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

时间:2016-11-02 11:34:5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护理学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

学生 :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专 业:

实习单位: **学院护理学院 毕业论文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 护理学

2013年5月

第1页共7页

目 录

摘要--------------------------------------------------------3

关键词 -------------------------------------------------------3

前言--------------------------------------------------------3

1 护理体会------------------------------------------------- 3

2 护理 -------------------------------------------------------4

2.1心理护理 -----------------------------------------------4

2.1.1 术前心理护理----------------------------------------4

2.1.2 术后心理护理 ---------------------------------------4

2.2 造瘘口护理 ----------------------------------------------5

2.2.1结肠造瘘口的护理 ----------------------------------------5

2.2.2 饮食护理----------------------------------------------5

2.2.3健康教育---------------------------------------------------5

3 并发症的护理-----------------------------------------------5

致谢---------------------------------------------------------6

参考文献 ------------------------------------------------------6

2011年5月

第2页共7页

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

张三指导:李四

(1.2011级8班;2.**学院护理学院) 12

【摘要】目的:指导帮助患者正视并参与结肠造口的护理.方法:通过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造口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肠造瘘口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对

治疗的信心。有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及家属掌握造口护理的方法.结论:术后正确的造

口护理及护理指导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 护理 造瘘口

直肠癌包括齿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

一。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其常见

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带血或粘液。随着癌肿的增大,逐渐出现大便扁

细、排便费力,甚至出现腹痛、腹胀等梗阻表现。直肠癌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与术后调

理都非常重要,是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如

直肠癌位置低,距肛门7cm以内,在切除癌肿同时切除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约5 cm直

径以及全部肛管括约肌。乙状结肠近端在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工肛门。做好人工肛门的

护理,是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患者康复治疗的首要点。是提高造

瘘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重新走向社会的前提。

1 临床资料

**省**市**人民医院外科2013年2月—2013年5月收住确认为直肠癌患者9例。

男6例,女3例,年龄59—75岁,平均68岁。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结肠造瘘口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要终生使用

人工肛门袋,这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并使其承受躯体、心理等多方面的痛苦

[1]。

2.1.1 术前心理护理

(1)抵抗反应[2] 低位直肠癌患者有7位不愿接受患癌症的事实,以为“不可能”、

“弄错了”。个别患者虽然不确切知道自己的病情,但在了解癌症的预后之后,而拒绝

治疗。此期我们应该尊重家属和转折的隐私权,耐心细致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好解释,

第3页共7页

并以暗示的手法解释病情,使患者逐渐适应。同时顺其意愿,以缓冲其受伤的心理。与

家属一起做好劝慰,密切保护、防止自伤、自杀事件的发生。

(2) 忧郁反应[2] 个别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症,担心手术的预后情况,不得不面对

子现实,往往表现沉浸在回忆中,且充满了悲伤。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安抚、同情

、体贴、关心他们,正确引导使他们正视癌症,摆脱恐惧和忧郁。同时将同类疾病治

愈的个案给家属和患者讲解,介绍手术和治疗中配合经验,并邀请情绪乐观及教会患者

做放松训练。要求患者尽量配合术前各项检查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能力。

2.1 .2 术后心理护理

(1)自卑反应 术后开放造口期间,由于造口器材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气、漏粪现

象,致伤口、床褥污染,患者会失望,认为自己是残废,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自卑心

理由此产生,患者不愿意会客,甚至拒绝外出和社交,有研究表明造瘘口术后患者的生

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2] 。此期我们必须耐心教会患者如何选择适合的人工肛门套,并指

导其做到及时清洗、及时更换,教他们清洗造口的护理技术,要求他们注意保护造口周

围的皮肤,涂上氧化锌油、膏,防止早口周围皮肤损伤,清洗时注意不要用刺激的碱性

用品或消毒药水,以免造口周围的皮肤干燥,容易受损。

(2)依赖性反应 肠造口开放早期,由于肠功能仍处于紊乱状态和盆腔激惹症,

大量肠液及粪水的漏出,患者表现为无可适从,在造口事实面前多依赖护理人员和家属,

此期我们要教会家属人工肛门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及家属理解简单的步骤,适应人工肛

门的护理,及时做好自理使用的效果观察及造口的咨询,帮助患者解决生活质量问题,

引导患者主动参与造口护理和修饰技巧,使他们适应新的生活。

2.2 造瘘口护理

2.2.1 结肠造瘘口的护理 结肠造口术后,清洁肠造口黏膜和周围皮肤常用的清洗

液有生理盐水、新洁尔灭、含碘消毒液等,而实验研究证实0.9%氯化钠溶液是唯一安全

的清洗液,对粘膜造口无刺激性[3]。教导患者自我护理造口[4],采用示范-参与-自我护

理的模式,让患者观看护理全过程1-2次,之后让患者逐步参与到造口护理中。待患者

基本掌握操作要领后,观看患者自己操作1-2次,以确保患者出院前能完全自我护理造

口。要求因人而异地指导。

2.2.2饮食护理 直肠癌术后禁食3~4天,等肠蠕动恢复,人工肛门排气即有气泡

从造口溢出后,可进流质饮食,选择的食物应易消化富有营养,如菜汤、米汤、藕粉等。

最好是少食多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每日6~7餐。患者可以一周后可进半流质饮

第4页共7页

食,选择富含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食物,如面条、稀饭、馄饨等,也应少量多餐,每日

5~6餐。两周后可进食易消化的少渣普食,禁食粗粮及纤维多的蔬菜,如芹菜等,以减

轻直肠癌的肠道负担。为了方便造口护理,患者最好不吃以下食物。①对肠道刺激性强

的食物,如冷饮、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 ②含酒精类饮料最好别喝; ③易产气的食

物,如洋葱、地瓜、椰菜、豆类、萝卜等; ④易产生臭味的食物,如洋葱、鸡蛋、朱古

力、葱、虾等; ⑤难消化并易造成阻塞的食物,如,柿子、葡萄干、干果、核桃及油煎

食物等。术后患者出院后宜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均衡饮食,生活饮食规律,平时注意

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煎炸、腌制食物,禁忌烟酒,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2.2.3健康教育指导 通过真确的指导患者的饮食和造口的护理让患者对病情更加

了解,使患者对今后的生活更加有信心,在指导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选择合适

的语言,避免用专业的医学术语。指导患者对造口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日常

生活的中习惯人工肛门排便,消除消极的情绪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3 并发症的护理

3.1 吻合口漏 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有效避免或减少术中污染、术后感染,以利

于吻合口愈合。手术操作不当是引起吻合口瘘的重要原因之一[6]。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有

无腹痛、腹腔脓肿等吻合口瘘的症状。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2造口狭窄 多发生于术后8天到数年不等,有报道发生率达2%~10%[7]。多因造

口血运障碍、感染或隧道过窄所致[8]。表现为大便变细、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腹

胀、腹痛。为预防造口部的狭窄,可在肠造口开放后开始扩张。具体方法是扩张是戴上

手套,用示指涂以石蜡油,缓慢插入造口至第2~3指关节处,至造口处停留3~5分钟,开始每日1~2次,7~10天后可隔日1次,半年后每周扩张1次。

3.3 造口周围皮炎 是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肠造口开放后由于粪便、消化液、汗液

及化学物品均可刺激造口周围皮肤而形成湿疹、水疱,轻者皮肤瘙痒、发红,重者糜烂

形成溃疡。指导病人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注意袋口松紧适宜,不可压迫人工肛门,肛

门袋要勤倒、勤洗、勤换,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4泌尿系损伤及感染 术晨置导尿管,使膀胱维持在排空状态,防止术中误伤输尿

管或膀胱。术后注意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保持尿道口清洁,尿道口护理2次/d,必

要时予膀胱冲洗。若发现血尿、脓尿或尿路疼痛有烧灼感即使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3.5肠粘连 指导并协助患者术后早期床上活动,当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尽早离床活动,

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轻腹胀、避免肠粘连的发生,若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明显、肛

第5页共7页

篇二: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专 业 护理学 班 级 学 生 指导教师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方法 分析病例。

结果 临床发现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所出现

护理诊断的症状。

结论 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为更多的患

者减轻不适和痛苦,让护理工作越来越完善。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因 诊断 措施 护理

1

目录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概述 .......................... 3

2. 病因 ................................................... 3

3. 临床资料 ............................................... 4

4. COPD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 4

4.1

4.2

4.3

4.4

4.5

4.6 气体交换受损 ........................................ 4 清理呼吸道无效 ...................................... 6 低效性呼吸型态 ...................................... 6 活动无耐力 .......................................... 7 营养失调 ............................................ 7 焦虑 ................................................ 8

5. 结语 ................................................... 8

参考文献 ................................................... 9

2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在世界上,COPD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第四位,造成了就巨大的社会负担。

2. 病因

吸烟 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成分,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和纤毛运动减退;可促进粘液分泌,使气道净化能力减弱;也可使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和粘液积聚,而易引起感染。慢性炎症及吸烟刺激,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流受限等。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均可导致与吸烟无关的COPD。

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有害气体可损伤气道粘膜,并有细胞毒作用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粘液分泌增多,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感染 长期、反复感染可破坏气道正常的防御功能,损伤细支气管和肺泡。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均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肿。

其他 机体内在因素如呼吸道防御能力及免疫功能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不足、气温突变等都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

3

篇三: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院

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毕业论文 年5月 2011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VI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3 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2 诱因鞋内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lO例。不明原因55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预后;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向患者讲解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对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性,并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范治疗和用药 。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2 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饮食、锻炼计划。再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作用,使患者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2.3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引起的再次损伤和感染。趾甲不宜过长,定期修剪,防止损伤。患者穿鞋、袜应清洁、柔软、轻便、舒适透气,不能擦伤皮肤,避免烫伤或摔伤,注意保持皮肤完整 。糖尿病患者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在40℃ ~80℃ ,每次洗脚不超过10 min,洗完后用软毛巾擦干并检查足部。足部出现破溃或水疱时及时到医院诊治,清洁换药,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2.4 局部护理根据溃疡深度、面积大小、渗出多少以及是否合并感染来决定换药次数进行局部用药 。采用蚕食清创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用庆大霉素16万u、山莨菪碱10mg、胰岛素8 u加生理盐水湿敷,每天换药一次。加强患肢的运动,以防肌肉的萎缩,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指导患者每天仰卧床上,作上、下肢连续屈伸运动,20~30 min,非负重运动和足部按摩。

2.5 心理护理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高,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足部的肉芽生长,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6 注意事项①识别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感觉减退,有麻木或针刺感觉;② 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如遇到意外伤、鞋磨伤、烫伤、足癣等处理不当,均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的发生;鞋、袜要宽松、柔软、透气,鞋带勿系的过紧;③温水洗脚后用软布吸干,认真检查足部,按摩足部以及下肢,注意涂润滑剂保护;④ 保持皮肤完整,防止冻伤、烫伤、擦伤的发生。

2.7 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血糖黏稠度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因长期高浓度葡萄糖致下肢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血管收缩,同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机能不良,毛细血管底膜增生,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血管腔变窄。血管功能异常,血液黏滞度增高,易致血栓形成,使下肢组织营养障碍,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坏疽。治疗不及时,护理不适当或者保守治疗无效而且坏疽边界不清楚,将进行截肢术。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口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8例;年龄60—86岁;病程1—3O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血糖(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

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2 饮食护理多数老年患者摄人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人,其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 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

2.3 运动指导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无心脏禁忌证或严重合并症,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是有益的,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2.4 药物指导及护理 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因体内代谢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感染,须严格无菌操作;老年人体内环境稳定性降低,一些患者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一二个u之差即可出现低血糖或酮症,因此胰岛素注射剂量须准确。注射时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在饭前30 min注射胰岛素,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至的低血糖反应。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时,需注意充分补液,纠正脱水,同时选用普通胰岛素小剂量连续静脉滴注,降低血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补液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补液的成分和速度。

2.5 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3 小结

老年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总之,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68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