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时间:2016-11-02 09:38:2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这个定义正确的文献出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宪章之序言。该宪章1946年6月19―22日在纽约由国际卫生会议通过,1946年7月22日由61个成员国的代表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记录,第2号,第100页),并自1948年4月7日起施行。从1948年至今,该定义未曾作过修改。1986年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提出,健康还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1、行为与生活方式(吸烟、酗酒);2、环境因素(内环境--免疫力、营养状况;理化环境—气候、空气、水源污染、住房、工作环境;生物环境—病毒、细菌、动物、植物;社会环境—家庭、社会、学校、工作场所);3、生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

4、预防性卫生服务,包括医疗条件、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普及等。

? 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应将心理健康纳入到总体健康的定义中去。心理障碍在我国疾病的发病率第一。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1、经验标准;一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即自我评价,二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处于正常或异常状态的判断。2、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对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呈常态分布,位居中间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3、医学标准;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用判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具体而言就是依照是否存在症状和病因作为判断心理是否异常的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这是以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常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如果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与社会不相适应,就被认为有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存在。以上每种判断标准,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需要综合分析利用。

异常心理的后果: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冲动伤人或自杀、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等) 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自杀死亡,约10~20倍的人自杀未遂,即每40秒有一人自杀死亡,每3秒有一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者超过全球武装冲突或交通事故死亡者。如果计算绝对数字,全世界1/4的自杀发生于印度和中国,中国占20%。抑郁症患者一半以上有自杀的念头,15%-20%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所有自杀者中的60%是抑郁症患者造成的。

核心提示:心理健康是我们常常提及的一个词,近年来大家对这类健康也更加关注了,那么对大家心理健康认识有多少呢?什么样的心理是健康的,什么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你是否了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心理类型:

心理健康是我们常常提及的一个词,近年来大家对这类健康也更加关注了,那么对大家心理健康认识有多少呢?什么样的心理是健康的,什么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你是否了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心理类型:

心理烦恼

心理烦恼是指有重大或者持久的心理刺激因素,或伴有不良教育及文化背景,导致出现暂时的情绪烦恼,但是自己可以识别、调节,身边人可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完全能够理解并提供有效帮助。

一般不会持续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种超出正常的情绪烦恼如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等,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就不会出现情绪烦恼。这种明显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烦恼治疗效果好,损害完全可逆,一般在一周以内缓解。

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有可能形成持续的心理问题,这种类型是心理咨询的最佳选择,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即使需要也是短期的,当然如果当事人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一定需要专业帮助。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不良教育或者文化背景造成一定的个性偏差,可能由一定的心理刺激因素诱发,出现暂时或局部的情绪问题,自己可以识别但是难以摆脱,必须需要旁人或者心理医生调节,身边人也许能发现但是发现了只能部分理解,正常人如果处于相同的环境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也许不会马上出问题,但以后仍然可能出现。在局部轻度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中枢神经系统或许功能性异常、治疗效果较好,损害是可逆的,一般在半年以内缓解,也有可能长期遗留少许症状,这种类型是心理治疗的主要选择,如果配合药物治疗也是辅助手段。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有明显的个性偏差,伴随一些轻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现持久的、较大范围的情绪障碍,自己可以识别但是无法摆脱,因此主动求助,普通人难以提供帮助,一般需要心理医生调节。身边人经常可以发现异样但是难以理解,正常人在相同处境下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当事人也会出现情绪烦恼。部分影响自己的社会功能、一般不影响其他人,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障碍,治疗效果尚可,部分损害有可能不可逆,但是程度较轻,这种类型可以叫神经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出现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障碍,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影响严重、广泛而持久,一般病人自己无法识别和调节,也拒绝治疗,

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并且会影响他人。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种异常,但是非专业的帮助可能无效甚至是有害的

篇二:第一章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第一章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渐接近成人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比较全面地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 、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一)中职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一般是指12~18岁。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后期。青春期生理发育最明显的特点是形体的剧变、身体机能的增强和性器官的成熟。

1.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从13、14岁到16、17岁后,脑机能的发育使兴奋和抑制能够协调一致,因此中职生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脑和神经系统要发育到成人水平,还要到20~25岁以后。因而这一阶段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也易疲劳。因此,中职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2.身高、体重的变化

在人的一生中,青春期是身高、体重增长的第二个高峰期。据统计,在青春期,个体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有的甚至可达到10~11厘米。中职生的身高和体重已和成人相差不多,但与成人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各部分的发育也并未停止,只是发育相对缓慢而已。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当的劳动,可以促进中职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加强身体功能的完善,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医学上把男女胚胎时期形成的生殖器官本身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即指性器官。在性器官的发育上,男女性存在差异。一般男性的性器官发育比女性要晚些。女性在8~10岁性器官发育开始加快,以后的发育速度直线上升。而男性的性器官在10岁以前发育很慢,进入青春期后发育加快。中职生月经和遗精的出现,标志着男生和女生已达到性成熟,具有了生育的能力。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还没有达到成人水平,如果这个时候过早发生

性行为,将会给中职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干扰,整个人生发展也可能因此会发生重大转变。

男女两性除性器官以外,在外观及形体上的差异叫第二性征。进入青春期,个体的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女性主要表现为:皮下脂肪丰富;乳房隆起;声音尖细;骨盆较宽等。男性则主要表现为:声音低沉,喉结突出;肩宽臂阔;长出胡须;身材较为高大等。由于青春期皮脂腺的分泌比较旺盛,导致出现粉刺,很多学生的脸上都长了青春痘。这是青春期发育的一种正常现象,会随着青春期的结束而消失。

对于中职生来说,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变化,保持自己的第二性征,接纳认同自己的性身份,是性心理健康和成熟的表现。

4.发育的不平衡现象

青春期发育的早晚在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可以相差好几年。但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此特别敏感。青少年在青春期往往把自己与同龄人进行比较,特别容易发生“早熟”或“晚熟”的顾虑。青春期门诊经常发现,性发育较早的青少年往往心理压力增大,人际关系紧张,孤独和焦虑感挥之不去。甚至有的青少年会觉得压抑、自卑,从而产生交往困难,有的还会产生暴力倾向。

(二)中职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大脑的发育程度已经接近成熟,因此,他们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已趋于成人水平,智力水平已接近成人高峰状态。他们在认知发展上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1. 认知结构的框架日趋成熟

中职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结构各种因素基本上趋向稳定状态,智力的品质和个别差异基本定型。

2. 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职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例如,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的目的性更明确,观察的持久性、精确性显著提高,概括性更强。

3. 认知与情意、个性协调发展

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两者总是相互作用的。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的发展。中职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广泛和稳定,学习动机强烈,理想、世界观开始形成,行为的自觉性更高,这一切都给中职生的认知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因此,中职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他们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4.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中职生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有时也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中职生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爱顶嘴,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

(三)中职生的情绪发展特点。

1.情绪体验丰富,具有两极性

一方面,中职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他们既要适应新的环境,又要面对学习、生活、实习、交友的挫折和冲突。因此,中职生的烦恼相对于少年儿童大大增加,压力冲突日益增多。另一方面,由于中职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优缺点都十分敏感。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有一种优越感。有时又常常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担心,很怕失去自己的自尊。所以在情绪、情感方面常常表现不稳定,具有两极性的特点。

2.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内隐性和文饰性,表达强烈而冲动

中职生能够理解并学会使用情绪表达规则,能采用较为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对他人特别是同伴的情绪反应特别敏感。他们能根据一定的条件或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他们的外在表现与内心体验不总是一致的。中职生的情绪、情感具有内隐性和文饰性的特点。这是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情绪能力的表现,是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中职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快而强烈,带有爆发性和冲动性,情境性强。他们易动感情,遇事好激动,对人对事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情绪一经爆发就难以控制,容易酿成不良后果,特别是在与亲密朋友或异性交往中,更易受激情支配,导致出现过失行为。

3.高级情感发展也趋于成熟

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郑和钧等人通过研究发现,高中生的道德感的发展是以积极的、正确的情感为主,在运用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已形成了较正确的稳定的反应或体验倾向。高中生已处于履行准则与守法的道德定向以及良心或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即科尔伯格所说的“后习俗道德水平”。郑和钧、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中职生的道德感主要是以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理论、道德标准为指导而产生的。因此,大部分中职生的道德行为更加自觉,形成了一种与道德观点、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相联系的道德信念。但与郑和钧等人的研究相比,部分中职生的道德感发展水平较低。例如,有些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和不道德行为缺乏内疚感和羞耻感,无原因地向同学挑衅、顶撞老师,他们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却认识不到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理智感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中职生的求知欲并不仅仅表现在学校的学业学习中,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这种求知感更主要地表现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认识中。比如,一个中职生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很差,但是在非学业学习中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中职生的求知欲比较强烈,但对问题的主动怀疑感较弱,他们在追求知识过程中害怕失败,易因挫折丧失信心。

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美的标准,从审美活动中得到的愉悦体验。美感具有时代性、社会性。中职生美感的发展与知觉、理解的发展有密切联系,也与道德感有密切联系。中职生对美的体验不仅与具体事物形象相联系,而且他们能欣赏一定的抽象的、概括的艺术美,能够理解并初步评价艺术作品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段的技术水平。当然,中职生美感体验水平的发展,明显受制于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因此,有些时候中职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不能认清什么是真正的美,在审美活动中,中职生往往具有从众的倾向。

相对高中生来说,中职生的情绪表现得更加直接、强烈、不稳定;部分中职生情感发展水平较低。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中职生的积极情绪和高级情感;在与中职生进行交流时要注意他们的情绪状态,尽量避免与他们发生直接矛盾和冲突。

(四)中职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中职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涉及自我意识和品德发展两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发展

中职生要比初中生更善于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更善于内省,思考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问题。他们对自我的认识逐渐增强,自我评价日益深刻。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开始逐渐摆脱成人和权威的影响,出现了采纳同龄团体评价标准的倾向。这一时期,同伴对个体的影响会远远大于父母和教师的影响。中职生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自己,而且日趋深刻,表现为他们不仅能分析自己一时的思想矛盾和心理状态,而且能认识到自己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他们能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能以整合的观点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中职生能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相比较,经常进行自我观察和自我比较,并能思考自己哪些表现代表“真实的自我”。他们认为别人也像自己一样仔细地审查自己,因此特别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自我的分化会导致主体我的崛起,但这种崛起在中职生中有矫枉过正的倾向。它使中职生长久地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对周围的事物不屑一顾。相对而言,中职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们开始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放在眼里,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强调自己,维护自己。这种表现很容易被他人误认为是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其实处于这一阶段的中职生内心还是十分脆弱和不自信的,他们也只是暂时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或无意识的利己主义者(因主体我还是孱弱的),大部分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自私自利者。

随着自我意识对主体内心世界的指向和深入,中职生的自尊心强而敏感。他们最怕别人看低自己,最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鼓励。他们会以各种方式在各个领域表现自己,处处争

篇三:心理健康知识有关资料

心理健康知识有关资料

1、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身体和心理的关系是:身体和心理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互动的。躯体患病,难免给人带来心理压力,而心理疾病也同样会诱发各种躯体疾病。

2、世界精神卫生日是每年的10月10日。

3、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

4、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趋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取决于学生的内部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如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奖励而进行的学习。

5、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优势。人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符号、分析、逻辑推理、计算数字等抽象思维的功能,是抽象思维中枢;右半球主要具有非言语的、综合的、形象的、空间位置的、音乐的等形象思维的功能,是形象思维中枢。左右两半球交替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学习疲劳出现。

6、人的大脑左半球控制右半身,右半球控制左半身。

7、说出几个心理学家的名字。如:弗洛伊德、容格、马斯洛、皮亚杰、斯金纳、罗杰斯。

8、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人、成才、健康的基础。

9、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10、消除自卑心理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学会正确归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进行自我表扬、自我激励。

11、成语"杯弓蛇影"是心理学中的什么现象(D)

A.功能固着 B.幻觉 C.思维定势 D.错觉

12、张某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一直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的直接上级李某对他的评价极高。但由于多年未曾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不匹配,以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王某将这一现象反映给李某,但李某回答:“不可能!张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我是了解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现象!”李某的判断,是社会知觉中的:D

A. 第一印象效应 B. 晕轮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定型效应

13、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

A.运动表象 B.一般表象

C.记忆表象 D.想象表象

14、当天记住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A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A 24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15、来路不明、传无根据的言论,属于(A )

A. 流言 B. 舆论 C. 风俗 D. 时尚

16、性格是人对待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18、高中阶段是性格形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内心制约行为的阶段。

19、常见的病态性格有:偏执型性格、攻击性性格、强迫型性格、抑郁型性格、昂扬型性格、易变型性格、显示型性格、冷漠型性格、无力型性格。

20、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的4种特质:1.积极的自我观念。2.恰当地认同他人。3.面对和接受现实。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利用。

21、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方法:1)、了解自我,扬长补短。2)、缓解压力、恢复平衡。3)、培养兴趣、陶冶性情。4)、自觉训练,提高心理素质。5)、知耻立志,赶超他人。6)、和谐相处,以诚相待。7)、寻求帮助,接受咨询。

21、小白一天几十次反复洗手,把双手的皮肤都洗破了,明知不必要,就是控制不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问:小白患的心理障碍是(强迫症)。

23、四轮学习法是指:第一轮,预习。第二轮,听课。第三轮,复习。第四轮,作业。

24、挫折(逆境、打击、失败)是指一个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或干扰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时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25、人遇到挫折后的常见的消极表现:消极逃避、幻想、攻击、压抑。

26、面对逆境,我们应该: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2)、要正视逆境,有必要的心理准备。3)、理智的对待挫折,避免心理失衡。4)、增强挫折容忍力,减少挫折感。5)、建立适度期望值,多增加成功的体验。6)、提高心理调适力,缓解心理压力。

27、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途。——(英)拜伦

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28、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29、情绪的自我调控法:1)、放松法、2)、转移法、3)、及时宣泄、

4)、适度进行自我安慰、5)、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30、心理咨询是针对正常人群的。(对)

31、气质是有好坏之分的。(错)

32、婴儿对人微笑都是没有选择性的。(错)

33、智商又称EQ,是表示天资,智力程度的。(错)

34、弗洛依德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对)

35、弗洛依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但没有死的本能。(错)

36、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错)

37、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需要7~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对)

38、心理咨询主要针对的是不正常人(错)

39、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原则(对)

40、遗忘对于人们来说一定是有害的。(错)

41、某人到精神科对医生说:“医生,我有精神病,我病得不轻,怎么办呀?”这表示他确实病得不轻。(错) 这样说表示他有自知力,并不严重

42、心理健康日是每年的5月25日,倡导中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珍爱自我、追求更高生活质量 (对)谐音:吾爱吾

43、一个人,只要身体没病就是健康。(错) 理由看第一题

44、健康的人就是没有任何心理异常现象。(错)

45、嫉妒是一种对人的嫉恨心理,能够使人心胸狭窄、鼠目寸光、产生气愤、怨恨的心理。

46、自卑是由于意识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

47、自卑的人事实上不一定真的比别人差,只是一种感觉。 (对)

48、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对)

49、挫折对人既有消极的意义,也有积极的意义。 (对)

50、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主要矛盾。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偏激与理智的矛盾。3)、闭锁与交往的矛盾。

51、自信心来源于两个方面:①对自我的肯定和欣赏。②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欣赏。

52、考试之前越放松越容易考出好成绩。 (错) 应该是适度的焦虑、紧张

55、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抑郁质的人。 (对)

56、近一半的在人生中都会遇上有心理障碍。 (对)

57、上网成瘾全称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对)

58、学会描述情绪:“情绪天气图”

喜 开心 愉快 欢乐 欣喜 扬眉吐气

满足 适意 称心 知足 痛快 狂喜

自在 舒心 激动 动心 甜蜜 从容

怒 气恼 气愤 生气 不满 愤然

激愤 盛怒 震怒 七窍生烟 勃然大怒

忿忿不平 恼羞成怒 怒不可遏

惧 不安 紧张 着急 慌乱 惊愕 害怕

心悸 震惊 后怕 退避 不寒而栗

大惊失色 敬而远之 缩头缩脑 担心

哀 哀伤 悲哀 悲怆 凄然 伤心 伤感

悲痛 痛心 悲愤 痛苦 辛酸 凄惨

肝肠寸断 五脏俱焚 黯然神伤 愧疚

59、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托尔斯泰

60、人每天都做梦。对

61、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来全面地了解自己。 对

62、每个人都存在两个“我”:真实的“我”和自己心目中的“我”。真实的我是客观现实中的我,心目中的我则是现实中的我在自己头脑中的主观映像。我们常常需要面对的其实就是自己心目中的那个“我”。

63、生理自我指:身高、体重、外貌、性别、身体机能和状态。

64、心理自我指:气质、性格、智力、兴趣、需要、情绪、价值观、意志品质等。

65、社会自我指:学业、角色、地位和职业等。

66、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了解自己:1、通过认识他人来了解自己。2、通过综合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3、通过自我探索来了解自己。4、通过心理测试来了解自己。

67、一个人要真正拥有自信,接纳自己,首先要突破“狭隘比较”的心理障碍。

68、自信与自卑只有半步之遥。

69、人们在生活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理想中的自我进行比较。如果三者之间基本一致,我们就会表现出满意并接纳现在的自我,并表现自尊和自信。

70、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除了受自我比较的影响外,也受到社会比较的制约。

71、别给自己的“分”打得太高,太高容易自高自傲;也别把自己的“分”打得太低,过低容易自暴自弃。

72、自大自傲和自暴自弃之间存在着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和自信。

73、客观评价自己,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进行自我比较和社会比较时,使用正确的比较尺度;2)恰当对待他人的意见和评价;3)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夸大、不回避;避免消极定向注意,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74、合理的目标和计划能帮助你实现自己的梦想。

75、目标是你追求的、实实在在能达到的结果。

76、目标向上看是信仰,向下看是意识;向远看就是理想,向近看则是计划;向外看是抱负,向内看就是责任。

77、生活其实就是由一连串的目标构成的。没有大到不能完成的梦想,没有小到不值设立的目标。

78、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归纳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79、友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因为获得友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80、朋友有益友和损友之分。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前者鼓励你成长,后者带给你坏影响。

81、加强或改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只要你愿意努力,就会有机会。因此,不要等到了一个笑容才面露慈善,不要等被爱了以后才去爱,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和重要。 对

82、为了维护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我们就要时刻与朋友保持高度一致。 错

83、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去麻烦你的朋友。 错

84、朋友提出的所有要求,我们不应该拒绝。 错

85、经常相处的人并不一定是朋友,而相隔万里的也不一定不是朋友。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心与心的相通,而不在乎是否日日相守。 对

86、“哥们义气”不等同于“友谊”。 对

87、如果有人先给我一份真诚,我绝对以十分回报;可前提是必须有人先伸出友谊之手。 错

88、再好的朋友之间也需要适当的保持距离。 对

89、心理学家维琴尼亚?萨提尔认为世界上不同种族的人的沟通模式都是共通的,主要有五种代表性的沟通模式,分别是:讨好型;责备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

90、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表里如一型”的沟通者呢?1)倾听。2)核对。3)接纳。4)拒绝。5)表达。6)把握体态语言。7)讲求礼仪。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64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