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特稿范文

时间:2016-10-31 13:34:3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怎么写特稿

一篇好的特稿,必定是个人天赋与后天努力的结合体。

个人天赋无法多说,各人情况不同,但落实到技术层面,特稿也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技术和规律可循。我从事特稿记者7 年,也试着做些归纳。

文章里面采用的例子,多为这些年发表稿件的一些段落。并非这些段落写得有多好,只是对自己的作品比较熟悉,相对好举例子,权当抛砖引玉。

一、标杆

想成为一个好的特稿记者,入行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一个标杆,要知道这个行业的优秀前辈们留下的最高的标准是什么,然后从模仿文体做起。

2004 年刚入行的时候,我背过很多经典特稿,在家里一个字一个字地朗读背诵。跟我一块进《冰点》的一个女记者,部门给她一个任务,很多好的特稿是没有电子版的,让她一个个字打出来。打了三四十篇后,她写的稿子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新人来说,特稿写作,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但如果非要找一条最容易到达峰顶的路,这也许是唯一一条。

二、意象

意象是什么?从定义上讲,是主观情感在客观世界中找到的对应物。

《第22 条军规》——第22 条军规就是意象。

《肖申克的救赎》——藏在圣经里的那把锤子。

《辛德勒的名单》——那个穿红大衣的小女孩。

从操作性来说,意象就是我们写作的把手,有了这个把手,我们抓得牢,文本才能呈现出高人一筹的东西。

从写作上,意象就是一条线,不断地在你写作中出现。它是文章节奏的一个掌控器,是你文章的一个聚光点,是升华情感,吸引读者往下读的东西。

但是意象不是大白菜,它一定是长期思考以后,对新闻事件以及背后的社会运行规则和人性因素有了深刻的理解,你才能在现实世界找到它的对应物。

《南方周末》2006 年年度特稿致敬,是中国青年报“冰点”记者包丽敏的《无声的世界杯》。这篇稿子就是在特稿中巧妙运用意象的范本。

2006 年是世界杯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冰点周刊主编杜涌涛看到一张新闻照片,一群农民工撑着伞,在雨中的街边,看着对面夜总会大屏幕上的世界杯比赛直播,因为没有声音,他们只能插着耳机听电台里的解说。杜涌涛马上意识到,这就是“冰点”要寻找的意象——这块无声的屏幕,其实也正是农民工这个沉默群体的象征。记者在操作中,就能够用这块大屏幕,来串起那些原本看上去散漫的细节和素材。

三、记录

从业头三年,我是依赖录音笔的。我现在采访基本不用录音笔了,我的采访本上记关键的故事,给我印象非常深的细节,那些打动我的东西,我会用速记的、用我自己能看得懂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记下来。

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如果这个故事,采访对象说出来,连你本人都打动不了,你又怎么能指望用这个故事去打动读者呢。

除此之外,采访不仅仅是问问题,采访的时候要调动你一切的感官。除了耳朵之外,视觉、味觉、触觉、嗅觉,你记录一切不寻常的环境细节。阳光、风、水声、味道,甚至触觉,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部摄像机,一部有人工智能的摄像机,这是我除了关键细节外,记录最多的东西。

5 月2日早晨8 时,修路队的人们吃过早饭,陆陆续续来到程家的大门口集合。这儿热闹得“像赶集似的”,就连路旁猪圈里的几头大肥猪,也兴奋得嗷嗷直叫。

开工之前,程林祥把自家的饭桌端到门口,搭成一个临时香案,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开工仪式”。桌上摆着四碗供品——土鸡蛋、豆花、蛋糕,以及一块切成方块的肥肉。他点燃了蜡烛和香,烧了一叠纸钱,又磕了三个头,求山神保佑施工顺利。

进入4 月中旬以来,这里便进入了连绵的雨季,雨陆陆续续下了半个多月。但开工这天却是个大晴天,十几天都隐没在云层后面的太阳,此刻从云缝中探出头来,阳光温暖地铺在山路上,香案上的两个酒杯,反射着柔和的白光。

“真是个好兆头哩!”有人兴奋地叫道。

这是南方周末2008 年特稿致敬的《回家》中的一部分文字。这些细节,都是我记在采访本上的。

四、地点

在什么地点和你的采访对象见面。

这是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现在很多记者就是电话采访。当然,电话采访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候它是省时省力,性价比也很高,有的采访,也确实不需要面对面见面。但是对于特稿写作的采访来说,你必须要到采访对象生活的地方,你要用脚去采访,你只有走进了那个环境以后,你才能真实的感觉到采访对象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每天接触到什么,他受到什么东西的影响。

在《回家》那篇稿子里,有一个反复被读者提起的细节。

“离坟不远,就是程家住的救灾帐篷。通讯中断后,他们只能通过一台小收音机,来了解外面的信息。5 月19日的全国哀悼日,一家人觉得也应该做点什么。

村子里找不到旗杆,也没有国旗,他们便在帐篷边竖起一根竹竿,在竹竿的中部捆上一块红布,就算是下半旗了。每天下午的2时28 分,这户农民就在旗杆下站上一会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

偶尔有微风吹来,这块微微抖动的红布,和天蓝色的帐篷布,构成了山坡上的一缕亮色。”

这个细节,是我采访结束后准备离开时,无意间看到的。起初,我并不清楚这是面自制的半旗,老程告诉我,他听了电台里说,国家要下半旗致哀。他们没有国旗,只能用这个替代。

但如果不是去了当地,只是通过电话采访,你怎么可能看到这样的细节?

五、人物与环境

这是经常被忽略的关键点,把新闻人物放到所处的环境里来写。

记得贾樟柯的电影《小武》吗?一个破败的小城街头,一个国营工厂的荒废澡堂,一个很劣质的、很魅惑的粉红色灯光的KTV,在这些环境里,故事的主人公存在着。把人物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头,你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和经历的源头,能让读者更深地理解这个人。

这是记者经常忽略的东西,我们经常写一个人物,就是些他说了什么,我们又跟他说了什么。但是你忽略了这个人所在的环境,你又怎么能精准地刻画出这个人物呢?在《路》这篇稿子里,有刘志珍祭拜在地震中死去的儿子的段落。

程磊的坟离家很近,走上5 分钟就到了。她蹲下身去,熟练地插上蜡烛和香,用烛火点燃了纸钱。

已经整整一年了,这座用石头垒起的小小的坟茔上,爬满了茂密的野草。坟前还有不少供品,这一年来,陆陆续续地有不少来访者,在这儿祭奠过这个17 岁的男孩。几个月前,在清理程磊的遗物时,刘志珍意外地发现了儿子初三时写的一篇作文,是儿子写给她的,题目是《成长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虽然那些用蓝色钢笔墨水写成的字迹,已经略微有些褪色,但每一个字,刘志珍都记在了心里。

在作文的结尾,儿子这样写道:“……在我成长的路上,她总是牵着我的手,带着我越过一道道高坎,翻过一座座大山,她从不放开,也从不厌烦,她,就是我的妈妈。”可现在,这个母亲却不能确定儿子的灵魂是否已经回家。程磊死后,刘志珍许多次地梦见儿子,可他几乎没有在家里出现过。

只有一次例外。2009 年的春节,家里大门上的门神画像旧了,刘志珍把它揭了下来。当天晚上,她就梦到程磊从外头回来了,坐在堂屋的饭桌前,说自己要吃炒黄瓜。可吃完后,他放下饭碗,转身出门,就再也没有回来。

“我总担心他回不了家。”回忆起这个梦,她揉揉被纸灰迷住的眼睛,低声说道:“等路修好了,他来来回回的,也好走多了。”

山林里一片寂静,回应她的,是微微抖动的烛火,与纸钱燃尽后冒起的一缕青烟。坟边有一大片不知名的黄色野花,它们只在春天开放。

六、追问

采访的时候不断地追问细节,要求对方演示,直到在你的脑子里形成画面感。

特稿和其他新闻写作不同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和采访对象聊的东西成稿,而是所有的动作还原成一个场景,成一个画面,这是特稿记者必须的东西。

而怎么来还原,就是通过追问,不断地追问。

2006 年,包丽敏曾经做过一篇稿子《火车惊魂记》,还原了一列从新疆开往北京的列车,在戈壁滩上遭遇沙尘暴后,乘务人员与乘客们自救的故事。

当时,包丽敏找到在北京的五六名乘客,把他们聚拢到中青报的食堂里,让这些乘客还原当时的细节。

那列火车的车窗,被沙尘暴卷起的鹅卵石砸了无数窟窿,包丽敏就不断地追问乘客们鹅卵石砸到玻璃上到底是什么样的?玻璃碎了到底是什么样的?采访对象中有一位男士,爱喝酒,被包丽敏问急了,激动地说,“你真想看看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我告诉你是什么样子。”

他拿起一个啤酒瓶,咣一下砸到餐厅的玻璃窗上。大家都愣住了,包丽敏也吓傻了。“看明白没有,没看明白再砸一次。”那天下午,餐厅的玻璃窗户一共碎了四个洞,还赔了玻璃的钱。

这个细节就被包丽敏写到了文章的结尾处,成为点睛之笔。

七、框架

我个人的写作习惯,是先整理出所有的素材——采访录音、采访本上的关键故事与细节、背景与资料,然后思考出一条逻辑线,在此基础上搭出一个框架,把素材分类往里填。在写作过程中,再做一些相应的微调,但大体上来说是不会变的。

八、开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篇稿子来说,好的开头,就为整篇文章定下了调子——用什么样的节奏、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笔调写,开头出来以后,心里就有数了。做特稿记者这些年,最多的一次,一篇稿子我写了8 个开头,然后从中选择感觉最好的一个。这种感觉,来自于我对稿子要传达的东西的最后思考。

开头一定要进入得快,头三个自然段,你就要让读者明白你这篇稿子究竟要写什么,你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它的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何在。在这个过程中,要尝试制造悬念,寻找反差,以及矛盾冲突强烈的场景与情节,吸引读者往下读。

写稿前,可以寻找自己的第一读者。写完开头,给他看。第一,能不能知道我在写什么,第二,想不想往下看。如果他的反馈不太好,那么,赶紧重写吧。

九、细胞

语句,乃至字词,是组成一篇稿子的细胞。

请用最简洁的方式,句子尽量使用主谓宾结构,少用或尽量不用被动语态。

不用大词、热词,或者有明显价值判断的词,尽量使用中性词。举个简单的例子,经常听到“解放军官兵”,其实写“士兵”足矣。“新中国成立”,不如写“新政权成立”。

十、骨架

逻辑,是一篇特稿的骨架。

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以时间顺序为逻辑的叙事方式。

但一篇特稿,有时候长达七八千字,如果只用时间逻辑,很难吸引读者。这个时候,需要写作者在写作逻辑上动点脑筋。

我们可以动用所有的结构方式,倒叙、插叙、蒙太奇,两条线索,一条暗线一条明线交织来写……拥有高度自信心的写作者,甚至可以用主观的情感逻辑,来串起所有的素材。

这是值得特稿写作者下大功夫的地方。

当然,如果是一个刚刚上手的特稿记者,先在通晓简洁明白上下功夫,文章的逻辑和结构,编辑会帮你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十一、节奏

一篇稿子通常由四种类型的素材构成:叙述、描写、背景资料、直接引语。

从可读性的角度来说,一篇好稿子是有节奏的,它是通过叙述、描写、直接引语、背景资料这四者有机的结合,不断地来回转换,把故事写得跌宕起伏。

十二、背景

在社会与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典型个案,在操作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怎么把具体的故事和很多枯燥的背景完美地结合,这是考验记者讲故事能力的重要标准。好的记者,一定是一个非常棒的裁缝,他能把个案和背景很完美地融合,不露痕迹,拙劣的裁缝,痕迹很明显。

十三、过渡

过渡段是考验记者能力的重要标志,怎么递进、怎么过渡。

一个好的记者,一定是高明的缝纫师,能把所有的素材织得天衣无缝,让你挑不出破绽来。

十四、递进

所有的特稿写作者都会碰到这个问题,尤其是篇幅比较长的稿子,它一定是在不断地发展,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推动它的发展?

第一个是制造悬念,第二个是制造冲突。矛盾、冲突、戏剧性,这是一个故事必要的元素。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凸显它们的存在。

十五、比喻

特稿能不能用比喻句,这是很多年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传统学院派的人会说,新闻怎么能用比喻句呢,这太不客观了。因为,比喻是完全主观的东西。

但是,在我看来,特稿完全可以使用比喻句,在分寸上适当地把握。一个精练的比喻甚至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地方,因为特稿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作者的原创性,那么比喻句就是考验这个东西的重要指标,好的比喻句就是点睛之笔。

十六、细节与选择细节

特稿需要有画面感,而细节是为画面感服务的。

其实,故事的走向,记者本人的情感取向,乃至于这篇稿子所要传达的一切……也隐藏在所选择的细节中。

是不是所有的细节我们都要用?细节分两种,一种是有效细节,一种是无效细节甚至是有害细节。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无效的细节,会冲淡主题。

对于新闻的客观性来说,不同记者进入同一个新闻现场的时候,他的观察力、对细节的把握、直觉,有高下之分。

这个场景里的细节都是客观存在的,有的记者能发现,有的记者就是发现不了或者发现了也不当回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客观的细节,其实也隐藏在主观的寻找中。而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我们本身对这个选题有判断、有立场才会做它。

所以,我认为客观是一种技术性的手段,我们需要用客观的细节,来表达主观的立场。

当然,记者本身的立场,应该是中立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比如说,在《回家》这篇稿子里,在碰到程家父亲背着儿子的尸体回去时,孩子在废墟里已经捂了两天了,那几天大太阳,天气炎热,已经可以明显地闻到遗体的异味。在写稿子时候,我考虑了很久,还是把这个细节去掉了。

十七、笔调

特稿的叙述,你的笔调必须是冷静的、客观的,而你要表达的情感、立场、价值观,其实都是隐藏在你所选择的细节里面。你要用这些细节,来表达你的情感,读者是很聪明的,他们是可以读出来的,千万不要急着自己跳出来去表达。

稿子最高的境界,是悲悯。你的文笔是克制的,你的感情是隐藏在里面的,但是你的心是热的,有愤怒、有悲伤、有喜悦、有同情。

《回家》这篇稿子,是我从业至今写得最痛苦的稿子。因为这个故事直接冲撞的,是亲情,是每个人心里最柔弱最没有防御能力的地方。

痛苦不在于遣词造句,而在于一种对悲伤情绪的克制与抵抗。虽然故事如此悲伤,但对一个特稿写作者来说,你不能让读者看到直接的情绪表露,必须用冷静克制的笔调,用你采访到的细节和故事呈现,所以一边写,一边把那些情绪往回摁。

但总有摁不回去的时候,有几次是崩溃的。房间外面的服务员总走来走去,我不敢哭出声,只能躲在被子里面,用枕头蒙着头哭,难过得全身发抖,直到情绪被我控制下来摁回去了,我才起身继续写。

这是一个天人交战的过程,但也是对特稿记者的专业性的要求所在。

你不是不能表达私人情感,但这些东西,都应该通过你选择的细节和故事,通过冷静克制的叙述来表达,这就是所谓的“冷眼热肠”。

以上这些,这只是一些特稿的基本技巧。

真正写出好的特稿,技巧固然重要,但作品最终的呈现状态,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写作者的阅历、态度、敏感性、以及有一颗怎样看待事物与世界的心。

(作者林天宏,系中国周刊总编辑助理

篇二:人物特稿

人物特稿之宿管叔叔和阿姨

在我们校园的宿舍楼里,有很多“阿姨”、“叔叔”,他们也许没有教授的风度翩翩、博学儒雅,但他们亲切、热情。他们没有站在三尺讲台前,但并不妨碍他们为学生排忧解难。虽然他们做的只是值班、保洁和宿舍内务管理之类的基础工作,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宿舍才有了安全、整洁、放心和贴心。

来到大学,离我们最近的除了老师就是宿管叔叔们,他们保卫这我们住所的安全清扫我们宿舍的卫生。在他们的帮助下,使我们更快的融入了大学生活。

每天走出宿舍,都有关切的目光在身后;

每天回到宿舍,都有您关怀的笑脸在等待;

每次回来晚了,都听到您的叮咛“晚上注意安全啊,下次回来早点”。那时的心情既敬畏又温暖,好似晚归的孩子看到家中的灯光,暗暗告诫自己下次早点回来。

每次不小心忘了带钥匙,第一反应就是找你们帮助;

每次寝室里柜子锁不上了,风扇不转了,电灯不亮了,龙头坏了,生活中琐事让我们无能为力时,第一反应就是去找你们。

因为我们知道你们一定会全力帮我们解决困难,让我们即使远离家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将心比心,你们是最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

朴素的话语中透露着真切,不及反应的瞬间映射出个人品质的光辉。因为如此,这次的人物特稿我想到了宿管的叔叔和阿姨们,想对你们的平凡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让更多的人都知道。

宿管叔叔和阿姨来自湖南湘潭。

下面是我对宿管叔叔的访问。

1、 请问你们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呢?

答:(1)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服从宿管办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管理。

(2)文明管理、热忱服务。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学会做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好表率。

(3)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严格按照工作时间上班,不迟到、早退,中途不擅自离岗,夜班工作时不得睡觉;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办好交接手续,认真做好值班记录。

(4)负责本宿舍区域安全管理工作

(5)在宿管办领导下,对本宿舍区域卫生实施检查、督促、管理。

(6)负责本宿舍区域物业管理工作

(7)协助辅导员及学生工作部门对学生宿舍区纪律、行为进行管理,对违反宿舍管理办法的行为进行查处

(8)做好学生假期住宿以及有关培训、函授学员住宿安置工作。

2、 请问你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什么呢?

答:负责本宿舍区域内安全管理、物业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工作。主要包括早上下午检查卫生情况,巡视各楼层,整理外围,摆放自行车,检查违规电器,贵重物品的管理等。

3、 请问你们的工作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呢?每人一天工作几个小

时?

答:实行每人24小时轮班倒

4、 请问你们这样安排让你们感到工作很辛苦、时常感到疲惫吗?

答:是的,感到蛮辛苦的,尤其是晚上为学生开门,基本都要到十二点以后才能睡觉。

5、 请问一栋楼共有多少个工作人员?你们平时关系处的融洽吗?

答:二区固定我们小两口,平时会有其它巡逻的来巡逻,平时大家相处都很融洽,和学生关系也很好。

6、 请问你们平时下班后会一起出去玩吗?

答:很少,一般大家都是各人回各家。

7、 请问你们感到宿管的工作枯燥、乏味吗?如果有又是怎样排遣呢?

答:没有,很少有空闲时间,学校规定不许做与宿管工作无关的事,有人会不定期的抽查的。

8、 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答:看书、打牌、麻将等等。

9、 请问你们平时下班后都有什么娱乐活动呢?

答:一般没什么娱乐活动,回家做一些家务事。

10、请问你们平时在工作的时候有空闲的时间吗?如果有,大概一天有多少 时间呢?

答:很少有空闲时间,大多在学生上课时稍微轻松点。

11、请问你们希望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答:学校规定不许在上班时间做与宿管无关的事,查到要扣钱。

12、请问你们在工作时间可以离开吗?

答:无特别的事不可以离开。

13、请问你们觉得宿管工作强度和报酬相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希望如何改变呢 ?

答:不一致,工作很辛苦工资却很低,希望学校在报酬津贴和福利制度上有所提高。

14、请问你们是否觉得缺少工作热情呢?

答:不会。

15、请问你们觉得宿管工作的哪方面最能吸引你们的热情呢?(例如跟学生交流) 答:工作较清闲、稳定。

16、请问你们希望学校能在哪些方面给予你们帮助呢?(例如福利、进修)

答:物质方面,希望能提高工资,提高福利待遇。

17、请问你们觉得宿管的工作哪方面最有难度呢?(例如调节学生之间的矛盾)

答:最有难度的事就是看好大门,把好安全关。

18、请问你们对宿管的工作有什么建议吗?

答:希望能缩短工作时间。

19、请问学校对你们有考核的要求吗?如果有,是怎样考核的呢?考核的结果又是如何进行奖惩的呢?

答:平时没什么考核,到年底评选一位“先进工作者”,奖励两百块钱。

20、请问你们觉得这样考核合理吗?

答:不怎么合理,但也没办法。

21、你们打算还要继续做多久?

答:做到自己儿子毕业(当时我惊讶了,后来他对我解释说,自己的儿子在这里读书,所以才来这里当宿管的,他们陪同儿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采访心得: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宿舍楼里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宿管时时把安全放在首位,如此敬业吗,把工作做得如此之细、如此之实。确实是令人无法想象啊!

曾经在高中,一进到老师的办公室,看到最多的就是墙上贴着的横幅"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经过这次对宿管叔叔和阿姨的采访,我真正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明白了宿管阿姨和叔叔的不容易。叔叔阿姨们,是你们让我们在这所校园里感受到家的温暖,请你们接受我们的感激与敬佩。

谢谢!

PS:本来很早就可以上交了,只是现在这个宿管叔叔最近换了,我一直在找机会给那个宿管叔叔拍个照片,可是最后还是没等到,眼看只有几天时间了,估计等不到了。所以还是先把作业上交吧。

篇三:新闻通稿写作经典范文

新闻通稿写作经典范文

鉴证品质征战南北

纽恩泰与中国南北极科考队举行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文:星奇特策划 (专注新闻通稿写作与发布)

2014年9月23日下午1点50分,中国·山东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会场嘉宾云集,人满为患。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家海洋局南北极科考队在这里正式举行签约仪式并隆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中国节能协会、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建筑采暖分会、中国热泵产业联盟、国际铜业协会、《热泵市场》杂志社、慧聪热泵网、大美热泵杂志社、《建筑与环境》杂志社、《产业在线》、《热泵热水机资讯》、强华信息《制冷快报》、《新能源视界》、《空气能热水器周刊》等行业领导以及专业媒体共同鉴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中国山东·德州太阳谷作为我国最大的太阳能产业聚集区,一直也是全世界太阳能热能利用的风向标。今天,同样借助太阳能热能利用的“空气能”,历经10余年的发展,迎来其发展的巅峰时刻,以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领军品牌企业通过坚持不惜努力攀登技术高峰,现在已经开启了“南北征战”模式。今天,广东纽恩泰新能源企业选择在太阳谷举行新闻发布会,其行业意义已是昭然若揭——打造中国空气能行业的航母型战舰,助力中国节能减排事业。

中国南北极科考队:极地考察,需要超极品质

在签约仪式上,国家海洋局中国南北极科考队办公室处长夏立民受邀做了重要发言: “今天很高兴在此与大家共同见证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签约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官方合作伙伴’!请先允许我代表国家海洋局对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赵董事长对中国南北极科考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到场的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深受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关注的极地科考事业,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极地科考工作在推动极地科考活动开展、提升极地考察保障能力、加强极地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极地事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已逐步形成了‘一船四站一基地’为主体的国家极地考察战略格局和基础平台。可以说,开展南北极的科学考察,对维护我国的极地权益,提升我国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我国基础科学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与和平崛起战略实施等,都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我们每一位登上南北极科考站的科考队员,都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任,而为极地科考站科考人员提供安全、高效、稳定的温暖保障,成为我们极地考察办公室的重要使命! 在对众多采暖及热水行业和企业的严谨调研中,我们最终选择了空气能行业、选择了纽恩泰企业,因为空气能热水器、采暖热泵比传统的采暖、制热技术要节能70%以上,并且没有任何污染排放,是新型的可持续利用的绿色能源技术;而纽恩泰新能源企业的科研实力、产品设计、运行效率均代表了行业最高端的水平,纽恩泰也是空气能热泵行业唯一的企业院士工作站。在对众多品牌产品的调研中,纽恩泰空气能热水器、采暖热泵脱颖而出,得到同

行伙伴们的高度认同,最终被委以重任,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专用产品。

2014年10月底,纽恩泰产品将通过‘雪龙号’进入全球最寒冷的南极洲,为考察队提供舒适温暖保障!我们对纽恩泰有信心,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空气能事业、关注纽恩泰品牌。本次南北极科考队与纽恩泰合作,是科研事业与新能源事业的完美结合,必将互相推动中国新能源科研的发展、极地科考的进一步向前。谢谢大家!”

毋庸置疑,依靠技术不断升级而鼎力于市场的纽恩泰新能源企业此次与讲究极地科研技术的国家海洋局南北极科考队可谓是不谋而合。从2008年到现在,研发生产出符合南北方都能稳定使用的空气能热泵,一直是纽恩泰新能源企业投入最多的最重要的科研项目。

中国节能协会:空气能千亿产业有望实现

作为本次签约仪式的贵宾,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房庆先生,对本次签约仪式也是寄予厚望,亲临现场做了发言致辞:

“今天,很荣幸能与在座的各位,共同见证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签约仪式。在此,我代表中国节能协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纽恩泰新能源企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向长期奋斗在空气能行业的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问候!

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空气能产业发展迅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成长为我国节能环保领域的重要骨干产业,形势十分喜人。在大好形势下,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空气能知名度还不是很高,行业科普、产品教育、社会影响力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而在这众多方面,纽恩泰都给行业做了很好的表率。多年来,纽恩泰凭借着强大的自主研发创新,持续引领行业的技术升级;并通过中国空气能普及万里行、空气能燎原行动、纽恩泰培训学院等推广活动、以及慈善公益行动,快速提升着纽恩泰空气能的市场认知度和品牌形象、社会影响力!

这次纽恩泰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签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将影响更多人关注、支持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也将向全社会展示优秀空气能企业的品牌形象,让更多社会人士了解、支持节能环保的空气能产业。而纽恩泰空气能热水器及采暖热泵作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专用产品,远征南极,这也将成为纽恩泰产品科技、品质的最有说服力的见证。今天,纽恩泰选择中国南北极科考队,是具有智慧和战略眼光的签约合作!最后,预祝第31次中国南极科考凯旋而归!预祝纽恩泰在未来再攀高峰、推动产业更快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快速提升空气能认知度、提升产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把我们产业推进到千亿元的产业俱乐部!谢谢大家!”

空气能热水器行业一路走来,从无人问津,再到成为国家节能补贴品类,中国节能协会扮演着上通下达的重要作用。如今,空气能热水器技术迈入新的台阶,行业协会再一次给予了大力支持。

纽恩泰新能源董事长赵密升:征战南北,续写新辉煌

“执着、创新、坚持、责任”,让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了今天的荣耀与成就,作为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角与核心,其董事长赵密升随后在签约仪式上做了重要发言:

“今天,我们怀着庄严而激动的心情,在这里举办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南北极考察官方合作伙伴”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纽恩泰公司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的欢迎!对各位领导、来宾、经销商、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纽恩泰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极地科学考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显示,是振兴中华、造福子孙的宏伟事业。对纽恩泰来说,能够参与到中国的极地科考事业,成为极地科考工作的一份子,是纽恩泰的一种荣誉。

众所周知,极地科考作为一项极为严谨的科学探索工作,在南极,极限温度甚至达到零下94摄氏度,因此科考队员的日常生活保障尤其是热水、供暖等温暖保障尤为重要!

纽恩泰新能源企业是专注热水、采暖等节能温暖事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纽恩泰品牌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产品品质和技术的创新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同我们伟大的科考事业一样,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并建立了行业唯一的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纽恩泰空气能及采暖热泵产品,在系统稳定、节能、环保、高效制热等方面均超越于同行,得到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及夏处长的认可,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专用产品,并将为考察队在恶劣的极地环境中提供稳定舒适的温暖保障。

目前,发往南极的纽恩泰空气能热水器、采暖热泵产品已经准备就绪,将于10月中下旬登上‘雪龙号’进军南极,征服极地环境,支持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未来,纽恩泰也将以南北极极寒地区的标准来考核产品品质,不断拓展科技研发的能力,创造更多最前沿科技的顶尖产品,带来更舒适温暖的热水享受!

最后,预祝国家海洋局新一轮极地科考项目破冰斩浪,再创辉煌!祝愿中国新能源事业、空气能及热泵采暖事业以征服南北极为起点,再创更辉煌的未来!谢谢大家!”

赵密升先生,作为纽恩泰新能源企业的掌舵人,领导企业从当初几个人发展到现在500多人,他的创业史其实也代表着空气能热水器行业的发展史,没有回头,只能勇往直前。

媒体对话:为空气能行业指引发展路线

在本次活动的签约仪式上,行业内外可谓媒体云集,从专业媒体再到大众媒体,再到新的自媒体类,都积极全程参与了采访与报道。在新闻发布会上,不同的媒体,向现场的各位领导以及嘉宾提出了各自的问题与见解。

《热泵市场》代表:我们都知道,南极是一个极度严寒的地方,极限温度甚至达到零下94摄氏度,那么,我想请赵董介绍一下,您们的产品是否能经得起极地气候的挑战呢?谢谢赵董。

回答:谢谢你的问题,你提的很好。其实大家都有疑问,所以这次邀请各位来现场亲眼见证,一起解密。下个月,纽恩泰的极地产品就会与中国南北极科考队前往南极之行任务,在现实的环境中接受极地低温考验。明年,或许不用等到明年,我们就会有结果了,一起期待吧。谢谢!

《慧聪热泵网》代表:据了解,在一个月前,在咱们空气能热泵行业,有多家企业都在跟国家海洋局洽谈合作事宜,我想请教一下夏处长,为什么国家海洋局最后选择了纽恩泰作为合作伙伴呢?

回答:谢谢你的提问。其实,我们对所有签约的合作伙伴,都有一些硬性的考核指标,比如,有多少个创举,至少在行业里,是第一的。根据我们的多方了解,纽恩泰品牌在行业里的实力位居前列,一直在科技方面敢于投入,比如成立企业院士工作站加大科研力度,建造国家级热泵实验室进行环境模拟等等,而且我们南极科考队前往的是前往地球上没有污染的地方,空气能是属于清洁能源,非常适合所需。谢谢!

《热泵热水机资讯》代表:我们这个媒体关注的更多的是企业商业模式和商业战略,我想请问一下纽恩泰营销总监吴波澜女士,在诸多商业合作项目当中,您们为何选择了“中国南北极科考事业”呢?

回答:我们这个行业以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认为空气能只能在南方使用。我们这个

本身在老百姓那边认知度不高,所以,要想让大家在短时间里改变这个观点,同时也能快速认知空气能的好,我们就选择大家所熟悉的“中国南北极科考队”。我们希望,借助纽恩泰的有限的力量,再借助大家无穷的传播力量,我们行业一定会成为千亿市场。

《制冷快报》代表:非常感谢主持人,我有个专业问题,想请教一下夏处长,我们都知道空气能、采暖热泵安装复杂,行业内俗话叫“三分产品、七分安装”,那么咱们科考队如何保证纽恩泰的采暖热泵在南极考察站的安装使用呢?

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曾经存在过,但是,实地调研的结果是,纽恩泰企业通过改进产品工艺结构、极大地减少了安装的繁复性,现在一个普通人,也能轻易得把产品安装好并完好的运行。纽恩泰近年一直以“创新凶猛”著称业界,这个问题,纽恩泰已经帮助解决了。谢谢!

《产业在线》代表:我想请问一下纽恩泰赵董事长,签约中国南北极科考队后,您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何规划?

回答:纽恩泰的第一步目标就是要把南北市场全面突破,然后和大家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纽恩泰新能源企业接下来,还有很多新的产品及新的项目要开发及实施,将会为千万家庭提供更多的节能的有利于健康的产品。接下来的几年,企业正在向上市进军,我们团队有这个信心。

《新能源视界》代表:我想请问一下纽恩泰吴波兰总监,我们都知道,目前纽恩泰全国经销商已经接近2000家,纽恩泰正式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官方合作伙伴”以后,对纽恩泰的经销商、对纽恩泰的招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回答:现在纽恩泰的经销商网络正在走优化路线。与中国南北极科考队展开合作,不是以招商为目的,而是为了证实,我们空气能产品,未来的应用空间更为广阔。而且该项目的合作,也有利于我们老百姓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多了一份信赖。谢谢你的提问。

结语:纽恩泰新能源企业如今屹立空气能热水器行业科技的最前沿,没有美的、格力、A0史密斯、海尔等大品牌的支撑背景,也没有动辄过亿的风险资本支持,靠的是,企业的核心灵魂人物与其团队的不折不挠、坚持不懈、敢于挑战的钻研决心。空气能热水器行业一路走来,不乏辛酸,但是正因为有纽恩泰这类品牌企业怀揣腾飞的梦想,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与辉煌。(星奇特-郭星成)


特稿范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51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