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忆秦娥,娄山关

时间:2016-10-25 19:18:3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忆秦娥.娄山关 拼音版

Yì qín é ·lóu shān guān

忆 秦 娥 ·娄山关

xī fēng liè ,zhǎng kōng yàn jiào shuāng chén yuè . 西 风烈 , 长空雁 叫 霜 晨月 .

shuāng chén yuè ,mǎ tí shēng suì ,lǎ bā shēng yān .

霜晨月 ,马 蹄 声 碎 ,喇 叭 声 咽 .

xióng guān màn dào zhēn rú tiě ,ér jīn mài bù cóng tóu yuè . 雄关 漫 道 真 如 铁 ,而 今 迈 步 从

cóng tóu yuè ,cāng shān rú hǎi ,cán yáng rú xuè .

从头 越 ,苍山如 海 ,残 阳如 血 . 头越 .

篇二:《忆秦娥 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 娄山关》教学设计

广州三中马坤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看听背析四环节,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以及毛泽东作

为一代革命领导人博大的胸怀。

【教学重点】

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

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2.掌握间接描写和景物描写特征以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中娄山关战斗片段;听王秀芬歌唱《忆秦娥·娄山关》。

二.朗读并理解词意、了解词牌特点。

1.指导朗读(语速、音高、重音、断句)

2.把握词牌特点(小令、两片、下片换头、一韵到底、押仄韵、韵脚密、第三句叠第

二句后三字、)

三.合作生成,探究真知。

(一)小探微析,词意初见。

词作中,写没写到娄山关的战斗?如果说没写,那么它写了什么内容?如果说写了,那

么它属于什么描写?

明确:没写:上片写凌晨行军场面,下片写登上并越过娄山关所见的景象。

写了:从“咽”字,可以预感到将要发生的战斗的残酷;

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不仅可以感受到敌军的强大,战

斗的艰难,还可以感受到战斗的胜利结果;

从“血”字还可以感受、联想到战斗残酷,伤亡的惨重。

(二)穿针引线,勾勒感情。

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词作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结合全词来谈一谈。

明确:抒发了红军将士不怕困难、英勇战斗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正视困难、

英勇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主席博大的胸怀和哲人的思想。

(三)剥茧抽丝,精雕细琢。

上片开头三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大家看,这三句景物描写有什么

特点?在词作中有哪些作用?

特点:视觉、触觉、听觉相结合,仰视、俯视相结合,色调凝重。

作用:交代时间;营造并渲染出一种苍凉、凝重的气氛;烘托红军将士的不畏严寒的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结尾“残阳”照应。

四.指导朗读并背诵。

五.小结

六、作业:背诵默写本词;请同学们合理想象,扩充词作内容,500字左右。

篇三: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 新课标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本词教学让学生结合背景、注释自主理解诗歌后与小组交流,最后汇报成果,共享学习成果。

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词教学把读贯穿整个课堂,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指读,听读,读的样式多样化。

3、 让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忆秦娥?娄山关》选自毛泽东诗词中的第二首词,重点于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现代诗词之美。

2.文本简析:

本文篇幅短小但通过景物描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在娄山关战役胜利后的心情,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还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词句,诗词之独特美感。

【学情分析】

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但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有限,所以在诗词鉴赏方法上多给予指导,同时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收集更多的诗词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习,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学习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词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法 依据

诵读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采用不用形式的读法,才能领略诗词之美,读懂意思,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读出更大的学习兴趣。

合作讨论探究法 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对话教学法 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

情境教学法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

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毛泽东主席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在政治方面的建树是众所周知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同学们知道毛主席的哪些诗作?

生1:我在小学时学习过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生2:我在阅读时,读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生3:我读过《水调歌头·游泳》。

师:看来我们同学在课下时间里,读过了毛主席的一些诗词作品。大家在以前学习了《七律·长征》,我们现在齐背一下。

学生背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大家背诵得很有气势,谁能说一说在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在这首诗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不怕困难的气概。

生2:我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的乐观精神。

二、弄清标题,了解背景

师:同学们在这样的文学作品中,获得这样的生命滋养,是最可贵的。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红军长征途中,是毛主席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习与这首诗产生在相同背景下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

(教师板书课文标题)

师:请一位同学根据过去掌握的有关诗词的知识,给大家讲一下题目的构成。

生:这首词的题目由词牌和题目构成,“忆秦娥”是词牌名,“娄山关”是题目。

师:同学解释得简洁明了,相信全体同学都能明确。这首词写于1935年,当年2月25日,红军经过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八个团,俘虏三千余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主席登上娄山关看到千山万岭,起伏连绵。胜利的喜悦和眼前的壮美景色,使他灵感突发,吟咏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三、初读全词

1、生自由读

师:娄山关大捷。站在娄山关关口,毛泽东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的著名诗篇《忆秦娥?娄山关》。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两遍,在读中品味诗人的情感。读不准的字词要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有疑问的提出来,咱们共同商议。

(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自行处理生字难词)

2、指读

师:现在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品评。读一读,看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吗?

(学生个别朗读)

师: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吗?

生:我觉得她对这首词整体的把握是不错的,但是在下片的最后两句语调应该再高一些,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毛主席当时的那种高兴的心情。

师:你能不能把最后两句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后,教室里掌声响起)

师:好,看来赵禹龙同学领会了这首词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3、配乐诵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

师:听了**同学的朗读吗,老师也想读一读,不过老师在朗读时,将要请音乐做帮手,读后,也请同学们对老师的朗读做一品评。

(师配乐读)

4、齐读

师:给我们大家的启示:要想读好词,先要品好词的情感,为提高效果,可以用音乐做辅助。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刚才的交流所得,男女同学先分组朗读,然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在齐读中能够读出感情,那是朗读中的最高境界,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教师领起,学生配乐齐读。男女分组读后,分别给予掌声鼓励,提示学生注意节奏的把握。)

四、品读鉴赏

师:同学们都能准确地读出词了,但若要真正地读好它,还需要我们细细品读,才能走进诗词,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首先让我们透过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当时的意境。

1、透过景物,体悟意境

师: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的内容概括一下,毛主席在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利用注释,了结上下两片的内容,思考概括。然后交流。)

生:上阕:描写了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下阕:交待了攻占娄山关的胜利,描写了胜利时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师:在明确了上下两阕的内容后,我们看一看词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来展现当时的情景?在词人的笔下,那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构成一副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抓住你感兴趣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组内研讨交流后,全班交流)

生1:我抓住了上阕中的几种声响:雁叫、马蹄声、喇叭声。这几种声音组合在一起,给我的感觉是寂寥、悲怆的。我仿佛看到当时红军行军的艰难。

生2:我赏析的是上片中有关自然景色的交待:西风、雁叫、霜晨月。这样的景象组合后,我觉得是很凄冷的,让我感到当时战斗的残酷。

生3:我们小组一致感兴趣的是上阕中的动词:碎、咽 。 这两个词既写出了红军行军的急速,也写出了行军的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生4:我们感兴趣的是下阕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里的景色给人一种大气磅礴,色彩浓烈。让我们眼前真的浮现出群山连绵,绯红夕阳缓缓下坠的景象。

生5: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家感受到其中洋溢着一种胜利的豪情。我们还看到毛主席这里使用了衬托的手法:虽然娄山关地势险要,是雄关漫道,但是我们红军还是重新占领了它。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具体地赏析了这首词。能够用心地品味在字面下潜藏着的情感,这是值得老师欣慰的。希望我们同学能够保持这种好的学习方法,用心去品读更多的精品文章。

2、推敲词语,品味精妙。

师:读毛泽东的词,如读一幅幅画,一幅幅山水画,一幅幅逼真的、动感十足的画。《沁园春?长沙》一个“看”字让我们看到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豪情。在这首词中又有什么词用得如此精妙呢?请同学们沉下心来,细细品读,想好之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1) “碎” :是马蹄声断断续续、时断时续、零零落落,是零碎、杂乱、急促的,说明走在崎岖不平山道的红军马匹之多和红军行军之急。(师生共同用手指体会万马平川奔腾的声音与万马在崎岖道路上奔跑的声音,从而理解“碎”的妙处。

(2) “咽”:喇叭声时断时续,低沉呜咽。

(3)漫道:不要说,表达了对险阻的蔑视,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

(4)“铁”:充分体现雄关的坚不可摧。

(5)“越” :形象表现了红军翻越时的雄姿,表达红军再次跃过娄山关的胜利豪情。(可请学生表演“越”的动作)

3、通观全词,把握情感。

师:词中描绘的一个个情景营造了一幅幅画卷,一个又一个精妙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了更加逼真的影像。《尚书》?有言:“诗言志,歌咏言。”诗词的终极目的还在于抒发诗人的情感。大家透过这首词的画面和精妙之词,从上下阕中又分别读到了什么感情呢?

上阕:紧张、沉郁

师:毛泽东在自注此词时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板书沉郁)

怀着这样的心情读好它。(生读)

师:攻打娄山关这可是一场硬仗,心情怎能不沉郁呢?然而一场激战过后,红军取得了娄山关大捷,站在娄山关关口,毛泽东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师读下阕)

下阕:喜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担忧板书:亦喜亦忧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师(总结):有同学认为这两句只写眼前所见之景,有同学认为这是借眼前之景抒发娄山关战争的胜利,因为长征的前期一直都打败仗,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次胜利,长征中的第一次胜利;还有同学认为这是借眼前之景暗写红军排除外难取得胜利,预示未来斗争的艰辛与曲折。每个同学都能从中读到属于自己的见解,这就是诗词的最大魅力。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无达诂”。

我想说既然选择了长征,前面就肯定还会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但是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毛泽东同志都会乐观地对待,因为他在十八岁就自信能“指点江上,激扬文字”,因为他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面对下一个坚不可摧的雄关,他会大声地吟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多有气势的一句词,多有豪情的一句词啊。这是毛泽东对自己说的,更是他要告诉我们的。

当我们走出小学的大门,跨入初中的大门时,我们要大声地对自己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生齐读)

当我们做完一道难题,再做一道难题时,我们要大声地对自己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生齐读)

当我们复习完一门功课,再复习一门功课时,我们大声对自己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生齐读)

当我们解决一个困难,又遇上新的苦难时,我们要深情地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生齐读)

当面对地震、火灾等灾难袭来时,我们更要坚强地说上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

迈步从头越”。(学生齐读)

五、小结

师:我们在这首词中感受了毛主席作为革命领袖的伟人风范,体会到了他的词作中表达的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手笔。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找两首毛主席的词进行品读。

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学会了读词一般方法,即:弄清标题,了解背景;熟读成诵,读出节奏;透过景象,体悟意境;推敲词语,品味精妙;通观全词,把握情感。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全词。

2、请你根据“苍山如海、残阳如雪”画一幅画,并在画上题上这首词。

3、收集自己喜欢的毛泽东诗词。


忆秦娥,娄山关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803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