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舞蹈论文

时间:2016-10-28 13:32:4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舞蹈赏析论文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璀璨不朽的舞蹈文化

经过这几节课老师的介绍与讲解以及通过一些舞蹈视频的赏析,我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同全世界其他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一样,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它贯穿了几千年漫漫的时光,不断发展变化并影响着其他的艺术形式。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罕见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得民间舞经受住了考验,生生不息。世界民间舞如此,中国民间舞亦如此。

其实舞蹈作为特殊的人体文化,情感的表达、动作的模拟,是易于被人们理解的。但一些特殊体态、社会思维、民族意识等标志则不易被本民族或本地区以外的人们所理解。而这些正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例如:游牧民族祖祖辈辈骑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的性格粗犷、豪放,体态彪悍、健壮。因为骑马的关系,所以肩部比较松弛,在舞蹈的基本步态中,多用肩、臂的动作表现感情就成了蒙古、哈萨克民间舞蹈的一种文化标志。山地民族生活在山谷之间,一顺边的体态常常在上下山最为有利,长期的劳动生活就形成了“一顺边”的动作和体态。并且一直保留在它们的民间舞蹈之中。

我们可以知道舞蹈的种类十分丰富,从中国文化着手,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舞蹈文化博大精深,从远古流传至今,一直在宫廷和民间穿插流传。而这些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古文化遗存,就很自然地在民间舞蹈中表现出来,民间舞蹈是一切创作舞蹈之母,既古老,又年轻,情贯古今,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没有一门艺术可以像民间舞那样,能够最直接、最生动、最富感染力,也是最直观地表现该民族人民的性格、气概、气质、生活方式、本质精神、物质文化、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等等一切。

可见,民间舞在中国的美学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中国文化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永葆这一文化载体的生生不息灿烂美丽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我将浅谈一下我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认识。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对待民间舞的传统问题,往往有这样一种观点——民间舞是民族的,也是传

统的。据专家讲诉理解,若说只有民间所传承的“原生态”的舞蹈才是民间舞,否则便不是民间舞而是创作舞蹈,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原汁原味”,从美学理论上,也片面强调坚守传统,“民间舞走得太远了”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民间舞的创作实践,这也使我国的演艺性民间舞停滞不前。

那么什么是传统?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传统不是截止于某年某月某日,而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今天成气候之潮,明天便汇入传统之流。”,民间舞从生活中走上舞台,成为演艺性的舞蹈艺术,就必须加工提高,对所谓”原汁原味”的片面强调只会妨碍民间舞的技艺提高和审美发展。当然,也要防止随意性,因为既然是民间舞,就应该有特定的民族、地域、风格。

之前老师给我们播放的由杨丽萍主导编舞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就是一部将原生的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整合重构的传统舞蹈,它再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云南映象》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应知,民间舞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能凝固的活化石。“原生态”的民间舞属于土着文化的范畴,我们的民族不能永远停留在向世界展示土着文化的水平,用党的语言就是——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间舞。

所以,民间舞的传承过程是随着时代而发展的,我们要以谨慎的学习、继承和立足于创造性发展的基本态度对待民间舞蹈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保存着民间的根本传统,而新的内容也时时刻刻在不断增加,从而使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不断丰富,不断提高。

三、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1.我在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时可以以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和民族传统精神为依据创造新型舞蹈。

民间舞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反映,因此,舞蹈编导不能只研究舞蹈,还要以对民间舞蹈传统的深刻研究为基础,研究人民的生活和文化,这样才能弄清楚某一舞蹈的产生过程、其中的思想感情、影响其形式和风格的生活生产方式等,然后用丰富的想象力在舞台上创造出新型的但有原生态民间舞的形象、感情和风格的、新的民间舞。

这里还是要举《云南映象》的例子,它让我们看到表现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展现62面鼓带来的鼓风鼓韵,以及120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面

具??所有这一切都是直接来自云南当地,保持了它的原始风貌。而诠释了的《云南映象》所呈现的原创精髓、经典重构、现代元素的舞蹈语言,是民族的激情、生命的激情,是来自心底深处饱涨的激情。那富于想象的歌词与抽象的舞蹈相协调,与歌舞整体的浪漫色彩相协调。

需知道我们本土有无数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所缺少的只是挖掘而已,在原生态和艺术加工中找到契合点是不容易的,而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就是以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和民族传统精神为依据创造的新型舞蹈,将中国的舞台艺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创作领域。

2.用现代的手法体现传统的民间舞形象。

传统的东西如果加入些许现代的表现手法那将会让现代的观众更好的理解与接受。如,《云南映象》,原始而现代。

它的内容是原生的,是村民们普通的生活,它的演员是土生土长的,舞者70%来自云南的各个村寨,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舞蹈基因。它的道具是真实的,牛头、玛尼石、转经筒等,打动人的正是它的原始和真实。

《云南映象》的手法是现代的,时尚的手法让古老的东西熠熠生辉,更容易走进现代人的心灵。在民间,其实舞蹈无处不在;在民间,舞蹈是简单的。简单的舞蹈用现代的手法,给人以越是简洁朦胧,想象的余地就越大,内涵就更丰满的舞蹈形象。现代的手法可以表现在舞蹈的音乐上,云南原生音乐作为主旋律与歌舞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加工的原始音乐,包括所有打击乐与舞蹈同时充实了场景;现代创作音乐,作为舞蹈伴奏和气氛的营造,用各种不同的配器、音色、和声,通过现代的编配营造了很原始的感觉,是前面的延续,又是现代的发挥,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因此我们被震撼,被打动,被感动,我们在乐、歌、舞、光、影中感受到的新时代强劲的魅力,这种民间舞的形象体现的不仅是舞蹈艺术的价值,而是一种文化的价值。

小结 所以,传统舞蹈文化是世界各民族祖先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深入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一种可视的、活态的、动态的、运动着的非物质的“活的文物”,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因此,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都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予以肯定和支持!!

篇二:中国舞蹈论文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中国舞蹈发展史

学 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浅谈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内容摘要】 民间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是各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它生动直观地表现出各民族人民的性格、气质、生活方式、物质文化、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因此,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永葆这一文化载体的生生不息、灿烂美丽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在此我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浅谈一下对民族舞蹈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民间舞蹈 特征 传承 发展 方向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五千年的艺术文明,流淌着无数优秀的璀璨文化,其中舞蹈就是一颗闪亮的明珠,闪耀着与众不同的光芒。人们在辛勤的劳动过程中,创作出许多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介给中国民间舞蹈艺术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展现自己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体裁形式多样、风格色彩各异、表现手段灵活的民间舞蹈。 中国民间舞蹈不是一个偶然现

象,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民

间舞蹈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

轨迹和表演系统,它是我国人民拥

有的文化财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并健康地沿

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但应该看

到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民间舞

蹈这种古老而高雅的艺术,没有走

进大众的视野,尤其在电视、网络

等新媒介不太发达的年代,即使当

今,民间舞蹈的受众也还是局限在了相对固定的一小片人群中。所以,民族舞蹈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民间舞蹈艺术的特征

1、民间舞蹈发展的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

在远古时期,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存在。而在内涵里,民间舞蹈作为文化积淀的传承手段,其自身的层面有了本质的飞跃。因此,民间舞的继承性成为中国民间舞蹈发展基本特征之一。民间舞是在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中来完成继承文化的过程。它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绎成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必然构成了中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基本特征。这一点在传媒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尤为明显,观看舞蹈表演早已成一些社会阶层陶冶情操、娱乐欣赏的一种方法。

2、民间舞蹈的民族性

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特点的舞蹈艺术。因此,继承与发展民间舞蹈艺术,必须树立突出民间舞蹈的民族性这一基本思想。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创新。根据各个民族的个性,思想观念,风格习惯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保持与发扬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舞蹈表现手法(如生动活泼,载歌载舞等)和舞蹈表演的动律、姿态神韵和节奏等特点,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

1、民间舞蹈的挖掘

民间舞蹈遗产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取决于挖掘。在一位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看来,搞好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播在挖掘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邀请掌握民间舞蹈专长的艺人到演出团体来,安排专人重点学习,也组织舞蹈演员集体向艺人学习民间舞蹈作品和素材;组织同一地区,各种流派的艺人同台演出,它可在民间艺术家的演出中,从一些即兴的表演里,发现他们在艺术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性。

挖掘民间舞蹈是一项细致、艰苦的工作。在这之中还要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民间艺术的影响力,让民间艺术摆脱从不登大雅之堂的窘境,从而能像现代舞蹈

一样走进荧屏,走进人们的视野。在这一点上我国才刚刚起步,当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传媒业起步晚,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广大艺术工作者对民间舞蹈艺术的长期忽视。但值得可喜的是,中央电视台和各级地方电视台已纷纷开设了各种形式的舞蹈推广类节目,像CCTV舞蹈大赛、上海新娱乐电视频道的《舞林大会》??这些节目在选拔优秀舞蹈选手的同时也无形中将多样的舞蹈艺术传播出去。

2、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1)媒介传播是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重要通道。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要在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允许不同的尝试和创新。这既包括舞蹈内容上的创新也包

括传播手段上的创新。不

论怎样做,有一点是可以

肯定的,审美性为前提要

成为民间舞蹈传承的原

则,这一点不应动摇。在

这方面,著名舞蹈家杨丽

萍的《云南映象》做了很

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

功。她“系着土风升华”,

把一些原生态的东西大

胆的移植,拓展,运用现

代意识、现代技法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重新激活了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既强化了原生之态,又满足了当今观念的审美需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保护。

(2)教学是舞蹈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抓住风格特点,始终是民间舞蹈教学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在实践中掌握民间舞蹈的形态非常重要,但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认识和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深层内涵,这是民间舞蹈文化的支撑。以前的舞蹈教学中只单纯地重视舞蹈动作的机械学习,单一的教学方式提升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而也不能深刻领会舞蹈艺术中的人性美。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从民间舞蹈文化切入,找到其深邃的内涵,

给学生一个

立体的知识结构,使民间舞蹈教学的传承不仅停留在肢体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而要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增加学生的舞蹈文化底蕴,使学生整体掌握民间舞蹈的精华,内外融合,身心合一地表现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使技术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舞蹈形态在舞蹈文化的支撑下更有内涵,更富表现力。

三、民间舞蹈的发展

1、民间舞蹈发展的基础

发展要有个基础,否则它也不存在。芭蕾舞也好,现代派舞蹈也好,可以移植来我国,也可以在我们社会主义土壤里生长、繁茂。但是它们代替不了我们自己的舞蹈,更不能成为我们民间舞蹈发展的基础。我国民间舞蹈的发展必须基于我国民间舞蹈的传统,这是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这一客观存在所决定的。任何时代的艺术,都不是凭空而降、孤立存在的,它总是要继承前代艺术成果,而又给予后代艺术以影响,这就是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同时,要适应从原有生活发展起来的新的生活。对于传统,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有形的,还有无形的。但是民间舞蹈的“脚”必定要站在传统的基础上,否则,就等于架空,就谈不上发展,特别是难以创作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2、民间舞蹈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讯、交通的大力改善,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了空前

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交通便

利、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丰厚

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在发

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贸易等

地方经济中接触了外界、开阔

了视野。也促使古老的民间舞

蹈文化正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

篇三:舞蹈论文

浅谈高中舞蹈特长生的教学

我校为陕西省艺术示范高中,艺术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设施完善。每年都有一批来我校学习参加艺术特长生考试,渴望加入我校的学习艺术方面的孩子,这其中也包括舞蹈特长生。本人系我校舞蹈教师,任教7年来,每每回顾以往的舞蹈教学,都感触颇深。学生进入我校后,对于自身尚浅的舞蹈基本功,软度、技巧、舞蹈表现力都有不足,怎样在有限的时刻内学习到更多的舞蹈知识?以及怎样面临两年半后高考,并取得优异成绩,是个值得我们探讨的教学课题。我在教学方面进行试探,效果不错,下

面我来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首先是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第一步,我先让学生学习舞蹈基础知识,并欣赏舞蹈,调查学生喜欢的舞蹈类型,在他们喜欢的舞蹈基础上一步步引导他们学习。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承受能力差。面对艰苦的舞蹈训练,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常常会困惑、却步。只有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舞蹈训练是枯燥漫长,充满艰辛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把舞蹈艺术完美地展现给观众,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训练过程,在肉体上经历并承受着近乎残酷的磨炼。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和目标,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锲而不舍,迎难而上。为此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灌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思想,并让学生把“苦是乐,严是爱”当成自己基训课的座右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舞蹈,自觉投入到训练中,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舞蹈软度,在舞蹈身体素质训练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舞蹈表现的基础。在此我分为几个阶段,并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关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注重了教学训练的系统性,一步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一阶段:人体的站立形态,头、手、脚的基本位置、手与脚的形态以及舞姿、姿态。肩关节、手指、腰、腿部等部位的柔韧和软开度的训练。

人体的站立、头、手、脚的位置和动作是基础部分,占用的教学时间为20%。柔韧、软开度训练贯穿整个舞蹈教学,并占用

第一阶段60%的教学时间,其中腰、腿胯的训练占用20%的时间。在训练中可采用各种方法如耗腰、中间下腰、涮腰、甩腰、拉腰、压腿、踢腿、开胯等,使学生的柔韧性逐渐地好起来。

第二阶段:扶把部分

扶把杆完成舞蹈动作训练叫作把上动作训练。目的是辅助

学生掌握身体重心,使力量集中在受训练的部位上,获得正确姿势,给以后学习各种舞蹈技能、技巧打下良好的基础。把上动作训练我采用的是北京舞蹈学院中专教材,芭蕾基训。这是舞蹈最基础的训练,内容一般包括:Tendu擦地、Plie蹲、Jete小踢腿、Rond de jembe a terre划圈、Fondu单腿蹲、Frappe小弹腿、Adagio控制、Grand jete大踢腿、舞姿、旋转等,全部为带有音乐伴奏的组合训练,内容逐渐由浅入深。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从自然状态到非自然状态,也就是符合我们舞蹈专业所要求的一个状态。克服自然体态,掌握好身体的直立和重心的稳定及软度、力度、开度要求的完成。

第三阶段:中间训练

中间训练是离开把杆后进行规范舞蹈动作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对基础动作在表演方面实际运用能力的关键。这部分主要是组合练习,在把杆上学习的动作,编成较为简单的组合,让学生在中间联系,完成从把杆到中间的过渡,最终达到训练目的。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

(一)掌握必要的舞台表演常识,了解舞台形体动作的一般规律。

(二)解放全身各部关节,达到腰腿柔软、四肢灵活。

(三)学会身段表演的基本动作,从而适应一般舞台表演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技能技巧课训练

技能技巧课包括素质训练、地面技巧、空中技巧等。我是根

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训练。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住技巧,并在舞蹈中得以应用,我广泛地吸收了体操、戏曲、杂技技巧等其他姊妹艺术的训练手段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如在转、控、翻、跳、走 等里面:我在转方面重点选择的是平转。控制方面是前腿、旁腿与后腿的控制,以及一些舞姿控制。翻的方面主要是:点步翻身、踏步翻身。跳的方面比较多,小跳、中跳、大跳各选择几种练习,男女分开练。我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适当地给其他学生增加新的练习。

舞蹈技巧课它不仅有效的解决了舞蹈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力度、软度、灵活性及弹跳爆发力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加强,更主要的是在掌握一定水平的高难度翻腾技巧和较全面的地面滚动技巧后,对于提高舞蹈表演技巧和技能、丰富舞蹈语汇扩大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将会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舞蹈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柔韧性、控制力、弹跳力等提高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舞蹈动作意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感情调动能力。身韵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舞身韵最基础的基本元素。如:“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多种动律元素的训练,然后再让学生练习舞姿、体态、路线等。我很注重气息、意念、神韵等内在韵律练习。在动作意识、思维想象练习中,我让学生静下心来,练神、练心,充分调动学

生的内在情感,以使学生入境、入状态,完全融入舞蹈氛围中,做到身心互动、形神合一,实现身体、气息、内在节奏的高度统

一。在身法运用上,让学生了解学习千变万化的规律,但必须注重内外统一;在舞蹈表现方位上,强调轻重、刚柔、强弱、急缓、松紧的对比;在造型上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具有圆、曲、拧、倾的特点;在运动线上强调曲回婉转、点线交织、闪转腾挪、变化莫测;在舞蹈动律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的规律。这些都是在教学中逐步对学生进行渗透。

五、眼神表情的培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话说一身之喜聚在脸,脸之喜聚在眼。人的喜怒哀乐,思虑忧郁都可以从眼神和相应的精神气质状态中表现出来。通过眼睛和眼神的活动训练可以提高眼球的眼脸运动的幅度及灵活控制能力,为表演打好基础。在眼睛训练中,我让学生先学习掌握眼的位置和眼的运动路线,然后再让学生做:1、眼珠的转动练习;2、眼脸的张驰练习、3、眼神的收放练习;4、远看练习等。在特定表情方面,我有选择地让学生做喜、怒、哀、乐、怕、恐、悲等的练习,并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自己表情的动作。课后布置作业如用“怀疑、警惕、思索”自编故事动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六、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

每年的校艺术节,我都编排一些专业水准高,难度较大的大


舞蹈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36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