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行为经济学

时间:2016-10-26 14:47:3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行为经济学答案

六.举例分析锚定心理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1.人类一个微妙的天性——倾向于把一件事情,无论它是否与决策有关,作为自己作决定的一个参照依据。这是锚定心理特点之一,我们前面所谈的“瓜步之战”的问题正说明了这一特点,在电话号码的最后三位数加上400当然没法知道这场战争三什么时候开始的。2。另一特点在于人们在进行判断时常常过于看重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也就是说人们容易把这些证据当作参照系,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从中得出歪曲认识。例如,戒毒所的工作人员在估计病人因极度失望导致自杀的可能性时,常常易于想起戒毒者无法忍受毒瘾发作时的痛苦而自杀的偶然事件,这时如果进行代表性的经验判断,则可能夸大病人自杀的概率。

3。锚定心理还会影响人们的偏好。例如,在一家时装精品店每款1500元和1000元的衣服间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后者,而在另一家店中,大部分的衣服都在500元以下,那么大家便不再考虑对1000元衣服的购买。这时因为前者人们把参照锚定在1500元衣服上,而后者则锚定在500元衣服上。3.锚定心理的存在使得人们产生了"心理账户"或"心理间隔".即相同的人对于等量的货币,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区别对待.彩票中奖得来的钱花起来可能会大手大脚,而对辛苦挣来的血汗钱用起来则能省则省。锚定心理使人类基于表面特性,将特定事件区别对待,没有看到宽泛的大场景,只看到个体的,分别的小范围。

作用: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上,揭示了人类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的一般趋势,为参照系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另一方面,由锚定心理确定的参照系改变了传统价值的判定标准.锚定心理则采用将抽象价值锚定在具体价值这个不确定的参照系上,并由参照点和取值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差异,通过价值函数作用得出价值的判断,这种创新价值确定方法解决了个性化价值的确定问题.

八.前景理论产生的原因:期望效用理论描绘了理性行为的特征,而前景理论则描述了实际行为,虽然期望效用理论为某些简单和透明的决策问题的现实选择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但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决策问题是复杂的,需要更丰富的行为模型,因此,情景理论诞生了,它可以解释期望效用理论无法解释的案例。它指出,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预测的。

主要内容:1。人们不仅看重财富的绝对量,更看重财富的变化量。2。人们面临条件相当的损失前景时更倾向于冒险赌博(风险偏好),而面临条件相当的盈利前景时更倾向于实现确定性盈利(风险规避)。3。一定量的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4。前期决策等实际结果影响后期的风险态度和决策。

意义:前景理论让人们的经济行为更加精确,更加贴近实际,更为准确地描述风险条件下的个人行为。它与我们的很多经济事实相符,解释了很多在期望效用理论下不能解决的问题。

五.环境暗示的含义:指的是影响消费者心理和决策的外部环境因素,例如场合,声音,图像,气味,装饰等。

主要特征;1,暗示模型提供了新框架来理解边际效用中的高频率变动。2,暗示模型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能通过努力克服自己的一些恶习。3,暗示可以是一种负的外部性。

七.举例分析积累性预期理论的5个主要选择现象:

框架效应:选择理论假设表述的不变性,即一个选择问题的等价表述应该产生相同的偏好顺序,.和这个假设相反,很多证据表明,在框架中的选择不同导致了偏好的不同.

非线性偏好:根据期望原理,风险预期的效用在结果可能性中是线性的.Allais认为,0.99和1.00可能性的不同要比0,10和0.11可能性的不同在偏好上起更大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选择的非线性偏好的不确定性。

禀赋效应:人们是否愿意在不确定的事情上下赌注不仅仅取决于不确定性的大小,而且取决于他所拥有的资源,。Ellsberg发现人们更愿意在一个装有相同数目红球和绿球容器上下赌注,而不愿选择红球和绿球的比例不确定的容器。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愿意选择自己有

竞争力的领域,而不愿意选择那些机会相当的情况。

风险偏好:在分析不确定情况下的选择问题时,“分险规避”是最普遍的假设。然而,在选择中,常常能够发现风险偏好的选择。第一,人们经常会选择很小可能性的事情,以期待能够获得非常大的收益,比如买彩票。第二,当人们面临的选择是一笔确定的损失,或是一笔可能更大的损失时,人们就表现出了风险偏好。

损失厌恶: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下选择的一个基本的现象,就是损失的可能性比收入的可能性要大。这个被观察到的损失与收入的不对称性太极端而不能够被收入效应所解释。

一. 心理帐户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塞勒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理性人有时会作出不理性的选择,而心理账户可以由于消费者心理帐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内容:1,人们怎样感觉各种经济食物的结果,怎样做一些决定,并且之后又是怎样评估那些决定的结果的。2,有时会把经济行为分到细微、具体的账户。3,与我们核查与评估心里账户的频率有关的内容,或者称之为“选择划分”

总的来说,心理账户推翻了传统经济学中可替代性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们认为,钱有的时候是不可替代的。我们观察到,商品被划分到不同种类中,消费被分在不同账户里,而不同的划分方法也造成了同一选择对我们不同的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账户中同样大小的金额对我们的意义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它们是不可替代的。

二,投资自负心理产生的根源

一,回报原则,那些经常给行为主体带来回报行为比那些不带来回报的行为更可能被主体重复。二,激励原则,那些曾诱发了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比那些不曾诱发行为的外界激励更容易诱发主体的同类行为。三,强化原则,行为主体在没有获得对其行为的预期回报,甚至为此遭到惩罚的时候,会被激怒,进而更强烈的要求实施同类行为或预期能够补偿损失的行为;另一方面,如果某一行为给行为主体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回报或没有带来预期惩罚时,行为主体将更主动的实施同类行为。

三、行为经济学的含义和特点

行为经济学特点:1,是人的行为为研究重点。2 它的核心理念:借助心理学分析方法,“为理性的经济分析提供忽视已久的心理基石”3 有效借助于可控实验、调查等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实验过的的数据得出结论或者检验并修正实验理论。

定义: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与心理学有机结合,通过可控实验,调查等方式考察人们在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参与各种经济活动时的行为模式,分析影响行为的内外部因素,理解并解释经济现象,已检验并修正先验理论,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一门现代经济学学科。

四、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原因:首先,拖延能够维持一种自我欺骗效应,对于不愿意做到事情,人们可以通过拖延的方法来摆脱这种头疼的事情所带来的烦恼,从而能创造一种暂时的轻松和安稳感。 其次,人们期望通过拖延来等待事情出现转机,甚至奇迹的突然出现。

还有,人们喜欢即刻的欢愉,只愿意考虑当下,认为将来的事情还很远,将来的事情就等到将来再考虑,所以人们总是会拖延那些需要立即付出而将来才会获利的工作。

解决方法:

为自己定一个最后通牒期限

篇二:行为经济学论文

从著名的十大效应中谈谈我的启示

行为经济学堪称真正的“经世之学”,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投资、理财、购物、决策,甚至人生规划、政策制定都要用到它。掌握行为经济学的关键原则,对我们的生活,甚至人生是相当有益的。这是我当初选择它的原因。

通过我的一学期的学习和认识,我觉得行为经济学作为实用的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使我受益颇丰,其中最生动有趣,最让我受益终身的莫过于著名的经济学十大效应。

一.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二.水桶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三.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我们的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大的变化,而无法察觉,最终会带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

四.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五.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1

六.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在激励下属成长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充电,保持强劲的势头发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分清主次,让工作越游越欢,最好能到上一层去搅动一番。

七.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八.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要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恼。在面对矛盾选择的时候,我们推荐使用“模糊心理”。所谓“模糊心理”,就是在一个很难决策的情况下,以潜意识的心理为主要基调,做出符合潜意识心理的选择。心理学研究表明,“模糊心理”实际上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种心理沉积。也许你并不能说出一条明确的原因,但是通过心理的潜意识,一般情况下可以做出最符合个体心理需求的决定。这里说的潜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模糊心理”在矛盾选择面前,能够提供给我们最安全的心理保护,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核心理念:更多选择、更多标准会让人无所适从。应用要诀:明确目标、不受干扰;懂得取舍,该放则放。

九.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十.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把从行为经济学选修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让生活更加丰富 、多彩!

2

篇三:行为经济学

XXXX大学

行为经济学期中作业

渗透到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学 院 xxxx学院

专业班级xxxx班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000000001

序 号 001

二 ○ 一 五 年 十一 月

渗透到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摘要: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不少地方让人在莞尔之余感到“此中有真意”。行为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直接辐射到各商业分支功能如金融、营销、管理和会计等方面。行为经济学堪称真正的“经世之学”,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投资、理财、购物、决策,甚至人生规划、政策制定都要用到它。掌握了其关键原则,对我们的生活、甚至人生是绝对有益的。

理性幻想与感性现实

假设就是假设,本不值一驳。生而为人,就注定要犯错误,纵使巴菲特、索罗斯之类的奇才也概莫能外。如果经济学不是“经世之学”,谁又会和它较真呢?正式经济学的这种身份,理性人假设常会让它有时显得欲振乏力。注定,经济学要发生一场改良甚至革命。1979年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它由犹太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韦斯基共同创立。行为经济学指出,人的种种非理性的行为,不是偶然的发挥失常,而是普遍的存在。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选择,前景理论,禀赋效应,参照依赖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卡尼曼和特韦斯基在1979年提出的。所有关于行为经济学的著作,都绕不开这个理论。曾有一位著名的财经编辑问卡尼曼为什么将理论称为“前景理论”,卡尼曼说:“我们只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大家记住它。”也有学者将“前景理论”翻译为“预期理论”,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预测的。 禀赋效应:

在淘宝或其他购物平台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事情:一些商家会提供免费试用的产品,并在有试用意愿的人中随机抽取一些进行派货。但条件是,过了试用期后要求试用者将产品再送回来。

这就是商家利用了禀赋效应,这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技巧,行为经济学家则称为“所有权依赖症”。

因为试用者已经习惯了享受试用品在家里带来的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后把这个东西再送回去,试用者难免会感到舍不得。

宠物店也有类似的行为。店主看到围着动物不肯离去的小孩,就会对孩子的家长说:b“把它带回家去过周末吧。如果它跟你们合不来,或是你们不喜欢它了,星期一早上再把它送回来就行。”

而这一家人的表现呢?头几天大家都争着抢着要遛狗,看到小狗憨态可掬就哈哈大笑,就算小狗做错了什么事也会有人为他开脱:“它还是一只小狗呢。” 就这样,到了分别的日子,他们就会感觉这只狗是已经属于他们家了。想还给店主的念头,被离别的痛苦战胜了。

所以,以后我们遇到类似可以带回家试用的“好事”,可要三思而后行。

参照依赖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假设在学校里,你可以有两种选择:

A.其他同学每学期考70分的情况下,你每学期考试得80分。

B.其他同学每学期考100分的情况下,你每学期考试得90分。

大部分同学了选择前者。因为有时候我们努力学习的原因,是因为和同学之间的嫉妒与不服输。这道题就类似于卡尼曼出的一道题“假设你面对这样一个选择:在商品和服务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你有两种选择:A.其他同事一年挣6万元的情况下,你的年收入7万元。B.其他同事年收入为9万元的情况下,你一年有8万元进账。卡尼曼的这调查结果出人意料: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事实上,我们拼命赚钱的动力,多是来自同侪间的嫉妒和攀比。 我们对得与失的判断,是来自比较。

嫉妒总是来自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培根曾言:皇帝通常不会被人嫉妒,除非对方也是皇帝。对此,美国作家门肯早有妙论:“只要比你小姨子的丈夫(连襟)一年多赚1000块,你就算是有钱人了。” 我们都去过星巴克,原本星巴克是有三种规格:大杯、中杯、小杯。科斯后来菜单上的小杯消失了,只剩下中杯、大杯、特大杯。有人去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在美国,星巴克出售的咖啡都分为三种规格:高杯、大杯、超大杯。美国的星巴克菜单上并未列出“小杯”,也很少有顾客知道星巴克还有“小杯”的存在。但是如果你一定要找服务生要小杯,就能找到老式的8盎杯装咖啡。或许“菜单革命”还有难言之隐。星巴克的小杯曾经很畅销,但赚钱太少。小杯卡布奇诺的售价比12盎司的高杯少30美分,但浓咖啡的量是一样的,又因为它包含的奶泡较少,味道更浓,很多咖啡迷都喜欢。

回到我们这个例子上来,同学们的心里可能是宁可分数得的少些,也不愿意比别人的分数低。这就来自于人们的嫉妒和攀比的心理,而且人们还非常愿意和自己身边认识的、熟悉的亲朋好友进行比较----只要是比自己身边的同学多得一点点分数,哪怕是只多一分,也能给自己带来一种心理安慰“没事儿,别人考的还不如我呢”。如果真要去和学校里的学霸去比一比,他反而还不愿意比了。因为他只需要比周围生活的人多那么一点点优越感就足够了,对于他望尘莫及的他比不过,也不愿意去比。

如果同学的考试目标是70分,那么他考了80分自然会觉得很高兴。可是如果他的目标是90分那他就会感到有些失落。这就说明,考试成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这之间一定有一个参照点的存在。这也是卡尼曼所说的参照依赖: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由参照点决定。

再举一个例子,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当考试没考好,我就会对家长说“XXX考的还不如我呢”、“我同桌比我差了好多分呢”之类的话,企图换到家长的谅解。但家长往往会这么回答“你还好意思说,你怎么总和比你考的差的比呢?你就不能看看你们班考第一的同学吗?”

这显然又是一个参照依赖的例子。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是非常高的,把可能分摊到几个孩子身上的期许都压到一个人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常挂嘴边。家长或许理所当然的认为我的孩子一定是优秀的,他一定比其他人都好。于是家长总会把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放到一块去比较。而孩子进行比较的参照点确实他的朋友、他的同桌等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孩子和他比较对象的水平应该是差不多的,而这次他比朋友们考的多了一些分数,这就成了他认为的成功了。

这类事情在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结果就会不同。

参考文献:

[1]董志勇、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上):消费行为的非理性陷阱、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2]孙惟微、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

[3]金雪军,杨晓兰编著、行为经济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4


行为经济学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18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