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高学段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时间:2016-10-15 13:38:0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曹晶《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评价人物形象》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评价人物形象

吉林省公主岭市岭西小学

李 丽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评价人物形象

吉林省公主岭市岭西小学 李丽

遥想80年代,老百姓解读电视剧里的人物形象,“好人”是精神楷模,“坏人”便一无是处。而今,观众欣赏水品提高了,能够多角度、多方面来评价一个人物形象,由此舞台上人物形象呈现得饱满、立体起来了。同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如何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丰富性进行感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以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为例,孙悟空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神话形象,他神通广大,敢向权威发起挑战,学生们凭借自己对孙悟空的喜爱,往往会单纯地评价孙悟空是一个有着大无畏精神的“英雄”。实际上,在《西游记》原著中,前八回对孙悟空的形象刻画侧重于“妖怪”“顽劣”,描写孙悟空是一只天生地养、没有驯化过的泼猴。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孩子多角度辩证地了解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呢?

我立足于大语文观,以名著导读方式,借说书人姿态进行引导:

一 开门见山,气贯长虹,在白话文中感受语言魅力。

惊堂木一拍:

修成正果。这部书就是——《西游记》 !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奇书,此书运用大量夸张、幻想,描写人间仙境,妖魔洞府,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这部书就是——《西游记》 !

看,来者何人?——孙悟空 !

关于孙悟空,你了解多少?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敢闹东海龙宫,敢闹阴曹地府,甚至大闹天宫。

今天,咱们专表——《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在这一对一答中,孙悟空“无所畏惧,敢于反抗”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 前后铺陈,读思结合,在阅读中揣测人物心理活动。

在读的过程中,不拘泥于蟠桃会上的小打小闹,而是立足于整部《西游记》,前后铺陈

延伸,向前,追溯这孙悟空“大怒”的心理根源;向后,解读孙悟空“怒”得有理,出师有名。

师:话说,玉皇大帝让孙悟空掌管蟠桃园。这几日,王母娘娘要召开蟠桃会。听闻此事,这孙悟空最关心什么事情呢?

生:孙悟空最关心这蟠桃会都邀请谁?到底有没有邀请俺老孙呢?

师:《西游记》原著上写道:王母娘娘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罗汉,唯独没有请这—— 生1:孙悟空 师:王母娘娘请的是三清四帝、太乙天仙,唯独没有请这——

生2:孙悟空 师:王母娘娘请的是玉皇九垒、海月神仙,唯独没有请这——

生3:孙悟空

师:各宫殿大小尊神,逐一请到。唯独没有请这——

生4:孙悟空 通过引用原著段落,使学生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孙悟空怒从何来,学生们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经过再次自主阅读文本,学生们证明自己的猜测正确。学生想象和思考中,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角色扮演,感悟品评,在换位思考中体悟人物形象辩证性。

师:那赤脚大仙,心地善良,是个光明正大之人,他怎么能料到有人胆敢假传圣旨啊! 若这赤脚大仙发现上当,若这七仙女的定身法消失,若这酒坊里的人醒来,若这太上老君回来,试想一下,会怎样?

仙女:那妖猴,偷吃了仙桃,还使用定身法把我们定住,我们没有摘到桃子。

赤脚大仙:孙悟空说到通明殿下等候,结果上了当,误了事。

酒坊里的人:被孙悟空念了咒语,我们睡着了,醒来发现酒被喝光了,菜被吃光了。 太上老君:仙丹被那猴子都给吃光了!

玉皇大帝勃然大怒:

好一只胆大包天的毛猴!

好一只无法无天的泼猴! 好一只为所欲为的妖猴!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感受到孙悟空在权贵势力封建统治者心中是一个没有社会化、顽劣的形象。

四、阅读期待,拓展思维,在课堂内外提高阅读质量。 师总结:我们对聪明机智,本领高强的孙悟空大加赞赏,你看他,敢怒敢为,有胆有识,可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各路神仙,却称他为——妖猴、泼猴、猴头??

玉皇大帝与他岂能善罢甘休?欲知后事如何,课后请同学们阅读——《西游记》第五回《反天宫诸神捉怪》

总之,通过拓展思维空间,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学生渴望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把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篇二:语文高学段阅读教学浅议 王功全

语文高学段阅读教学浅议

沙小王功全

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语文高学段阅读教学浅议》

阅读教学要始终贯穿一个“读”字,不论是朗读和默读,还是略读或浏览,不应是只言片语,也不应是让少数学生去读,而是大面积落实到每个学生潜心地去读。也只有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高质量与高效率。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再默读中培养质疑能力,在浏览长文中快速阅读、粗知文本大意。让学生不断地对文本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将成为该模式建构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

一、我的模式建构的关注点

习惯方法能力简单高效主体发展

【解读】作为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知识储备与语言的积累比较丰富,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并且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习得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主动识字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词句的方法与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整体把握能力、质疑与合作交流能力、语言的理解、感悟、欣赏与评价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探究阅读以及合作交流的条件。针对第三学段识字与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本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模式建构上理应更加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力方法的运用与迁移、良好习惯的巩固与发展上。在操作层面上,力求体现“简化教学环节,简约教学内容,简便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率。

二、我的模式的假设与基本思路

一是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这里的“读”包含两层意思:一要让学生把书读厚,从薄到厚,读出内容,读出情感,读出思考;二要把书读薄,从厚到薄,读出精髓,读出韵味。

二是坚持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储备和认知规律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求,遵循文本内涵的多元解读,积极创

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建构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中尝试,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收获。

三、我的模式的基本结构 ---- 三段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法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又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每个学习者都不是等待知识的传授,而是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知识禀赋与经验以意义的。语文学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模糊性,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见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思考去学习语文,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基于此,我们大致将课堂结构分为三个阶段,简单勾勒为:

【三阶段】 【 解读 】

课 前

自主学习

课中

合作发展

课后

运用提升

课前阶段,学生根据课文前的导读、文后的提示或教师的导学要求,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自主阅读、自能感悟文本的过程。

课中阶段,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交流感知感悟,所取所获;在教师的引领下,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读中悟法的过程

课后阶段,教师组织学情反馈,加强语言积累;适度拓展,扩大视野,实现能力的迁移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三段式”的模式并不是惟一的方式,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如:精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又可以有许多变式。

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到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

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

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略读课文: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

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

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

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还有一种课型,侧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学过程中贯穿学法的渗透、学法的运用以及学法的归纳。如,诗歌的教学,说明文章的教学等。

既然学生与教材之间存在知识、认知、情感等方面存在基本矛盾,既然语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起来,所以,自读自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自学,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但是整体的把握;另一个是能提出不懂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是内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语言方面的,诸如,这儿为什么用这个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说?一般来说,刚刚学习一篇新课文,要安排自学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重点问题之前,也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自读自悟和“交头接耳”的时间。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就是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就是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肤浅见解,不一定正确,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四、模式的基本流程

改变“以教案定教学,顺教案而导学”的传统做法,初步树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教学结构的基础上,依据语文母语课程的特点,营造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人格的培养,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为此,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习一篇阅读课文应经历的一般流程:

【三阶段结构图】 【五环流程图】

品读赏读

互动悟法

交流得惑

梳理定标

导读引领

自读自悟

个性体验

合作分享

课 前

自主学习

课中

合作发展

反馈调控

拓展运用

课后

运用提升

【五环流程图解读】

第一环节:导读引领,自读自悟

这一环节,一般在课下完成。让学生根据文前导读、文后提示或预习要求等等,通过自读自悟,完成对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积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基本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说出对课文的初步感悟与感受,并对课文的字词句和内容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环节:交流得惑 ,梳理定标

篇三:小学语文中高学段阅读教学操作

2011年9月份业务学习(一)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操作

中年级识字为阅读服务,打基础。中年级的学生要能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扎实搞好扫清字词障碍,读文障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见课上讲过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二课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进入三年级,教师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引导学生读书,在问题情境下,让学生划出相关语句。其次,让学生读读,说说你的总体感受,这些感受你是从哪几个词语中体会出来的(中年级也开始对学生进行训练,写写感受等,让学生划句子,词上点上点,以达到让孩子们没有我们,也能照样读书的目的。)。如《抓阄》一课,当父亲决定抓阄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出相关语句(体现不容易的句子),关键词不是难理解的词,是对理解文章内容有重要作用的词。这样理解的过程就是从内容到语句——语句到感受——语句。最后是落实读书方式。读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轻声读便于想象,默读利于思考。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表现出来,要注意指导孩子们关键词的读音。在阅读理解中,如果学生理解力出现偏颇,也要让学生反复读书,体会关键词的表达效果。(如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想像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等等)

2011年9月份业务学习(二)

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操作

高年级:

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整体读文,有自学过程,查字典(生涩的词),可以提供自学提纲(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思考文章主要内容)。3、检查自学。(1)抓重点。字音容易错的,字形难掌握的,对于字义的理解,只限本义即可。(2)熟读课文。一定不要把读的任务放在家。一课时要对文章的层次有所了解。

第二课:高年级写人、叙事文章(诗歌、散文除外),都要让学生抓场景,抓细节(即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外貌等)。细节描写是文章的重点。例如:五年级下册教材《刷子李》一课。就是要求学生抓住描写刷子李、曹小三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曹小学:外貌、动作还有曹小三自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求学生默读:画出描写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伴有批注(动静结合),可以和同学交流,丰富感受。然后让学生汇报,文章是怎么样表现这些内容的。高年级的阅读重点还有一个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章过程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或表达方法。


高学段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19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