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时间:2016-10-12 14:41: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影视音乐赏析 —音乐与剧情的交融

姓名:张成强

班级:11级工学院农业水利工程班 学号:2011095091

影视音乐赏析----音乐与剧情的交融

电影是与音乐分不开的,在电影的一开场,就有体现电影精髓的主题歌,每个特色的人物的出场都有体现出人物个性的音乐,每个剧情都有与情节完美结合的音乐作衬托。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电影的每一个情节增添了无限的意蕴和魅力,让人切身其境,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发挥了叙事的功能。音乐与电影的视觉效果一起展现在荧幕上,一方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了剧情的表现力。电影情节与音乐的交融,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

1955年,“The Righteous Brothers”演唱组为影片《监狱枭雄》录了一首主题歌,歌曲连续两周在全美热门歌曲榜上排名第一,同时获奥斯卡奖提名;10年后“The Righteous Brothers”重新演绎这首歌,再次风靡美国;又过25年,1990年,影片《人鬼情未了》又一次选它作插曲,并再次邀请“The Righteous Brothers”来演唱。没想到这一次,风靡了世界——这一年,“The Righteous Brothers”已经从少年到白头了!如果换到今时今日,像The Righteous Brothers(正义兄弟)这样“歌红人不红”的例子真得很难会出现,况且他们的那首经典歌曲《Unchained Melody》还是那么那么的红,红到无论现在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依然可以常常听到这段美妙的旋律。正义兄弟中的Bill Medley(比利·梅德莱)原为Santa Ana市“The Paramours”组合的成员之一,而Bobby Hatfield(鲍比·哈特费尔德)则为Anaheim市“TheVariations”的成员之一。他们在拉斯维加斯工作的挚友J

ohn Wimber为了想在加州家乡工作而组建一支组合,于是他在The Paramours组合找到了梅德莱及吉它手,还在The Variations组合中找到了哈特费尔德和他的鼓手,这也是重组合的The Paramours。 正义兄弟的音乐将Rockabilly(山地乡村摇滚)、Bluegrass(蓝草)、Bigband(大乐队)、Swing(摇摆乐)、Pop(流行)以及Rock’n’Roll(摇滚乐)融为一体,在初听他们那些七十年代的歌曲时,你或许会错以为这是猫王的的歌曲,而那些福音和歌剧汇入歌喉的唱腔也许也只能出现在那个时代了。

《人鬼情未了》这部经典爱情片,给我们最深印象的也许不是男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恋,精彩紧凑的剧情,善恶终有报的结局,而是那曲荡气回肠、撩人心魄的主题曲Unchained melody。主题曲的第一次响起,是在第12分钟的时候,Molly睡不着觉,凌晨两点起来做陶艺,正在播放其他音乐的电唱机停了下来,换了一张唱片,音乐响起. 一开始,音乐的声音很小,仅仅作为一种背景。但随着歌词“my love,my darling”的出现,女主角的爱人Sam走进房间,两个人开始一起做陶艺。慢慢的,音乐的声音渐高,两个人之间已没有了对白,音乐从配角上升到了主角,和两位主人公一起,构成了整个镜头。随着两个人的手指、手臂互相摩挲,情欲的火花渐渐迸发。这时,镜头已经全部换成了Molly和Sam接吻时的面部表情特写,音乐成了两个人性爱前戏的伴奏。随着两个人情欲的高涨,动作越来越激烈,音乐的节奏也出现了高潮,由和缓的提琴、风琴过渡到激昂的打击乐。主题曲最后一次响起,是在影片的结束,卡尔自毙之后,Sam和Mo

lly及奥德美作最后的话别。这时Molly已经可以听到、看到Sam了,这时的音乐去掉了人声,只保留了旋律,而且又把节奏放缓,烘托出一种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感人氛围。即将升入天堂的Sam浑身散发着柔和的光,和满面泪水的Molly一吻而别,留下的是永恒的眷恋和不朽的经典……

通过《影视音乐赏析》这门选修课的学习,我对电影中的音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艺术欣赏,不只是故事情节的浏览。电影离不开音乐,一部电影的一首主题曲,又或是插曲或配乐,就能勾起了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回忆,无论什么时候,或许你已经淡忘了这部电影,甚至你想不起这是哪部电影,但音乐总能唤起你的回忆,唤起你对其剧情的印象,因为电影剧情和其音乐是相互交融着的。

篇二: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影视音乐赏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

影视音乐作曲家的生平、成就和创作特点

人物生平:

施光南,祖籍浙江金华,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重庆南山,从小酷爱音乐。中学时代先就读于北京圆明园旧址上那所从张家口迁来的101中学,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期间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付于了音乐。

1964年,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他创作的女中音独唱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旋律流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深得群众喜爱。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施光南把万马齐喑后民众扬眉高歌的心情与自己的一腔喜悦化成一曲《祝酒歌》,顿时传遍了华夏大地,它陶醉了亿万中国人民,成为一代颂歌。

1979年7月,施光南调入原中央乐团,他接连创作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无论是对当代青年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讴歌,或是对祖国的深深热恋和对家乡的殷切期望,都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激励着一代青年在他的歌声中奋发进取。

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施光南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他以满腔热情和崭新的手法,成功地用音乐塑造了鲁迅先生于二十年代笔下所刻化的一代追寻与彷徨的青年形象。

1984年7月施光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后,他作为文艺界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三大。1985年,施光南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十五个副主席中最年轻的副主席。同年,全国30万个团支部投票评选首届“当代青年最喜爱的歌”获奖的30首歌曲中,施光南的作品占三首。1986年,施光南被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成为许多青年,特别是文艺界青年人的挚友,许多著名音乐家、词作家、歌唱家都被他团结在周围。

1980年10月、1987年10月和1989年10月,分别在天津、武汉和广州举行了《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

1990年3月,在施光南心中孕育了20余载的另一部大型歌剧《屈原》初步完成,并举行了歌剧《屈原》音乐演唱会。一部歌剧酝酿半生,在当今如此不景气的中国歌剧舞台上,竟能不屈不挠地开花结果,是何等难能可贵。孰不知《屈原》竟成为音乐家最后的绝响。施光南1990年5月2日去世,享年49岁。

施光南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作品,将伴随着时代永远回旋于中华大地上,施光南无愧于“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的美称。

成就:

主要作品有:C小调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青春》,管弦乐小合奏《打酥油茶的小姑娘》,小提

琴独奏《瑞丽江边》,歌剧音乐《伤逝》,电影音乐《幽灵》,京剧音乐《红云岗》,河北梆子音乐《红灯记》,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海的恋歌》,歌曲《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立功喜报寄回家》《台湾当归歌》《摇篮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漓江谣》《火车司机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歌剧《屈原》等。其中《祝酒歌》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及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第一名,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中获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1980年文化部及中国音协主办的优秀群众歌曲评选中获奖;《立功喜报寄回家》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瑞丽江边》《打起手鼓唱起歌》等已流传国外。

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台湾当归谣》等。在1980年中央电台和《歌曲》编辑部举办的“听众喜受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中,他有三首作品获奖。其他如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小提琴独奏曲《瑞丽江边》、电影《幽灵》的配音等也有一定影响。除此,他还创作了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伤逝》的音乐,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选》等,被誉为“时代的歌手”。

创作特点:

施光南是新中国乐坛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其创作涉及多个领域,

且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而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当首推其歌曲创作。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谓“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立足于民族传统,融汇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之神韵,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实践”的创作思想,对当代及今后的歌曲创作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掌握了西洋作曲知识

施光南既掌握了西洋作曲知识,又熟悉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且善于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和体裁多种多样,音乐语言新鲜活泼,风格热情瑰丽,富有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1980年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等联合举办他的声乐新作品音乐会,在京、津演出,反映强烈。

影视作品配乐的情感分析

《花样年华》的电影音乐,不但使影片带有浓重的怀旧气息,更使整部影片有了一种既浪漫,又暧昧的情调,散发出一种王家卫电影特有的唯美主义气息。中国戏曲,爵士乐,巴洛克弦乐等等音乐风格,华丽地展现在影片当中,使人感觉整部影片像是上个世纪上半叶东西方流行音乐藏品的展示厅。这种展示,不是毫无目的地胡乱摆设,其核心的部分就是以巴洛克音乐为代表的繁复美学。在这一美学核心的影响下,中国戏曲,爵士乐,巴洛克弦乐等等音乐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迸发出惊艳的艺术火花。音乐上的繁复,给《花样年华》增添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在艺术造诣上也上升了一个高度,也使得整个影片鲜活立体,富有深度。

《花样年华》的电影音乐,大部分都不是原创作品,而是选用了名家的名曲。这些乐曲和影片的节奏很合拍,不但体现了时代感,而且恰到好处地为影片的故事主题服务。

电影《花样年华》的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取材自日本著名导演铃木清顺的电影《梦二》,由日本著名电影配乐家梅林茂作曲。梅林茂在亚洲电影配乐领域享有盛名,有人评价他的电影音乐真正达到了音乐与电影合一的境界,有着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影片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是一首大提琴协奏曲,以g小调为主调,作曲手法采用了多旋律,复音音法的复调法,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比较强调曲子的情感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带有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3/4拍的圆舞曲节奏,在节奏大提琴乐手强而有力的拨弦下,显得强烈而又跳跃,具有律动感,渲染出影片强调的那种优雅的调子。乐曲的主旋律华丽而又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在迂回的主奏大提琴演奏下,显得婉转动听,与节奏大提琴,交相呼应,宛如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斑驳的街道,老旧的路灯下,动人的对答,格外惹人心动。

《Yumeji’s Theme》在节奏韵律上,与《花样年华》的影像都很合拍。巴洛克音乐的优雅,恰到好处地为《花样年华》制造了一个氛围。影片中,优雅美丽的苏丽珍所穿的旗袍多达十

几套,当她提着保温壶,经过斑驳的街道,向云吞摊走去时,配合着乐曲《Yumeji’s Theme》的节奏,苏丽珍的旗袍的裙摆,摇摆得饶有韵味,给人一种翩翩起舞的感觉。当周慕云与苏丽珍在街角相遇,彼此互相点头示意,两个人的脚步,扣着音乐的拍点,将影片特有的优雅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影片的镜头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周慕云与苏丽珍之间的情感互动关系。 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配合着影像,不但着重突出男女主人公之间跌宕起伏的伤感爱情,而且将影片60年代的怀旧感呈现出来。影片中,周慕云与苏丽珍分别之际,苏丽珍舍不得周慕云离开,站在老旧的街道,靠在周慕云的肩上抽泣,乐曲《Yumeji’s Theme》的加入,使整个情景显得非常伤感。一段动人的音乐胜过千言万语,配合着影像,将一段依依不舍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镜头中的老上海旗袍,周慕云油亮的老式“大背头”发型,斑驳的街道,老旧的路灯,在音乐的作用下尽显怀旧情结。乐曲《Yumeji’s Theme》使上个世纪60年代的香港,怀旧中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它是周慕云与苏丽珍之间的感情交流的纽带,主导整个影片的走向。这种感情交流,有时是两人在同一场景内,眼神、动作、言语的交流,例如周慕云与苏丽珍从2046房间离开,两人乘出租车一同回家时的情景;有时又是两人分别在不同场景中,利用电影蒙太奇和演员的表演,制造出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例如苏丽珍一边喝水,一边看孙太太打麻将,然后将视线移向窗外,同一时间,周慕云在报社办公室也向窗外凝望,而实质是两人在心里默默地互相观望。而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将原本割裂的影像,穿插在一起,使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跃然于视觉与听觉之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随着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的不断出现,推动着故事情节进行。

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随着男女主人公的邂逅反复出现,象征了两人之间的试探与揣测——他们的爱情,是一个没有谜底的哑谜。王家卫导演力求通过一些重复的镜头,配上这首主题音乐,反反复复地出现,来追求一种影像与音乐混合的化学效果。影片中,周慕云与苏丽珍各自每天都有固定的生活习惯,这些都表现出一定的生活规律,所以主题音乐就会配合着影像,反复出现,而看似重复的规律动作中,细细比较观察其中的细微变化,会发现这种变化,其实是一种微妙的人生哲理:生活也许日复一日,依旧是这样,可是人生因为一些微小的细节,早已改变了它最初的样子。当周慕云在云吞摊邂逅了苏丽珍,周慕云的世界里出现了苏丽珍这个微小的细节时,一切都改变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段感情,尽管这份感情最终带着一种悲伤落幕,尽管剩的只是一种缅怀。同一个音乐,同一个场景,我们可以看出周慕云与苏丽珍的心态和心境,经过时光的激荡而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出现在影片结尾处的乐曲《Angkor Wat Theme》,与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相映成辉。当乐曲《Angkor Wat Theme》响起,周慕云离开了香港,离开了苏丽珍,结束了之前的生活,只身一人来到柬埔寨的吴哥窟。周慕云无法忘怀在香港与苏丽珍之间发生的那段感情,带着这段记忆,周慕云来到这里,按照古人的传说,将自己心中的秘密,倾诉在吴哥窟的墙壁上的小孔中,将这段记忆尘封起来。

《Angkor Wat Theme》其实是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的一个变奏曲,由曾经在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中担任配乐的意大利威尼斯作曲家Michael Galasso创作。乐曲延续主题音乐的巴洛克风格,音响、节奏与情感有了一些变化,主奏乐器使用了最适合表达强烈情感的大提琴,乐曲主要的特色是以大提琴的拨弦手法,搭配小提琴、电吉他组成,每种乐器先是单独演奏一段主题,然後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乐再融合进来,大提琴通奏低音的技法,保留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韵味,同时加进了类似心跳声的低音鼓声,给人一种对于人生的冥想的感觉。

吴哥窟的场景和音乐《Angkor Wat Theme》的配合,最终是在替电影下一个结论。《Angkor Wat Theme》采集了一段鸟叫声,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感,同时象征了吴哥窟的一种人神合一的空灵感。吴哥窟是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兴建的

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远离城市喧嚣的周慕云,带着心结,置身于这座佛门古迹中,将自己心中的秘密——与苏丽珍之间的那段感情,通过那个斑驳的吴哥窟墙壁上的小孔,与吴哥窟合为一体,让自己的记忆,成为了永恒。《Angkor Wat Theme》中,大提琴的演奏,像是一个悲伤的人在倾诉,在低语,就像是周慕云来到这片神圣的地方去慰藉自己的一段人生。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地方,吴哥窟就像是一个比较“绝对”的东西。这个“绝对”的地方,就像是周慕云心中对于这段感情,对于人生的一种寄托。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吴哥窟,一个永恒的圣地。《Angkor Wat Theme》就像是一首安魂曲,随着心跳般的鼓点,感觉像是冥想,一种对于人生的向往。周慕云向往与苏丽珍的这段感情,向往能够与她继续走下去,但最终却事与愿违。周慕云来到吴哥窟,就像是繁华过後,或者颠沛流离之後,回到了自己的“绝对圣地”,感受一种清洗、告诫或是安慰。《Angkor Wat Theme》中,不但体现了电影的巴洛克繁复美学的基调,而且配合着吴哥窟的画面,透过古代东方佛教对于人生的寓意,为影片增添了一丝东方神秘美。

我的影视音乐赏析经历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于1999年执导的影片《海上钢琴师》,采用倒叙的手法向观众讲述了一位生于海上,长于海上,也死于海上的天才钢琴师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担任影片配乐创作的是与导演托纳托雷在《天堂电影院》和《命运之力》中曾两度合作的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海上钢琴师》的出现,为观众再次献上了一部横跨整个世界的传奇,使得意大利当代电影史上的艺术三部曲得到了最完美的完成。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虽然配乐在影片中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但它与独立的音乐作品相比较,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当音乐介入到电影中时,通过视听元素的结合,导演运用蒙太奇等电影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使音乐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音乐在获得表意丰富性的同时,又必须建立在影片的整体框架之下。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莫里康内在配乐上获得了很大的创作空间,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但从整部影片审美艺术效果的达成上看,如果配乐没能与画面进行出色的协调与配合,没能与影片的主题达成默契,并在该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对其诠释的话,无论对于音乐还是电影来说,都将是遗憾的败笔之作。本文正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探讨《海上钢琴师》的电影配乐对影片审美效果的促成。

一、音与画的和谐之美

音画合一比音乐本身的质量更重要,这是影片配乐的一个关键性原则。音乐如果使观众身心都陷入对其本身的关注,便成了喧宾夺主。因此,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在《海上钢琴师》中,莫里康内向我们展示了他出色的配乐技巧,使音画在互动之间获得了和谐之美。

麦克斯被聘为船上的小号手后,随船一起出海,正当麦克斯愉快地享受海上时光时,却来了风浪,轮船不断地起伏,镜头在麦克斯与夜色里起伏的海浪中切换,麦克斯在轮船走廊的地板上踉跄、翻滚,此时以巴松、短笛等木管乐器配乐,在中低音区,配合晃动的物品,乐音在节奏上始终轻快统一,俏皮幽默,将麦克斯的窘态和憨态表达得淋漓尽致。音乐停止后,主人公1900出现了。他看到跪在地上、差不多将整个脑袋都塞进一个罐子里呕吐的麦克斯时,便邀请他一起演奏,以缓解痛苦。麦克斯踉跄地跟在他后面时,之前轻快诙谐的音乐复又响起,仿佛又一次给麦克斯的笨拙形象做了个素描,令人再一次忍俊不禁。紧接着,1900与麦克斯在摇曳的轮船上上演了一幕好戏。不断晃动、旋转、摇曳的镜头下,画面犹如一只跃动的精灵,在音乐的伴衬下,献上一场美妙的舞蹈。1900走进大厅,镜头远景俯拍角度下,麦克斯的身影在海上闪电的光照下忽明忽暗。音乐继续,麦克斯在空旷的大厅中,张开双臂,来回晃动着,仿佛是一只胖天鹅,跳着蹩脚的舞。1900将琴盖打开,麦克斯随即扑到了钢琴上。木管乐曲告一段落。

篇三: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狮子王》影视音乐赏析

姓名:杜振阳 班级:建筑092班 学号6001109034

影视音乐欣赏课放了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对于其中的很多作品都很喜欢,自我感觉学到的知识也不少。尤其是第一节课放的《狮子王》中的音乐更是吸引我,“狮子王”中的音乐与动物的声音相融合很清晰,听上去让人非常舒服,听了一遍还想去细细品味的感觉。

《狮子王》中的音乐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滑稽舞蹈等多个方面汲取养料,运用多元化表现形式创作出优美动听、便于流行、合乎大众情趣的作品。本片荣获1994年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和最佳电影主题曲两项大奖,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

《狮子王》由世界顶级音乐制作人艾尔顿?约翰和著名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为其量身配乐,作为主题音乐的《荣耀大地》贯穿影片,承上启下抒情达意。在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来表达影片的内涵。先是一支长笛独奏,柔和的旋律配合着画面转到了雨季。这时,合唱队加入了进来,浓厚的合唱音色配合着画面上出现的电闪雷鸣。紧接着长笛独奏又一次出现,情演唱风格吸取了美国摇滚乐中朗诵调的各种元素,把沙祖的那种开朗、幽默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整段音乐最后在黑人女歌星提姆?莱斯的风格强烈的独唱声中结束。其后在木法沙温和地对辛巴说:“你看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就是那些死去的国王们。有一天,我也会到那上面去的,但我将永远俯视着你,指引你生活的方向”。这时《荣耀大地》开始由弦乐在低音区轻轻出现,忧郁的情绪表示木法沙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预示着辛巴的前程将会遇到磨难。音乐起伏很大,突然到达高潮,又急转而下,表达了辛巴今后大起大落的命运。到了辛巴发现了父亲的尸体这一段,由《荣耀大地》变奏而成的葬礼进行曲,在弦乐队与合唱队的轻声演绎下,从内心里体现出了辛巴的无助、自责与痛苦。

影片后半段当辛巴在星空中又听到了父亲的声音,父亲要他回去夺回国土。这时音乐响起,管弦乐队和合唱队一起鸣响,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旋律再次响起。在这里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情绪又变得充满激情和信心,辛巴的新生活就此开始了。 除了主题曲之外《狮子王》中的音乐同样给力。演唱风格的不拘一格,不受任何传统模式束缚。片头音乐《生生不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摇滚演唱风格的生命力和节奏感、呐喊声的原野和粗狂以及合唱声的厚实和饱满,表现了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的磅礴生机,昭示着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和生命意义,为影片奠定下史诗般大气雄浑的基调。影片中,犀鸟沙祖向狮王作晨间报告时演唱的一首简单纯朴的歌曲,其旋律素材和演唱风格采用了美国摇滚乐中朗诵调的各种元素,把沙祖的那种开朗、幽默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试图篡取王位的刀疤演唱的歌曲《快准备》

则用处于中低音区的旋律上用沙哑、狂野的摇滚唱法演唱,表现了刀疤这个人物的阴险与邪恶。

片中插曲《等我长大来当王》中,辛巴用独白式音乐表现苦闷、迷茫的情绪,而为了丰富音乐和活跃气氛,作品加入了沙祖朗诵调风格的帮腔。《等我长大来当王》由年幼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辛巴以欢快的舞台化的形式演绎,整个段落运用了装饰感极强的色调配合这段无拘无束的歌声。这使得画面富有节奏和戏剧性,叙述了辛巴渴望长大的愿望和心境。

辛巴遇难时,他的两个朋友丁满和蓬蓬在说服辛巴过悠闲散漫、没有追求的生活时,辛巴和他们唱起了《哈库拉·玛塔塔》。这首歌将合唱、对唱、轮唱多种演唱形式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他们对现状的满足和与世无争的消极生活态度。在绿树、湖泊、瀑布、月光这无比精致的画面的映衬下,年轻俊美的狮王辛巴与久别重逢的女友娜娜在森林中嬉戏时,唱起了二重唱歌曲《今晚感受我的爱》。抒发了辛巴和娜娜相互表达的爱慕之情,让观众自然地进入到一个美好而富有想象的世界。爱、成长、生命、自我救赎这类有深远意义的感性主题,在影片中伴随音乐慢慢流动,带给我们永恒的感动。

影片《狮子王》中用各种表现手段相结合来描绘场景和渲染气氛。比如辛巴和娜娜由于好奇来到了大象的墓地。他们全然不知受刀疤指使的三只土狼鬣狗正在这里等着他们。此时,由数码音乐营造的恐怖气氛预示着危险即将来临。当土狼出现时,他们与土狼展开机智周旋,交响乐队的演奏使音乐转向更为紧张的氛围,烘托出危险正在步步逼近。土狼追逐他们时,长号在低音区吹奏的旋律以及弦乐以固定音型在高音区的快速演奏,加之音量的不断加强,使得音乐情绪层层推进,危险和急迫的因素充满了整个剧情。由于刀疤的奸计,辛巴来到了一个小山谷,这里由数码音乐营造出恐怖而宁静的气氛,预示着噩运即将来临。当刀疤指使三只土狼追击角马群时,成千上万的角马群如洪水侵袭般朝辛巴狂奔过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音乐在以爵士鼓为主的打击乐的烘托下,交响乐队和电声乐队以及合唱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一种紧急、不安的情绪和宏大、激烈的场面。

现在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其中的音乐制作更是体现了演唱者和演奏者的用心和投入。电影中很多场景的转换都伴随的音乐的起伏,从而影响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关注他,只有细细听才能感觉出味道。《狮子王》中音乐一放起,就能让人勾起片中的种种画面。音乐的出色也是一部经典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泰坦尼克号》中的《My Heart Will Go On》一样,音乐一响起就会勾起JACK和ROSE。一响起“荣耀大地”的音乐我们就会想到辛巴那样,脑海中再次出现《狮子王》的画面。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86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