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2000字的考试成绩分析

时间:2016-11-08 14:16:0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成绩分析报告的一般写法

月考成绩分析报告的一般写法

一、考情分析

(一)考情分析

1、 考试内容:第几单元,章节名称

2、考试成绩:平均分 及格率 各分数段人数

(二)学情分析

1、学习方式、方法 重视程度

2、进度 课时量 练习时间

二、试卷分析

1、试卷多少道大题分值 考试时长

本大题共多少分,班级平均得分,难度系数

2、失分原因,得分原因

三、解决措施

排名情况

案例

1

高一备课组

(一)考情分析

1、考试内容: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三课,第二单元第四课,一共四课内容主要考查经济生活的中消费的基本条件,影响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因素、支配消费行为的心理,正确的消费观以及消费离不开生产,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的基础理论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

2、考试成绩:

学年平均分为61.5分,成绩呈正态分布,实验班位居第一序列,其中2班第一,1班第二,7班第三,相对来看实验班序列4班、5班成绩不算理想,位居第七位和第六位,班平均成绩在学年平均成绩之上.普班考的最好的班级是20班平均成绩为60.7分,其次是14班平均成绩为59.7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学习方式、方法还有待改变。

2、课时每周两节,课时量少,教学内容多,练习时间不够,课后复习巩固不及时。出现基本理论模糊、实际应用理论不准确,知识运用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3、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不重视,对知识的把握只停留在课堂的学习理解,课后的思考、巩固流于形式,甚至几乎没有复习巩固的时间和习惯。

二、试卷分析

1、相对选择题的准确率高一些,多数准确率在80%左右,出现问题主要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上;主观性试题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是第一,基础理论记忆不扎实,其次是理论的准确性不够,三是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及能力有待提高,书写不清晰,语言不通顺,卷面不够整洁。

三、解决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课堂注意强调,课后及时巩固,充分调动课代表的积极性,通过课代表的实际工作,带动班级的学习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课前布置预习,安排时政播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2

高三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

9月15日,学校进行了高三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采用高考模式。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试卷难度较大,普通班与试验班的差距较大。

我所任教的高三(5)班(文科实验班)和高三(8)(理科普通班),都在平行班中列第一。(5)班55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考试,及格率为85%,平均分98.73,110分以上的学生有8人,100--110分的学生有18人,90--100分的学生有20人,不及格9人。(8)班40名学生参加考试,及格率32%,平均分85.23,100—110分的有5人,90—100分的有8人,80-90分的有17人,70—80分的6人,60-70分的4人。总体看来,本次的月考成绩正常。现就我们班本次月考的成绩进行如下试卷分析:

选择题

第一大题5道语言文字应用,其中第一题拼音错的特别多,很多同学觉得读准字音还是有难度,特别是常用字的多音字。第二题的错别字要求找一个错别字,这就要求学生能将每个错别字找出来,否则容易失分,也正因此,大部分同学是猜的,得分较低。第三题成语,“振聋发聩”的理解是望文生义,很多学生不知道用在哪里,所以选择也是模棱两可。第四题语病题是本大题得分较高的一题,很多同学能从语病的特点入手,把握句子,这大概和语言文字应用地学习有关,已经有较好的效果。第五题文学常识,按理说是这一大题中要求最低的一题,但学生的十分却是最高。本大题共15分,(5)班平均得分10.44分,(8)班平均得分6.78分。

第二大题社科文阅读,本题共四题12分,(5)班平均得分6.7,

(8)班平均得分6.3分,在这题上,8班做的不错,这一题是科技

文的理解,需要理性的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正因此,理科班的同学占优势。

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小题12分。(5)班平均得分

8.71,(8)班平均得分7.21,这一题是文言知识的考察,题目设置为实词、虚词、文义理解、文章分析,其中第一和第二题涉及到学过的知识运用,在这点上,学生没有把握好,错误率较高。主观题

文言文句子翻译。这是课外的文言文句子翻译,共9分。要求较高,但如能结合学过的文言知识,还是可以拿高分的。(5)班平均分4.8分,(8)班平均分3.1分,这题得分较低,在翻译的词语与重点把握上还不够。

古诗词鉴赏,本题8分。(5)班平均分5.6分,(8)班得分

4.1,明显文科班的得分高,这主要在于语言表达,与诗歌的感性理解能力,这是8班学生地弱势。

名句默写,共8分。5班得分为5.9分,8班5.5,这是没有难度的记忆题,如果作为高三的学生默写还成问题,那么首先就是学习的态度问题。

现代文阅读,共22分。5班平均得分13分,8班平均得分11分,这题对现代散文的理解和分析,在答题中需要欲言组织能力,特别是在对句子的理解上,很多同学没有结合文章内容来看,失分较多。表达题,共4分。5班平均分2.57,8班2.56,这题的难度不大,能概括段意在组织好句子就能拿分。

作文,共60分,是半开题,——还会回来吗?因为在高中阶段第一次写这样的文章,有些同学拿到手有些手足无措。5班平均得分41.2,8班平均得分40.1,对作文题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上,不是很理想,虽然没有特别低分的文章,但也没有特别出彩的文章。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两个班级的教学上要体现各个班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在备课上不仅要考虑进度,更要考虑,因材施教。

2、两个班级的默写都存在问题,对于此题得分特别低的同学出了平时多默多背,还要从思想上让他们重视这个题目。

3、选择题的基础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让学生平时积累。

4、主观题的答题规范要多训练,多指导。

5、作文题的理解和内容的选择,以及语言的出彩都不到位,要

篇二:考试成绩分析

1、 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从批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基础知识考试题中除个别的题目学生出错外,大部分的题目学生的准确率比较高,难度稍大的题目虽然全对率不是很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也很高。说明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计算、动手操作、单位换算、可能性、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等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2、独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考试时,学生是在自己独立读题和分析的情况下完成试卷的,对试题的分析和理解符合题目要求,解答的情况比较令人满意,说明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

学生在解决动手操作的题目时,正确率比较高,画对称图形、小船平移位置画的准确,说明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这是平时严格要求和训练的结果。 4、思维灵活,方法多样。

在“我会统计”一题的解答中,学生利用计算的方法和图示对照的方法。准确的推算出星期五该进23箱冰糕。从中看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不注意认真、仔细审题。

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如选择题中“3点15分在镜中是几点多数学生都选择了9点45分”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仔细审题,这说明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读题不认真。

2、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

有的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如,在“填和17.01相邻的两个整数”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写成了17.0和18.0。说明这些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和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

4、数学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如“排队中也有数学问题”三1班有42人 ,要排成长方形的方队,可以有几种排法。如果要排成方队,至少要去掉几人? 每行几人?有些学生在答排成方队时只能打两种排法。

5、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存在不理想的现象。

有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理想。如,有的在计算题中出错,缺少验算检查的习惯;有的学生基本的平移画图出现错误,测量不准确。 四、改进意见

1、针对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的训练。

2、针对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3、针对一些学生不会估算,估算能力弱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改革的工作进程,确保数学考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现对这学期期末考试进行客观真实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选择有效措施,争取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九年级试卷分析如下: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命题设计

全卷由25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试卷形式

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填空题,共10题,20分;第二大题:选择题,共10题,30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5题,5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查内容: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的主要内容,各领域分值分配合理,具体如下:

4.试题难度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7:2:1,这样的比例符合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要求。 5.试卷特点

(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4)反映新的评价要求和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贴近新的课标要求和新的理念,适当降低了有关技能的难度。 二、试题解析

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如第1、3、4、5、6、8、9、11、12、13、14、16、18、19、21、22、25题,与以往比有所增加。

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如第1、2、3、12、题。

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如第7、11、17、18、20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第3、8、9、14、16、24题通过图形与变换的结合,强化数与图形的联系,使基本作图、问题转换、推理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如第8、9、14、16题,渗透了的数形结合思想,第2、6、13、25题中的方程思想,第3、7、10、19题的变换和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5.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全卷带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问题第5、6、15、20、23、25题,占总分的30%.这些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的和可以理解的。这些问题重在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情推理、操作探究能力。如第24题,需要读懂题目的要求和图形中的信息,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考试数据与分析

1.考试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期末考试的九年级学生共有202人,其中有2人缺考数学。

最高分93分. 最低分3分.

及格率(60分以上)14.85% 优秀率(80分以上)4.95% 年级平均分 29.655分 等第的划分

2.各小题出现的错误

四、对今后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启示与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的不实。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可能有些老师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管辖”范围,与自己无关)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教学建议: 1.重视“双基”训练

①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②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③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教学中不必将“演绎推理”提早于教材的要求,但呈现形式可以提前出现,让学生在经常接触中不断熟悉。 2.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

篇三:大学期末成绩分析

国会1203班2012~2013上学期成绩分析

一、总述

2012年9月15日我们进入了大学,2013年1月份我们进行大学第一次期

末考试,然而时间总是很快地,经过一个短暂的假期,我们也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大学成绩!对于成绩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管分数代表着是你在大学第一学期的付出还是这份成绩意味你懒散等。这份成绩都值得我们好好总结!

二、期末成绩总体概括 1.总体挂科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42人,分别有三门课程出现挂科情况,这三门课程是微积分、基

础英语、英语听说技巧,共挂科人数为13人,这13人中有10人挂科一门,有三人挂科两门;这13人中有4个女生,有9个男生。

从上图分析,我们可以形象的看出我班在基础英语上挂科人数最多,男女比例差距较大,男生挂科人数比例是女生人数的两倍多!面对这13个同学,占据我班四分之一的人数的力量。13是一个相对于42不小的数字。面对他们成绩的不及格我做以下几点原因分析:

1.全班12个男生,就有9个基础英语未及格,这9个男生英语基础都比较差,再加上平时并没有怎样的背单词,认真完成英语练习等,且考前没有认真的复习,导致英语不及格。

2.面对微积分,女生挂科较多,这几个女生,张**同学上课都比较认真,老师的布置的作业都能及时完成,也许是学习方法不对,再加上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总是事倍功半;而其它两位女同学平时上课集中力不强,课上吸收的东西不多,且吸收之后,课下也难以消化。导致微积分成绩不理想。

2.名次人数分析

12届国会专业人数共165人,前30名同学有3人,31~60名有7人,61~90

名有5人,91~120名有9人,121~150名有13人,151~165名有4人。

据以上图表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我班没有成绩特别突出的同学,相反地

是中等或中下游同学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造成这种结果,我想这与学生自身基础和平时上课与晚自习是分不开的。

2.班级平均分比例分析

我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名大二留级学生),全班平均分为77.64分,最高平均分为88.11分,最低为26.14分。全班超过平均分人数为33人,未超过全班平均分有9人。且平均分在85~90占12%,80~85分占31%,70~80分占52%,

70分以下占5%。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我班成绩在中等,且平均分相距不大,没有较高的平均分,从表可以看出70~80分同学占及我班一半人数,这些同学将会是我班提高平均分的一个重点。还有5%同学70分以下,这也将注定这学期他们的压力相对较大。而剩下43%同学这学期的任务应该是在保持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

3.文字表述

以上几种分析都是简单概括,通过图表可以让我们比较快速的了解本班的情况。通过以上的总体分析,我也从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也试图分析了一下原因。 原因一:作为大一新生,刚刚从学习压力大的高三走过来,许多同学把大学看做成是解放的天堂,还没有认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甚至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分不在高,及格就好”的心态上课。

原因二:在这个学校的学生相对于其它高校来讲,大部分同学基础是比较的薄弱的,一下子很难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许多同学很难跟上老师讲课的脚步。原因三:大一新生普遍存在惰性,面对大学的课程表并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大部分空闲时间,男生通过游戏等来解决,女生则是通过一些没有营养的言情小说或者是睡觉等来解决这大部分空闲时间。

原因四:还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总是事半功倍,没有找到正确、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原因五:班委之间也没有做好合理的配合,自己身为学委也没有充分的起

带头作用!

三、期末各科成绩分析

1.微积分期末成绩分析

全班微积分单科最高分是陈**95分,最低分是刘**40分,这次微积分期末成绩上90分的有3个,80~89分有10 个同学,70~79分有13个同学,60~69分有12个同学,不及格有4个同学(这四个同学都是女生)。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我班微积分高分还是有,但是不多,成绩大都在中等,

女生偏科较为严重,微积分不及格人数有4人,这4个同学都是女生,通过我平时观察从中找到了一些原因:

初步分析她们微积分会不及格是因为基础太差,平时上课难以跟上老师的脚步,再加上大学课后作业较少,没有及时的复习,导致数学问题累积越来越多,成为了她们的学习上的阻碍。在学习微积分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多

同学存在对微积分的恐惧心理,因为它是微积分,就觉得一定会很难;因为它是微积分,就觉得一定会枯燥,因为它是微积分,就觉得我高中数学不好,大学数学也会学的不好,具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导致一部分同学对微积分厌倦,自然而然成绩不太理想!但是我对我班的微积分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2.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比较

通过这两张图表,我们看出我班期末成绩相对于期中成绩普遍都有明显的

上升,大部分同学成绩都有或多或少的提高,只有极少数同学成绩存在下降,但是下降分数都较低。通过这张图表可以看出我班微积分有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是值得鼓励的,也说明了大家在期中考试后在微积分方面,都付出了一定的努力!这也说明大家在后阶段学习微积分的付出是有一定收获的!在学习后阶段我也看到同学学习微积分那种加油劲、积极性相对于刚开学那段时间有所提高,大部分同学通过晚自习的时间来解决上课时遗漏下的问题!然而这还是避免不了一些同


2000字的考试成绩分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19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