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时间:2016-11-04 14:55:2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6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2016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一、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1.健全城乡医疗服务网络。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促进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协同发展。严控公立医院规模,逐步减少特需床位,调整设置一定比例的康复医疗和老年护理床位。重点扶持精神、儿童、传染、康复和护理等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在符合条件的综合医院建立慢性病管理中心,推行慢性病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开展“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建设活动,继续培育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为群众提供便利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内涵质量和服务水平。力争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达到10%,新增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3个。

2.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药价格改革动态调整机制,调整提高劳务性收费价格。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和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化解公立医院债务。推进医疗集团实体化,建立社会多元化投资、医疗集团专业化管理、医院运行使用的“建、管、用”分离模式。加快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健康服务联合体,形成县乡联动、镇村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医疗集团医院与辖市区医院之间的危急重症诊疗协作和转诊机制。推进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医院和县级人民医院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实现直连上线,专家门诊预约率三级医院达到85%,二级医院力争达到45%,出院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100%。扩大日间手术试点,缩短平均住院日,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不超过9天,二级综合医院不超过8天,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度有所下降。强化优质护理、临床路径管理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内涵,推进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3.加快推进社会办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重点举办康复、护理院等资源短缺专业机构,最大限度放宽规划限制。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做好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机构衔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卫全覆盖,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转诊机制。完善和落实支持社会办医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指导和扶持,帮助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4.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实施基层医药价格改革,调整提高劳务性收费价格。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按不超过40%的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全面推行有效工时制等考核办法,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落实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定向培养、基层骨干医生培训等办法。

5.构建分级诊疗体系。通过医疗集团、县乡村一体、对口支援等多种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城市公立医院与县(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和预约服务等各项机制,采取特色科室共建、区域资源共享等形式,构建紧密协作联合体,帮助基层提升水平。继续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差距,支付政策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推行急慢分治、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加强医疗集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完善医院与社区分工协作机制。推进晋升职称医务人员基层轮岗制度化,做好医疗集团下派内儿科医生到社区坐诊制度。有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均开设康复联合病房,提升医疗服务协同性和效率。深化“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内涵,引导基层医务人员为签约对象特别是重点服务人群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扩大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范围。

6.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创新编制和人事管理,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总量,原编制数按原办法管理,新增编制数由市编制部门实行备案管理、动态调整。探索编制外聘用人员总量由编制部门备案管理办法,备案管理人员与编制内人员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同等对待,实行同岗同酬。针对卫生行业特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实行年薪制等多种形式自主分配方式,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贡献突出等人员倾斜。推行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

7.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面推进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规范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建设,强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加强中医机构康复病区建设,开展“医养结合”试点,逐步形成特色。开展我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程,选配40名中青年业务骨干为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力争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力争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建成标准化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1.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涵。2016年,按常住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辖区不低于52元,辖市不低于40元。加强条线间综合协调,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和业务指导机制。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全面落实国家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三位一体”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加强传染病防控,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20/10万以下。继续实施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疟疾、麻风病等重点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圆满完成中盖结核病项目二期试点工作。启动并推进艾滋病城市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推进计划免疫规范化建设,打造计免“安全年”,确保儿童预防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数字化计免门诊建设,年内全市数字化门诊建成率达80%以上。规范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扩大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示范项目试点范围,新增脑卒中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病种开展规范管理试点工作。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年内力争再建成国家级示范区1-2个。

3.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巩固妇幼保健服务年创建成果,提升妇幼保健服务内涵,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继续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儿保门诊标准化建设。2016年,全市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4.健全完善卫生应急网络。推进基层卫生应急能力规范化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强化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网络建设管理,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处置水平。力争全市各辖市区全面达到省级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要求,建成5个以上省级卫生应急示范乡镇。

5.加强爱国卫生工作。落实“健康”2016年项目,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启动农村改厕提升工程世业镇试点工作,完成改厕任务2000户,其中生态厕所建设800户,积极探索无害化卫生户厕、污水管网收集、生态厕所等多种形式并进的高效综合改厕模式。完善覆盖城乡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提升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卫生镇、卫生村创建工作,组织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1.调整医疗保险政策。完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补充医保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险政

策,统一全市医保政策框架,加快实行医保市级统筹。加强基本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的衔接,提升医保和救助制度运行效率。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个人对自付医疗费用部分投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2.改革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完善总额预算下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等相结合的复合式付费方式,优化医保结算考核方式和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编制原则和流程,严格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医保与医疗服务协商谈判机制。调整完善区域外转诊制度。建立健全异地就医结算机制。

3.加强新农合制度建设。以统筹地区为单位,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50元,其中财政补助部分达到380元。进一步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努力缩小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与实际补偿比之间的差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保持在75%以上,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占比稳定在35%以上。

四、改革药品供应保障

1.优化药品流通供应机制。探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房社会化改革和医疗机构药品内外供应链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医疗机构与供应商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强化医院药事管理责任,鼓励医院处方外配,为群众提供更加放心、快捷、价廉的医药服务。

2.巩固基本药物制度。调整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政策,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康复专科及特色专科用药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切实加强用药管理,保障基层药品供应,满足群众用药需求。不断提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逐步实现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探索建立社区全专联合门诊,促进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药衔接。

3.加强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与监管。严格执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制度和程序,加强网上集中采购工作,确保各医疗机构的药品、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的正常供应。认真组织辖区内公立医院与入围企业进行价格谈判,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加强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考核监管,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基本药物和高值医用耗材供货企业积分考核管理和公示制度,引导供货企业遵纪守法、诚信履约。

五、强化医疗卫生监管

1.健全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推进医疗卫生属地化、全行业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人员的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

2.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卫生行政许可、日常监督和行政处罚等制度建设。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广告、非法采供血等专项行动,维护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医疗诊疗行为,严肃查处医院分解处方、分解住院等现象。加强信息公开、多方参与和数字化监管。继续巩固和推进“阳光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院医患沟通中心建设,落实首诉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医疗风险共担机制,建立以医疗责任保险、基本医疗意外保险和无过错医疗损害救助为主的“三位一体”医疗损害赔偿救助机制。优化重组我市医疗纠纷处置流程,构建“医疗纠纷一站式调处”模式,强化保险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置中的作用,优化医疗生态环境,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推进智慧健康建设

1.扩大基层远程会诊覆盖面。建立区域、集团及辖市远程会诊中心,开展影像、心电、检验及病理等远程诊断服务。建立集团与辖市人民医院影像协助诊断、检验及病理的集中诊断系统。各辖市(区)有2-3个社区服务中心的影像、心电系统与集团对接。康复

集团、成员医院及社区实行检验及病理集中诊断,江滨集团(江大附院、市三院、市中医院)建立远程病理诊断系统。

2.增强智慧医疗服务能力。以市民卡、居民健康卡为介质,统一全市就诊卡,实现健康诊疗信息共享。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信息,完善居民健康查询服务系统,优化预约诊疗功能,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电视、12320热线、建立自助终端助等方式,推动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务。

3.提升综合卫生管理系统功能。完善基层业务系统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医疗服务、医疗行为、药管理品等有效监管。新建综合卫生管理系统,为卫生管理提供数据采集及报表分析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4.加快信息系统应用功能建设。规范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强化信息整合与共享,提升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功能。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诊疗信息共享,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优化急救、血液管理、疾控及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单位系统应用功能,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水平。

篇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状况调查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状况调查

摘要: 为逐步缓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9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不利影响的同时,正式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立了改革的近期和长远目标。随后,国务院公布了近期医改实施方案,正式实施五项重点改革。

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地和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稳步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医改成效不断显现。 关键词:改革、完善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以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农合以及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并逐步完善。

去年,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2.6亿人。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29亿人,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长6.8%,提前完成了参保人数达到4.1亿的目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34亿人,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

同时,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20元。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普遍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大部分地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60%。80%左右的统筹地区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广州、珠海等地进行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探索。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儿童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正式启动,4600多名儿童得到了及时救治。

另外,我国城乡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和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资金达到110亿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救助对象从五保、低保对象扩大到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内容从住院救助逐步延伸到门诊救助。各地基本医保经办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90%以上的统筹地区首先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区域内就医费用的即时结算。福建、湖南等8省(区、市)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60%左右的地区实现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京津沪和西藏实现省级统筹。重庆、天津、宁夏等3省(区、市)以及170多个市、县实行了基本医保城乡统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各地普遍开展。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

去年,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在继续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配套推进基层机构改革,制度实施成效逐步显现。

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国已有60%左右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安徽、江西等8省(区、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同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进一步显现。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呈现出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住院日均费用下降、门诊人次上升的“两降一升”的良好势头,群众基层就医负担开始减轻。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有关部门在不断总结和实践论证的基础上,

制定和出台了基本药物采购指导意见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意见。政府主导的省级非营利性药品集中招标平台在31个省(区、市)广泛建立,以省为单位、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合同管理、统一配送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逐步建立和推广。基本药物使用和报销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在80%以上实施基本药物的县(市、区)得到推广,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编定岗、绩效考核、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等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制定和备案 审核,11个省(区、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兑现到位。20多个省(区、市)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核定。超过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岗位聘用。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强

去年,各级政府把“强基层”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得到了切实加强。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2009年建设的基础上,去年中央又安排资金支持了近900个县级医院、162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22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1250个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极大改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医改实施方案预定的建设任务提前基本完成。

各地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实施,逐步提升基层人员服务水平。1.6万基层医务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在岗培训广泛开展。同时,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9000名左右,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的5000名订单定向培养免费医学生已经顺利入学。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去年进一步明确,突出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推动这些机构运行机制的转变。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服务重心逐步转移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居民健康管理上来,努力使城乡居民不出乡镇、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方便、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据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去年,各地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省(区、市)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落实到位。全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48.7%和38.1%,全国孕产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84%和81.5%,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超过96%。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范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广,3550 万高血压患者、919万糖尿病患者和170万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浙江、上海等地还进一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拓展服务的深度和范围。

各地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育龄妇女“两癌”检查、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改炉改灶和改厕等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组织实施,超额完成年度预定任务,有效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新增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顺利,累计完成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2400例左右,阻断率超过75%。

去年,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启动实施了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

设规划,安排中央投资20亿元支持了110所省、市、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并安排了11亿元配备相应的设备。

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围绕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中央确定的上海、镇江、鞍山等16个国家重点联系试点城市和各省(区、市)去年确定的试点单位全面启动试点,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为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积极开展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补偿机制等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改进。同时,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办法,扩大改革受益面。一些地方以病人为中心优化诊疗流程,规范医疗行为,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缩短看病就医等候时间,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全国已有1200所三级医院实行门诊预约、错峰就诊和分时段就诊,3800多所医院(含1064所三级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1300多家医院试点实行临床路径管理。

我国去年还进一步完善了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国家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项目,组织城市医院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目前,组织包括军队医院在内的1100个三级医院与2381个县级医院建立了长期对口协作和支援机制,提高了基层服务能力。上海、北京等东部9省份与西部8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建立省际对口支援关系。

2010年,多元办医的格局进一步优化。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扫清了政策障碍,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发展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同等待遇,有力促进了多元办医格局的形成。有关试点城市制定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

关于医疗体制改革调查问卷

1. 职业()

A 学生 B 已工作

2. 在民生四大难题中,医疗是不是你最关注的项目?()

A是 B 不是C和其他差不多

3.如果您感冒了或者身体有所不适,您会选择去那类医院?()

A 大医院 B 社区卫生院C小医院 D 买点药,在家休息

4.您对医院的选择主要是考虑()

A.医院水平的高低B 治疗价格C服务好坏 D就近原则

5.你认为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相比,那一个收费相对比较合理()

A、大医院 B 社区医院 C两者都差不多

6.您对目前国内的医疗现状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满意 C. 一般 D.不满意

7.您认为目前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医疗制度不完善 B.就医费用过高 C.医务人员态度差 D.医生不称职

8.你认为药价虚高的情况是否存在()

A.存在并且情况十分严重 B.存在但不太严重 C.不存在 D.不了解

9.您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 ()

A.很满意 B.有缺陷但可提高 C.有缺陷但很难提高 D.很不好

10.以下是关于医德医风的观点,您同意那些呢()

A.有些医生态度过于冷淡 B.有时看病熟人插队 C.随便收红包 D.没有很好从病人角度出发,理解病人心情

11.你现在有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A.有 B.没有 C.了解但条件不允许D.对医疗保险不太了解

12.关于医疗保险,你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保险额度太少 B.覆盖范围太小 C.报销程序太复杂 D.自付费用过高

13.您对目前正在实行的医疗改革的了解()

A.很了解,B.基本内容都知道 C.略知一二 听说但不知内容 D.没听过

14.您认为应在哪方面进行医疗改革()

A.基础设施建设 B.医疗保险 C.看病买药贵价格方面等问题 D.完善制度 E.医疗资源在城市和农村的合理分配 F.政府的制度和职能的改变

15.您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A.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利 B.于发展医疗水平 C.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D.没有感觉

各类条款:

一、FOB(Free on Board)

卖方责任:

1. 一段运输(卖方工厂—启运港) 2. 出口清关 买方责任:

1. 两段运输(启运港—目的港—买方工厂)

2. 进口报关(文件+费用)

备注: 1. 如果卖方有进出口经营权,则有责任准备所有出口清关文件,如果无进出口经营权,需要货代公司办理, 则卖方有责任为此次手续付费。

一套完整的出口报关资料包括:(卖方拥有进出口经营权)

(1)出口核销单(正本,盖公章)(EX Verification declaration)

(2)出口报关单(正本,盖公章,EX customs declaration) (3)报关委托书(公章+法人章,共三联:白+黄+红)

(4)报检委托书(公章,一联)

(5)装箱单(packing list)+发票(invoice)+合同(contract)(公章)

2. 如果卖方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出口的货物又需要退税的前提下,该卖方会找一家贸易公司做代理出口业务。出口报关资料用该贸易公司的抬头,货物明细是该卖方的。出口退税的金额归该卖方。该卖方付贸易代理费给买方。

一般此种情况,中国市场上出口贸易代理费是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八。

3. 如果该卖方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出口的货物也不要退税,卖方一般会委托货运公司来买单出口。货运公司会自己买单或者委托报关行来进行

二、EXW:(Export works)

卖方责任:无

买方责任:

1. 三段运输费用(卖方工厂—启运港—目的港—买方工厂)

2. 两次清关文件及费用(出口+进口)

3. 进口的关税和增值税

三、DDP(与EXW相反)(Duty-Delivery-Paid)

卖方责任:

1.三段运输费用(卖方工厂—启运港—目的港—买方工厂)

2.两次清关文件及费用(出口+进口)

3.关税+增值税(duty/vat)

买方责任:无

四、DDU(Duty-Delivery-Unpaid)

卖方责任:

1.三段运输费用(卖方工厂—启运港—目的港—买方工厂)

2.两次清关问价及费用(出口+进口)

买方责任:

1. 进口:关税+增值税

五、FCA ( Free on carriage)

卖方责任:

篇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内部参考)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刘新明

(6月15日)

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文件出台的过程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伴随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30年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对30年来改革取得的历史经验和成就作了深入的总结。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帷幕。也是卫生事业开始新的探索,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情况。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当时的卫生部党组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医疗卫生事业也要探索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转换机制,通过改革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这段时间的卫生改革分四个阶段。改革的每一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针对的问题,改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都不尽一致。我们卫生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思路和措施,也不尽一致。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段改革的历史。

第一,存在的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卫生改革

刚刚起步,卫生改革面临重要问题:长期计划经济造成卫生资源的严重短缺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当时情况叫“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 第二,逐步开展医改的有益探索。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国家还处在拨乱反正过程中,十年动乱导致整个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各行各业都需要较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卫生事业又迫切需要大的发展,要探索一条发展卫生事业的新的筹资道路。计划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是供给制,发展全部靠国家。30年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如允许个体开业,满足人民需求;国有企业和军队医院向社会开放;逐步放宽和放开药品的价格等。

第三,改革开放30年卫生改革取得的成绩。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前所未有的壮大,主要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手段、配臵水平有极快的发展,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改革不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而且医疗技术得到发展,服务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资源配臵失衡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国大概80%左右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在城市大概有70%—80%左右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占全国70%人口左右的农民只占有20%左右的卫生资源。城乡间、地区间不平衡,不同人群之间所享有医疗资源不平衡。

第二,卫生费用增长过快。从上个世纪80年到2005年的25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29倍,GDP增长20几倍,实现了几个翻番。同样在25年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52倍,远远快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卫生总费用中居民个人支付费用增长了133倍,远远超过了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在这25年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4倍和17倍。

第三,保障制度不健全。2004年,我国真正享有比较正规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只占总人口的1/10左右,从全国的情况看,存在很大差异,医疗保险制度只覆盖一亿两千万人。新农合刚刚开始建立并试点。保障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四,政府投入不足。多年来,我国卫生事业投入的整体水平是偏低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职能和责任在逐渐弱化。上世纪80年代前后,整个卫生总费用中来自政府的投入大概占总费用的40%左右。到2003和2004年,这个比重发生了倒臵,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17%,城乡居民个人支付的费用上升到59%。政府投入不足,责任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发展。

第五,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公益性弱化。政府责任弱化,投入减少,投资严重不足,医疗卫生事业要维持、要发展,只能靠市场筹资,这种情况下公益性必然弱化。

第六,药品的问题。从药品的生产、定价、流通和使用的各

个环节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药品定价机制不健全,以药养医也导致药品的过度使用。

(三)开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2003年以后,我们卫生改革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卫生改革发生了新的转型,在经历“非典”疫情后,我们深刻反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解决好经济与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的问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更加关注卫生事业的发展。

这些年来,改革重点放在强化薄弱环节上。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控制。二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三是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把人民群众的一般性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在基层。

(四)改革文件形成的过程。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始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2006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了第35次集体学习,党中央决定把卫生改革问题作为集体学习的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就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温家宝总理多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医改问题,听取各方改革意见。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召开部际协调会议,研究医改问题。

第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成立。国务

院于2006年6月下旬,决定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小组任务是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卫生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卫生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性工作。一是调查研究,确立四个重点专题,即体制问题,投入问题,保障问题和药品问题。二是又梳理出重点问题,进行内部的专题研讨,最终对改革思路形成重要共识。三是委托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机构,如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开展独立的研究,提出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当时社会上炒作有多套方案,其实最终只有一套方案,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最终出台的两个文件,其他都是为国务院部际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建议。

第四,文件起草过程。深入调查研究,形成总体思路,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认真研究反复修改,最终到今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修改后,原则通过了改革的文件。中央政治局随后听取小组的汇报。在今年的3月底,4月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以中共中央6号文件正式下发。《实施方案》以国务院12号文件正式下发。这两个文件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制定方案阶段进入全面启动实施的阶段。

二、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思路概括为一个目标,四梁八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90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