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活着》1500字观后感

时间:2016-11-07 09:33: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读《活着》有感1500字

读《活着》有感1500字

读《活着》有感1500字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

第一次接触《活着》并不是通过看余华的小说,而是看电视剧《福贵》。这部电视剧通过改编余华的小说《活着》而拍摄的,那时候奶奶很喜欢看这个电视剧。也许是同样经过那样的年代吧!

真正读到余华的小说,是同学送给我的礼物,那是的我并不知道余华,也不知道他的小说,但因为同学的礼物,我很乐意的收下,并仔细的阅读了这本小说。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并不大懂,只是深深沉沉的知道这是一个老人在回忆,回忆以前的日子,以前的痛楚,零零碎碎的片段,读得我懵懵懂懂。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尝试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主人公福贵,去走进他的悲惨世界,但我依旧还是在门外徘徊,着更激发了我对他的好奇心。于是,我决定上网查查这本书,搜出来的词条十分多,也看见了他的评价更是好多好多,人们不吝惜赞美之词。同时,我也了解到《福贵》是由这部小说改编,但毕竟是改遍,与小说原文内容还是有很些偏颇的地方。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福贵家里本是刘村的大户人家,但福贵生性是一副纨绔子弟的作派。他有着刘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荣,可能是因为是家中的独子,母亲的宠溺,也可能是父亲的遗传,所以每当福贵做了错事以后总能换来母亲的维护,父亲责骂是,总是会会将错迁移到他父亲身上,有一种儿子必定是要像老子的意味。福贵从来不畏惧家人会知道自己在外面的纸醉金迷的生活,甚至不畏惧米行的老丈人,他会让青楼女子背着自己在老丈人面前耀武扬威,这也验证了在安逸中堕落,福贵一发不可收拾的,他的父亲被他气死,妻子家珍被老丈人带走,锣鼓声张的接走的还有福贵那个未出生的孩儿。

此时的福贵哑然了,从一个生来便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来说,如今的穷困潦倒,内心的落差,此时的他应该是有说不尽的悔恨。男人一旦放错就难以让人原谅,男人一旦倾家荡产就少了拥有时的霸气,福贵只能看见妻子被带走,默默地耕种着租来的五亩田地,是的,他要养活一家人,他要竭尽全力地活着。福贵学会了耕地,学会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好在,家珍还愿意回来。带着他们的儿子有庆,愿意回来践行他们夫妻之间的诺言。但人生总是悲喜交加的杂剧,没有纯粹的喜,也没有纯粹的悲。

福贵为了给过度劳累导致卧病在床的老母亲请医生,在去城里的路上被拉去当壮丁,福贵欲逃不能,心中只有牵挂,此时的福贵只愿活着,在战火纷飞的时候,福贵更想活了,活着的渴望在他的心里被放的越来越大了,之后遇到解放,他幸免回家,看见家中依旧,(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福贵落泪了,他在死亡中的挣扎是有意义的,是对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独和痛苦的勇敢。

但是命运无情喜欢捉弄人,无情的夺走了有庆年轻的生命。福贵备受打击,心中的希望之火招受了沉重的打击。但他不能倒,他还有妻子,女儿凤霞,女婿二喜,那是他最珍贵的了,可天意弄人,他们相继离世,凤霞因生下小外孙苦根时难产而死,家珍也撒手人寰,二喜也在一次事故中惨死。苦根也因为噎死而失去了幼小的生命。亲人一个个相继离世,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他要承担岁月的洗礼,记忆的苦痛缠绕,尽

管经过这些难以承受的苦痛,他依旧选择活下来,最后,他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老水牛,取名叫'福贵',就这样安静的活下去。他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的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想通了,轮到我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了,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

从这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晚年时对人生的那种态度,平静、洒脱、自然······

阖上书本,依稀能看见一位老人牵着一头老黄牛在树下经过的场景,背影坚定而落寞。

我暗叹余华的写作才华,他就像一个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甚至以很缓慢地方式,将人们在阅读中可能存在的一个一个又一个像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

我想,余华写这篇小说,并不是像让我们因此而悲伤,而是如小说名一样'活着'.生命中其实没有幸运和不幸运,生命只是活着,静静的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就是去忍受,忍受那些悲喜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然后坚强的活下来。活着就有希望!

作者|文学院1403班李滕

篇二:活着 读后感 1500字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这是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朴素的话语透着一丝微凉,忍不住让人倒吸一口寒气,这本书,那部电影都让人心痛。 《活着》,讲述福贵的一生,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一幕接一幕的人生苦难剧。从地主少爷到国民党的壮丁,从儿女满堂到儿女双亡,生命中大起大落似乎都被这个人经历过了。书籍里充斥着悲伤的泪与少数的温情画面,总是让读者体会到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的悲痛欲绝,故事的结局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看似一本朴素的故事书,实则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一个生存在基层的人,努力的喘息,然而他的一生却也反应着时代的脚步变迁,文章中人性的脆弱却被附属不可磨灭的残忍,生存的艰难让读者甚至难以继续直面这样惨淡的人生与血淋淋的真相。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反应那个时代的本像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也只是偶尔有轻松、优美、善良的时刻,但是不一会悲痛就接踵而来……《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悲惨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

然而也许很多人所看到的,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但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被他这种坚强所打动,大风大浪之中,大起大落中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人们总说人的一生犹如那树叶,抽芽、舒展、枯黄、飘落,终究腐烂在泥土里。但我想这不应该是我们惧怕和担忧的,树叶的美还在于衬托鲜花的娇艳,我们的一生终究还有过程的美丽与幸福。我觉得富贵的前半生做人糊涂,然而后半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得到了幸福的。

幸福只是内心对生命流转的一种感受和领悟,而这种感觉不在于它的长短,但只要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珍惜它的存在就已经获得了幸福。其实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但她终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但终究还有福贵活着惦念着他死去的亲人。但是看完整本书我只想说;至少还活着,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不是吗?

已经处在了贫苦痛苦无奈的边缘,那又如何?幸福仍然可以光顾你的人生,只是有时候你并没有感觉他的存在,你缺少了一颗感知幸福的心。太过光鲜的背后,你也许就会觉得幸福味同嚼蜡。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所营造的心境,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内心感觉到了什么。做事遵循于本心,幸福就可以很简单,幸福的内心才是成就我们幸福人生的主体。当福贵真的尝遍人生苦难,那时候的他也许就能为自己寻找内心的那份难得的平静与幸福。

这本书于我看来揭示了一种高尚:那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主角福贵贵,一生坎坷多折,经历了家境的破落,经历了国共的战斗,经历了文革的动乱,释然于朋友杀了他儿子的事实,经历了所有亲人先后离他而去的苦痛,最后与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相依为命,默默的活着,无牵无挂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我想余华最想告诉读者的是:活着给人以一种力量,一种使人坚强去面对一切的力量;一种支持人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坚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种隐藏在人们骨子里的一种力量。 书本的末尾,浅浅的结尾,淡淡的抒情--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我想这就是内心的平静,幸福与内心的坚强吧!

篇三:读活着有感1500字

活着

——读《活着》有感

田昭国

对《活着》的兴趣,来自于张艺谋的同名电影,张大导演的电影拍得很好,把历史、人性等很多东西都融合在一部电影里面,看完后让人直觉得心里头五味杂陈。后来想着借读原著的机会完善对电影的认识,也了解一下那段现代史,于是读了书。

《活着》是一部中篇小说,所以读完原著的时间不比看完电影多多久,可能这也跟看过电影有一定关系。总之,无论是更黑暗的原著,还是让人同样觉得伤心的电影,《活着》的表现艺术都会让人不自觉地想问一个问题:人生在世,到底什么比较重要?其实我觉得,在大多数平凡人的心中,寿命的延长,也就是活着,是最重要的。在面对生死问题的时候,很多事物就显得不堪一击。例如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里有这样的一段,女主角在朝鲜占领了家乡后,为了家人的生计,加入了共产党,等韩国反攻过来,开始政治审查时,她受到调查,她就说:"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我这么做只是为了活下来。"这句话必定会在观众心中产生疑惑,为了活下去就可以不要信仰,不择手段吗?其实,涉及到人性本质的东西总是难以解释,信仰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对于信仰,就像一个人对你宣传他的想法一样,你可能认可,也可能不认可,但是如果不考虑其他你自己认可的更重要的东西,大多数人会认为个人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信仰,也许追溯到根本,就是活着的信念。

《活着》在这个问题上,有着相近的地方,福贵和妻子,有一个相同的想法,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其实,福贵这一生,真的是起起伏伏,波澜不断,但是他一直惦记着家中妻儿和老娘,就想方设法活下去。最开始他把祖传的家产赌光了,就脱下绸缎衣服,租地学耕种来生活;被国民党抓去,在枪林弹雨中想法子活下来;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身边天翻地覆,都没让他丢失活着的希望。但正是这样历经沧桑的人,命运还不断地打磨他的意志:他唯一的儿子很小就出事故死了,机灵的女儿生病后成了哑巴,嫁人后也难产死了,外孙慢慢长大,女婿却在工作过程中出事故死了,不久,体弱多病的老伴也离他而去,但他想着还有外孙作伴,即使慢慢老了也不断努力地让自己和外孙活下去,但是最后戏剧性也很悲剧的是,在饥饿年代,外孙因为一次吃太多豆子撑死了。故事读到这儿时,你也许会怪罪作者实在太狠心,把现实描绘得如此残酷,但是这只是他客观记录的、暮年的福贵给他娓娓道来的真实事件。我们要埋怨,也只能埋怨命运的无情。但同时我们也要敬畏福贵永不妥协的生的意愿,经历了人生种种磨难后,他买了一条将要被宰杀的老牛相依为命,每天对着老牛喊着家人的名字,仍然努力地活着。

活着是幸福的,不管这个人经历了多少苦难,这是福贵的人生态度,也是当代社会的我们当中很多人需要学习的。伴随着越来越大的各种压力,社会上的自杀事件越来越多,甚至一度涉及到中小学生,很多人因为一些其实并不那么重要的挫折心灰意冷,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显得多么草率和愚蠢。其实想开了,有的事根本就不是事。


《活着》1500字观后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03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