁灭。 至于历史原因,在历史潮流中,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而在水浒故事发生的那个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尽管有许多农民进行反抗,但大多变为了历史的牺牲品,当然,他们也为人类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最后却都未摆脱农民起义的局限性。由于历史原因,农民领袖宋江不可能是整个民族的王者,即使宋江当了皇帝,也会很快封建化,这绝不是其能力大小决定的,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皇权思想以及农民阶级表现的局限性,决定了农民起义者们要么受到封建帝王的欺骗而招安,要么掌权后蜕化变质,重新骑在农民头上,决不能担负起变革封建生产关系的历史使命。总之,在封建社会中,在新的阶级未出现之前,农民起义很可能会是改朝换代的工具,不能改变封建制度,更不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水浒起义虽然失败了,但108单将的嫉恶如仇,他们的满腔热血却深深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延续了炎黄子孙的大智大勇,他们为历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闪耀夺目的光辉!

九(6)班 雷美英


3000字论文关于水浒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30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