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人教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时间:2016-10-15 10:27:2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吗?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儿童乐园的一角)

(2)、师:儿童乐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有湖水和小船。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还有一些小朋友。

(3)、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

2、动手操作,摆一摆。

(1)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 (学生踊跃回答)

(2)、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3)、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4)、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l: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我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观察图形,初步探究乘法的意义。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

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5、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

生l: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

6、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7、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8、小组讨论

9、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1)、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2)、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3相加”。

(3)、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4)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5)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6)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7)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10、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

示 (板书:10X3= 3X10=)

11、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

1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议论议论。

13、学生汇报。

生:10就是10个3,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二)认识乘法

1、认识乘号。

(1)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l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 (指“X”)。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 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l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 (生: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2)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l: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3)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乘法的读法和写法

(4)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 (生:能。)

(5)你的作业纸上还有其他的连加算式吗?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 (学生练习)

[评析: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 “如果大家继续摆下去摆了100个作品,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再到儿童乐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儿童乐园的场景。)

2、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好玩的 。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 “小火

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3、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4、学生自主练习,并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5、(出示课件)看!动物王国正在举行运动会,动物们的队伍多整齐呀。你能算算每个代表 队有几只动物吗?

6、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提问结果。

7、完成做一做。(课本46页)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儿童乐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教学反思:

我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教师注意了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练习环节的设计(提供信息资源丰富的游乐园场景),学生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双基得以落实,能力得以发展。

篇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相加,对于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显得比较薄弱。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几个相同数连加,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生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2~6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评析:亲切自然的交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演示舞台的布置(拉幕,开灯,挂灯笼,摆鲜花等等),师:看到舞台上的这些布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灯泡?6+6=12(个)

一共有多少盆花?4+4+4=12(盆)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3+3+3+3=15(个)

??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加数越来越多。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评析:这个层次的教学为下面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期待着看魔术标的迫切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魔术师的出场!(课件出示魔术师变出4串宝葫芦,每串5个)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变出多少个宝葫芦?

生:我会解答:5+5+5+5=20(个)。

生:是4个5相加。

师:我们来观看下一位魔术师的表演(课件出示魔术师变了7次,每次变出2只鸽子)。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一共变出多少只鸽子。

生:我的算式是2+2+2+2+2+2+2=14(只)。

师:到底是多少个2相加呢?

生:7个2相加。

(魔术师继续变了11次,每次变出3朵花。)

生: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一共变出多少朵花。

生:算式太长了。

生:一行写不开了。

生:我写了11个3相加。

师生一起数着板书11个3相加的算式。

师:要是魔术师变了24次呢?(课件出示24个3朵花)拿要求出一共变出多少朵花?你能想象出算式是什么样吗?

生:算式好长好长。

生:加法算式太麻烦了。

生:写起来太累了。

??

师:那我们能不能创造一种新写法,使得24个3写起来简便些?

[评析: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4个5相加,到7个2相加,再到11个3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这样就自然的产生了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后面学习乘法奠定了感情基础,同时也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小组汇报,学生板书:

(a)3+3+??

(b)3+3+??+3(24个)

(c)24个3相+注:+上有个圆圈。

(d)24(+)3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评析: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迫使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放手学生进一步的探索,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任务”,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24个3相加也可以写成3×24,也可以写成24×3。

生:哦,我知道了,是乘法。

生:我在铅笔盒上看见过乘法算式。

师:谁能给大家来读一下算式?

师:你知道其中3表示什么?24表示什么吗?

生:3表示加法算式中加数都是3。

生:24表示一共有24个3也就是加数3的个数。

师:中间的符号就叫乘号。观察乘号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个运算符号比较接近?生:加号。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积

师:你能把我们刚才列的3个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思吗?

[评析:从学生自己创造的符号中吸取优点,然后过渡到认识数学家们的方法,学生也能很自然地接受,并且确实感受到乘法算式写起来的简便。在与加法算式的比较中深刻地认识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同时把刚才用加法解决的几个问题重新用乘法来解答一遍,不仅是对乘法的练习巩固,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乘法的简便以及乘法与加法的联系非常

密切。]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先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

8+8=16 8×2=16 2×8=16

7+7+7=21 7×3=21 3×7=21

3+4+5=12?

师:最后一个为什么不能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变魔术师的表演就能写了呢?生:加数不相同的加法算式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生:从第三次中拿出一个给第一次后就变成了4+4+4=12,这样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练习2:小组合作利用自己的身体找乘法。

[评析:练习的设计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尤其是通过反例的突出,更加巩固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最后的数学活动则在课堂的最后又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想出了好多方法里用身体的器官表示出“几个几”,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乘法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合理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方法:乘法

生:我知道加法算式加数相同的时候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生:我知道了乘法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其实不仅在看魔术的过程中我们能学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长出数学的眼睛去发现,就一定有更大的收获。

篇三: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吗?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儿童乐园的一角)

(2)、师:儿童乐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有湖水和小船。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还有一些小朋友。

(3)、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

2、动手操作,摆一摆。

(1)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 (学生踊跃回答)

(2)、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3)、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4)、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l: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我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观察图形,初步探究乘法的意义。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5、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

生l: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

6、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7、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8、小组讨论

9、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1)、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2)、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3相加”。

(3)、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4)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5)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6)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7)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10、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 (板书:10X3= 3X10=)

11、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

1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议论议论。

13、学生汇报。

生:10就是10个3,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二)认识乘法

1、认识乘号。

(1)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l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 (指“X”)。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 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l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 (生: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2)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l: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3)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乘法的读法和写法

(4)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 (生:能。)

(5)你的作业纸上还有其他的连加算式吗?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 (学生练习)

[评析: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 “如果大家继续摆下去摆了100个作品,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再到儿童乐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儿童乐园的场景。)

2、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好玩的 。你能提一

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 “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3、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4、学生自主练习,并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5、(出示课件)看!动物王国正在举行运动会,动物们的队伍多整齐呀。你能算算每个代表 队有几只动物吗?

6、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提问结果。

7、完成做一做。(课本46页)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儿童乐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教学反思:

我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教师注意了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练习环节的设计(提供信息资源丰富的游乐园场景),学生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双基得以落实,能力得以发展。


人教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14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