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对恐怖主义的体会和感受

时间:2016-10-13 00:10:0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浅谈对恐怖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恐怖主义的认识

内容简介:虽然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打击,但并没有遏制世界范围内恐怖事件上升的势头。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危害,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稳定和地区安全的首要威胁与影响和平发展的强大阻力,被视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和地球面临的“十大危险”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主题词:国际 恐怖 爆炸 危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恐怖主义活动日益严重,以“9〃11”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危害,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稳定和地区安全的首要威胁与影响和平发展的强大阻力,被视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和地球面临的“十大危险”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国际社会的反恐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1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概览

当前,恐怖主义在世界各地不断蔓延,对国际社会构成严重威胁。根据NBC等媒体的公开报道统计,在“9〃11”事件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全球总共发生了2929起与恐怖主义相关的伤亡事件,其中仅2004年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就有1709起,占到了袭击总数的58%。另据资料统计,导致2120人死亡,4609人受伤;2006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高达616起,造成2320人死亡,3450人受伤,其中

东南亚、南亚、中东地区共发生恐怖事件430起,约占恐怖事件总数的70%。

恐怖主义活动日益频繁、其破坏性不断上升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些原先只有主权国家才拥有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正日益普及,为恐怖主义组织团体或个人以较低的代价获得强力杀伤武器提供了便利;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范围内的联系与交流也空前广泛与深入,“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向世人展示其繁荣强大的同时,也将自己极端脆弱的软肋在恐怖分子面前暴露无遗”,近年来发生在欧美西方国家的以美国“9〃11”事件(2001)、西班牙马德里“3〃11”(2004)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英国伦敦“7〃7”(2005)连环爆炸等为代表的暴力恐怖事件就是典型的例证。

虽然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打击,但并没有遏制世界范围内恐怖事件上升的势头。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在伊2万名武装分子中,每10人中就有1个来自国外。外来极端势力与当地武装力量相结合,使伊拉克成为又一个恐怖主义活动扩散源。恐怖组织还利用伊拉克的混乱局面筹集资金,增强其活动能量。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进入新阶段,西方国家面临的恐怖威胁持续增大。近年来,全球恐怖事件高发,恐怖主义活动覆盖面越来越广。尽管备受国际社会合作反恐斗争的打击,以“基地”为核心的国际恐怖势力策划、组织、协调、实施重大恐怖袭击的能力有增无减,恐怖袭击更具有谋略性和破坏性。不仅如此,伊战之后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

已远远超出传统模式,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中国也深受国际恐怖主义的危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东突”为代表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为谋求新疆独立并建立统一的“东突厥斯坦国”,发动了一系列带有“圣战”色彩的暗杀、爆炸等暴力恐怖事件,对我国的领土完整和新疆地区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在中亚和德国等西方国家活动的“疆独”组织就有50多个,在新疆境内活动的有组织、有纲领的恐怖组织也有40多个。“藏独”势力为谋求西藏独立而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威胁依然存在并随时有可能激化,近期出现在藏区的一系列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就是典型例证。

2对恐怖主义的反思

是谁拉响了世界反恐的警报?当“反恐”作为一种相对而生的独立行为存在时,即意味着“恐怖主义”的完全成立。反恐的措施越多、越完善,世界上倡导反恐的国家越多、范围越广,则相应地意味着恐怖主义的实力越强大,以及恐怖分子进行恐怖活动态度的越坚决。

从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到伦敦、埃及发生连环爆炸案,世界各国都把反恐提上重要日程,任何一个国家都认为自己可能成为恐怖主义下一个进行恐怖袭击的对象,于是专门组建军队进行反恐,反恐俨然成了一件可能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大事。但是,恐怖主义也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相反进行恐怖袭击的方式越来越出乎人们的意料,我们很清楚恐怖主义始终处在暗处,恐怖分子的脸上没有任何的标记标

示着他们的身份,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话:明枪易躲,暗剑难防。走在大街上,我们身旁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恐怖分子,他在背包里放置一个仅重几公斤的炸弹就可能成为其进行恐怖袭击的工具,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防不胜防。事实也证明,即使是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一、称霸全球的美国也没能阻止恐怖分子的恐怖袭击,且恐怖分子一出手就是针对美国的重量级机构——世贸大楼,其采用飞机以自杀行为撞击大楼的方式也令世人为之瞠目。拥有世界最强军事实力的美国尚且如此,何况其它国家?是不是所作的都是徒劳无功的努力,而只是没有任何把握的因为不得不做而做的准备?

目前,没有事实证明恐怖分子的恐怖行为只是一次性行为,即对一个国家只进行一次恐怖袭击,主要靠措手不及来争取进行恐怖袭击的有利时间。虽然,如美国等一些国家没有再遭受恐怖袭击,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在已经意识到恐怖主义存在的今天,各国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备措施,但是恐怖活动从未真正停止,似乎处心积虑地抓时机、搞创新,愈演愈烈。而这世界上也没有人可以预言美国不会再遭受第二次恐怖袭击,所有的恐怖活动都是在发生之后才留给人们太多的认识。

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社会根源,以及人们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更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有关问题。我们没有必要给恐怖主义附加上现代性等时髦内涵,今天的现实,是历史留给人们的恶果,霸权留给世界的灾难。

参考文献

[1]陈 静.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发展及反恐对策.东北大学学报.2005(3)

[2]李 伟.当前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特点与趋势.现代国际关系.2007(2)

[3]张家栋.全球化时代的恐怖主义及其治理.上海三联书店.2007

篇二:浅谈对恐怖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恐怖主义的认识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这就是著名的911事件。这一惨绝人寰的撞击事件令美国举国震惊,后经美国政府证实这是一次恐怖主义袭击事件。

何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一个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概念。至今为止,不同词典对其下了不同的定义。恐怖主义一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因此牛津英语词典关于恐怖主义的第一个定义是:“如同法国1789-1797年大革命当权的政党实行的威胁一样,凭借威胁的政府。”这个定义,主要是指国家恐怖主义,即政府实行的恐怖主义。韦氏大词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认为:恐怖主义是:(1)系统地使用恐怖行为作为强迫的手段;(2)一种威胁或者暴力的气氛。《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恐怖主义的解释是:恐怖主义是对各国政府、公众或个人使用令人莫测的暴力、讹诈或威胁,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美国传统大学英语辞典》(American Heritage Colle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996,p.1854)对恐慌主义的解释是:对武力或暴力的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一个人或一个有组织的集团以威胁或胁迫社会或政府为目的而危害人类或财产,常带有意识形态或政治原因。综上可以总结出恐怖主义的基本定义: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作为人类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恐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细究起来,恐怖活动应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就曾专门记述过恐怖活动对敌方居民造成的心理影响。中国古代的荆轲刺秦王,古罗马的凯撒大帝遇刺都是著名的历史恐怖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身亡是当代历史中的典型恐怖事件。“恐怖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国际恐怖主义的真正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60年代末这一时期完成的。7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网络。自冷战结束以来,比较活跃、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1. 奉行民族分裂主义的恐怖主义。这种恐怖主义的组成主要是极端民族主义者、自治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者,即独立倾向较强的民族派别,其运动的主要目标和奋斗方向是实现国家分裂,争取民族自治。典型代表是俄罗斯的车臣独立恐怖主义 。

2.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主义。这个派别奉行反动的种族主义,突出的表现是仇外、排外,其袭击对象主要是外籍工作人员。在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表现得比较突出。

3.国际贩毒集团搞的恐怖主义。他们的活动一类属于相互争权夺利的仇杀,一类是针对有关政府部门的报复性暗杀活动。还有一些是曾经活跃一时的派别,像日本的“赤军”、秘鲁的“光辉道路”和意大利的“红色旅”、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等。这些组织都打着“革命”旗号,到处搞恐怖活动,是比较经典的恐怖组织。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尽管还存在,但是难成气候。

4.邪教性质的恐怖主义。1995年在日本东京发生的地铁毒气事件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是由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一手策划的,在东京地铁施

放了连希特勒纳粹分子都拒绝使用的沙林毒气,造成5000余人中毒,70人昏迷不醒。此次事件被国际反恐怖专家形容为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预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恐怖主义早已上升为全球问题,既国际恐怖主义。这种恐怖主义目前主要有以下新特征:

1,强烈的国际化倾向。目前恐怖主义活动范围,已从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和国家蔓延,已有10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其危害。在1968—1997年期间,国际恐怖活动的三大热点地区依次是西欧、中东、拉美,这些地区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

2,打击目标不断扩大。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尤其是“9·11”后,美国发动针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全球性反恐战争以来,东南亚穆斯林聚居地区的人民反美情绪高涨,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一些国家及本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地区安全问题之一。

3,恐怖手段更加多样。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此外,当前恐怖主义的活动策略也在不断变化,手法越来越野蛮、残暴,以至于不择手段。

4,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恐怖主义总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这三股恶势力相互重叠,集中表现为国际恐怖主义。其具体活动是反社会、反人类,以绑架、暗杀、爆炸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制造大规模的恐慌。同时,还与毒品买卖、武器走私、贩卖人口等跨国的有组织犯罪相联系,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动乱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的产生是由其它事物所引起的。恐怖主义的产生也是有一定历史根源的。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可归纳如下:

1.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2.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小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

3. 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催化剂;

4. 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与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结合而生的怪胎;

5. 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这种反美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

6. 有些穆斯林国家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而这种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

无论是恐怖主义的定义还是特征,都可以明显看出恐怖主义是一种危害性极大,性质及其恶劣的危险活动。跟黑社会相比,恐怖主义对国家、社会的危害要大得多,它不仅有组织、有制度,更因带有政治目的导致了极端与疯狂。再加上恐怖主义的存在与民族、宗教矛盾以及复杂的国际形

势密不可分,这也注定了反恐怖斗争的复杂与艰巨。其主要的危害有: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恐怖主义越演越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因此多说国家开始着手反恐建设,打击恐怖分子。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联合国通过的12项反恐国际公约,与此同时联合国在国际反恐中的地位与作用正在不断加强。各国目前的反恐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立法,扩大执法与情报机构权力,严惩恐怖分子。

2,加大反恐资金、技术以及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如美国在2004年度财政预算中大幅增加与反恐相关的费用。美国防部还拨款70亿美元给美国特别行动司令部购买设备及战机并为其增加4000人提供经费。俄将增加20亿卢布的反恐投入。

3,设立新的反恐机构。日本警视厅新设“紧急恐怖对策本部”;美国建立“恐怖威胁综合中心”,为政府提供包括情报与分析等在内的恐怖威胁评估。

4,加强对恐怖主义动向跟踪。包括加强对私人通讯的监管力度。密切跟踪高危人员。美吸收大量阿语人才,从电话、互联网上准确截获恐怖分子的交流信息,有效遏制一些极端势力对西方国家的恐怖图谋。加强对可疑流动资金的监控。英美等国在银行中派驻情报人员,监视可疑资金的流向。

5,重视反恐的综合治理。同时采取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手段,开展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加大发展经济的力度,努力消除贫困现象,根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为可能发生的涉及生化核等大规模杀伤性恐怖活动预作准备。包括储备天花疫苗,启动生物袭击监测系统,加强对核设施和各种放射性材料的保护,严防核恐怖活动的发生。

6,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重新引起各方关注。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空前高涨,国际恐怖势力乱世再起,彰显美恃武反恐加剧了“文明冲突”。美束手无策,被迫再次求助联合国,促使更多国家希望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

今天,人类社会还没有发展到理想的境界,在当今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世界,不可能没有暴力。但是,我们要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即使不能完全消灭暴力,也要尽量减少暴力的发生,尤其像危害全人类的恐怖主义的极端暴力,我们要坚决打击,坚决消灭。

篇三:学习反恐心得体会

学习《反恐怖主义法》情况汇报

根据XXX的安排,我分中心于2016年4月18日局务会上,由XXX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反恐怖主义法》。现将我分中心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构成的威胁与危害不断上升。新的一年,国际反恐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从全球层面看,一些国家在反恐上投入越大却导致恐怖活动愈发猖獗的现象值得深思。《反恐怖主义法》以10个章节的篇幅,从什么是恐怖主义性质入手,如何应对处臵,怎样国际合作,最终如何追究法律责任。随着反恐怖主义斗争形势的发展,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建设面临着新的情况和要求:(1)党中央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对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在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有必要通过制定反恐怖主义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2)现行法律对反恐怖主义有关工作作了规定,但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文件中,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

(3)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据此,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怖主义法是必要的。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与一些西方国家所奉行的阻碍国际反恐合作的“双重标准”有

着本质不同。中国坚持以联合国安理会为主导,协调国际反恐合作,这与西方国家仅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功利型”反恐有着显著区别。中国坚持“综合治理”与“标本兼治”的反恐战略,这与一些国家仅重视“以暴制暴”的治标式反恐有着很大差异。

当世界从2015年走进2016年时,与往年有所不同,很多国家,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取消了大型场所的跨年欢庆活动,有的国家甚至是在恐怖威胁警报声中迎来新的一年。中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表明,中国依法反恐的决心丝毫不会动摇。中国既要坚持打击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同时也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斗争。中国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反恐理念,积极同众多国家加强合作,不断促进国际反恐斗争走上正确道路,为早日铲除恐怖主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学习,我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都认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重要意义。

2016年4月19日


对恐怖主义的体会和感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90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