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新自由主义ppt

时间:2016-10-15 14:07:2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发展简史

【摘要】:

【关键词】:

一、新自由主义的概念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发表了大量以批判“新自由主义”为主题的文章和专著。笔者从CNKI检索到文章有:以“新自由主义”为题的有44364篇;以“新自由主义”为关键词的有9302篇。各类媒体、刊物、专家对“新自由主义的”协同批判,可谓蔚为壮观。然则何为“新自由主义”,为何遭到学术界的一致批判?其实,“新自由主义”是一个舶来概念。因为在英文中,New liberalism和Neo liberalism往往都被翻译为“新自由主义”。详细阅读“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性文章,笔者发现其实国内批评的是所谓的Neo liberalism。为了比较清楚、全面的阐释New liberalism和Neo liberalism之间的区别,澄清翻译的混乱,也为了更好的理解批判的靶向所在,笔者详细的考察了两种“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new liberalism

“New”意思是“新的”相对于旧的事物而言。一般而言,新自由主义是通过扩大和改变传统自由的消极(否定)含义对古典自由主义做出的否定。既然新自由主义是对古典自由的否定,我们就有必要追溯下古典自由主义的发展,从中透视出新自由主义的逻辑脉络。

1.古典自由主义。

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可追溯到洛克、孟德斯鸠、亚当、斯密、边沁、密尔等思想家的著述当中。洛克被誉为古典自由主义之父。洛克通过继承前人的自然权利学说,提出个体与生俱有不容被他人剥夺或侵害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由此奠定了自由主义的两个最基本的自由观念:经济自由和信仰自由。洛克通过从自然状态推导出社会契约理论,从逻辑上确定了国家(政府)的消极地位。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服务,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政府的合法性在于不违背社会成员的意志,不掠夺和侵吞公民的个人财产。简而言之,政府就如“看不见的手”一样,只是起到消极保护作用,亦即最小政府的概念。孟德斯鸠沿着洛克的分权思想,设计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和相互制约的

政治定律,认为没有分权就没有自由,没有对权力的制约必然出现对权力的滥用。有关古典自由主义在经济学中的运用,笔者在下文在做阐释。密尔作为功利主义大师,继承自由主义的传统,从个人主义出发,提出了捍卫思想自由,表达自由的英语世界的最强音。正是密尔把自由主义扩充到社会领域,密尔设计出了代议制政府,代表民意保证人们的政治自由,他的《论自由》详细的阐释了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密尔通过“最大幸福原则”把个人幸福与社会集体的幸福统一起来,突破了自由主义的个人界限,更为重要的是密尔“同意把社会主义当作人类进步的最后目标”,开启了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密尔的自由主义具有积极自由的因素。因此,密尔被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最后一人,新自由主义的第一人,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

2.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这一概念,有英国哲学家T·H格林(托马斯·希尔·格林)提出。格林首先区分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概念。格林等则不满足于古典自由主义对自由的狭隘理解和消极解释,认为“自由并不仅仅是不受强制的(消极)自由”,自由更应该包括那些与“实现自我、表现和发展个人天资能力等相关的积极自由”。其次,格林主张,国家在对个人进行干预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只能干涉那些对维护权利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外部行动,而不能干涉个人的道德决定,破坏其自主性。伯赞科特和霍布豪斯等格林弟子的一支沿着“国家干预”的道路前进;另一支如以赛亚·柏林沿着“积极自由的”道路前进。柏林更加详细的阐释了两种自由的概念,即“消极自由”就是“免予······的自由”;“积极自由”就是“自主做某事的自由”。此外,柏林看到了由“积极自由”中“自主”概念的模糊性造成的奴役危险的倾向,即对自主的不同解释容易使一方压迫另一方。

3.当代自由主义

凯恩斯、罗尔斯和德沃金三人通常被看作新自由主义在二十世纪的代言人。凯恩斯的新自由主义属性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他对自由放任主义的怀疑。其次,他建议用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途径去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即在由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正常消费数量下降的情况下,可通过加大政府的支出和投资来拉动疲软的市场。另外,他主张国家应当实行社会福利政策,保证一定程度

的社会公正。

罗尔斯和德沃金则重是“公平”“公正”这一伦理正义概念。罗尔斯为此设计出了用以规范国家制度设计和社会组织安排的两项正义原则:第一正义原则,即每个人都有权利平等地享有最大限度的基本自由,且这种自由与他人所拥有 的同类的自由不相冲突。第二正义原则,要允许社会与经济方面的不平等存在,须以以下两个条件为前提:(I)必须使那些社会处境最差者从这种不平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II)在机会公正平等的条件下,保证所有的公职和职位向所有的人开放。对平等的政治自由权的考虑永远优先于对经济的考虑,参与机会的平等先于竞争结果上的差异,不能用牺牲公民政治自由为代价去换取社会经济方面的增长或补偿。

德沃金进一步发挥罗尔斯正义原则中的“平等”思想和福利主张。阐述了以“权利平等”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主张。在他看来,正义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平等地对待权利”,对它所统治的人们给予平等的关怀与尊重。

新自由主义倡导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既缓解了自由资本主义导致的负面效应,又避免了苏俄式社会主义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的许多弊端。然而,国家对经济的干涉中潜藏着民主政治“走向极权”、“通往奴役”的危险,福利社会隐含的平等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懒惰,影响了社会发展的效率。

综上所述,由洛克、孟德斯鸠、密尔开启的古典自由主义学派阐释了政治领域的消极自由——有限政府是看不见的手和经济领域的经济自由——私有物权、自由竞争。密尔把古典自由扩大到社会领域,提出了政府可以成为促进个人幸福的必要手段。T·H格林率先提出新自由主义的概念,认为自由就是发挥个人自的自主性,并且认为国家干预是保障个人自主的必要手段,只要国家不违背道义,不干涉个人的自主性。伯赞科特、霍布豪斯沿着“国家干预的”路径前进,直接影响了经济领域的的凯恩斯。20世纪30——70年代,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的思想是西方主流的社会思潮。柏林敏锐的察觉到对积极自由中的“自主性”不同的解释具有否定自由,奴役别人的危险倾向。当代自由主义的两位大师是罗尔斯和诺奇克。罗尔斯高举正义的旗帜,设计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并导出了两个优先原则;诺奇克则更加关注“效率”、“权利”论证了最小国家何以可能。总之,自

由主义从古到今的发展逻辑进程是:古典自由主义(强调消极自由和有限政府)——新自由主义(注重积极自由和国家适度干预)——当代自由主义(强调公平和效率)。

(二)Neo liberalism

“Neo”所指的“新”,更多侧重“复制、模仿”先前事物的意思。西方文化中有很多“复兴、复古”的词汇大多和“Neo”有关。然则何为新自由主义呢?Neoliberalism 这一词汇于 1938 年由德国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吕斯托夫( Alexan-der Ruestow) 最早提出,倡导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实施自由市场经济,并通过国家干预来矫正市场失败。

诺姆·乔姆斯基 ,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指出:“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①中国社科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②既然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学密切相关,那么首先我们要追溯以往的经济学派,以求更好地阐释新自由主义的逻辑发展进程。

1.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基础

古典经济学,是 17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初的经济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让“一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让资本主义经济自行调节,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向前发展。

庸俗经济学,是 19世纪 30—60年代的经济自由主义。在这一阶段,“萨伊定律”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理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后来演变成“供① 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新自由主义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6期. ②

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被称为“萨伊定律”或“萨伊市场定律”。

新古典经济学,兴起于19世纪70 年代至20 世纪20年代,以英国马歇尔、庇古等为主要代表。新古典经济学”把“萨伊市场定律”同工资、价格、利率都具有完全灵活性的假设结合在一起,编造了一个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均衡模型。新古典经济学”断言,完全竞争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政策方面,“新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和国家不干预经济。

2.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爆发于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彻底的宣告了“自由放任”新古典经济学”死期。大危机的现实证明,“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赖以建立的“萨伊市场定律”,根本不是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反映,而是完全违背客观实际的主观臆测。

面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的经济主张。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一直处于支配地位。然而,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滞胀”(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的两难境地。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失灵。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主要有两手: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基本做法是:经济危机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期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期缓和通货膨胀。当采取扩张性政策的时候,“滞”没有医好反而“胀”更加严重;当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时,“胀”没有好转反而“滞”更加严重。

二、Neo liberalism发展历程

(一)不同经济流派的新自由主义

二战后,面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国家干预模式和福利政策,新自由主义一直持评判态度。新自由主义认为:一方面,国家干预对个人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涉,牺牲了人们的自由,有奴役自由为危险倾向。他们认为纳粹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就是国家干预的极端模式。另一方面,福利国家以牺牲效率换取所谓的公平正义,只会助长懒人对经济发展不利。

1.新奥地利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思想

篇二: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经济、政治思潮之一,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的形式、发展与变化,显示着百年来西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新自由主义思潮使西方经济、政治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包括保守主义思想在内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政治思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新自由主义的印记.尤其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费边社会主义理论,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实用主义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和新保守主义理论,它们的产生或发展过程都与新自由主义密不可分,都从新自由主义理论中吸取营养、择其所需.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到处可见新自由主义的影子.不仅在政治学、而且在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都存在新自由主义的深刻影响.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已经成为西方诸多国家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从而对全球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发生发展的概况

新自由主义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政治思潮,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削减公共开支,提倡自由放任,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新自由主义鼓吹国家在现代社会中不应该起任何作用,现代社会必须回到亚当·斯密所指出的自由放任主义.罗伯特·W·迈克杰斯尼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的导言中对新自由主义的定义是:“新自由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明确的政治、经济范式——它指的是这样一些政策与过程:相当一批私有业者能够得以控制尽可能多的社会层面,从而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新自由主义首先与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关联,最近20年,它一直是主流政治党派、大多数传统左派和右派所采取的全球政治、经济趋向.这些党派及其实施的政策,代表了极端富裕的投资者和不到1000家庞大公司的直接利益.”[1]新自由主义的产生与兴起是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此消彼涨的.其产生初期,由于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各国都普遍奉行国家干预与市场体制结合的政策,因此影响甚微.但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并不能从根源上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随着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空前的“滞胀”状态,新自由主义者开始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猛烈的批判和攻击,并在对凯恩斯主义的全面批评中走上了经济与政治的舞台.新自由主义自身学派纷呈,如伦敦

学派、芝加哥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等等.1947年,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挪威、瑞典、丹麦等国家著名大学的36位学者倡导成立了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学术组织——朝圣山学社,它也成为了新自由主义国际联盟形成的标志和大本营.朝圣山学社基本上囊括了通常所说的绝大部分新自由主义学者,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学术贡献与影响也主要是由他们做出的.1974年,冯·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新自由主义在学术上勃兴的起点.随后,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1979年西奥多·舒尔茨也相继获得该奖,进入8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学界不断发展壮大,1982年、1986年、1988年,乔治·斯蒂格勒、詹姆斯·布坎南、阿莱斯相继获得该奖;而90年代更有一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相继出现在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中:1991年的罗纳德·科斯、1992年的加里·贝克尔、1993年的道格拉斯·诺斯与福格尔、1995年的小罗伯特·卢卡斯,1996年的莫里斯和维克里,1998年的阿玛蒂亚·森,2002年的弗农·斯密斯[2].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知名新自由主义者雅克·吕厄夫是戴高乐将军推行自由市场政策的主要顾问;莱因哈德·卡密茨在战后的奥地利发挥了同样的作用;路易吉·埃伊诺迪后来则当选为意大利总统[3].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英国撒切尔政府、美国里根政府率先将新自由主义理论以现实政策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推动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观点,如经济自由化,反对政府调节通货等,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了西方的垄断资本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大力支持,从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迅速扩散,并由经济而政治,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的作者诺姆·乔姆斯基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也称为“华盛顿共识”,其基本原则就是:贸易经济自由化、市场定价、消除通货膨胀和私有化[4].概括地说,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主张非调控化,反对国家干预。尽管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不可能完全拒绝利用国家干预来稳定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但推崇“市场万能”的市场机制作用,

强调国家对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的调控与干预越少越好,一切顺从自由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这是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他们确立这一基本观点的依据有以下两点:一是经济活动是有规律的,国家调控是造成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新自由主义者坚信:只有实行市场竞争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提供为技术进步所需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而国家的宏观管理和干预恰恰阻碍了技术进步.国家采取的任何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归根到底都是徒劳无益的,“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国家不干预经济是对经济最好的管理”.要使经济保持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国家听任经济自然发展.二是个人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主义是自由市场制度存在的基础,也是经济自由的基本出发点.社会是由单个自由人构成的,社会财富的增加源于自由人的经济活动.个人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进步和创造.尊重个人自由,就要让个人在市场中自由选择,国家不应该进行干预.这种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自由市场制度,是效率最高的,因而也是最好的制度.在自由市场制度下,个人在为自己利益进行努力的同时,可以自动地为别人和社会的利益作出贡献.实际上,新自由主义并不完全反对国家作用,只是认为国家作用要有限度,正是这一点使他们同古典自由主义区别开来,称之为新自由主义.他们认为,当前时代,国家作用过度了,因而必须弱化现有的国家功能,要使其局限在为经济服务的范围内,而不能是制约经济自由的因素.在他们看来,国家的价值在于仅仅提供基础性设施方面的功能.例如弗里德曼就主张国家干预应该转变方向,重点应该在稳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政策.政府只能扮演仲裁者和制度制定者的角色,消除过多干涉人们自由的国家政策.新自由主义者以寻租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来证明,国家可能成为少数人或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工具,国家并不可能代表公共利益或意志.因此,国家必须放松管制,减少任何可能影响利润的政府管理,包括放松对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定. 第二,主张私有化,宣扬“私有产权神话”的永恒作用,反对公有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是私有化的狂热拥护者,认为私有制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私有经济能够自动地实现经济的均衡,使经济稳定在可接受的失业水平上,私有制经济的这种优势是公有制经济所没有的.新自由主义还认为,私有制经济的最大好处在于它保证了个人的自由,私有制不仅是有产者个人自由的最重要保证,也是无产者个人自由的最重要保证,这是因

为:穷人通过个人努力就可能致富,而且穷人致富的努力不会受到任何人的阻碍,包括穷人在内的任何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都能够通过施展才华和努力工作致富.虽然在私有制社会里,富人在机会方面受到的限制要比穷人少得多,从而人们收入可能不均等,但每一个人致富的机会是均等的.新自由主义又认为,私有制能够给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应当用个人自由高于一切的观念来支配个人的行动.由于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个人愿意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没有人加以限制.企业主可以在不受任何束缚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积极性,从而使价格下降,国民收入上升,需求增加,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新自由主义在鼓吹“私有产权神话”的同时,还极力反对公有制.他们认为,在废除了私有制的公有制社会里,穷人名义上成了公有财产的主人翁,但同时却不得不服从于拥有极大的垄断权的国家管理机构,完全受这个庞大的管理体制所支配.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私有制社会是一个富人得势的社会,公有制社会是一个得了势的人才能致富的社会;而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要比一个只有得了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更好些.作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几乎所有的新自由主义者都坚决反对公有制.哈耶克就认为自由是一个最高的政治目标,政府应尽量运用自发力,而少用强制力量处理事物,强调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的“积极性”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对私有财产进行限制和管理,用国家干预代替市场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效率的损失和资源配置的失调,而且最后会走向“极权主义统治”,走向对个人的“奴役”[5].基于资本主义立场,新自由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对自由的限制和否定,结果必然是集权主义.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表露了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否定态度.他把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归结为极权主义,这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主义的极端否定态度.他认为如果抛弃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传统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纳粹主义“走着同一条道路”,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第三,主张全球自由化,维护美国主导下的自由经济,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新自由主义把市场原教旨主义推广到世界范围,从理论和政策上推行私人跨国公司支配下的全球自由贸易和自由金融。颂扬实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美国通过控制国际经济组织来主导世界经济运行,不赞成许多国家要求重新建立或健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合理意见.在新自由主义看来,各国取消任何经济保护,让

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实现贸易和金融的完全自由化与国际化,最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他们重点向不发达国家推销其经济理论和政策,要求这些国家不顾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国内外条件是否成熟,尽快实行完全的利率自由浮动、外汇自由交易等金融自由化;尽快取消关税和对外资的产业限制政策等贸易自由化.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站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场,赞扬它们凭借其所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会计准则的一系列组织和行业规则来控制世界各国,实行美国模式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尖锐批评了新自由主义的结构调整.他说:实际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这三个组织都是单一统治秩序下的可互相调换使用的面具.

第四,主张福利个人化,强调保障的责任由国家向个人转移,反对福利国家。新自由主义认为,基于高税收政策的“福利国家”导致经济上的低效率,弱化了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动机.充分就业政策减少了私营部门的劳动力供应,使经济发展缺乏弹性;以养老、就业和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福利,摧毁了个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增加了个人依赖国家的惰性.在哈耶克看来,福利国家是一种人为的设计而不是单纯的人类行动,完全忽视了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中建立“自发秩序”的必要条件.相应地,新自由主义主张抛弃“公共物品”或“共同体”的概念,代之以“个人责任”,主张完全的私有化,包括把铁路,征税公路、电力、学校、医院等生产公共或准公共产品的部门以及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投资者.综上所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特征,就是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倒退”、“回归”,回到斯密的自由主义轨道,按照英语世界的传统,这就是“右”的、“保守”的,称之为新保守主义思潮更能显示其本质.

三、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实践后果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与政治主张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美、英等国实施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美国里根政府明确将新自由主义作为国家经济纲领,进行新经济改革,其政策重点从刺激需求转向刺激供给,主张中性的财政政策、温性的货币政策和放任的经济政策.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扩张的要求,对美

篇三:新自由主义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重新兴起并逐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各个方面,它攻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基本观点:鼓吹私有制,反对公有制;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加强宏观调控;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把国有资产变为特权者私产,主张推行私有财产制度,在这种模式的强制引领下,已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理论分歧、能源困境、产业危机、金融风险和区域劣势。我们要未雨绸缪,见微知著,对新自由主义在国际上的蔓延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认真反思,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及其误区进行重新认识,把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放到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上,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曲折。这点,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我国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录

中文摘要?????????????????????????3 中文关键词????????????????????????3 英文摘要?????????????????????????3 英文关键词????????????????????????4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涌现?????????????????4

(一)形成的时代背景????????????????????4

(二)主要派别和观点????????????????????5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国际影响???????????????5

(一)华盛顿共识??????????????????????6

(二)华盛顿共识推行的后果?????????????????6

三、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及其教训???????????????12

(一)新自由主义的实质???????????????????12

(二)新自由主义的经验教训?????????????????13

四、新形势下我国应对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几点建议???????14

(一)中国应端正对新自由主义的认识?????????????14

(二)中国应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领跑者???????????16

(三)中国应摆脱世界工厂的尴尬地位?????????????18

(四)中国应具备防范任何金融风险的能力???????????20

(五)中国应领衔亚洲经济一体化???????????????21 注释???????????????????????????????23 参考文献????????????????????????????23

对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的思考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06区域经济学 杨晓毅

指导老师: 曾芳芳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重新兴起并逐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各个方面,它攻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基本观点:鼓吹私有制,反对公有制;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加强宏观调控;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把国有资产变为特权者私产,主张推行私有财产制度,直接影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安排和民族利益。可见,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及其误区进行重新认识,把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放到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上,以避免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曲折,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我国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华盛顿共识 经验教训 建议 Abstract: Since 80’s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new-liberal economic thought and the gradual re-emergence of affecting all aspects of the world economy, it attacks the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and promotes the basic opinion of the new liberal economics. advocating private ownership, in opposition to public ownership; advocating universal market, object to strengthening macro-control; advocating bourgeois liberalization, in favor of state-owned assets into private property of the privileged, advoca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system, causing a direct impact on a number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national interests. so,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 of neo-liberal economic thought and its re-recognize error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olicy-making should be put on a

more solid foundation,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mistakes and the twists and turn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ther to the world or to our country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term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eoliberalismWashington Consensuslessonsproposals

作为一种经济思潮,新自由主义问世于一战之后,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兴起并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西方经济理论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新自由主义是建立在古典自由主义基础上的,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对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它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充分就业的唯一途径。它的推行直接影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安排和民族利益,正确全面地认识新自由主义及其所带来的国际影响。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我国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涌现

(一)形成的时代背景

新自由主义思潮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思想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强烈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也强烈地震撼了西方经济学界。在此历史背景下,出现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1930年,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严重的萧条状态。面对此种情况,凯恩斯承认失业的严重性,承认经济危机的严重性,承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完全被摧毁的可能性。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

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书中他否定了市场经济能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国家要参与经济调节,即所谓的“凯恩斯革命”。直至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都是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并在这一时期上升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此时的新自由主义的市场是很小的。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停滞膨胀。停滞膨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现象。往常,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但停滞膨胀则是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同时存在。面对此种局面,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无法解释,在实践上束手无策,它也因此受到愈来愈多的批评,特别是受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继续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新自由主义者的趋机反击。新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哈耶克更把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停滞膨胀完全归咎于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错误诊断和错误处方的后果。他认为在恢复合理的经济稳定之前,“我们必须驱除凯恩斯主义梦魇”。而新自由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则认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学说“就今天而言是非常重要和切合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停滞膨胀的困境正是亚当·斯密关于因“干涉市场”而妨碍“看不见的手”作用的告诫被证实的表现。可以说“停滞膨胀”和“凯恩斯主义失灵”为新自由主义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得新自由主义得以从非主流地位上升到主流地位,而这一上升阶段一致持续到美国“次贷风暴”。

(二)主要派别和观点

新自由主义有许多派别,不同的派别有着不同的影响范围。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对英国撒切尔政府影响很大,因为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是哈耶克的信徒,她公开声称自己是个达尔文主义者,而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最酷爱放任自由,他是新自由主义中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和以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的崇


新自由主义ppt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21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