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学习本草纲目的收获

时间:2016-10-26 00:16:0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

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 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 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 典才学得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 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这里为什么要 提出这个条件和素质呢?因为它太重要了。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整个就成了障 碍。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谈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 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大家 看到这个案例,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 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即便有这个髓溢病,牙齿那 么坚硬的东西,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但,我不这么想, 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牙齿为骨之余, 由肾所主。肾主骨生髓,骨与髓乃是异名同类的东西。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 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 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骨、髓由肾所主,肾为水藏,故 骨髓亦属水类,明白了这层关系,就知道对骨、髓的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这 亦是前面所讲的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 发生髓溢。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 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这是我对髓溢病及其治疗的思考过程。去年接治一位跟

骨骨刺的患者,患者的双跟都有骨刺,疼痛厉害,以致足跟不敢落地,要踮起脚来走路, 所以,生活感到很困难。我按常规的思路,用了补肾的方法,也用了活血、除痛、蠲痹 的其他方法,但,都没有获得明显的疗效。正在我感到进退两难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上 面的这个案例。骨刺病也叫骨质增生,是由于骨钙流失到骨面, 思考中医骨

性赘生物所致。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有什么差别呢?应该没有差别。于 是我如法炮制,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 分钟。出乎意料, 不数日,痛即大减,足跟能够落地,坚持近月,病即痊愈。上面这个例子给我的感受很 深,什么感受呢?就是对这个"信受奉行"的感受。对这件事我首先是相信了,相信了才 有可能去进行上面的思考。如果对这件事根本不相信,那怎么会有以后的思考?没有这 些思考,就不会想到要用白术来治疗跟骨骨刺。所以,相信是第一,只有这一步做好了, 才有可能为今后的研究带来机会。如果首先就不信受,那一切就被你拒绝了,一切的机 会就没有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因此,学习接受中医经典著作,也是学习中 医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篇二: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

篇三: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调补篇

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通血脉,破坚积,主五劳七伤,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当归:温中止痛,补五脏,生肌肉。止呕逆,虚劳寒热,下痢腹痛齿痛,女人沥血腰痛,崩中,补诸不足,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和血补血。

熟地:滋肾,养阴,补血,主治血虚,月经不调,胎产崩漏,消渴虚咳嗽气喘等症。

川芎: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芍药: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止痛,利小便,益气。

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通九窍,利百脉,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黄芪: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内补。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产后一切病,月候不匀等。

何首乌:消痈肿,疗头面风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茯苓: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 止泄泻。

山药: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杜仲:腰膝痛,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久服,轻身耐老。

枸杞:产甘肃为绝品,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强阴利大小肠。

阿胶:出山东兖州府,心腹内崩,劳腰腹痛,四肢酸痛,好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坚筋骨,益气止痢。

鹿茸:治阳事虚痿,小便频数,面色无光,破瘀血在腹,生精补髓,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运虚痢。

冬虫夏草:产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治虚劳咳痰血,阳痿,腰膝痛等。

蜂蜜: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轻身益气,治心腹痛,面目黄,腹内留热,利大小便,去浮血,下乳汁,妇人带下病。

石斛: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

李时珍《本草纲目》 谷物篇:

粳米:主治益气,温中和胃气,长肌肉,壮筋骨,益肠胃。

小麦:止烦喝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

大麦:消渴除热,益气调中。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物,止泄。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玉蜀黍:(六谷又名珍珠米)调中开胃。

黄高粱:益气,和中,止泄。

白高粱:除热,益气。

青高粱:煮汁服,利小便,止喘满。

黑大豆:生研,涂痈肿,煮汁饮,止痛。

黄大豆: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肿毒。

绿豆: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补益元气,和调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去浮风,调润皮肤。

赤豆:主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疗寒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胀满,除烦满,通气,健脾胃,消热毒,散恶血。

蚕豆:开胃和脏腑。

豌豆:消渴淡煮食之。

山芋:益气力,长肌肉,强阴。

芝麻:又名胡麻,张骞西域得之,乌者为良,白者为劣。主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食补动物篇

黄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补益腰脚,止消渴及唾涎。

水牛肉:消渴,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

牛奶:补虚羸,止渴。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冷补,下热气,病后虚弱,补益劳损。

猪肉:补肾气虚竭。

羊肉:男人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岚疟痢,妇人赤白带下。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狗肉: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壮阳道,暖腰膝,益气力。

丹雄鸡:通神,杀恶毒,补虚温中止血,补肺。

白雄鸡:调中除邪,利小便。

乌雄鸡:补中止痛,止肚痛,心腹恶气,安胎,治折伤并痈疽。老人中风,脚气烦满。

黑雌鸡:作羹食,治风寒湿痹,五患六急,安胎。安心定志,除邪恶气,治血邪,破心中宿血,治痈疽,排脓补新血及产后虚羸,益色助气。

黄雌鸡:伤中消渴,小便数而不禁,补益五脏,续绝伤,疗五劳,益气力。

乌骨鸡:补虚劳羸弱,治消渴,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病。

鸡蛋:安五脏,止惊安胎,止耳鸣、聋及疳痢。

兔:补中益气,热气湿痹,止渴健脾。

鹅:利五脏,解五脏热。

鸭:补虚积脏 ,利水道。

白花蛇: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

乌梢蛇:主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功与白花蛇同。

甲鱼:补损瘀血,补气补阴,小儿惊痫,妇人经脉不通,难产,劳复食复。

虾:益通乳汁。

蟹:横行介士,无肠公子,解结散血,养筋益气,与紫苏同煮去寒性。

淡菜:补五脏,益阳。理脚气能消宿食。

田螺:疗热醒酒,利大小便。

鲤鱼:下水气,利小便。

青鱼:脚气湿痹,益气力。

白鱼: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健。

黄鱼:石首鱼,开胃益气。

鲫鱼:温中下气,主胃弱不下食,调中益五脏。

鳜鱼:主治腹内恶血,去腹内小虫,益气力,补虚劳,益脾胃。

鳗鲡:主治五痔疮瘘。杀诸虫。

鳝:补中益血,补虚损。

泥鳅:暖中益气,醒酒,调中收痔。

乌贼鱼:墨鱼,益气强志,益人,通月经。

鲥鱼:主治补虚劳,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故名。

鲈鱼:调胃气,利五脏。

银鱼:又名会残鱼,出苏、淞、浙江,大者长四五寸,身园如筋,洁白如银,无鳞,清明前有子。作羹食,宽中健胃。

比目鱼:又名鞋底鱼,主治补虚益气力

李时珍《本草纲目》 调味篇

油:调和五脏,功同油菜、黄豆、芝麻。

食盐:多食伤肺,喜咳。除风邪,调和脏腑,消宿物,令人壮健。

酱:面酱有大小麦,甜酱之属。豆酱有大豆、小豆、豌豆之属,气味咸,杀百药及热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等。

醋:苦酒,愈久愈良。米醋酸苦,温无毒,多食损筋骨,亦损胃。主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理药,消毒。

老酒:腊月酿造者,可经数十年不坏。和血养气,暖胃,辟寒,发痰动火。

米酒:久饮伤神损寿。主治行药势,杀白邪恶毒气,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

酒糟:甘、辛、五毒。温中消食。除冷气,杀腥,去草菜毒,润皮肤,调脏腑。

姜: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破血调中,去冷气,汁,解药毒。生用发散,熟用和中。

干姜:治嗽温中,治胀满,霍乱不止,腹痛,冷痢,血闭。病人虚而冷,加姜屑,和酒服,治偏风。

桂皮: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

胡椒:出西域,下气温中去痰,除脏中风冷。去胃口虚冷气,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调五脏壮肾气,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蕈毒。

葱:食葱有两种,一种冻葱,经冬不死,夏衰冬盛,食用入药,冻葱最善,气味亦佳。汉葱茎实而味簿,冬即叶枯,主治,通乳汁,散乳痈,利耳鸣,制蚯蚓毒。杀一切鱼、肉毒。

大蒜:归脾肾,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

八角茴香:治干湿脚气,肾劳阴痛,开胃下食。

花椒:除风邪气,温中,去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

辣椒:心腹冷痛,中恶,除咳逆,去脏腑冷,温中,甚良。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水果篇

李:消渴,治齿痛,调中。肝病宜食之。

杏:有小毒,生食多,伤筋骨,主治止渴,去冷热毒。

杏仁:咳逆,喉痹,下气。除肺热,治上贫风燥,利胸,隔气逆,润大肠气秘。杀虫,治诸疥,消肿。

梅子: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毒。

桃子:益颜色,肺之果,肺病宜食之。

桃仁:主治瘀血血闭,杀小虫。治血结,血秘、血燥、通大便,破畜血。

栗: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生食,治腰脚不遂。

枣:生枣不可多食。大枣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久


学习本草纲目的收获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07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