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1000字以上关于宇宙起源文章

时间:2016-11-08 10:48:0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宇宙起源与发展》论文

《宇宙起源与发展》

论文报告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自 古以来,对宇宙的思考就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部分,对天体的崇拜与神

话也是人类对大自然最早的敬畏。科学的发展并不总是那样死板,人类的文明进化总是充满着浪漫与奇妙,那些人,那些事,都在探索宇宙这条鲜花灿烂的小径上留下了自己芳香宜人的脚印。

探索宇宙那些人儿

在没有电没有灯的远古,每当太阳落山,一切生产活动也就不得不停止,而早期人类单调的生活方式与旺盛的精力也使他们不会就此睡去。观察星空成了他们打发时间思考世界的良好途径。我不得不说一下月亮。 月亮,古称“太阴”,是我们可以在夜空里看到的最大、最亮、最富于变化的星;也是传说和神话最多的星。

人类对月亮的崇拜是由来已久的。在不同神话中都有对月亮的不同描述:嫦娥奔月就提到了不死药、蟾蜍、射日;而古希腊神话的月亮女神兼职狩猎女神,主宰繁殖、接生的女神。这些都和月盈月亏的轮回有关,也算是古人类对自然不约而同的一种解读。

现在发现的最早史诗《吉尔嘉美什》便是一部以月亮盈亏为背景创作的叙事

诗。而英国巨石阵据考也与月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波士顿大学天文学教授霍金斯提出了更惊人的理论,

他认为巨石阵事实上一部可以预测及计算太阳和月亮

轨道的古代计算机。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白昼太阳发

出的光辉将一切淹没,灼热刺眼的光使人无法观测。

月球由于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光线柔和,易于直视。

因而在众多深化传说中月亮多以温柔慈祥充满母性的

女神形象出现,而太阳则是威严强大的男神形象。可

以说,对月亮的观测和理解是人类了解认识宇宙的第

一步。

月亮是夜幕苍穹中最耀眼的珍珠,但人们依旧无法忽视布满夜空的钻石--星星。对星星的观察是与观察月亮同样古老的仪式。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占星术一直都是巫师占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希腊人以其极富创意的思维给天上的无数星星附以美丽的故事。但是他们又是否会想,那些美丽的星星到底是什么呢?宇宙又是什么呢?

看这美丽的水晶球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亚里士多德

希腊人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亚里士多德构建了自己的宇宙模型。宇宙的中心静立着地球。宇宙外围圈围着一个旋转的球形壳体,星星固定在壳体之上。包括太阳和月亮在内的行星在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空间内运行,而且每颗行星都是匀速地、在一个圆形轨道上运行。

他认为,宇宙时由55个透明的球形壳体或者水晶球组成的,

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点旋转:地球的中心,同时也是

宇宙的中心。7颗行星(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

木星、土星)中的每一颗都分别被两个壳体嵌围在里面并被其移动,此外,一颗行星的每个壳体分别与邻近行星的

另一壳体相接触。最外层的壳体上附着着星星。古希腊的

托勒密将地心说的模型发展完善,且为了解释某些行星的

逆行现象(即在某些时候,从地球上看那些星体的运动轨

迹,有时这些星体会往反方向行走),因此他提出了本轮的

理论,即这些星体除了绕地轨道外,还会沿着一些小轨道

运转。后来,天主教教

会接纳此为世界观的“正统理论”。 托勒密

的理论能初步的解释从地球上所看到的现象,

但是在文艺复兴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些支持日心说的证据逐渐出现,且有些证据

无法以地心说解释,地心说逐渐占了下风。在

现代世界,支持地心说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

尽管这个模型根据现代科学证实它是大错特

错,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经从原地不前,四

处张望的阶段迈出了正确的第一步。

漫长的中世纪像乌云般遮蔽了整个科学

界,而划破长空的第一丝光线则是哥白尼的

“日心说”。古典宇宙学的大厦已经坚定的存

在了2000多年,基督教用名为“上帝”的涂料将其粉刷的富丽堂皇。然而在其看似坚固的外表下,确实弱不禁风的根基。这股风便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大楼,教会烧死了宣扬日心说的布鲁诺,驱逐了哥白尼,却

依然阻止不了亚-托地心说大楼的轰然倒塌。

精确运行的行星

我珍爱类比胜于一切,它是我可信赖的主人,它了解自然

的所有秘密,它可能在几何中被忽视了。————开普勒 1601年,第谷逝世。约翰·开普勒接替了第谷的工作,开始编制鲁道夫星表。但开普勒的兴趣和注意力却更多的放在改进和完善哥白尼的日心说上,

在探讨行星轨道性质的研究上。他发现第谷的观测数据,与哥白尼体系、托勒密体系都不符合。他决心寻找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和行星运行的真实轨道。

最初的研究从观测与理论差异突出的火星着手。他运用传统的匀速圆周运动加偏心圆来计算,均遭到失败。经过长达4年近70次各种行星轨道形状设计方案的计算,开普勒认识到哥白尼体系的匀速圆周运动和偏心圆的轨道模式与火星的实际运动轨道不符。于是他大胆的抛弃了统治人类思想达2000年之久的“匀速圆周运动”偏见,尝试用别的几何曲

线来表示火星轨道的形状。他认为

行星运动轨道的焦点应该在产生引

力中心的太阳上,并进而断定火星

运动的线速度不是匀速的,近太阳

时快些,远太阳时慢些并得出结论:

太阳至火星的直径在一天内扫过的

面积是相等的。开普勒把这结论推

广到其他行星上,结果也是与观测

数据相符。就这样,他首先得到了

行星运行的等面积定律。随后他发

现火星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

焦点位于太阳上的椭圆,他把这结

论应用于其他行星也是适用的。于

是他又得到了行星运行的椭圆轨道

定律。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1609年

出版的《新天文学》一书上。但他

对自已取得的成就还不满足。他渴

望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行星的总体

模式,把各行星联系在一起。他坚

信存在着一个把全体行星完整地联

系在一起的简单法则。

在这个信念鼓舞下,开普勒忍受着个人在家庭方面遭受的巨大不幸,在很少有人了解和支持的困难条件下,经过九年的反复计算和假设,终于在1618年找到

在大量观测数据后面隐匿的数的和谐性: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就是周期定律。

1619年,他在《宇宙的和谐》一书中介绍了第三定律,他情不自禁地写道:"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大局已定,这本书是写出来了,可能当代有人阅读,也可能是供后人阅读的。它很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信奉者一样,这一点我不管了。"

开普勒的三定律是天文学的又一次革命,它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繁杂的本轮宇宙体系,完善和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开普勒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试图建立天体动力学,从物理基础上解释太阳系结构的动力学原因。虽然他提出有关太阳发出的磁力驱使行星作轨道运动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它对后人寻找出太阳系结构的奥秘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为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都作出重要的提示。

来,像光一样跑吧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但是,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

一个新时代的黎

明--要到1905年才发生。当时,德国的物

理学杂志《物理学年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作者是一位年轻的瑞士职员。他没有上过大

学,没有用过实验室,通常跑的也只是伯尔

尼国家专利局的小小图书馆。他是专利局的

三级技术审查员。(他申请提升为二级审查

员,但遭到了拒绝。)

他的名字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

907年,反正有时候书上是这么写的,有个

工人从房顶上掉了下来,爱因斯坦就开始考

虑引力的问题。像许多动人的故事一样,这

个故事的真实性似乎存在问题。据爱因斯坦

自己说,他想到引力问题的时候,当时只是

坐在椅子上。爱因斯坦用一个简单的公式,

一下子使地质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视界开阔

了几十亿年。该理论尤其表明,光速是不变

的,最快的,什么速度也超不过它。因此,

这使我们一下子弄清了宇宙性质的核心。

篇二:文档宇宙起源论文

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 通过本学期的选修课《探索宇宙的奥秘》学习我对宇宙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以下是一些理论根据谈谈大爆炸学说。 宇宙起源的疑惑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宇宙大爆发理论定义 又称大爆炸宇宙学。其说明了较多的观测事实。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 宇宙大爆发的假说条件 1、假设宇宙是在约150-200亿年前从一个高温高密度的状态开始爆炸膨胀之后渐渐冷却形成星系。 2、膨胀是发生在每一处。 3、宇宙论标准模型所描绘出的宇宙的历史如下 当时间为0时开始产生大爆炸当时间为4秒时开始产生质子、中子、电子当时间为3分时开始形成原子核其中氢H 约占75氦He 约占25。此时气体是游离的自由电子与光散射光无法跑远就被散射掉宇宙到处充满辐射。大爆炸至此时期之前合称为辐射主控时代radiation dominate era当时间为106年时温度约为3000 K 自由电子与氢、氦原核结合成为氢原子与氦原子。此时气体是中性的使得光子可以在宇宙中自由行走亦即宇宙变透明了 从此进入物质主控时代matter dominate era。当时间为109年时星系的形成。 宇宙大爆炸学说的实验观察数据 1、红外线位移 由地球任何方向看出去遥远的星系都是离我们远去宇宙膨胀。 哈柏定律: Vr H d H 75 km/s/Mpc 2、氦与氦的丰存度 宇宙标准模型预测H 氢 占约75He氦占约25 己经实测证实。恒星所消耗的氢与所产生的氦还不足以改变这个比例。 3、微量元素的丰存度 微量元素重氢deuterium、氦-3 helium-3、锂-7 lithium-3。对这些恒星无法合的微量元素宇宙标准模型预测的丰存度与实测的丰存度一致。 4、3k微波背景辐射 大爆炸后宇宙膨胀、冷却。Penzian Wilson 1978 诺贝尔奖得主 用号角形天线发现天空具有均匀等向的无线电波噪声─宇宙背景辐射相对应于3K 黑体所发出的辐射。COBE 卫星精确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为2.726±0.005 K。 5、微波背景辐射不均匀量 微波背景微量不均匀是宇宙区域结构的种子。 大爆炸后暗物质和暗能量形成与发展论 1、何为是暗物质 我们能找到的普通物质仅占整个宇宙的4。各种测算方法都证实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 最有可能的暗物质成分是中微子或其他两种粒子neutralino和axions轴子但这仅是物理学的理论推测并未探测到。据认为这三种粒子都不带电因此无法吸收或反射光但其性质稳定所以能从创世大爆炸后的最初阶面幸存下来。 科学家认为暗物质与构成恒星何行星的通常物质不同。它们不可能参与宇宙早期的核反应也就是说不可能以普通的原子和分子的形式存在。因为在普通的原子和分子的原子核中包含着质子和中子而质子和中子是参与核反应的。这种冷暗物质约占宇宙的20l另外的70的则为非重子冷暗物质。 2、何为是暗能量 宇宙学最

近的两个发现证实普通物质和暗物质还不足以解释宇宙的结构。还有第二种成分它不是物质而是某种形式的暗能量。这种神秘成分存在的一个证据来源于对宇宙构造的测量。爱因斯坦认为所有物质都会改变它周围时空 的形状。 因此宇宙的总体形状由其中的总质量和能量决定。最近对大爆炸剩余能量的研究显示宇宙有着最为简单的形状——是扁平的。这也反过来揭示了宇宙的总质量密度。但天文学家在将所有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可能来源加起来之后发现宇宙的质量密度仍少了2/3。 3、大爆炸后引起的黑洞学说 当宇宙大爆炸后其暗能量暗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至成为一个体积趋于零、密度趋向无限大的“点”。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史瓦西半径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黑洞”黑洞使空间弯曲。 总之宇宙就像一个迷难于读透难与确却地定论其起源。宇宙大爆炸引起宇宙起源也只是个大猜想没有完全正确的说明其根源。这也是宇宙的神秘地方未来宇宙会怎样也众说纷呈期待着更进一步的解说。参考文献《科学杂志》、《科技之光 》、《宇宙的未来》、《宇宙起源》 年级/学院 姓名 学号

篇三:宇宙的起源演化论

宇宙的起源演化论

宇宙空间是无限永恒不的,空间既不会膨胀也不会收缩,更不会弯曲。物质是无限的,在140多亿年前,原始物质充斥着整个宇宙空间,物质和空间是一个混沌体,所有空间被原始物质填充。原始物质稳定且蕴含完整的能量。原始物质比重很小,无色透明。原始物质被压缩在、宇宙无限空间内,在宇宙压强的作用下,原始物质的密度是均匀的。原始物质经历了无限长的时间,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宇宙空间内没有星系物质,没有尘埃,没有光。宇宙空间内只有原始物质。直到140亿年前的一天,宇宙孕育了一个空洞。由于宇宙空洞的出现,原始物质的稳定和万有引力平衡被破坏,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原始物质以宇宙空洞为中心向外扩散。由于原始物质的挤压、使得原始物质内部形成高温高压,当原始物质内部的温度和压强,超过原始物质临界聚变爆炸的温度和压强时,原始物质先后发生聚变爆炸,并高速向外延续,原始物质聚变爆炸生成原子物质、并释放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压强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消失。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原子物质慢慢汇聚成很多星系。星系之间并慢慢加速膨胀。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物质大约已经扩散了140亿年。宇宙星系物质向外膨胀、是因为星系内的物质少、星系外围物质多促成的。

现代宇宙学说的主流,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主要理论及数据观测依据,包括有以下几点:

1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查者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测者时频率变低。多普勒在1842年提出他的这一理论。

2 哈勃先生的观测结果。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先生在天文观测中发现大部分星系光谱是红移的。根据多普勒效应,几乎所有星系都远离我们而去。而且星系红移的大小是和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离开我们运动的速度越快。他在1929年提出以上结论。

3 1965年,彭基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他们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给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来自遥远的天体辐射来的光线,由于宇宙的膨胀红移得更厉害,以致于现在只能作为微波辐射被我们所观测。

4 1922年弗利德曼对于宇宙作出以下的假定,我们不论往哪个方向看,也不论在任何地方进行观察,宇宙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以上1,2,3点是基于科学观测得出的结论和数据,是可以相信的,第4点是一个科学假设,目前还没有什么人提出有力的反驳论点。一切似乎合情合理,而且都是根据可靠的观测数据,大部分的星系光谱都是红移的,星系红移的大小也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和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星系越远,则它离开我们运动得越快。来自更遥远的光线甚至红移得更厉害,以致于现在只能作为微波辐射被我们所观测。由此推测,在时间上往回追溯,必定在过去某一时刻宇宙中的物质集结在一起,密度极高。比利时的勒梅特、设想宇宙早期处于极端稠密的状态,像一个巨大的发射性原子核。在1932年,他提出宇宙起源于这个被称为原始原子的爆炸的想法。1948年,伽莫夫等人又将宇宙膨胀跟形成联系起来。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前身。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缺陷和错误:

1 如果有人说研究宇宙物质运动,不用考虑运动定律或万有引力的因素,有科学常识的人,是不会接受这样的说法,宇宙大爆炸理论,没有考虑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的因素,或者说,这种学说得不到普适的运动原理和万有引力原理的合理解释。宇宙大爆炸之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星系物质,应该减速膨胀。宇宙物质却在加速膨胀,根据已知的任何力学知识,一个物体要做加速运动,必须要有一个力作用于它,没有任何力的作用而做加速运动,显然是不可思议的。这也明显违背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该理论将种种无法解释的现象或原因,都归结为一种未知因素,而宁愿引入种种假设,使宇宙理论越来越复杂,显然不是明智而可取的科学态度,如果仅仅为了某种假说的需要,甚至仅仅为了解释某种现象,而必须放弃甚至不惜违背已知的普适的物理定律,不仅显得苍白无力,更是得不尝失。

2 宇宙大爆炸理论存在另外一个明显的问题。研究宇宙物质运动不用考虑速度和动能的因素,一定不会被科学所认同。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物质在过去某一时刻,集结在一起,目前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一时刻在137亿年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就是宇宙的年龄。我们现在假设这个理论是正确的,看我们会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地球物质和所有天体物质处在同一位置,宇宙大爆炸之后,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宇宙成为目前我们观测到的现状。又根据我们目前的精密观测仪器,我们可以观测到离我们130多亿光年的天体,同时我们在地球相对应的一侧也能观测到一个130多亿光年的天体。也就是说,这两个星系在130多亿年前,以距离地球现在的位置130多亿光年,或者说在130多亿年前,这两个天体已经分离了260亿光年的距离。在137亿年前宇宙还没有爆炸,那么这两个天体分开260亿光年,用了大约7亿年的时间,它们分开的速度至少比光速还快39倍。现在我们观测到130亿年前那些遥远的星系,是在加速膨胀,也就是说在这之前是越来越慢的,这样使得理论和现实观测完全不符。

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让人无法理解,我们知道,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之初温度一定超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超强,宇宙越膨胀温度越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会越弱。银河系高速移动,证实银河系没有在宇宙大爆炸中心位置,那么我们测得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个方向一定不是相同的,宇宙大爆炸起点方向,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很强,在地球相对一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很弱。我们不知道宇宙膨胀用了多少时间,可宇宙膨胀之初的强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还在传播。可是我们今天观测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个方向几乎完全是相同的,理论和实际观测完全不符。

宇宙起源理论主要理论及数据观测依据,包括有以下几点:

1 光速定律,如果光源高速远离观测者,观测者到光源的这段距离,光的传播速度会减慢。光的频率会降低。如果光源高速移向观测者,观测者到光源的这段距离,光的传播速度会加快,光的频率会增高。也就是说我们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源,没有137亿光年远。2 哈勃先生的观测结果。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先生在天文观测中发现大部分星系光谱是红移的。几乎所有星系都远离我们而去。而且星系红移的大小是和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离开我们运动的速度越快。他在1929年提出以上结论。

3 1965年,彭基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来自、高速远离我们的天体辐射,由于辐射时物质高速移动,以致于现在只能作为微波辐射被我们所观测。

4 根据反万有引力定律。当物质的密度小于外围空间的物质密度,物质之间就会相互排斥。当物质的密度大于外围空间的物质密度,物质之间就会相互吸引,星系之间膨胀,是因为星系的物质密度小于宇宙的物质密度。

5 原始物质的聚变是在向外高速挤压时爆炸,释放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源是高速远离我们的。当原始物质在爆炸时、把物质往回推,使得这些物质形成星系时的红移,远比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红移的要少。

6 原始物质大爆炸是连锁推进的,爆炸的力度都一样,他所释放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个方向一定是相同的。这和我们今天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理论:

宇宙空间是无限永恒不的,空间既不会膨胀也不会收缩,更不会弯曲。宇宙物质是无限的,在140多亿年前,原始物质充斥着整个宇宙空间,物质和空间是一个混沌体,所有空间都被原始物质填充。原始物质稳定且蕴含完整的能量。原始物质比重很小,无色透明。原始物质被压缩在、宇宙无限的空间内,在宇宙压强的作用下,原始物质的密度是均匀的。原始物质的万有引力,始终保持平衡状态。原始物质经历了无限长的时间,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宇宙空间内没有星系物质,没有尘埃,没有光。宇宙空间内只有原始物质。直到140亿年前的一天。因特殊原因,使得宇宙空间内原始物质的某一区域,形成一个宇宙空洞。空洞内原始物质减少,空洞内万有引力也随之消弱,当内外万有引力的差值超过宇宙压强时,万有引力链条断裂,原始物质开始远离宇宙空洞方向扩散,这样宇宙空洞就会逐渐加大,打破宇宙原有原始物质的万有引力平衡状态。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原始物质向外挤压,使得宇宙空洞周围很大区域的原始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当原始物质的某个位置,温度和压强超过临界聚变爆炸的温度和压强时,原始物质发生聚变爆炸,聚变产生超高温高压,释放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聚变是在原始物质温度最高,压强最大位置。聚变使得物质急剧膨胀压强急剧升高,外围原始物质高速向外连锁聚变。宇宙空洞内没有原始物质,也就是说宇宙空洞没有聚变发生,更不会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原始物质聚变生成氘,氚,氦等原子物质,因氘、氚、氦粒子占用空间很小,聚变后的宇宙空间,宇宙压强消失,聚变空间内的氘,氚,氦粒子占用空间很小,这些物质处在自由漂浮状态,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先后汇聚成恒星和星系,这些恒星和星系经过漫长的演化,我们的太阳和地球诞生了。有些原始物质没能发生聚变,就是今天的暗物质。宇宙空洞和原始物质聚变,使得星系内的物质密度降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星系物质会慢慢向物质多的方向漂移。使得星系物质之间慢慢加速膨胀。星系物质已经扩散了140亿年。从原始物质聚变开始,慢慢形成今天的宇宙。

我们熟悉的物质被地球吸引,地球被太阳吸引,太阳被银河系吸引,我们从以上经验分析,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宇宙中所有物质都应该向一起收缩。然而宇宙星系的运动却和我们的经验完全相反,星系之间是向外膨胀。宇宙星系物质的移动是向外的。这一现象、是因为星系内的物质少、星系外围物质多促成的。在140多亿年前、原始物质被均匀地压缩在、宇宙无限的空间内,原始物质蕴含着完整的能量,由于宇宙空洞的出现,打破宇宙原始物质的万有引力平衡状态,使得原始物质的能量被逐级释放,最终形成今天的宇宙。我们看到,星际之间加速膨胀,不需要牵强的附加假设条件,不需要暗能量的推力,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星系物质的移动不会停止,只是方向上在我们看来是向外的。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理论,是建立在前人不断积累的实践观测数据,和已知科学理论上的唯物辩证的宇宙观。


1000字以上关于宇宙起源文章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12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