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16-11-04 14:56:1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关键词】中国 社会主义 文化 成就 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一理论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标志着党的文化建设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的历史, 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紧扣时代主题,表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达到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具有广泛的人民性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明确把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把中国变为一个“文明先进的国家”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具体来讲,一是指出“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具有重大作用,文化战线、文化运动、“文化的军队”对于战胜敌人具有重大作用,发展文化教育、建设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在新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二是在论述政治、经济、

文化三位一体的关系中,号召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三是提出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学术文化的重要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发展方法。这些重要论述,奠定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在总结以往文化建设经验教训、启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时候,邓小平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社会主义的文化科学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快,“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具体来说,一是创造性地提出并使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指出两个文明都搞好,两手都要硬,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是对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提出了“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提出文化建设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三是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改革开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些重要论述,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

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江泽民着眼于文化建设新的形势,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强调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推进改革,越需要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根据文化与经济和政治深入交融的发展趋势,作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论断,把先进文化纳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认为建设先进文化与发展先进生产力,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二是提出理论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三是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倡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些重要论述,继续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文化建设更加具体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进而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一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二是提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力破解文化改革发展难题,不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文化建设规律,从理论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还残留着一些封建主义的毒瘤、以及外来得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此,我国文化的主体已经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文化。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精神上还带有明显的旧社会的痕迹,存在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由于我国有着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和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些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腐朽思想文化有着十分浓厚的历史积淀,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而会长期存在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经济领域的权钱交易现象、政治领域的个人专权现象、人际关系上的“走后门”现象以及思想作风方面的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等。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存在,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侵蚀着我们党的健康肌体,败坏着社会风气和党风,是某些党员、干部腐败变质的重要思想根源。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通过社会主义建设逐步铲除这些腐朽思想文化存在的条件和土壤,另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引导他们自觉地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不仅经济联系空前紧密,思想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也不断增强。我国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对其他国家的思想和文化持开放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国外资本主义的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必然伴随着各种积极有益的思想文化进入我国,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而西方敌对势力也千方百计输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他们的腐朽文化,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以达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识别能力,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什么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这样,才能做到在与国外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同时,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腐蚀和侵袭。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十分重要,直接关系思想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成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如果不能自觉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有效地构建起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思想防线,就有腐化变质的危险,就有被西化和分化的危险。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界限的重大意义。

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骄傲,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所以我们这代人以及子子孙孙都要好好学习崇高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中直党建》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者:陆德生)

篇二: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1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之间的竞赛。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居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座又一座城市以其崭新的面貌不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之强大”的语言??然而当与国外那些经过历史岁月洗礼却光彩不减的魅力城市相比时,我们看到了中国城市的差距:城市建设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缺少长期规划??城市是一个国家中观层面的组成要素,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国家建设的中心单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和表现,是人类文明和一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文化理应传承国家历史文化、创新国家现代文化。城市文化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城市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现状;思考

正文:

1、 对城市文化及城市文化建设的理解

理解城市文化,必先理解城市。“美国城市社会学家R·E帕克曾说过,城市决不 仅仅是许多个人的集合体,也不单单是各种社会设施,诸如街道、建筑物、电灯、 电车、电话等的聚合体;城市也不只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如法庭、医院、 学校、警察和各种民政机构人员的简单聚集。城市还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 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换言之,“城市决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 城市己同其居民各种重要活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类属 性的产物。”城市是城市文化的容器,城市文化附着在城市这个在载体中,渗透于 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着城市的兴衰历程,指引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是 城市的“精气神”。城市文化一经形成,即使是城市的经济、物质、制度环境发生改 变,城市文化在短时间内都很难发生变化。城市文化的隐匿性决定了其坚固性,我 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摧毁城市的高楼大厦,却无法轻易的摧毁城市的灵魂。同样,城 市文化的塑造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这是个在各种有形的城市活动中一点一滴、逐 渐形成的过程,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强制性。狭义的城市文化主要指意识 形态、知识形态等城市的精神财富,是广义城市文化结构中的深层部分和核心部分, 即广义城市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广义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中由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广义城市文化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精神文化。

因此,可以说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美国建筑大师沙里文曾说过: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 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居民的文化追求。文化是需要传承和发展的,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所以任何一个城市在进行城市文化建设时, 都需要立足于原有城市文化基础, 使城市文化环境独具特色。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欣欣向荣, 但在城市发展的前期, 走的是 重经济、轻文化 的道路, 城市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以城市文化的破坏为代价的, 城市个性赖以存在的基础 文化底蕴被忽略了。近年来, 人们开始认识到了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政治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 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各地城市文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 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对于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提高城市社

会成员整体素质,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力量。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 如何进行城市文化的建设, 作为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 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和主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位和作用越来与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凸显了文化对于发展的战略意义。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曾经引领过先进文化的文名古国。城市文化理应传承国家历史文化、创新国家现代文化,并且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城市竞争力需要城市文化。城市化水平折射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区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经济竞争力又包括文化竞争力。地域文化的异质程度决定了其吸引力和辐射力。当前,文化竞争力作为一个可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城市文化有利于强化城市居民意识,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其次,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的定位,丰富了城市的内涵。同时,城市文化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内存力量,增强了城市的底蕴。

城市文化建设推动中国新形象和新价值体系的形成。当代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并且正在经历着新一轮更新层次的改革开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开花,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的形象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先进的文化价值体系正在形成。中国的形象需要城市形象的阐释,中国的先进价值观需要先进城市文化的巩固和深化。建设文明城市、提高市民素质需要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文化设施组织。随着物质产品的丰富,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进步使文化产品的供给日益转变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话题,将使对文化产品的获得日益转变为人的一种基本权利。这种文化权利应该包括文化创造的权力、参与文化建设的权力、消费文化产品的权力、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力。通过这些权利的实施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建设文明城市。总之,城市文化建设是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的根本途径。

3、我国城市文化建设

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尚不成熟,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科学相比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如:

(1)城市形象趋同现象。城市形象是城市的皮肤,是城市文化的外在物质表现,是外界了解城市的直接窗口,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如法国巴黎的香榭利舍大街、几何形图案的凡尔赛花园、纽约曼哈顿岛的摩天楼群、阿拉伯世界如开罗城市市容等等;我国的水乡苏州和它的园林、西安古城的格局、拉萨的布达拉宫。这些建筑都是其文化在形象上的投影。而我国的城市建筑破坏现象却很是严重。旧城改造本身并没有错,符合中国城市化的需求。但是,中国的旧城改造后的城市建筑丧失了城市的特色、丢掉了城市的象征,割断了城市生命的脉络。被建筑大师吴良铺称之为“好的拆了,滥的更滥,古城毁损,新建凌乱”的“建设性的破坏”并且,一个国家的城市之间是应该有互补性和协调型的,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设计却丧失了互补性中共性文化魅力。西式建筑风盛行对西式建筑的盲目崇拜,对国际化大都市的盲目追求,使城市形象处于“四不像”的尴尬境地,不中不西,不土不洋,或者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该安慰自己:“四不像”也是一种特色。中国人在感叹“进步”的同时,却丧失了原有的那份惬意和亲切,外国人在.惊叹“发展”的同时,却找不到了中国特色。或许他们应该感觉到闻到乡土的气息,在中国泛“西式化”“东方日内瓦”、“小巴黎”??这种“特色”的建筑中寻找乡情,完全是为特色而特色,陷入特色误区。城市之间简单模仿复制现象严重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追风热此起彼伏,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问题之一。大城市的建设效仿国际大都市的,中小城市学习大城市的模仿经验。南方和北方的城市一个样。城

里城外一个样。高楼大厦、立交桥、休闲广场、娱乐城??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形象低俗,缺乏历史厚重感。犹如一个漂亮的美人儿却没有血色。更有甚者,美貌与血色尽失,惨不忍睹。“英国《卫报》对中国朝向现代化的高歌猛进,提出了直言不讳地批评,称中国是一个由一千个雷同城市构成的国家。”

正如《城市文化北京宣言》指出,城市化、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生活改善的同时,也给当代人带来巨大的挑战。城市发展正面临着传统消失、面貌趋同、形象低俗、环境恶化的等问题,建设行破坏和破坏性建设的威胁依然存在,城市文化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城市建设如果缺乏突出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厚重感,就像是没有灵魂和血肉的躯壳,丧失活力和发展潜力。纵使表面看似再辉煌的繁荣,也注定是徒有其表。

(2)城市文化定位单一,脱离城市自身特质。城市文化的重点在于特色,在于与众不同,在于能通过城市文化进行身份识别。拥有这样城市文化的城市才能散发出持久的魅力,才能带来持久而广泛的效益。当前,我国的现状是:提到城市文化定位,几乎每个城市都是“海纳百川、包容兼蓄、开拓进取、和而不同、与世界文化接轨、打造国际性文化都市、打造文化强市”。这样的文化定位泛泛而谈,无法实现差异性;这样的城市文化对城市的发展只能起到一个基础性的建设指导,不能够使城市富有强劲的发展动力。这样的城市文化定位不是城市独有的,而是每个城市共有的,共有的城市文化是无法打造与众不同的气质。不顾城市定位和自身的特质,盲目打造“音乐之都”“艺术之城”“创意之都”“电影之城”“绘画之都” ??使本已科学的城市文化定位让位于时尚的名词。城市文化定位不是追赶流行,而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于理解城市历史,审视城市现在,预见城市的未来,是对城市内各种历史的与现在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整合和提炼。

(3)城市形态特征的丧失.中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城市类型各不相同, 城市形态也应该多种多样。但是当今我国城市形态正出现 千城一面 的现象, 城市设计中模仿、抄袭、复制等现象十分普遍, 诸多城市正在失去自己所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城市形态的趋同性成为各个城市文化建设的瓶颈。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各级城市的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在实施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热衷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味追求城市形象建设的 国际化大都市 , 而对于本该显现城市历史积淀、城市个性和品味特色的功能建设却忽略不计, 使城市面貌的趋同性愈发严重。

总而言之,中国的城市文化建设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对文化产业的片面理解和过分热衷以及中国制度本身政绩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来解决,从而是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4、面对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展望当前中国的城市建设, 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 即创新的追求和保护的呼吁。为使中国的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重视和强调政府部门在城市文化发展和建设中的主导和保障作用;准确把握城市特质, 科学规划城市的文化形象;加强区域合作, 走区域城市、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城市文化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和谐发展。城市文化若想扩大其影响力,需要把文化建设的成果反映到城市的经济形态、文化形态、建筑形态等多种城市形态中去。因此,城市特色文化一经确定,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和普及,根据不同的特色文化类型采取不同的运作手段。

5、结语

特殊国情和城市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决定了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城市文化依托于城市载体, 由政治系统、经济系统以及文化系统共同维系其生存和发展, 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现, 对区域性经济文明建设, 政治民主文明建设、文化多样性文明建设, 以及社会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重新界定城市文化的重要地位, 提

高城市本身的品质, 使城市文化朝着良性的高级化发展, 是一个城市对社会对未来对人类负责的过程。因此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实现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共同繁荣, 应该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新战略。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

[美」R·E,帕克等,宋俊岭等译.《城市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宫天文.《我国城市文化建设问顾与对策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李颂华,陈波.《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长安学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俞思念. 《当代中国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 学习论坛, 2010, ( 9)

李先逵. 《城市文化的创新与保护》. 南方建筑, 2008, ( 1)

薛晴, 霍有光.《城市文化发展趋势及经验分析》. 前沿, 2010, ( 9)

任致远.《城市文化: 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亮点》. 城市, 2010, ( 3)

刘 雯,杨爱荣.《论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篇三: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首页自己设计

摘 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科学理论是八十年代初由美国学者提出来的,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受到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并且在我国沿海开放地区迅速传播开来。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所以只有着重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其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从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国企企业文化的运行模式进行总结和思考,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核心和措施,把保留传统文化和吸收外国先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

目 录

1 我国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 ???????????????????3

1.1改革前“非系统性、外显性”企业文化 ?????????????3

1.2改革初期“模糊、隐性”的企业文化 ??????????????3

1.3改革现期新型的企业文化 ???????????????????4

1.4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建设 ?????????????????4

1.4.1认识力度不足 ???????????????????????4

1.4.2盲目崇拜 ?????????????????????????4

1.4.3无效论 ??????????????????????????4

2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5

2.1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 ????????????????????5

2.2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本质 ?????????????????5

2.3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传统文化 ???????????????5

2.4缺乏创新和个性化 ??????????????????????6

2.5家族特色浓重 ????????????????????????6

3 当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建议 ?????????????????6

3.1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人为本 ??????????????????7

3.1.1发现并关注细节 ??????????????????????7

3.1.2立足于内部 ????????????????????????7

3.1.3走出口号,走向员工 ????????????????????7

3.1.4融进员工的意识 ??????????????????????7

3.1.5突出和依靠主体 ??????????????????????8

3.2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 ?????????????????????8

3.3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同时注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9

3.4注重企业家文化建设,带动企业的文化建设 ???????????9

3.5开放思想,摒弃陈见,不断加强学习 ??????????????9

3.6企业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 ???????????????????9

3.7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 ????????????????????10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任何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受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外来文化及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个性、社会性和群体性。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却是不能超越国家民族界限的。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不断摸索中创建有本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1 我国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

1.1改革前“非系统性、外显性”企业文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没有经历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所以我国企业文化是在传统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生成阶段,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不系统但又具有很强外显性的企业文化,它更多地受当地社会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的影响。虽然企业文化未系统成型化,但在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上都有很强的外显性(或称可觉察性)。国有企业从厂长到工人每个人都有一种共识:“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爱厂如家”,“勤俭节约”,“勤劳苦干”,“无私奉献”,“遵纪守法”等。由于受到上述理念的支配,工人们上下一致,团结奋进,以极大的热情完成上级下达的一个又一个任务。从建国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来看,这种外显性的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强正面的影响。

1.2改革初期“模糊、隐性”的企业文化

改革初期,由于十年动乱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巨大创伤,造成了人腾飞的情感和信仰危机,人们彼此间不再相互信任,不再坦诚交流。而对外门户的打开,在带来改革、创新的新风尚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个人主义观和拜金主义。人们对未来会怎么不知道,都抱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个人主人拜金主义和人们之间的冷漠相结合形成了一股文化暗流,如“当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少管闲事,明哲保身”等,这严重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贪污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公共水房水龙头的水在哗哗的流,人们熟视无睹。这是一种未公开化,却又在人们心头潜移默化地起作用的隐性文化。国有企业在改革初期大幅度亏损的原因除了体制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办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外,这种隐性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1.3改革现期新型的企业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以及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产生。

这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系统性、开放性的企业文化。它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使企业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这种文化是一种战略支持性文化,由于它与企业的经营策略紧密配合,因此能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新型企业文化的分类,参照约翰.科特的方法,把其分为三类:强力型企业文化、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和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分别实施相应的企业文化战略。

1.4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建设

近20年来,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的培育企业文化。但从总体来看,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间较短,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企业以市场经济文化为背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尚不成熟,在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文化的沟通与竞争中显得乏力。主要表现在:

1.4.1认识力度不足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好与差都是领导的事情,这就导致领导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表现出来,强加于企业内,根本无视企业的客观事实和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员工则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领导的事情,与自己没什么关系,没有与企业共存亡的意识。的却,企业领导要带头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企业文化还需要全体员工认同后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要让员工知道我们都是一条船的。

1.4.2盲目崇拜

有为数不少的人听说过企业文化的作用,因此就将其看做仙丹灵药,无论企业出了什么问题,都归咎于企业文化的问题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真正的意义和作用。在每个企业的文化的表述都是分层面的,在不同层面上的基本价值主张,形成了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差异性;而隐含于基本价值主张背后并起整合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企业文化共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有相同的东西,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囫囵吞枣。

1.4.3无效论

由于人们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作用不够深入,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用处,因而也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古代有句老话“好酒不怕巷子深”,多数企业认为,只要质量和销售上去了,品牌在市场的地位就自然高了,形象就出来了,至于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91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