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组织班级活动的目的

时间:2016-10-20 16:31:4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班级活动的意义

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集体教育的经常性形式。活动和人的发展关系已为心理学所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班级集体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学生正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开展多种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通过各种活动,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在活动中,他们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也可接触各种人与事从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思考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可以学到某些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因为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要看、要听、要想,而且要说、要写、要做。社会调查、劳动、参观、访问、文艺、体育、科技活动都要身体力行,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都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学习、锻炼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班级集体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才能等在集体活动中能得到表现,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调整。性格内向的学生,有的由于多次活动中获得满意的角色而积极参与,其智慧和特长得到发挥,变得活泼、开朗,喜与别人交往。而热情欠踏实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多次承担较复杂任务,也可使他锻炼得比较冷静、实在。

2.班级活动对班级建设的积极作用

班级活动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内容。班级的共同努力目标要靠班级每个成员参与共同的活动而实现。班集体的形成,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而集体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促使集体目标的实现、集体纪律的增强、同学友谊的发展,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集体的形成、发展、巩固。没有经常的集体活动,集体的生命是孱弱的,整个班级没有生气,导致集体发展停滞以至集体“窒息死亡”。中学生喜欢参加各种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集体活动。集体观念、集体的义务感、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发展。通过集体活动增强着集体凝聚力,调动每个集体成员积极性,形成着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每一个班集体的组织与建设都不是在静止的状态中进行和完成的,而是在活动的状态下进行和完成的。学生的成长面临着两个世界:知识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知识的世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开启智慧、拓展心智视野;“生活世界”启迪、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力,增进、丰富个人的生活体验。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才能培养完整的人。可以说,班级活动把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了起来,作为我们班主任,需要从“知识世界”出发,引导每一个人面对“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发展个性、舒展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说,做好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个人的成长、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班集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或者说与众不同的地方.对于一双有着教育智慧的眼睛来说,应该赋予这与众不同的地方以特殊的教育蕴意.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其长处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走到自己的最高峰,尤其对于班主任来说,更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的长处的到充分的发展.班主任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可以组织和设计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

通过良好的设计与组织活动能为学生创造展现自己、发挥特长的条件,让了解自己才华学生在众人面前尽情展现,发展自己.为不了解自己才华的学生提供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机会.就如同深藏在地下的金子,不通过勘探挖掘就说不上提炼了.所以说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班级是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人的重要环境.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说过:班级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们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个体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适应社会,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一个良好的班级,作为一个小社会,对学生个体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班级活动会为学生提供提高“做事”能力,学习“做人”之道,获得“价值”启蒙的场所和机会.推动个体社会化的日趋成熟,为以后适应真正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良好的班级生活,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还会促进学生个体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爱好的发展;同时,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从而形成个体的独特个性。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缺少活动的班级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往往比较疏远,而每一次成功的班级活动之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都会更加亲密.活动中师生间、生生间进行着激烈的交流碰撞,在着过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是信息的传递、加工、储存、反馈,这些信息承载着师生多方面特征,展示着丰富的个人品格,增进大家的认识和了解,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班主任来说,改善班级中人际关系的办法就是设计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加深理解,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三、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

班集体是一种教育集体。它是建立在各个学生的个性积极发挥的基础上,但又不是每个学生个性特征的简单综合。班集体的内涵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阐述集体概念时所认为的那样;(1)它不光是组织上的统一体,还是由在需要、兴趣、智力、思想、道德、社交、创造力、审美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人们所组成的精神上的统一体;(2)它意味着成员各有个性,缺乏其成员的鲜明个性就谈不上集体。如果一个集体里找不到思想丰富、各有爱好的不同类型的人,这个集体就没有吸引力。

在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是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集体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的.

实践表明,班主任积极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增强每个集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班集体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健康发展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参照群体.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

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集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所在。没有班集体的活动,班集体就犹如一潭死水,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班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在活动中,可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通过班级活动,一方面可以发现学生的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积极分子队伍,便于班主任选拔和任用班干部,组织班委会;另一方面,在活动的准备、实施、总结的过程中,班干部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信任,而一个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正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保证。

(二)、在活动中,可以不断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

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会对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班级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活动中得到的满意评价,迁移到学习上,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等,这些都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班集体的自豪感。

(三)、活动不断促进班级的人际交往。

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同学之间彼此了解,互相帮助,在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有助于形成良好向上的班集体。

班级活动的含义及意义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集体形成的基础,发展的催化剂。班级活动的目的与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与课堂教学相比,班级活动内容更多样,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式更加活泼,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给班级带来了勃勃生机,是良好的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手段。当然,课堂教学是班级活动的基础,并为班级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班级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班集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班级活动中,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科学技术与文艺体育,活动空间广阔,人际交往增多,从中他们体察社会生活,了解科技动态,拓展文化视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各种能力,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班级活动中拥有全面发展的多种方式,如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及社会交往,能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其道德认识,促成其良好的道德行为;观察实验、研究制作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又能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精神;体质的增强与运动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旅行野营、文艺活动中,通过感受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提高了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培养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班级活动的丰富性,还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适应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挥了他们的主体精神,从而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充分发展。

(2)班级活动有助于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班集体是在班级成员参加共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班级活动得以实现的,每顺利地完成一个活动,就是向目标跨近了一步。班集体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是在班级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在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分工协作,使班干部得到充分的锻炼,全班成员的参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在班级活动中,全班学生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使班集体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总之,班集体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发展和巩固的。

班级活动创新的意义与途径

2009年08月01日 星期六 14:12

教育是一门艺术,尤其是班级工作。班级活动对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为其接受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基础,实现我国总的目的和中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

班级活动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提供了实践的条件和生活经验的基础。班级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密切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复杂关系,并在实践活动中履行所掌握的品德规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把小学生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广泛的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特长和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按兴趣、爱好、特长组织在一起,共同促进,使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人,有的班级活动需要由他们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即便是以班主任为主组织、领导的班级活动,同样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设计、

管理,这些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都有积极的作用。班级活动还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使他们在交往中培养起健康的、丰富的感情,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2、组织、建设良好班集体

班级活动有助于班集体的形成。一般来说,组织、形成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集体工作和有益的班级活动开始的。如果一个班级不开展或很少开展活动,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的。班级活动有助于实现班级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与完善。班集体是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而组织相应的具体活动则是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重要形式。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如果没有活动,学生就不会感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主动的关心集体,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而有了活动,学生则会精神焕发,并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团结和班集体的巩固与发展。 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中,正确的、合理的东西得到肯定、弘扬,错误的、不良的东西则为大家所不齿。这样,正确的舆论和班风就会逐步形成、发展起来。所以说班级活动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

良好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快乐成长的重要因素。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对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和个别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活动搞得多,内容丰富多彩,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能力,在活动中寻找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传统的班集体活动过分强调班主任的绝对权威,活动形式单一,活动过程枯燥,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活动可以创设民主、和谐、竞争、进取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求异,不唯书、不唯上,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创新班集体活动,积极探索班级活动管理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设置多样化小组,让学生自主参加

按活动内容的不同,我在班级建立了班务管理小组(板报小组、图书管理小组、卫生监督小组)学习小组、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运动队等,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加入一至几个小组,扮演各种角色。学校也成立了诸如 “校园广播站”等不同的团体,每班派代表参加,自主开展活动。从计划的拟订,到工作的实施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设置多种岗位,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我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需要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明确的岗位,如学习互助岗、板报宣传岗、图书管理岗、环境保护岗等,在岗位设置上打破常规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班级讨论通过,从而为他设立特殊的岗位。总之,

篇二: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3549 更新时间:2008-5-19 16:14:41| 收藏本文 ]

【 在线投稿】【信箱投稿([email protected])】【大 中 小】

-

专题概要:本专题重点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基本策略和基本原则,从实施班级活动的基本环节、基本方法着手,通过案例及案例分析有效指导班主任进行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班级活动的概述

(一)班级活动的主要含义。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国家课程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发展个性特长,锻炼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它与学科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虽然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一致,但是,学科教学侧重于使学生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提高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形成学科素养;班级活动侧重于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完善个性、健全人格。

(二)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且贯穿活动的全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怎样开展活动,达到怎样的目标,通常由班主任计划。

2、组织。组织班级活动一定要明确这几个问题:(1)活动目的与要求;(2)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办法等;(3)评价方法与表彰办法。

3、引导:包含引领和指导两个方面。引领体现在:引领每个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还要注意诱导、培养学生对活动兴趣的稳定性,使之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达到既定的活动目标。指导表现在:学生在班级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或问题,除了有些可以通过同伴互助来解决,但更多的还要依靠班主任的帮助。同时,班主任更要积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

4、评价。班级活动结束后应该对其进行评价,班主任要根据活动主题、内容、形式,以及学生参与程度、活动效果等要素,和学生一起确定比较科学的评价标准,进而对班级活动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差距。

(三)班级活动的内容。班级活动的基本形式按发生的场所分:课内班级活动、校内课外活动、校外活动。按活动内容分:学习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娱体育及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班队会活动等,具体内容是:1、学习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而开展的一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活动。主要形式有:学习方法讲座、优秀作业展览、学习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智力竞赛、课外阅读活动等。2、科学技术活动。这类活动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形势,主要有四种方式:科技班会、科技参观、科技兴趣小组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各种实践性的科技作业活动。3、文娱体育及文化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创建校园文化氛围,活跃学生身心,增强学生体质。如校园歌曲大赛、球类比赛、游艺活动、文艺晚会等。4、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与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宣传以及游览活动等。5、社区服务活动。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结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6、班队会活动。班队会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进行班集体建设、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阵地。班会的主要形式有:(1)班级例会,它是比较固定的班级活动,主要有周会和晨会;(2)主题班队会。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

(一) 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

直接生活经验和真切体验,使学生不断学会认知,将活动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班级活动开发者应具备下列基本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3、坚持学生亲历活动过程。4、关注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活动的新特点。班级活动在班级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变:(1)班级活动的形态由散珠式变为课程式。以前班级活动随意性较大,很多时候用来处理班级临时性“事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班级活动“预设”的特性比较明显,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学生在分析当前学生教育需要的基础上,对各学年或者各年段的班级活动时行规划,包括目标、内容、方式、评价手段等要素,构成课程。(2)班级活动的内容由空泛化变为生活化。本着“儿童中心,生活中心”的开发原则,班级活动的主题就是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发现问题;或者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班主任将其提炼成问题,通过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活动进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3)班级活动的方式由表演型变为体验感悟型。设计学生喜爱的体验型的班会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寓教于生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同身受,从而达到自悟、自我教育、同伴相互激发感情的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成长的价值。

(二)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策略。1、以学生的困惑为载体。2、以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为载体。3、以学科课程学习延伸为载体4、以本地资源为载体。5、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对于班级活动设计,班主任要审时度势,敏锐地发现活动资源,捕捉教育契机,迅速聚焦问题,形成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

(三)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开展班级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目的的教育性。2、内容的生活性。3、形式的有趣性。4、实施的操作性。

三、班级活动的组织。

(一)实施班级活动的基本环节。班级活动一般由以下四个基本环节组成:1、计划。它是

教育活动过程的起始环节,包含班级的学年活动、学期活动计划,以及每次活动的实施细则。计划的具体内容有:活动名称、目的要求、形式、步骤、时间、地点、活动器材、各项具体活动的负责人,活动评价,活动管理等项目。2、实施。它是教育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要求的基本手段,是活动全过程的关键。班级活动要按照活动计划去展开,允许在实施过程中对原计划作修改。3、检查。它是教育活动进行过程的中继环节。计划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将计划和实施情况与计划相比较,看实施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设要求,了解实际效果。4、总结。它是教育活动进行过程的终结环节。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指出缺点,进而明确下一个活动应努力的方向。

(二)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方法。

1、组织班级活动的艺术。组织班级活动的成败,与是否能选择最佳活动项目主持人、最佳活动形式、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等,紧密相关。

(1)班级活动项目主持人的选择。主持人的基本素质:①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有主持好班级活动的热情与信心;②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且语言幽默、诙谐;③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④有一定的处事不惊的应变能力。班级活动的主持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有数个。

(2)班级活动形式的选择。班级活动形式要注意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与活动内容相适应。另一方面考虑活动形式的吸引力和为学生提供的积极参与面。

(3)班级活动管理方法的选择。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管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参与型。班主任自始至终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整个活动,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和组织管理的协调,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遥控型。班主任因为担心学生的自律、自控能力,怀疑班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所以,虽不参与却必到现场。放任型。班主任不到活动现场,放手让班干部组织管理。但这种管理方式,容易脱离学生。班主任要善于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探索出更为完善、更为科学的管理办法,以提高课外活动的管理水平。班主任要“适时适度”发挥引导作用,可以抓好“四个点”:①选好接触点,即学生与时代脉搏的接触点;②诱导兴奋点,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议论的热点,引导到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自己健康成长上来;③点拨关节点,加强班级活动的思想观念、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的指导;④升华感受点,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个别到一般又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的飞跃升华,在知、情、行、意的统一上争取实效。

(4)班级活动情境的创设。班级活动情境的创设,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历史博物馆,祭扫革命烈士墓等;二是创造环境,如搞模似法庭、晚会现场布置等。

2、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方向性原则。②坚持“自主性”原则。③坚持创造性原则。④坚持整体性原则。

具体到组织每种类型活动应该注意的事项:(1)组织学习活动,班主任要注意学习目的与态度以及学习纪律的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2)组织文体活动,要有充分准备,节目应事先安排,会场应预先布置,班主任要及时检查把关,注意各个环节的安排。(3)组织科

技活动班主任要取得任课教师或科技辅导教师的配合,以科技实践或介绍科技新成就为主。

(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确定社会实践的目标,对每项社会实践,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明确具体的要求,了解活动的意义和达到的目的;在活动中要教育学生听从指挥、严守纪律、虚心学习、会合作、会交流;活动以后要认真总结反思,组织交流。(5)组织班会活动,班会的形式有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班级例会又包括周会和晨会两种。周会一般都列入学校的课程表,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周会一般由班主任、班委或值周生主持,内容包括小结班级情况、布置工作,或者讨论班级计划,评估班级集体建设进展。注意总结要客观,评点要恰当。晨会每日都有15-20分钟,主要内容有:安排当日活动、值日生讲评、通报重要信息等。可以将晨会内容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固定性项目,另一个方面是临时根据需要增加内容。主题班会一般是全体参加,一个时期搞一次。要做到:①目标适宜,即一次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不要定得太多,1-2个即可。②主题集中,即一次确定一个主题,力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③过程简洁,即班会的程序要清楚、明了,场面不宜过大,容量以一课时为宜。

本文转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 )原文链接:http:///teacher/guanli/banji/200805/20777_2.html

篇三: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组织中的作用

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组织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指导学生开展班级教育活动的枢纽,活动教育效果的好坏与班主任的组织领导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在班主任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中,班队活动是基本手段和主要渠道。班队活动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劳动观念以及文化等多种教育的载体。班主任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或教育活动,把教育目的与具体事物有机结合,溶于一体,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去体会、感受、仿效,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形成良好的是非观念,久而久之,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如果说一节班队活动课是一部电视片的话,毫无疑问,班主任就是这部电视片的导演,学生就是演员。怎样才能把“导演”这个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确定好活动教育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它的目的,作为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活动也不例外,只有在事前确定好教育目的的基础上,才能抓住活动的要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从而保证选择活动材料、设计活动组织形式等一系列的环节健康正常地进行。在确定教育目的时,要分门别类,对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人民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劳动技能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科技文化教育。对于校风、班风、学风建设方面的教育,都要划清界线,只有这种形式,分

解活动准备工作,才能使班主任对活动条理清,脉络明。

二、班主任要了解学生

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全班学生的思想现状,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兴趣特长,身体素质,家庭状况及社会环境等都要心中有数,特别是了解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对设计组织班队活动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可以设计与语文数学或其它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如果学生行为习惯、法律意识差,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表演、讨论、讲解”为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启发,明理导行。例如这学期,我在担任五、乙班的少先队活动课时了解到,班上的学生对科技、文艺比较有兴趣,就指导班队干部设计了一次《我要做明星》主题中队活动。又在对学生能力、兴趣、爱好了解的基础上,确定了三位喜欢唱歌的学生担任“小歌星”,由两位喜欢自然科学的学生担任科技小实验,喜欢舞蹈的学生充当“小小舞蹈家”……,其间插入一些名歌欣赏和舞蹈欣赏。确定好形式和人选后,便组织学生训练,并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对充当角色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将每一个活动的效果搞好,这样既利用了学生的特长,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学科学、爱艺术的良好氛围。在“三.八”节来临之际,指导队员设计和开展了《心中的妈妈》的活动,在活动设计准备和开展的过程中,专门安排父母离异、外出打工多年未见或死亡的这些学生进行单独表演,让他们从小做小强人,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只有全面的了解学生,活动才有针对性,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成为主人而不是观众。

三、在活动中要适时、恰当地指导、点拨、引导

活动准备一切就绪后,班主任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发挥好几个作用。

〈一〉班主任要起好示范作用。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班主任在活动中一定要起好表率作用,为了保证活动的严肃性,班主任要严格自己的形象,在活动中要有参与意识,要与学生同步。如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要与学生一样行队礼,唱队歌,把自己放在活动中一分子的位置上,使学生把老师当作成朋友,这样会使学生明白老师是在与他们共同活动,而不是监视他们的活动,从而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和紧张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影响活动教育效果。

〈二〉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正如前文所说的,一个导演要纵观全局,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指导。诸如冷场,气氛不活跃的时候,要及时调控、启发、诱导。我在组织学生开展文艺形式的队活动时,当出现冷场现象时,我便带领学生放声歌唱,并给他们进行现场伴奏,活跃了气氛。在开展“迎澳门回归知识竞赛”时,学生主持人把同学们的***调不起来时,我马上到场指导主持人调整竞答题,改变回答方式,奖励办法,这样一下子就使整个活动充满热烈气氛。 〈三〉班主任要及时进行总结

活动总结是活动中一个关键的环节,通过总结明确活动得失,及时查找活动存在的问题。总结时,要结合主题,语言准确、精炼,先要肯定成绩,使学生心理上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对存在的问题,用希望的口气善意指导,不挫伤学生活动积极性。活动过后对主持人和

活动中落伍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让他们明确自己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他们改正,提高他们活动的能力,久而久之,使他们真正成为老师的一个好帮手。

总之,要开展好一次成功的活动,班主任要做大量的工作,只要活动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我们就感欣慰了。以上是我敷浅的认识,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组织班级活动的目的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61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