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课标要求

时间:2016-10-15 13:37:1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4年高中化学 3-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课标要求

1.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课标解读

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点。

2.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分析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的实质。分析解决物质的分离、提纯、沉淀的溶解、转化等实际问题。 ●教学地位

本节介绍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

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新课导入建议

从1993~1999年,图瓦卢的海平面总共上升了9.12厘米,按照这个数字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图瓦卢至少将有60%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TavalaKatea认为,这对由八个珊瑚岛组成的图瓦卢就意味着灭亡,因为涨潮时图瓦卢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你知道为什么图瓦卢的珊瑚岛会被海水侵蚀吗?

【提示】 珊瑚岛的岩石成分是CaCO3。人口增长、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燃烧煤和其他化石燃料,都会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大,进而使海水中CO2的浓度增大,使Ca2++2HCO-3CaCO3+CO2+H2O平衡逆向移动。另外,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也加速了珊瑚岛的侵蚀。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61~6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知识1,溶解平衡”的内容,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62~P65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沉淀反应的应用”,并完成【思考交流2】。

(3)看教材P65~P66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溶度积”,并完成【思考交流3】。?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材地位分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3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

步骤6: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内容,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题】和教材P62~65页的讲解研析对探究点进行总结。?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课堂互动探究】”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建议教师除【例题】外,

再变换一个角度,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中例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解平衡。 2.表达式(以AgCl为例): 溶解

AgCl(s)

沉淀Ag+(aq)+Cl-(aq)

3.特征

动——动态平衡,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不等于0。 等——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

定——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发生移动。 4.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1)25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2)反应完全的标志:

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_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

1.常温下,分别将AgCl溶于水和0.1 mol/L的NaCl溶液中,其溶解度相同吗?为什么? 【提示】 不同,在NaCl溶液中,Cl-的存在会导致AgCl(s)Ag+(aq)+Cl-(aq)向左移动,使AgCl溶解度更小。

1.沉淀的生成 (1)调节pH法

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除去氯化铵溶液中的杂质氯化铁。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下:Fe3++3NH3·H2O===Fe(OH)3↓+3NH4+。 (2)加沉淀剂法

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Cu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下:

Cu2++S2-===CuS↓,Cu2++H2S===CuS↓+2H+。 2.沉淀的溶解

(1)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只要不断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平衡就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沉淀溶解。 (2)溶解沉淀的试剂类型

①主要类型是:用强酸溶解:例如,溶解CaCO3、FeS、Al(OH)3、Cu(OH)2等难溶电解质。 ②用某些盐溶液溶解:例如Mg(OH)2沉淀可溶于NH4Cl溶液,化学方程式为:Mg(OH)2+2NH4Cl===MgCl2+2NH3·H2O。 3.沉淀的转化

(1)实质: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两种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沉淀越容易转化。

(2)应用:①锅炉除水垢

Na2CO3盐酸

水垢[CaSO4(s)]――→CaCO3(s)――→Ca2+(aq)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Na2CO3===CaCO3+Na2SO4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自然界中矿物的转化

氧化、淋滤

原生铜的硫化物――→CuSO4溶液 渗透,加闪锌矿?ZnS?

――→和方铅矿?PbS?CuS(铜蓝) 第2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uSO4+ZnS===CuS+ZnSO4 CuSO4+PbS===CuS+PbSO4

2.如果除去某溶液中的SO24-,你是选择钙盐还是钡盐?为什么? 【提示】 选择可溶性钡盐,因为BaSO4的溶解度比CaSO4的溶解度小,用Ba2+沉淀SO24-更完全。

溶度积表达式对于反应AmBn(s)mAn+(aq)+nBm-(aq) Ksp=[c(An+)]m·

[c(Bm-)]n影响

因素内因: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外因: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

规则Qc>Ksp,溶液过饱和,沉淀析出Qc=Ksp,沉淀与溶解达平衡Qc<Ksp,溶液不饱和,固体溶解

3.溶度积越小的难溶物,其溶解度也越小吗?

【提示】 对于同一类型的难溶物,Ksp越小,溶解度越小。

【问题导思】

①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的难溶物属于弱电解质吗? 【提示】 不一定,如CaCO3、BaSO4等。

②同一难溶物,其电离方程式和沉淀溶解平衡的方程式有哪些不同?(以BaSO4为例) 【提示】 电离方程式: BaSO4===Ba2++SO24- 沉淀溶解平衡:BaSO4(s)Ba2+(aq)+SO24-(aq)

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固体沉淀与溶液中相关离子间的平衡关系,包含了沉淀的溶解和溶解后的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如: BaSO4(s)Ba2+(aq)+SO24-(aq)

包含了BaSO4(s)BaSO4(aq)和BaSO4===Ba2++SO24-两个过程。 1.沉淀溶解平衡与电离平衡的比较 (1)从物质类别方面看

①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 ②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 (2)从变化的过程看

①沉淀溶解平衡:已溶解溶质与未溶解溶质之间形成的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 ②电离平衡:溶解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的平衡状态。

篇二:高中化学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

课时训练1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gCl沉淀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升高温度,AgCl的溶解度减小

D.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解度不变

+-解析:AgCl固体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当达到溶解平衡时,AgCl固体生成Ag和Cl的速率必

然等于Ag+和Cl-结合成AgCl固体的速率,A正确;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B错误;一般说来,温度升高,固体的溶解度增大,C错误,但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增大了c(Cl-),平衡向左移动,AgCl的溶解度减小,D错误。 答案:A

2.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产生BaSO4沉淀,若以Ksp表示BaSO4的溶度积常数,则平衡后溶液中( )。 A.c(Ba2+)=c(S)=(Ksp

B.c(Ba)·c(S)>Ksp,c(Ba)=c(S)

2+2+

C.c(Ba)·c(S)=Ksp,c(Ba)>c(S) D.c(Ba2+)·c(S)≠Ksp,c(Ba2+)<c(S)

解析: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平衡BaSO4

Ba+S左移,此时溶液中c(Ba)

2+

2+

2+

2+

增大,因此c(Ba2+)>c(S)。由于温度未发生改变,所以溶液中c(Ba2+)·c(S)=Ksp。 答案:C

3.(2012·寿光高二质检)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符合Ksp=·c(B)的是( )。 A.AgCl(s)B.Na2SC.Ag2S(s)D.PbI2(s)

Ag+(aq)+Cl-(aq) 2Na++S2-

2Ag+(aq)+S2-(aq) Pb2+(aq)+2I-(aq)

y-

解析:由于Ksp=[c(Ax+)]2·c(By-),即阳离子前的系数为2;Na2S为可溶性盐不存在溶度积常数,故C正确。 答案:C

4.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石灰乳悬浊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

Ca(OH)2(aq)

Ca(aq)+2OH(aq),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

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Ca2+)增大 B.c(Ca)不变 C.c(OH-)增大

D.n(OH)不变

解析:当向悬浊液中加入CaO,CaO+H2

O

-2+

Ca(OH)2,因为Ca(OH)2已达饱和,随着水的不断反应,

还会有Ca(OH)2析出,溶液中Ca2+和OH-的物质的量会减少,但此时溶液依旧是饱和溶液,所以c(Ca)不变,B项正确。 答案:B

5.(2012·衡水高二质检)在5 mL 0.05 mol·L-1的某金属氯化物溶液中,滴加0.1 mol·L-1AgN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2+

A.+1 C.+3

B.+2 D.+4

解析:设氯化物化学式为MClx MClx ~ xAgNO3

1 x

5×10-3L×0.05 mol·L-1 0.1 mol·L-1×7.5×10-3L x=3

答案:C

6.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提示:BaSO4(s)

Ba2+(aq)+S(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解析:A项加入Na2SO4会使Ba2+的浓度减小;B项,蒸发时,Ba2+与S的浓度变化是一致的;D项,温度不变,Ksp不变。 答案:C

7.已知25 ℃时,AgCl的溶度积Ksp=1.8×10-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变大

B.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有c(Ag+)=c(Cl-)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c(Ag+)·c(Cl-)=Ksp时,此溶液中必有AgCl的沉淀析出 D.将AgCl加入到较浓的KI溶液中,部分AgCl转化为AgI,因为AgCl溶解度大于AgI

解析:A项加入盐酸引起沉淀溶解平衡移动,Ksp不变,故A项错误;B项由于不知道AgNO3和NaCl物质的量情况,不一定具有c(Ag+)=c(Cl-),故B项错误;C项当有c(Ag+)·c(Cl-)=Ksp时,沉淀的溶解处于平衡状态,没有AgCl沉淀析出,故C项错误;D项由于AgCl转化为AgI,是因为溶解度大的AgCl转化为溶解度小的AgI,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12·淮安高二质检)已知:25 ℃时,Ksp[Mg(OH)2]=5.61×10,Ksp(MgF2)=7.4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

2+

解析:Mg(OH)2的溶度积小,故其电离出的Mg浓度要小一些,A错;N可以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从而促使Mg(OH)2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Mg2+)增大,B正确。Ksp仅与温度有关,故C错;D项,由于MgF2的溶度积更小,所以沉淀会向更难溶的方向进行,即可以生成MgF2沉淀,正确。 答案:B

9.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

(2)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 (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 mol·L-1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 答案:(1)FeS(s)

Fe(aq)+S(aq),加入稀盐酸后,S+2H

2+

2-2-+

-12

-11

H2S↑,破坏了FeS的溶解平

衡,使上述平衡向FeS溶解的方向移动,故FeS溶解。 (2)CaCO3(s)

C(aq)+Ca(aq),在稀硫酸中生成的CaSO4微溶,附着在CaCO3的表面,很难破

2CH3COO-+H2O+CO2↑,破坏

2+

坏CaCO3的溶解平衡,故难溶于稀硫酸;而在醋酸中,C+2CH3COOH了CaCO3的溶解平衡,故CaCO3能溶于醋酸。 (3)BaSO4(s)

Ba2+(aq)+S(aq),用水洗涤使BaSO4的溶解平衡向BaSO4溶解的方向移动,造成

+

BaSO4的损失;而用硫酸洗涤,H2SO42H+S,S的存在抑制了BaSO4的溶解,故BaSO4损失量少。

10.(1)在25 ℃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已知25 ℃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解析:(1)由于Ksp[Cu(OH)2]<Ksp[Mg(OH)2],所以先生成Cu(OH)2沉淀; (2)所谓沉淀共存,就是AgCl、AgBr都有,即AgCl+Br-===2.7×10-3。

答案:(1)Cu(OH)2 Cu2++2NH3·H2O

AgBr+Cl-这个反应达到平衡,所以

Cu(OH)2↓+2N

(2)2.7×10-3

11.已知在25 ℃的水溶液中,AgX、AgY、AgZ均难溶于水,且Ksp(AgX)=1.8×10-10,Ksp(AgY)=1.0×10-12,Ksp(AgZ)=8.7×10-17。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gX、AgY、AgZ三者的溶解度(已被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1 L溶液)S(AgX)、S(AgY)、S(AgZ)的大小顺序为 。

(2)若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固体,则c(Y)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3)在25 ℃时,若取0.188 g的AgY(相对分子质量188)固体放入100 m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4)由上述Ksp判断,在上述(3)的体系中,能否实现AgY向AgZ的转化, (填“能”或“不能”),理由为 。

解析:(1)由于AgX、AgY、AgZ为同一类型的盐,所以其溶解度大小可以根据Ksp大小予以确定,因为Ksp(AgX)>Ksp(AgY)>Ksp(AgZ),所以S(AgX)>S(AgY)>S(AgZ)。(2)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固体,由于AgX的溶解度大于AgY,溶液中的c(Ag)增大,AgY溶解平衡向着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3)AgY饱和溶液中,c(Ag+)===1.0×10-6 mol·L-1,AgY固体完全溶解后c(Ag+)=10-2

-1--6-1

mol·L,故0.188 g AgY不能完全溶解,其溶液中c(Y)=1.0×10 mol·L。(4)因Ksp(AgY)=1.0+

-

×10-12>Ksp(AgZ)=8.7×10-17,所以能够实现AgY向AgZ的转化。 答案:(1)S(AgX)>S(AgY)>S(AgZ) (2)减小

(3)1.0×10-6 mol·L-1

(4)能 Ksp(AgY)=1.0×10-12>Ksp(AgZ)=8.7×10-17

篇三:高中化学 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沉淀反应的应用。

2、解析:从弱电解质的电离引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并根据平衡移动原理介绍沉淀反应

的应用:包括: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1)、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

(2)、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2、解析: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基础上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并通

过实验、讨论阅读相关内容等认识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三、教学问题诊断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也会建立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

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难溶电解质溶解程度大小可以用沉淀溶解平

衡常数--溶度积KSP来进行判断,因此我们就可以运用溶度积KSP计算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

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常数的正确的理解,一方面要运用前面的影响化学平衡、电离平衡

的因素知识进行牵移和类比以达到强化和内化的目标;另一方面要用溶度积KSP知识来分析

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本节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就是溶度积KSP

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实验是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史上诸多发现都是缘于科

学家们善于观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特殊或异常现象,再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本节

课希望大家努力体验一下:

[探究实验--1]

取3mL0.1mol/L的NaCl溶液于小试管中,向其中加入2mL0.1mol/L的AgNO3溶液,

振荡、静置,取上层清夜于另一支小试管中,滴加KI溶液。

[思考]

1、实验中的特殊异常现象是什么?努力分析产生的原因。

+-2、溶液中Ag与Cl的反应真能进行到底吗?为什么?

3. 若将AgCl加入蒸馏水中,会发生何种变化,最终到达什么状态?

[小结]

1.“难溶”不是“不溶”,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见课本P61)

2、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3、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最终会到达溶解平衡状态。又叫沉淀溶解平衡。

一、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AgCl (s) Cl(溶解aq)+ Ag(aq)

沉淀

[提问]结合前面所学的平衡知识,试推测、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状态的特点以及有哪些影响因素。

1、特点:逆、等、动、定、变。

2、影响平衡的因素

(1)内因

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2)外因 (同样遵守勒夏特列原理)

①浓度:如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等

②温度:升高温度,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反例: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提问]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作为一种动态的平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控制其进行的方向。请大家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想一想,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我们可能应用它的哪些方面呢?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 沉淀的生成2、沉淀的溶解 3、沉淀的转化

1.沉淀的生成

(1)原理: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即沉淀的溶解度越小越容易生成。

(2)常用方法:

① 调节PH法

② 加沉淀剂法

③ 同离子效应法

④ 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某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形成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

(3)应用:物质的检验、提纯及工厂废水的处理等

[思考]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SO4,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为什么?

2、是否可以使要出去的离子通过沉淀的方法全部出去?为什么?

2、沉淀的溶解

(1)原理: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 设法不断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

解的方向移动

(2)常用方法:

①酸碱溶解法

②盐溶解法

③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

例如:AgCl沉淀中滴加氨水

+ -AgCl + 2NH3·H2O = Ag[NH3]2+ Cl+ 2H2O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

例如:CuS 沉淀中加入稀硝酸

+ -2+ 3CuS + 8H+ 2NO3 = 3S↓ + 2NO↑ + 3Cu+ 4H2O

[思考]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FeS不溶于水,但却能溶于稀盐酸中。

2.CaCO3难溶于稀硫酸,但却能溶于醋酸中。

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mol/L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的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造成的损失量

3、沉淀的转化

(1) 原理:生成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物

(2)方法: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的离子,使原沉淀溶解平衡向溶

解的方向移动。

(3)应用:

① 锅炉中水垢的成分是CaCO3、 Mg(OH)2、 CaSO4 ,工业上除水垢常用方法是: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数天后,再用盐酸或饱和氯化铵溶液出去。试解释。

② 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矿藏形成的顺序等。

③ 生活中含氟牙膏防龋齿。(阅读课本P66 资料)

[总结]

1、 难溶不等于不溶,难溶物也有一定的溶解度。

2、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实质上都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的过程,其基本依据主要有: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③加入相同离子,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④加入某些离子,使之与溶解平衡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物质,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配餐作业: 2―

一、基础题(A组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D.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2. 在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反应后,恢复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变大

B.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增大

C.溶液的PH不变

D.溶液中钙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

3. 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

A.具有吸附性

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

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4. 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

A.只有AgBr沉淀生成。

B.AgCl和AgBr等量生成。

C.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Cl沉淀为主。

D.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Br沉淀为主。

二、巩固题(B组题)

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 FeS不溶于水,但却能溶于稀盐酸中。

2、 CaCO3难溶于稀硫酸,但却能溶于醋酸中。

3、 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mol/L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的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造成的损失量。

三、提高题(C组题)

1.(探究题)某学习小组欲探究CaSO4沉淀转化为CaCO3沉淀的可能性,查得如下资料:

-1-1①往0.1 mol·L的CaCl2溶液100 mL中加入0.1 mol·L的Na2SO4溶液100 mL立即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固体Na2CO3 3 g,搅拌,静置沉淀后弃去上层清液。

③再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沉淀后再弃去上层清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题中信息K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______(填“大”或“小”)。

(2)写出第②步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第③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充第④步操作及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该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K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大,溶解度大的沉淀会向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要证明CaSO4完全转化为CaCO3,可以加入盐酸,因为CaSO4不和盐酸反应,而CaCO3可完全溶于盐酸。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利用此反应可以将锅炉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除去。

答案:(1)大 (2)Na2CO3(aq)+CaSO4

(s)CaCO3(s)+Na2SO4(aq) (3)洗去沉淀中附2-着的SO4 (4)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5)将锅

炉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除去

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课标要求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19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
娴犳ǹ鍨傞崥搴″祮閸欘垰顦查崚锟�
闂勬劖妞傞悧閫涚幆: 5閸忥拷/缁★拷閸樼喍鐜�10閸忥拷
閸︺劎鍤庨弨顖欑帛
閼辨梻閮寸€广垺婀�
婢跺秴鍩楅幋鎰閿涳拷
娴犳ǹ鍨傞幋鎰閸氬函绱濋懟銉︽¥濞夋洑濞囬悽銊嚞閼辨梻閮寸€广垺婀� 鐎广垺婀囧顔讳繆閸欙拷 p00852-1 闂€鎸庡瘻瀵邦喕淇婇崣宄板讲婢跺秴鍩� 娓氬じ绨幃銊︽偝缁憋拷 閹垫挸绱戝顔讳繆
閸︺劎鍤庨弮鍫曟?閿涙艾鎳嗘稉鈧懛鍐叉噯娴滐拷 9:00-12:30 14:00-18:30 閸涖劌鍙� 9:00-12:30
瀵邦喕淇婇弨顖欑帛娑擃叏绱濈拠宄板瑏閸忔娊妫寸粣妤€褰�
瀵邦喕淇婇弨顖欑帛娑擃叏绱濈拠宄板瑏閸忔娊妫寸粣妤€褰�
閺€顖欑帛閹存劕濮� 瀹歌尪骞忓妤勵嚉閺傚洨鐝锋径宥呭煑閺夊啴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