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游览故宫随笔

时间:2016-10-24 09:41:0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故宫博物院参观笔记

故宫博物院参观日记

我这回参观选择的是故宫博物院,虽然这里我已经去过几回,但这回的意义和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学过工艺美术史以后,故宫就仿佛是一座充满工艺美术精品的宝库,吸引着我去参观学习。

紫禁城现名故宫博物院,是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熟知的地方。这座古老而闻名的建筑位于北京城的市中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约有六百年历史,前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统治全国近500年。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它们各自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参观故宫,除了要欣赏它宏伟的建筑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观赏其中的珍贵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其中有不少的绝无仅有的珍品国宝。

以下,就我参观到的一些地方来写一些故宫的文物珍宝。 “外朝”三大殿主要用于皇帝举行朝会使用,所以并没有设立珍品展览,几乎所有的展览和文物都被设立债“内廷”中,但是众多的青铜器物,如铜狮、铜炉、铜铁缸,和门框上精雕细琢的龙纹都显示着一种文化的沉淀,这不禁让我为故宫中时刻流淌的文化血液所震撼。

穿过乾清门,我就来到了皇帝的“内廷”,一个屹立在乾清宫背后的不起眼的小殿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样一个小小的殿怎么就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中心位置呢?原来这个殿叫做交泰殿,它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盛放清朝皇帝象征着权力的25颗玉玺的,虽然如今玉玺都用厚厚的绸布盖住,我已无法亲眼看到它们的威荣,但是我还是了解到一些关于这25方玉玺的事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后人称这二十五印章为“二十五宝”。乾隆帝为什么把玉玺的数目定为25枚?根据《周易太衍》“天数二十有五”的记载,乾隆皇帝希望清王朝也能传至二十五世,这25方宝玺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直沿用至宣统末年。二十五方宝玺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参观故宫的常设展馆时,我先来到的是“西宫”,在这里陈设的文物都是以其原本的特色和摆放位置呈现在我们面前,描绘了一幅宫廷真实的生活场景。例如当年晚清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养心殿。明间设坐炕,东次间设宝座,西次见设紫檀云龙大立柜和坐炕。后点设有大量摆设品,总数量达724件之多。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是很

难想象的。

从“西宫”到“东宫”,我穿过大殿,有循着红墙金瓦来到了“东宫”各个展区。与“西宫”不同的是,这里的展馆一一分门别类,分为了青铜器展、玉器展、金银器展等等。我主要是参观了青铜器展和玉器展。

青铜器展设在承乾宫内,大量而精美的青铜器向人

们彰显着远古的文明曙光,更显示着我国青铜文化与

皇室文化的内在联系。在上工艺美术史这堂课时,我

就学习和辨认过许多的青铜器,但是看到实物还是头

一回,就更加加深了我对青铜器的一些了解。比如说,

我在这里看到了很多朝代不同时期的青铜鼎的造型特

征,以及它的花纹的刻画从粗犷到精细的一步步发展,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我还看到了很多其他类型的青铜器,例如爵、角、簋、豆、尊、匜等等。其中有一个展出的器物令我很着迷,那就是铜镜。铜镜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初年。那个时期铜镜主要为素面镜,即使雕刻花纹线条也十分粗犷。两汉期间铜镜达到鼎盛时期,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从其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东汉中期。虽然清朝铜镜已经衰落,但是故宫中现存的铜镜都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故宫中的青铜器已然是精美而华丽的,那么玉器的收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了。故宫中的玉器展常设展馆于钟粹宫内。提到故宫中的玉器,就不得不提起一位清朝皇帝,那就是乾隆皇帝。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即位,他把玉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视玉器的收藏与研究,仅咏玉诗就达八百首以上,还撰写了《搢圭说》、《圭瑁说》等有关玉器方面的论述,在制造和使用玉器方面,亲自参与了部分玉器的设计,还对玉器的使用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对玉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推动下,宫廷玉器的数量和品类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用玉范围遍及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此时达到了顶峰。在明、清两代宫廷遗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相当数量的玉器,其中乾隆朝收藏、使用和制造的作品超过一万件,涵盖面广,并保留了较完整的用玉体系,钟翠宫内展出的是其中的部分精品。有玉质鼻烟壶、花插、洗、玉如意等等,都是十分珍贵的。

参观故宫博物院其实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很累,我从上午的十点一直待到了下午五点闭馆,足足七个小时的参观,仅仅是看到了故宫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就是这一部分也给我很大的收获,能亲眼看见如此精美而丰富的精品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常言道“养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虽然这些东西在上课的时候都有学习过,也看到过图片,但是当我真正看到实物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不同的。这次参观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自身的文化底蕴,这是一种巨大的民族自信心,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我想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10110801班黄晴 2009年11月7日

篇二:北京游玩随笔

北京游玩随笔

一:旅途的舟车劳顿

2011年7月25日晚,我们一群所谓的育才优生踏上了从重庆到北京的旅途。长达29个小时的火车旅行就从我们进入火车那一刻开始了……

刚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很新鲜,毫无睡意。毕竟来了这么多的新同学,都想了解彼此。当火车在飞速的前行时,那轰轰的行驶声丝毫掩盖不了同学们的笑声。我们一直是精神抖擞,好像要与黑夜战斗到底。但过了没多久,我们都感到自己错了,虽然前半夜我们在嬉戏中度过了,可后半夜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断的有旅客向我们这节车厢涌入,此刻我们困了,但车内人多嘈杂,更本就睡不着。这可苦了我们,面对人群挤挤撞撞,吵吵闹闹,我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这日子没法过了。”好不容易熬过了后半夜,我们一个个出现了黑眼圈,此时我们都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早日到达北京,去宾馆睡一觉。但此刻离北京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只好忍住一切,打个盹。但一个人一个座位,只有勾着睡,既睡不着,又害的脖子疼,背酸。我多想早日脱离这着苦海。

如果是睡不好就算了,但火车上的食物,我就无语了,吃了几顿,全是素菜,没看见一点荤腥,我的肚子何时受过这种罪,我在车上开始怀恋我妈妈炒的的红烧肉了,还有回锅肉了,哪怕来一包榨菜也好。我以前还挑三拣四,嫌这样不好吃,那样不好吃,但我在火车上算是真明白了我以前错了,面对着难以下咽的饭菜,很多同学一口都没尝,

并且埋怨不断,现在想来,那真是意气用事,因为这次旅途的苦难教会了我勇于面对生活,要坚强,不要抱怨,要学会感恩……

二:伟大的祖国,绚烂的文化

好不容易我们终于顺利到达北京了,那一刻性心情是多么的舒畅。在火车上的不愉快一扫而光,现在有的是到达目的地的敞放。随后我们参观了天安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带给我们的是无语伦比的震撼,那威严肃穆的建筑像是在对我们诉说着自己的历史,后来我们进了毛主席纪念馆,瞻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品味了他身上不朽的红色传奇。

接着我们参观了故宫,颐和园。这些都是皇家建筑,虽然过去了几百年,但那磅礴的气势依旧清晰可见。这是我们祖先的杰作,包含了他们的汗水与智慧,我们应该好好保存。但我记忆最深的是颐和园中昆明湖上的那三个大桥洞,听导游解说那是慈禧当年为了游玩山水而建造的停泊船只的,是她克扣了北洋水师的军饷来修建的。听到这我不由得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心中只有对慈禧的愤恨。当然这些历史上都讲了,你也许会有同样的感想,如果当你身临其境时,便会愈发的凸现出来。我心里也暗自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建设祖国,只有祖国强大了,圆明园的那一幕才不会重演。虽然我现在只有15岁,不能有所大的作为,但我有一颗拳拳的赤子爱国之心,相信总有一天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建设祖国的人才!

三:欢乐的聚会,见证友情

次日晚上,我们六小组举办了一个聚会,本来我们一共十人,但

本着同学间应该互相关爱的原则,我们邀请到了七组和八组的部分成员因为我们的聚会本来就是为了增进同学友谊而举办的。最后聚会的地点定在了我住的房间内,我们的活动也是多姿多彩。不过这个第一项主要是吃,我们自费买了许多极具北京风味的小吃,比如说那肥而不腻的北京烤鸭;香甜可口的老北京酸奶;物美价廉的北京果脯。吃的喝的是一应俱全,但我们讲求的是吃喝玩乐,吃喝已经满足了,我们下一个便是玩乐了,不过这北京一游似乎不满足啊,还要点什么呢?对了还差同学们的自我介绍,虽然有几天相处的时间了,但却记不住对方的名字。我们的乐便集中在这儿了:我们开始了一个改名大会,是为了能够记住对方的名字,好联系。不过这个活动的场面可大了,你一言我一语,整个房间乱成了一锅粥。什么你的名字太俗气了,什么他的名字又不好记了。这样一来,虽然笑声不断,但苦了隔壁的老师睡觉了。在这里声明一下:老师对不起了,我们不是有意的,希望原谅!不过讨论之后我们都确定了自己的另一个名字:是为了友情而专属的的名字!

四:清华北大,我们的梦想

在旅游的最后的那天我们参观了中国的顶级名校: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我们参观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似的大雨。我们是冒雨参观的,虽然是身上已被淋湿,但却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因为这是我们理想的大学。在中国的现况看来,学历能证明一切,而清华北大是多少学子的梦:数载寒窗苦读,为的是考入这所大学。在我眼中清华北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大学,一个是拥有欧式风情的大学,

偏向于西式教学模式,而另一个则是中国古典的大学,偏向与传统教学模式,不过这两种都各有所长。但接着我们看到了清华校园的荷塘月色,北京大学的华表等,真实不虚此行!后来我们倾听了来自北大教授的讲座,我从此给自己订好了位,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清华大学。当然这要靠我后面的努力,毕竟谁也不能说我考不考得起!从那天开始,我好像又长大了,我在迷糊中找到了方向—清华我梦想天堂。

冉朗

第二大组六小组

篇三:北京游记

北京游记

也许是历史的缘故,对古都有种莫名的情结,老父亲一直心心念念想去趟北京,之前没有时间,乘他现在还走得动,今年春节陪他去了一次北京。选择自由行,一是因为临时决定去北京玩,所有旅游团皆以报名爆满,二是因为我想在天安门感受历史、政治,更因为想看看景点之外的北京城。

到了北京,首先肯定要去看升旗。于是五点半起床,去看升旗。清晨的北京还有点寒意,六点半到了广场,已经不少人等待安检。七点,国旗随着雄壮的国歌慢慢升起,顿时热血沸腾。再看看人民纪念碑也不错,林微因大师的作品,在北京特有的天空颜色下,显得那样沉寂与高贵。绕过地下通道就是北京故宫,只见故宫人头颤动,黑压压的一片,我们穿梭在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感受着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从故宫出来,接着去了恭王府,恭王府是北京王府游览的经典,据说一个恭王府有半部清朝史之说。我们跟着其它团队导游的解说,一路参观。去恭王府最主要的是要沾点福气,可惜福字碑前,游客排着长队。所以,在后花园参观一圈后就出来了,这后花园却比故宫的御花园还要大许多。

颐和园很大,很美,有点像杭州西湖的味道,但比西湖更有味道,北方的园林与南方园林有其不同的风格,我们把它走完,又看到石舫,因为结冰没有从南湖岛荡舟于昆明湖,留了点遗憾,却感受了颐和园的秀美。远远望去,偌大的昆明湖结了冰的湖面晶莹剔透,没有结冰的湖水波光粼粼,煞是好看。步行在昆明湖边,看着昆明湖对岸的佛香阁,高高耸立在山腰之上。绿色的琉璃瓦和黄色的外墙,彰显着皇家贵族气息。知春亭边上,有许多柳树,坐在湖边柳树下的石头上是留影的最佳地点,背景则是远处的佛香阁和昆明湖。只可惜,今天的风有点大,匆匆在冷风中拍照留影,没有细细欣赏那四周的美景。随后穿过文昌阁朝十七孔桥过去,看了十七孔桥和铜牛。就沿着长廊往东走。走到尽头就是邀月门,它是“长廊”的起点。沿着长廊漫步,一边欣赏长廊上的壁画。不禁感叹:哪国的皇帝也不过中国的皇帝有气派呀。

长城游人很多,因城墙为延山脊修造,个别路段甚至摩肩接踵。特别是在北三楼处,突然变窄的通道,让上、下城楼的人都得在此处慢慢通行。登山最好靠着垛口走。所以不要忘记游览长城的途中,多欣赏沿途的壮丽风景。今天登长城,天空湛蓝,昨天的雾霾早被寒风刮走了。边爬长城边停下来,驻足远眺,八达岭的山都是砂岩石头山。四周山连山,岭连岭,崇山峻岭之颠满目都是长城的城墙和楼台,蔚为壮观,并享受一下垛口中不时吹来凉风,惬意极了。

旅程结束了,总体来说北京还是值得一去,在北京感受到了故宫、长城、古建筑带来的奢华和气势,但也可能因为这次旅行没有安排看京剧、品当地美食,再加上很多胡同和四合院过于商业化,所以我不能很好的体会并融入当地文化,现在回到余姚,如果不看照片,我更大的感受是梦游了一趟北京。因为自己做了简单的攻略,拿了地铁图,翻阅了北京地图,所以此次北京行就好像我已经来过无数次北京般熟悉,也有可能是这种熟悉让我觉得像在梦境吧。如果有机会还想去趟北京,挑游客比较少的时间段或者春暖花开、枫红树绿的季节,以足够的时间去感受不一样的北京城。


游览故宫随笔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84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