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句子修辞手法有几种

时间:2016-10-19 16:16:5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

1. 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前提: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比拟的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形象。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的三种类型: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加强气势、抒发强烈感情、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的类型:

1、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类型: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反复的作用: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作用:加强语气,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

不直接说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①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特征代本体: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借代的作用:简洁凝练,引人联想,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的作用: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对比的作用:更突出、更强调。

14.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的作用: 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的类型:意义双关、谐音双关。 意义双关:

1、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

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的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例句:

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篇二: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做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 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1、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 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2、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

23、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24、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25、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你感觉不到吗?

26、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27、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28、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29、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30、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31、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三、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四、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至少说出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 洪水、

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 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 一样。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六、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篇二:小学修辞手法经典句子 小学生修辞手法经典句子

一、比喻句

1.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宛如一个小玉盘。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5.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0.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11.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一眨一眨的眼睛。

12.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1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15.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16.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17.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18.书是智慧的钥匙。

19.清澈的小河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带,流向远方。

20.这几天的天气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21.秋天的落叶像翻飞的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二、拟人句

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2.秋天到了,树上金黄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我们点头微笑。

3.微风轻轻地吹, 柔和地抚摸着我的面庞。

4.池塘里的荷花都害羞地打着花朵。

5.落叶随着风跳起了欢快地舞蹈。(落叶随风翩翩起舞。)

6.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了。

7.小苗儿从土里探出小脑袋看到了灿烂的阳光。

8.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9.鸣蝉在树叶里唱歌。

10.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11.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12.麻雀飞上枝头,吱吱喳喳的,好像在说:“快跑,有人来了!”

14.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15.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16.小鸟在树枝上不停地唱着欢快的歌。

三、排比句

1.沙漠,让我感到了雨水的珍贵;太阳,让我感到了大地的温暖; 大海,让我感到了心

胸的宽广。

2. 幸福是母亲无私的关爱, 幸福是爸爸勤劳的奉献,幸福是奶奶每天的唠叨,幸福是

爷爷灿烂的微笑。

3.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以温暖,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以祝福,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以滋

润。

4.朋友是一把吉他为你弹奏生活的快乐,朋友是一缕春风为你吹散心头的愁云,朋友是

一盏明灯为你驱赶心灵的黑暗。

5.花从春天走过,留下芳香;叶从夏天走过,留下阴凉;风从秋天走过,留下金浪;雪

从冬天走过,留下希望。

6.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钱能买到药品,却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衣服,却买

不到美丽;钱能买到佳肴,却买不到胃口。篇三:2015年-句子仿写和修辞手法 语用题之修辞写句

【考纲概述】 仿句,即仿例造句,“仿用句式”要仿照所提供语句的句式特点,新造一句或几句类似的

话。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考题干所提供的句

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这是一种既有限制但又留有较大

创造空间的语言运用型主观题,这种题型不仅涉及语法结构、修辞,而且还关联到语言的连

贯与衔接、句意格调的和谐与一致。“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级。“常见”修辞手法为八种。“正确运用”

指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

现力。

【湖北卷试题特点】 1,情境性。不单一地考查句式仿写。少有出示例句,要求按已知句式仿写。2,严整性。但多要求句式严整。 3,评析性。常要评析文学形象。 4,综合性。常综合图文。2011年湖北题:

22.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

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

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2012年湖北题

21.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黛

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

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

不可。” 2013年湖北题

22.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 一个场景。要求: ①想象合理; 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③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2014年湖北题

20.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

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4分) (从:跟随) (比:并列) (北:相背) (化:变化 )

二人排齐向右站 左人正立右倒画 亲密并列肩比肩人形颠倒表变化

【答题要领】 1,读题干,明确要求。包括要明确对象、修辞、句式、字数。特别是内容上的要求。如2014年要求“形体结构

与字义”,2012年要求“描述情境”而并非评价人物。2,读题面,找出特点。如2014年“二人排齐向右站,亲密并列肩比肩 。”简洁地描述了“比”字的形象和意义。

那么我们可从“从”字的形象上说一句“两个人儿前后站”。3,先动笔,再改句式。如可先写一句:“两个人儿前后站,一人在前一人跟”,前一句写出了形象,后一句的“跟”

说出了“义”,但后句不合答题要求“押韵”,那么可将前句的“站”改为“行”,或将后改为

“前有一人后跟上”,即可。

【高考典型试题回顾1】

1、(2014浙江卷)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

“湖”“鱼”作为描述对象。(4分)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答:答案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解析: 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且要符合情理。读题面:从内容上看,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月”与“鱼”同

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造成的一个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

趣。再从结构、手法上看,第四句是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

【高考典型试题回顾2】

2、(2014年重庆卷)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

修辞手法—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

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 , , ; .

篇三: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运用比喻手法定会把话写得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比喻一般包括三个成分,即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用于本体和喻体之间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但是有时在一个比喻里不一定全部出现。

【1】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

(1)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2)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句:

①表示比较。 例如:A、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B、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②表示举例。 例如:A、“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发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一定有钱。

B、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英雄,像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

③表示猜测。 例如:A、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④表示联想。 例如:A、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B、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对小主人的说话。

【2】比喻的种类

(1)明喻

明喻是明显的打比方。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其基本格式是“甲”(被比喻的事物)像“乙”;常用“像、好像、如同、宛如、好比、比方说、似乎、像??一样、仿佛??似的、像??似的、如??一般、??一样??似的”等比喻词。

例如: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

(2)暗喻

又叫“隐喻”。它不露比喻的痕迹,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是相同的关系,其基本格式是:“甲”是“乙”。常用的比喻词有“是、都是、简直是、无疑是、成为、成了、变成”等。例如:

每一片苇叶,都是一支箭。 .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

梅雨亭踞在突出的一角岩石上,成了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 ..

(3)借喻

直接用“乙”代表“甲”。例如:

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是借“野兽”来比喻德国鬼子。“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借“四周黑洞洞的”比喻旧社会的黑暗。

(4)博喻

又叫“复喻”。它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一个本体的,使之更形象、更生动、更全面。例如:

美丽的珊瑚,??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

【3】比喻的作用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即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比喻应该是浅显的,生动具体的,为人们所熟悉的。力求比得新鲜、贴切,不落俗套。这样,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

【1】借代的种类

(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

用鱼鳞代替鱼。

(2)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

盛顿似的。(鲁迅《故乡》)

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3)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

例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例如:枪杆子里出政权。这里用“枪杆子”代指武装斗争。 ...

(4)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

例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

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5)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

例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6)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7)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

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潜

(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2】借代的修辞效果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1、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 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本体和喻体之间不就不再有任何关联。 例如:A、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账。

B、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

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关系比较固定,如“红领巾”只指代少先队员,而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关系是比较灵活和临时的,如“太阳”可以比喻共产党,也可以比喻青年,希望等。

2、借代的本体和借体必须有相关性(有某种关系),而借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有相似性。

例如:

红领巾给老大娘让了座。(“红领巾”借代小学生,但与小学生无相似性,不能说“小学生像红领巾”。)

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3、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以改为明喻和暗喻。

■■■需要说明的是,有一种借代是由比喻转化而来的,它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成立。例如:我吃了一惊,赶忙把关,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 ..

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地向外走。(借代) ..

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比喻)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浇滚。(借代) ...

●●●三、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

【1】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四、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1】夸张的分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又如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2】夸张的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与读者形成共鸣。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例子(1):力拔山兮气盖世。 《垓下歌》项羽

例子(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例子(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

例子(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例子(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例子(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郭茂倩

有的夸张可以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使语言更为雄辩。如有一句西方格言说:“如果胡须长就等于博学,那么山羊便是博士了。”把错误的道理即谬论,夸张到荒谬的程度,谬论自然被击败,真理也在夸张的语言中不言而喻了。夸张往往具有幽默感和哲理性,比如读了上面这句格言,你会在会心的微笑中,悟出某种深刻的道理。

和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事理:同志们,你们看,我们的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例如:(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2)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3)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

(4)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这个调查研究很重要。看到人家手里拿着东西了,我们就要调查一下。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毛泽东《抗日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上面例(1)和例(2)是一问一答;例(3)是二问一答;例(4)是连接三个一问一答;四个例句中,先故意设问,再自己回答,是为了提醒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深入思考。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在运用时首先要求我们对问题清晰明确的认识,心中有数,然后才能做到善问善答;还要立足全局,当问则问,不当问则止,这样才能使行文不呆板、有波澜。

●●●六、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话之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1】反问的种类


句子修辞手法有几种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52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