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一面》写作背景50字左右

时间:2016-11-07 10:31:3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一面》

一面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3、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

2、通过 “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和影响的理解。

教学与学法设计:设疑激趣法、教授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步骤: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曾学过鲁迅先生写的一些文章,你们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吗?(指定学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可能知道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性格特征或许并不了解。其实,鲁迅先生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

板书标题、作者,并简介作者阿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5分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标注好拼音)

教师投影:

踱 duó 步地窖 jiào 镶嵌 qiàn捻 niǎn

抖擞 dǒu sǒu 困窘 jiǒng摩挲 suō颓 tuí 唐

恣zì 情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1)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提示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的描述。

(2)教师引导理清文章的结构。

明确全文共4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其中第一部分可划分为三层。

第一部分 1—38 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1—2 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3—17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

—38 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第二部分 39—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三、再读课文,说说这是怎样的“一面”

刚才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那鲁迅留给阿累的究竟是怎样的一面呢?作者主要是抓住什么来刻画的?

学生明确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教师再引导解决前一个问题。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本文三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

明确:一、第3段“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一阵一阵烟雾”

二、第18、19段“那个老人咬着烟嘴”“他的面孔黄里带白……隶体一字”

三、第32段“黄里带白的脸……一头已经熏黑了”

四、学习第二部分,理解一面的影响

这样的一面给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部分。

1.集体朗读

2.体会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小组合作讨论:

⑴“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咬紧牙,昂着头?

引导学生先在文中找出原因“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然后明确这都是“一面”的影响。

⑵“ 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⑶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望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五、布置作业

1.整理本文的生字词,每个两遍。

2.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六、板书设计

一面

第一部分 1—38 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1—2 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3—17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

—38 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第二部分 39—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一面》,知道了这是“怎样的一面”,也了解“一面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深入来探究为什么“一面”能够给阿累带来这么深刻的影响呢?

二、学习三次外貌描写,把握精神面貌

仔细研读三次描写鲁迅外貌的段落,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描写鲁迅外貌的?(从什么角度?抓住了什么特征?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外貌描写中又是怎样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

(一)学习第一次外貌描写

1.齐读朗读第3自然段。

2.学生自主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笔墨写鲁迅肖像。在写肖像之前,首先写书店里“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说得很快”、“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为下文对鲁迅的描写埋下伏笔。文章由朗朗的笑声写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为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印象当然不甚清晰,却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轮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突现了“瘦瘦的”“穿一件牙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的外表特征。

(二)学习第二次外貌描写

1.指名朗读18、19两段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教师点拨,明确:

这段肖像描写,文字虽然不多,却是十分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却很好的形象特征。作者与鲁迅面对面,观察更为仔细,先写面孔,次写头发,再写胡须,就像电影中逐渐放大的脸部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最鲜明的外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瘦入手着重写鲁迅的精神特征:“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反映了“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接着通过“但是”一转,由“一根根精神抖擞”的头发、“很打眼”的浓黑的胡子,写他“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完全是个战士的精神状态。(要求学生在有关词语下划线。)

3、教师略讲内山老板对“我”的热情接待。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山老板是鲁迅先生的朋友,我们中国人民的朋友,他同情中国、同情穷苦工人,是值得我们敬爱和感激的“先生”,从而突出鲁迅在革命青年心中的重要地位,更深地表达对鲁迅的崇敬之情。

(三)学习第三次外貌描写

1.教师范读21-32段,学生仔细品味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通过对话描写,说出了鲁迅的赠书。鲁迅的赠书使作者大为感动、振奋,平添了力量,恢复了勇气。在这基础上,三写鲁迅肖像。第三次肖像描写,既写外貌,又写精神,是前两次肖像描写的综合。除了重复提到 “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对烟嘴和长衫写得更细了: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牙黄羽纱的长衫”。作者一再写这些特点,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坚毅、顽强的性格,表达作者对鲁迅的崇敬心情并使读者对之不断加深印象。

(四)教师小结

这三次外貌描写,随着观察视角越来越近,作者将鲁迅先生的形象愈发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视角不同,但描写中都有一个最突出的特征?

学生明确:瘦

从这些文字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鲁迅:虽然为了革命事业相当劳累,瘦得教人担心,但是他依旧顽强,革命精神是振奋的。也正是昂扬的斗志,这种把生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及对于进步青年的关爱,让阿累对这“一面”有了深刻的印象。

三、体会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对鲁迅爱戴之情的句子,并分析重点词语的作用。

讨论明确如下句子: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2.我摩挲这那本书??也不说买。

3.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4.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

5.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战士!

四、讨论思考

文中都是在写鲁迅先生,而作者却选择以“一面”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小结:《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

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五、布置作业

写你所熟悉的一个人,学习课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展现人物个性。字数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一面 外貌描写精神面貌 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

篇二:《一面》

学习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叙事六要素;

2.学习由远及近描写外貌,烘云托月凸现中心人物的方法;

3.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与影响。

重点难点:

1.多角度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法;

2.借助侧面描写凸现人物个性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问导入

同学们,你曾经有过与人一面之交的经历吗?

如果,我们想请你写下来,你将从哪儿下手,怎样来写这“一面”的情形呢?让我们走进阿累《一面》,认识一个人,学习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用()打出文中佳词;

2.边读边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名,并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参考:人物:“我”、内山老板、鲁迅。

时间:1932年秋天

地点:内山书店

环境:外面下着雨

3.文章主要写了那几件事?

参考:我到内山书店躲雨,我与内山老板讨价还价,鲁迅先生推荐并赠送书给我。

三、外貌描写

1.这三件事,正好是三次机缘,使我有幸与鲁迅先生有了一面之缘。但通常的写法,都是对“一面”写一次,但文章却突破常规,写了三次。请用——线画出三处描写的“一面”的文字,读读,看看作者抓住哪些细节来描写的,在页边作简略批注。

参考:

第3段——

抓住体态(瘦)、年龄(五十上下)、穿着(牙黄的长衫)、举动(嘴里咬着一枝烟)来写。第18段——

抓住面色(黄里带白),体态(瘦得教人担心),头发(约莫一寸长),胡须(好像浓墨写得隶体一字)来写。

第31段——

同上。

2.这些细节描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参考:共同点——瘦。

不同点——描写角度不同

第3段:远观

第18段:近看

第31段:细描

3.这三副画面是按怎样的顺序编排的?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由远及近、由朦胧到清晰、由粗略到精细。

照片式的构思艺术。

启示: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3.一个“瘦”字,体现了鲁迅什么个性特点?

参考:“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四、烘云托月

1.然而,这些照片又是由什么纽带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再读课文,寻找其中的创作技巧。 参考:内山老板的热情服务;“我”的心理活动。

2.重点阅读5-16段,分析内山老板的个性特点。

参考:开朗、热情、同情中国;他与鲁迅先生的交谈声中“夹杂着非日本的东西”。这些都给作者以好感。当我迫于钱少而买不起《毁灭》时,他非但没有嘲笑,反而巧妙的引出了鲁迅,所以本质里还藏着质朴的个性。

3.内山老板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一是由内山老板自然而巧妙地引出鲁迅先生;

二是作为陪衬人物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这儿,鲁迅是“月”(中心人物),内山是“云”,一云托月,以内山的美好个性衬托鲁迅的善意、宽厚,可谓以美衬美。

4.找到文章重点描写“我”的内在心理的句段,朗读并揣摩“我”的内心情感,并说明其作用。

参考:

第2段:“我已经困软地像一团棉花。”

第16段:我真踌躇起来:

第19段:那种正直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第35段: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第38-42段:全部。

这些心理描写,一方面展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贫困遭际、想买书又无钱买书的窘迫;更多地则从一个侧面烘托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博大胸怀。

从这个角度讲,“我”的内心情感,在文章中也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使鲁迅这个形象更加饱满起来。

5.对中心人物进行渲染烘托,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开展。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感悟它们的艺术效果。

参考:2、3、5、38.这些描写,有自然环境的恶劣,有社会环境的悲惨,但正是这些坏环境,反衬出鲁迅形象的光辉来。

6.小结:当我们对中心人物的正面描写较为苍白时,我们可以尝试借助于侧面描写,使中心明确,人物生动、丰满起来,真正达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的形象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用他的一句诗来说,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因此鲁迅才是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那么对于这些称呼,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呢?

参考:“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的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

“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表示崇敬和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战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文章中还有许多语言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品味,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恰当的词语,在课本上做出批注。

例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参考:“费力”表明我生活艰难,但还是拥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我是一名追求进步的青年。“——他的手多瘦啊!”是从我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在此也有强调的作用,突出了鲁迅的瘦,表现了我对鲁迅的关心,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明确重点句子:

1.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参考:由于书脊上“鲁迅译”三个字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的感情,因而我心情异常兴奋激动。

2.平素看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简直有点窘了起来。

参考:这一句是写内山,也是衬托鲁迅。内山与“西装同胞”不同,意味着鲁迅也与西装同胞有异。侧面表达了鲁迅先生的人民大众立场。

3.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参考:鲁迅推荐《铁流》,表现鲁迅的自谦,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

4.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明确:由于置身于狼犬密布的黑暗环境里的警觉,表现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护。

二、质疑升华:

在课本上有这样一些句子,老师点疑问:例如:先生明明去世了,我们本该十分悲痛,但作者却不愿恣情悲痛,还写到“这还不是恣情悲痛的时候”,这不是矛盾的吗?

明确:“不愿恣情悲痛”表示在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顽强战斗。因此“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这儿又进一步显示了“一面”给“我”的精神力量。

学生质疑,老师解答。

将重点移至最后一部分。

三、写作技巧:

1.本文所写的事情是极平常的,但是具有典型意义,小中见大,于细微初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经常运用在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中。“小”,既指篇幅的短小,更指选题的小。生活中的常情常事,常人常物,都可以成为抒写的对象。“大”,是指“小题”背后蕴藏的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社会的透彻思考,对将来的丰富设想。请同学们找一找,文章哪些地方能表现这种写作技巧?

明确:作者仅仅与鲁迅见了一面,但作者又仔细观察,表现出鲁迅的伟大人格魅力;文章极力渲染我想买书但又无钱购买的窘态,描写鲁迅“慈祥的眼光”、“奖励似的微笑”、“无偿的赠书”,这就表现出鲁迅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和鼓励;描写鲁迅的肖像,突出头发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等细节,指出鲁迅虽然瘦但是很有精神,这就表现出鲁迅对旧社会的不调和战斗精神。

2.词语的感情色彩强烈,也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来。

例如:“正直”“严肃”“慈爱”等词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尊敬、爱戴之情。

3.照片式的构思艺术与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

总结:本文的这三个特点我们可以学习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这种方法。

四、作业:搜集有关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感受鲁迅的革命精神。

同学们,鲁迅被誉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就是因为他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因为他具有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情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伟大的一生再次表明: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我们要以鲁迅为楷模,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板书:

一面

环境:秋雨、书店渲染烘托远景

内山:热情、周到鲁迅:中景博大、慈爱、友善

“我”:质朴、真挚近景

<p align=right>郝炎</p>

篇三:阿累《一面》

《一面》 阿累

[ 2008-2-16 16:19:00 | By: 闲云野鹤 ]

《一面》 阿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的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体会语言的强烈感情,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教学重点: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强烈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1-2-2)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课前等待,欣赏轻音乐

2、讲述鲁迅的故事,导入课文

3、作者简介

阿累(1909—1987),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江苏涟水县人。曾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

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获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41年,参加了新四军,一直在地方作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大学校长。1982年离休。1987年病逝。

4、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5、字词(查字典,识记)

(1)生字的音、形、组词

踱(duó)踱步窖(jiào)地窖嵌(qiàn)镶嵌窘(jiǒng)窘迫捻(niǎn)捻搓挲(suō)摩挲颓(tuí)颓唐恣(zì)恣情

(2)重点词语解释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后记: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或补充个别内容。

殷勤:热情而周到。

莽撞:鲁莽冒失。 抖擞(dǒu sǒu):振作。 颓唐:精神委靡不振。 陡然:突然。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恣情:放纵感情。

6、篇章结构(研讨)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景。“我”因班车未到,天又下雨,便到内山书店避雨,想要购买鲁迅翻译的《毁灭》,钱又不够,内心矛盾。鲁迅便出来送书,于是“我”便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第二部分(从“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到最后),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7、找描写鲁迅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8、自由朗读

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后词量表中关于本课的相关内容,并及时记忆巩固。

第二课时(1-3-3)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复习巩固

(1)检查字词巩固情况

(2)检查文学常识及以巩固情况

2、讨论问题(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

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这一系列称呼,有着深刻的含义。“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的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战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2)为什么我看到《毁灭》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便立即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感到“赫然”,固然是由于书脊上“鲁迅译”三个字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的感情,因而,首先注目于“鲁迅译”三个字,或者说,一下子就被这三个字所吸引,心情异常兴奋激动。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的译著是窃得别国的革命火种来照亮中国的前进道路的。作者追求光明,对鲁迅无比信赖,所以一看到“鲁迅译”三个字,对于书的内容和各方面的质量“便像得到了保证”,“立即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准备购买。

(3)如后理解“我”要买《毁灭》,鲁迅却把《铁流》推荐给“我”。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铁流》是曹靖华翻译的,推荐《铁流》,表现了鲁迅的自谦,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

(4)文章主旨

《一面》通过回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3、文章写作特点

(1)题材典型,以小见大。本文所写之事极平常,但有典型意义,能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

(2)词语的感情色彩强烈。如“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正直”“慈祥”“严肃”“慈爱”等词,充满了尊敬和爱戴。

4、再读课文,讲述“一面”的故事

布置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每个词写两遍。

踱(duó)踱步窖(jiào)地窖嵌(qiàn)镶嵌窘(jiǒng)窘迫捻(niǎn)捻搓挲(suō)摩挲颓(tuí)颓唐恣(zì)恣情

2、探究:为什么作者称鲁迅为“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一面》写作背景50字左右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06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