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反倾销论文

时间:2016-10-24 12:15:3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反倾销论文

中国光伏企业遭收欧盟反倾销税案例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竞争已经拓展到了全球范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出口猛增,迫于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国外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国内的不满情绪。但目前,这些国家只能利用WTO允许的手段来加以保护,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包括反补贴、保障措施和反倾销.由于保障措施只能面对产品,无法针对某一国家采用,而在中国入世后,由于不断地降低出口退税,减少补贴,因此反倾销措施被国外越来越频繁地用来保护该国市场。世界各国便掀起了一阵阵对华的反倾销案件,近期欧盟对华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使得一年多前经历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实施“双反”重击后的中国光伏企业再次笼罩在日益厚重的阴霾下。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于当地时间6月4日宣布,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关键词:中国光伏企业; 欧盟; 反倾销; 原因; 措施

1.征收原因

1.1欧盟对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的理由是什么?

欧联反倾销法规源于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一一三条第一项,该项条文规定欧联应统一区内之共同商业政策,包括对抗不公平竞争之反倾销措施。欧联反倾销法规最早的版本在一九六八年正式生效(1968 Regulation No. 459/68),其后曾多次进行修正,一九九五年为配合乌拉圭回合协议之反倾销协议(Anti-Dumping Agreement),欧联再度修正其反倾销法规(Regulation (EC) No. 3283/94),并自一九九五年元月一日开始实施。一九九六年三月欧联又公告384/96规章,作小幅度之修正。

欧联反倾销法规适用于所有对欧联出口的国家,不论该出口国是否为GATT/WTO缔约国。欧联各会员国本身并无反倾销法,所有反倾销相关的调查及保护措施的采行均由欧联执委会主管。

反倾销(Anti-Dumping)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1.1.1欧共体反倾销法实体法实体法

欧盟反倾销法的实体法,是指进口商品违反欧盟反倾销法的实质要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定:

1

1) 倾销存在。根据规则第1条第2款,如果一种产品向共同体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出口国正常贸易中的可比价格,该产品就被认为是倾销产品。可比价格是指产品的正常价值,一般是根据产品在出口国正常贸易中已经支付或者可以支付的价格来确定,如果出口商在出口国不生产或者不销售相同产品,可以根据其他销售商或生产商的价格确定正常价值,但其国内销量一般至少应当达到被调查产品在共同体销量的5%。如果这种产品不在正常贸易中进行销售或者没有足够的销量,或者因为市场特殊情况,这种销售没有可比性,该产品的正常价值就应当根据原产地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管理费用以及合理利润来计算,或者根据正常贸易中向具有代表性的第三国出口的价格。

2) 损害存在。“损害”这一术语一般是指对共同体产业的实质损害,或者构成对共同体产业实质性损害的威胁,或者严重妨碍建立这样的产业,为了便于适用法律,规则第4条第1款指出,共同体产业指共同体内相似产品的所有生产者,或者共同至少达到共同体生产总量50%的生产者。

3) 确定损害应当根据直接的证据,即要从倾销进口的数量和价格对共同体相似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及随之对共同体产业所引发的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审查。关于对共同体相似产品价格的影响,主要考虑它们是否因倾销进口大幅度降价,或将要大幅度降价,或是否相当程度上妨碍了本来应当进行的提价。倾销进口对共同体产业所引发的后果,则是根据对相关经济因素的评估,包括倾销幅度和共同体产业在销售、利润、产量、市场份额、生产率、投资回收率、生产能力利用率以及在就业、工资、资本或投资增长等方面是否存在事实或潜在的下降。根据规则第3条第9款,这里特别考虑的因素是:

(1)向共同体市场倾销进口的增长幅度;

(2)出口商是否具有可随意提高或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

(3)进口价格是否大幅度地压低了共同体的价格或阻止合理的提价;

(4)倾销产品的存量。

根据规则第9条第3款,如果一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在共同体市场所占份额不足1%,则推断这种进口不会产生损害,除非几个国家的产品共同达到共同体市场份额的3%。

4) 因果关系。根据规则第3条第6款,倾销进口的数量和价格水平与共同体产业受到的损害必须存在因果关系。为了确认因果关系,根据规则第3条第7款,除了审查倾销进口对共同体产业造成的损害外,也应审查正在损害共同体产业的其他因素,以便对该倾销进口作出正确的评价,这里特别考虑以非倾销价格进口的产品数量和价格、市场需求的变化减少的营业额、外国生产商和共同体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以及共同体产业的生产率等。 2

5) 共同体利益。规则第21条规定,反倾销的措施应当是基于共同体的利益。为此,应当将各方面的利益进行总体评价,即不仅要考虑共同体产业的利益,而且也要考虑共同体的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该条第1款还指出,审查中应当特别考虑消除有害倾销对恢复共同体市场有效竞争的必要性。但是在实践中,欧盟委员会对共同体产业、用户以及消费者等各方面利益进行权衡的时候,共同体产业的利益显然被放在第一位。

1.2欧盟对光伏企业实施反倾销做法是否合理?

中国光伏企业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欧盟各国市场,从而使得欧盟各国国内有竞争能力的产业受到损害的事实行为即构成倾销事实。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 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欧盟根据按照倾销的定义,即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会被认为存在倾销。根据WTO反倾销条例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的行为是合法的。

2.相应措施

2.1面对反倾销指控和调查,应在WTO法律框架下积极应诉

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分两大类:一是WTO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为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二是使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有关专家分析,我国之所以饱受反倾销之苦,其主要的外部原因是中国作为新兴贸易大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往规模日益扩大,在市场竞争愈益激烈情况下,发生贸易摩擦和纠纷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其次,经济衰退期间各国更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是规律性的表现;此外,有的世贸组织成员滥用规则。

就我们自身而言,我国政府在与他国的贸易争端中较少使用贸易报复措施,使得别国政府和企业忽视了中国采取断然措施保护自己利益的决心。从企业层面看,当遭到别国贸易救济调查时,往往认识不足,应诉不力,甚至根本不去应诉,从而造成中国企业软弱可欺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别国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当前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风潮会对我国出口造成一定负面效应,但尚未影响目前我国出口整体回暖的趋势。”海关统计专家分析认为,并同时建议,对于出口企业而言,首先应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WTO法律框架下通过积极应诉来保障自身权利,充分发挥商务部门(包括驻外经商机构)、地方各级主管部门、中介组织及相关企业“四体联动”应诉机制的作用,依靠行业、各级政府、企业的合力来维护 3

中国产业的合法权益。其次要积极推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依靠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往的我国企业面对国外反倾销调查,较少积极应诉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有的企业能躲就躲,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应诉。如果企业不应诉,负责案件审理的部门就可以依据“可获得最佳信息”的原则,对不应诉的国家或企业直接作出“缺席审判”,彻底退出市场。受调查企业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充分准备、仔细研究,选择合适的抗辩理由。无论是选择损害抗辩还是因果关系抗辩,以及“市场经济国家”的确认,都应当据理力争。

2.2希望双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

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当前中欧关于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此案涉及中国重大经济利益,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也必然会伤及欧方利益,影响中欧合作大局。中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希望双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打贸易战。贸易战没有赢家。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贸易摩擦,避免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达成一致。

公开重申支持通过对话协商,反对欧盟对光伏电池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原则立场;德国是欧盟重要成员,希在欧盟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推动欧盟其他成员理解并支持中方立场,推动欧盟最终妥善处理此案。中德两国政府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努力促成两国光伏企业间的磋商与合作。按照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国将加大光伏市场开发力度,德国在光伏全产业链上拥有原材料、技术、设备等优势,两国光伏产业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2.3增强本国利用反倾销手段的能力。

反倾销策略不仅具有防御性特征,其进攻性对抗性对保护国内市场也有效率。现今,国外对中国提出的反倾销也多是以反倾销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我国政府应当认清反倾销的本质,不应总是在遇到反倾销指控时,对我国的倾销行为作自我检讨,而应主动参与、利用好反倾销讼,争取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普遍的尊重和公正的待遇。一味的妥协退让只会让别国更加肆无忌惮。外国产品在华倾销也由来已久,但是好像并没有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美国宣布对中国出口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后不久,我国即宣布将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商务部明确表示,近期已收到国内产业申请,反映上述产品以倾销、补贴等不 4

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内产业造成冲击,要求商务部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结束语 反倾销作为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它具有形式合法、容易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国内产业且不容易招致报复的特点。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山场上屡造反倾销投诉,认清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已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也成为理论界的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和特点,明确其原因,对日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强有力的推动。

5

篇二:中国应如何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论文

学 号: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中国应如何应对国外的反倾销

指导教师: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论文评阅人:

目录

目录.....................................................................? 摘要....................................................................Ⅱ Object.................................................................Ⅲ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中国企业屡受反倾销的现状.....................2

2.1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了严峻的挑战...........2

2.2 中国输印绸缎被征高额反倾销税...............................

2.3 中国汽车零部件在国外应对反倾销的三个案例......... 2.3.1 挡风玻璃:福耀玻璃对美反倾销取得阶段性胜利.. 2.3.2轴承:中国球轴承反倾销胜诉...............................2.3.3刹车盘:30多家企业在美国享受零税率................

第三章 中国企业屡受反倾销的原因.....................2

3.1 “非市场经济”问题.....................................................

3.2 不应诉或应诉不力纵容反倾销.....................................

3.3 价格竞争诱发反倾销....................................................

第四章 反倾销对我国进出口产业的影响..............2

4.1 对进口贸易的直接影响................................................

4.1.1 反倾销使涉案产品和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影响出口...

4.1.2 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会引发贸易转移效应...................

4.2 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对国民经济产生深远的影

响.............

4.3反倾销保护国内产业及其下游企业................................

第五章 应如何应对反倾销....................................2

5.1 推进经济改革,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

5.2 主动对外沟通,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5.3 建立奖惩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

5.4 加强宏观调控,制止恶性出口竞争行为.........................

5.5 转变营销观念,实施多元化国际营销战略....................

5.6 加强财务管理,健全会计资料......................................

5.7 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应诉反倾销...................................

5.8 拿起反倾销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 结论........................................................................ 主要参考文

献..........................................................

谢.........................................................................

摘 要

反倾销是国际经济中的一种现象,它早已有之,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变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反倾销已经成为反对不公平竞争和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被反倾销的严峻挑战。特别是随着世界市场的日益饱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倾销和反倾销的矛盾愈加激烈。在这方面,我国的企业可谓经受了倾销与反倾销的双重冲击与考验。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当今国际贸易中反倾销的发展现状研究,并基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分析探讨我国应对外国倾销的对策,更好利用反倾销对策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以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也分析了如何正确运用反倾销措施,以求制定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反倾销措施,保护我国企业的权益。

[关键词]反倾销 策略 应对措施

ABSTRACT

Anti-dumping i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is a phenomenon, it has long been there, and as the world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anti-dumping has become oppose unfair competition and protect domestic industries important means. China's rapid grow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hile also facing anti-dumping was a serious challenge. In particular, as world markets become increasingly saturated,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between dumping and anti-dumping conflicts increasingly fierce. In this regard, China's enterprises has withstood dumping and anti-dumping with the double impact of the test. This writer is hoped that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anti-dumping trade sta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based on micro-economics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n the one hand,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dumping measures, and better use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to protect national industries and the domestic market in order to promote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The other, we have analyzed the proper use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develop more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anti-dumping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Keywords: trade anti-dumping strategy study

篇三:反倾销论文

目录

摘要 ................................................................... 3

关键词 ................................................................. 3

前言 ................................................................... 3

一、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 4

(一)国外原因 ...................................................... 4

1.中国贸易迅速崛起引起他国高度警惕 .............................. 4

2.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 4

3.对我国国家经济性质的认定具有歧视性 ........................... 4

(二)国内自身原因 .................................................... 5

1.我国欠缺合理的外贸出口结构 .................................... 5

2.出口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失误 .................................... 5

3.企业不应诉或应诉不力往往使对方轻易获胜 ........................ 5

4.我国的外贸关系与环境不易牵制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 ................ 5

二、国际频繁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 ......................................... 5

(一)短期内阻碍中国产品出口减少外汇收入 ............................ 5

(二)长期将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 5

(三)助长反倾销诉讼形成恶性循环 .................................... 6

(四)高额的反倾销关税使我国出口产品失去了竞争能力 .................. 6

(五)反倾销诉讼持续时间长造成原有业务客户逐步流失 .................. 6

(六)遭受反倾销后最直接的损失就是对投诉国的出口急剧下降 ............ 6

(七)欧美对华反倾销具有示范效应 .................................... 6

(八)面对欧美带有歧视性的反倾销指控中国应诉企业胜诉率低 ............ 7

三、我国政府、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对策 ..................................... 7

(一)政府对策 ...................................................... 7

1. 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支持体系 ............................... 7

2.调整出口导向政策实施市场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 7

3.建立国家反倾销咨询机构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 7

4.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 7

5.加大我国对国外产品反倾销力度 ................................. 7

6.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 8

7.调整出口导向政策实施市场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 8

(二)企业对策 ...................................................... 8

1.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效应 ........... 8

2.企业要不断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 ................................. 8

3.企业要敢于应诉 ............................................... 8

4.建立反倾销诉讼基金 鼓励企业积极应诉 .......................... 9

5.加强与外国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 9

6.采用国内诉讼方式应对国外恶意反倾销 ........................... 9

7.建立良性的产业协调机制 ....................................... 9

8.建立反倾销的信息中心和反倾销调查案件的预警机制 ............... 9

(三)各行业对策 ..................................................... 9

四、结语 .............................................................. 10

参考文献: ............................................................. 10 致 谢 ................................................................. 12

我国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10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竞日趋

激烈,反倾销正被一些国家滥用,成为其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则成为这

种“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据不完全统计,自1973年欧共体对我国糖精提起

第一例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已有30多个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

销调查500多起,涉案金额高达近200亿美元,涉及商品约4 000种,继日本和韩国

之后,我国成为遭受反倾销投诉和调查最多的国家。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 反倾销 影响 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using subjected to the influence that the global

economy keeps on low , trade protection the doctrine is a particularly western and

flourishing nation to have a ris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governments in all

countries for protect local industry and local market to adopt trade a succors amount

and scale of the measure high But anti-dumping is all countries to use the tallest trade

of frequency a succors measure Along with the our country join WTO, the tariff limits

of cancel gradually, the trade contacts of various econom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is

also more.

Keywords: Trade protectionismAnti-dumpingaffectCountermeasure

前言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实体打击深重,各国为应对危胁和化解矛盾,其应对对策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因此我国出口商品不断遭遇反倾销,国际贸易争端频繁。截止2008年底我国出口产品遭反倾销调查的案例就有几千起,居世界各国之首,给我国出口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国外反倾销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障碍之一。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歧视性做法,将我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在反倾销调查时,确定产品正常价值是一般由调查当局任选另一国作为“类比国、替代国”,由于选择对象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使我国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相应的是国外存在的巨额贸易逆差,为了维持贸易平衡、抑制我国对外出口、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国外频繁地实施对华反倾销。在WTO 倡导下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为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频繁运用反倾销限制国外产品进入。目前,我国的企业遭遇反倾销案件越来越多,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如:纺织、机电、服装、大蒜、果汁、钢铁、彩电、海鲜、家具、皮鞋等等,大部分都是我国出口支柱产品,出口量逐年上升,反倾销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出口商品遭遇的反倾销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同时也应看到,这些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也是世界上最快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反倾销多也是正常的。而且,与出口额相比,反倾销案例也不是很多。许多出口企业一听说国外反倾销就紧张,其实用不着紧张。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鼓励公平贸易,所以绝大部分的出口商品不会引发反倾销,或者其他的贸易纠纷。比如资源性的,不可再生的产品出口,一般就不会引起反倾销。

一、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一)国外原因

1.中国贸易迅速崛起引起他国高度警惕

中国现在已成为第三大贸易国,出口贸易增长必然会取得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一方面引起了同类产品竞争国的疑虑;另一方面在进口国造成了同类产品更剧烈的竞争。我国产品依靠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一定的有利地位。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相应的是国外存在的巨额贸易逆差,为了维持贸易平衡、抑制我国对外出口、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国外频繁地实施对华反倾销。

2.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在目前全世界经济普遍增速减缓的情况下,贸易保护成为了很好的转移国内社会矛盾的武器。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加强,使区域内合作加强,区域壁垒加剧,因集团内各国经济水平发展不一、产业结构不同,其落后国家的中低档商品就刚好在集团中的发达国家找到市场,然而这些商品又正好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品。而由于反倾销简便易行,且又为国际贸易公约所允许,自然成为各国最常用的手段。

3.对我国国家经济性质的认定具有歧视性

我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之一,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上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令世界瞩目,然而不同的社会制度以及一些国家、政府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敌视,使得其对我国仍然存在很大的偏见和歧视。在此问题上,各国当局都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存在很强的主观倾向和随意性,如美、日、韩、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都曾被作为我国的替代国,从而剥夺了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比较

优势,认定我国商品倾销,而对我国产品征收很高的反倾销税,将我国产品挤出当地市场。

(二)国内自身原因

1.我国欠缺合理的外贸出口结构

就商品结构而言,我国的出口多为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及机电、电子等低附加值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大多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由于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进口国政府、工会等出于维持就业的考虑对进口竞争产业实施贸易保护,对进口商品加以限制,因而我国出口的许多商品也就成了其反倾销的对象。就市场结构而言,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2.出口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失误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因而制定的国际营销战略往往失误。一是价格竞争过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的营销战略,同行竞相压价,以低价求胜,给进口国留下了“低价倾销”的印象。二是竞争手段单一,我国出口企业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三是缺乏宏观调控,一些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

3.企业不应诉或应诉不力往往使对方轻易获胜

我国企业不应诉就是主动放弃法律上对反倾销案件的知情权和申诉权,降低了起诉者的成本,并诱使国际间的竞争对手对我国企业实施更多的反倾销起诉,形成连锁反应。

4.我国的外贸关系与环境不易牵制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

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中单边交往仍较多,因而国外对我国进行反倾销时的顾虑就少,加上我国的《反倾销法》出台较迟、实施的力度又不够,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就更加有恃无恐。

二、国际频繁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

(一)阻碍中国产品出口减少外汇收入

一旦有某类产品被提起反倾销调查期间,外国进口商会心存疑虑而不敢大量订货;一旦初裁确定倾销,进口商在提货时还要向海关预交一笔相当于倾销幅度的保证金;如果最终裁决成立,进口商就要真正交纳高额的反倾销税。因此,外国进口商为避免经营风险,要么减少进口,要么干脆转移贸易伙伴。同时如果一国对我国某种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则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导致更大范围内的反倾销。且每次反倾销成立后都会持续五年起作用,时间效应长久,令我国的出口产品受阻于国门。

(二)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在出口上占有相对优势,然而正是这些产品频频遭到反倾销指控。如纺织、丝绸、皮革制品、鞋类、玩具、煤炭、有色金属等,这些恰恰是我国出口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其中服装、棉纺织、丝绸、化纤、煤炭、水泥等生产能力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不少是利用外资开办的三资企业,他们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然而由于受到反倾销的冲击,使部分三资企业被迫减产、停产或


反倾销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907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