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红军长征80周年绘画

时间:2016-10-18 09:54:5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万里长征图大长卷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万里长征图大长卷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到了李思训、王维、张等便较为完善了山水画的画理、画法,章法(构图)逐渐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五代的荆浩、关同更有新的创新,一流陈规旧习。出现了新的局面。到了宋代、范宽、李成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山水画法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开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

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如荆浩、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

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一大画科。

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代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代及近代续有发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为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程式化完备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后在20世纪,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下,发生了新的变革,代表画家如李可染等。

篇二:中国十大“天价”红色经典绘画作品

中国十大“天价”红色经典绘画作品

1949至1976年这个特殊的时代,没有哪个时代全民拿起画笔为社会服务,也没有哪个时代如此重视美术的功能性作用。红色经典,这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红色经典作品具有唯一性,历史性,艺术性和文献性的特点,历史的特殊性造成了它在中国美术史上独特的属性,但是这个过程也造成了很多资料、文化的缺失,因此红色经典作品的价值还有极大的挖掘空间。

1、靳尚谊《毛主席在炼钢厂》

2009年,中国嘉德秋拍“新中国美术”专题夜场拍卖中,靳尚谊的油画《毛主席在炼钢厂》以2021.6万元成交。此画创作于1969年,是当时靳尚谊个人完成的唯一一张工业题材的油画,“看着这张画,就像面对历史,画中的人物充满革命的简单性,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2、沈尧伊《革命理想高于天》

2012年嘉德春拍“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中,红色经典巨制——于天》从850万元起拍,最终以4025万元被现场买家竞得,该价格也创造了画家本人画作最高拍卖纪录。

《革命理想高于天》篇幅巨大(185×375cm),创作于1975至1976年。画家沈尧伊创作此画时,正值青壮年时期,据画家亲述,出于对于长征精神的无限向往和崇拜,1975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征题材的创作,并用3个月的时间,重新走了一趟长征路,归来后即创作了这幅油画。

3、陈逸飞《黄河颂》

2007年,中国嘉德秋拍上,陈逸飞1972年创作的油画《黄河颂》以403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内地油画拍卖最高纪录。

《黄河颂》(297x143.5cm),创作于1972年,是陈逸飞早年成名作品中第一幅独立创造的巨幅宽银幕式油画。当时陈逸飞仅25岁,担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这幅作品1977年在全军美术展上首次公开露面,作品的构图、色彩以及高超技术引起了美术界广泛关注,也是陈逸飞“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有关资料显示,《黄河颂》曾在199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亮过相,当时以128万港元成交,此次以4032万元拍出,12年价格上涨了30多倍,令人咋舌。

4、《幸福渠》

2010年11月21日,北京华辰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领袖题材作品《幸福渠》以459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当时“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可能也是资料的缺失,1974年美展的代表作《幸福渠》仅以4592万的价格落槌,殊不知这张画在文革中的历史地位,仅次于《毛主席去安源》,简直可以称作文革后期的《毛主席去安源》。

该作品创作于1974年,由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集体完成、刘文西主要执笔,作为重要革命历史创作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幸福渠》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上个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书记处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延安枣园居住期间,领导全党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此作一经面世,便广为流传,红极一时,成为美术展览的代表作品,亦是刘文西人物画创作的巅峰之品。

5、吴作人的《战地黄花分外香》

2013年嘉德春拍之“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吴作人博物馆级巨作《战地黄花分外香》(1977年)以8050万元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6、李可染《长征》

2010年11月22日,中国嘉德2010秋拍《长征———大师们的笔墨征途》专场中,李可染的中国画巨制《长征》以1.075亿元人民币成交,不仅创下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拍卖纪录,而且打破了当年春拍张大千《爱痕湖》以1.008亿元人民币创下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是画家常用的创作题材之一。此幅《长征》中,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画家成功地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浪漫色彩视觉化。画中山体以浓墨重色写成,块面厚实稳重,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间。从深浓墨色过渡到留白,色调的明暗变化,平衡了画面厚重的体积感。全幅结构规整,笔墨精严,气象万千,是一帧文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意义结合的精品佳作,是新中国美术史中的里程碑,也是画家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

7、李可染《韶山》

2012年,当年的《韶山》重现拍场,在中国拍卖市场普遍缩量减价的调整期,拍出了1.24亿的价格。李可染《韶山》曾是1996年秋季中国嘉德《新中国美术作品》专场的封面作品,是16年后再次现身嘉德的,该作品创作于1974年,尺幅巨大(141.5×243.1cm),构图完整,经过多次加工,成为李可染的经典构图和革命圣地山水创作的集大成之作。

8、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

在2011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傅抱石“山水第一佳构”《毛主席诗意册》以2.3亿元高价成交,创下傅抱石书画作品拍卖新纪录。

《毛主席诗意册》是傅抱石创作顶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其艺术生涯最后的杰作。作品呈现时代精神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以大胆而富于变化的构图、瑰丽而沉毅的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名篇。

画作绘于1964~1965年间,共计八开,包括“韶山诗意”“芙蓉国里尽朝晖”“虎踞龙盘今胜昔”“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寥廓江天万里霜”“登庐山诗意”“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风展红旗如画”。

9、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

2011年12月5日,北京保利“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久违的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毫不含糊的以1.5亿起拍,1分钟之后价格就飙升到2亿,随后喊价进入胶着阶段,

2.3亿落槌之际有新买家加入,最后以2.32亿的价格落槌,以2.668亿的价格成交,打破了徐悲鸿作品的价格记录。

徐悲鸿以“九州无事乐耕耘”为此巨作的题目,并送给郭沫若,自有一番巧妙的用意:郭、徐二人亦是“儒臣”,却都有着一颗为国为民奔走呼号的文人侠客之心,以此砥砺,共同为建设新中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九州无事乐耕耘》是一幅农耕题材的作品,这种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鸿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就题材而言,徐悲鸿出身贫寒,对农民的生活是有切身感受的,其法国老师达仰也是一位善于描绘农民的画家,徐悲鸿画过多幅以农民为对象的写生作品,如作于1950年的一幅曾由黄养辉收藏的《农民》油画,不过以国画为媒介创作的农民图并不多。

10、李可染《万山红遍》

在北京保利2012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李可染力作《万山红遍》以2.55亿落槌、加佣金2.9325亿元成交,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成为今春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红色艺术表现形式。

李可染创作于1964年的《万山红遍》,可谓其积墨山水艺术创作的巅峰。该作题材取毛主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意而成,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地位的重要里程碑式画。据悉,1962年至1964年间,李可染偶得故宫内府朱砂半斤,便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创作了《万山红遍》题材。

篇三:长征途中美术的意义

长征途中美术的意义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非常重视革命美术的宣传工作,红军中的美术宣传工作人员在长征途中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风格各异的美术宣传品,有力的宣传了红军长征的革命斗争。这些美术宣传品不仅对当时革命危机情况下起到号角的作用,而且对今天我们研究长征的美术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在中国这样一个文盲众多的农业大国里,没数据有其他文艺形式所没有的独特的宣传效果,即使是不识字的人,对于宣传图画也可以一目了然。正如中共中央苏区出版的《革命画集》的前言中所说的:“在艺术中间,画是最形象的。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线条或色彩来丰富表现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动作,那么,这是我们最好的宣传鼓动武器之一,因为画是最通俗的,也是最接近大众的。”

列宁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人民创造艺术,艺术服务于人民。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自然险阻的长征途中,不但运用了军事、政治、经济斗争,推动红军长征的胜利进军,艺术也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了红军长征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说二万五千里长征里长征是一幅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那么红军在长征途中创作的美术则是点缀在这幅历史画卷上的绚丽花朵。这些美术宣传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尽管在艺术技巧与表现手法上显得有些简单、粗糙,但却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在革命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和政治宣传引导作用。 在战火纷飞的长征路上,红军的美术创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战略转移服务的。从长针一开始,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即发表《一件不应当忘记的工作——写标语画壁报》的文章,文章强调:“写标语、画壁报是红军素有的特长”,“要求各级政治机关引起必要的注意”,“不要忽视这一工作对于争取群众,瓦解白军的重要性”。因而红军沿途“张贴宣传品”,“大贴五色标语画报”,成为红军宣传队员的日常工作,这些美术作品,是战士们进军和战斗的呐喊,是动员民众奋起抗争的呼唤,是号召敌军倒戈起义的宣传武器。

长征途中美术宣传工作者带领革命战士们绘制的这些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绘画张贴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和革命史上的不朽之作。然而据长征中的美术工作者黄镇介绍,他当时并不是为了发表和宣传而创作的,他回忆道:“我当时画画,是生活的纪实,是情感的表达,从来未曾想过辑集出版。”如今,这些具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统一的美术作品,已经印成英、法、日等外文出版发行,同时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应学习和研究长征先驱们创造的长征艺术,了解它在红军长征史和我国革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使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邹跃进 著《毛泽东时代的美术(一九四二至一九七六)》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

2、吴继金 《长征途中的美术宣传》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7年4月第21卷第2期

3、郑工 《长征题材美术创作的观念与手法》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5期


红军长征80周年绘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38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