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讲团结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讲团结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讲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俗语“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力可断金” 等,都是在说明团结的重要性。所谓团结,是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者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在一起。它具有鲜明的集体属性,是两人以上的集体行为,是一个群体或一个团体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程度的具体体现。融洽程度越高,团结程度也越高。因此说,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讲团结是凝聚单位内部合力的需要。一个单位不论大小、人数多少,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职能组建起来的。其成员来自四面八方,年龄有大有小,性别有男有女,工龄有长有短,阅历有深有浅,能力有强有弱,水平有高有低,并且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修养、利益诉求不同,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也不同。在这样构成复杂的集体内部,如果不讲团结,不讲合作共事,思想就难以统一,合力就不能形成,什么样的事情也干不成、办不好。
——讲团结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和基础。要想干好工作,完成任务,必须建立在团结的基础上。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工作、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环境里,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干事业。反之,工作、生活在一个矛盾重重、关系紧张、彼此猜忌的环境里,就会心情沮丧、精神压抑,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自然也就无法成就一番事业。可以这样设想一下,一个单位如果没有统一意志,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即使每个人的个体能力再强,素质再高,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讲团结是在政治上实现共同进步的必然要求。经商者图获利,务农者求富裕,从政者讲的是有为、有位,要求进步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个单位风不正、气不顺,搞窝里斗,荣誉面前你争我夺,势必就会造成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的局面。
——讲团结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关键。一个单位的社会形象非常重要,而社会形象的好坏又与单位内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闹不团结,不仅损害党的事业,损害他人,也损害自己,于党、于国、于人、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讲团结是一个人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内在要求。一个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好的人,一般来讲都具备心底善良、与人为善、待人诚恳、光明磊落,讲大局、识大体,集体主义观念强,自觉维护团结的特点。相反,如果不注重团结,
不善于团结,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不分场合、乱说乱讲,搬弄是非,那么,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甚至是一个品行不端、道德不好的人。
总之,团结问题至关重要。团结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环境,不仅出战斗力、出生产力,而且也出效率、出政绩、出干部,还能完善和提升一个人的社会形象。加快经济发展,推进事业进步,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都离不开团结。营造团结统一、宽松和谐的良好局面,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增强团结的意识,牢固树立团结为本的观念。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相互之间的团结,切实把合作共事当作一种缘份来呵护。在单位内部要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风气,人与人之间要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心理上互相理解,既当同事又当朋友,既当同志又当兄弟,不耍手腕,不玩权术,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争你高我低,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想自己的不足,要有容人之量和爱人之心,真正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增强内部的凝聚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搞好团结,根本的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工作中要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主要领导同志要成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坚持原则,把握大局,团结同志,加强修养,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每位成员要胸怀全局,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参与集体领导,落实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树立工作上的支持就是最大的支持的思想,努力在班子内部造成一种支持配合、愉快共事、宽松和谐、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个同志都能自觉地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事往一处办。一个单位领导班子团结了,整个单位就团结了,也就会有凝聚力、就会有战斗力,就能在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就能带领大家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业绩。
三要严明纪律,反对自由主义。讲团结并不是不讲原则,不讲纪律,团结是建立在原则、纪律基础上的团结,是对错误的东西开展批评前提下的团结。正如恩格斯所说:“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这种批评就不可能达到团结。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只有坚持原则、严明纪律,才能步调一致。作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坚强的党性和较高的政治觉悟保障团结,自觉维护集体权威,保证政令畅通,要按照“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的要求,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决定,保证组织意志的高度统一。坚决反对阳奉阴违,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行为,不允许编造、传播有损单位整体形象的言
论,每一个同志都要自觉遵守和维护纪律,坚决同违背原则、违反纪律的行为作斗争。
篇二:同事间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现代企业多强调团队精神,同事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帮助,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创造和谐的团队气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如果同事关系不和谐,彼此间勾心斗角,这样不仅工作做不好,自己的心情也不舒畅,时间久了,工作就会成为一种负担,甚至厌恶工作。良好的同事关系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每一位职场人士来说,与同事的关系是和则双赢,闹则两败。
在同事之间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必须经常互相沟通。而要做到相互沟通,除了相互帮助、相互谅解之外,得体恰当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争吵,甚至发生在平素关系非常密切的同事之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说话不讲分寸,使对方误解,以致造成同事间的隔阂。
在某食品公司里,销售部经理冯阳与宣传部的张翔经理就是冤家对头,每次冯阳找张翔,就会被皮球砸得“鼻青脸肿”。张翔为人热情,表面看很支持冯阳的工作,但却总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任务踢给冯阳:“你是掌握财务权的领导,这事还是你负责吧。”或:“如果这件事由你而不是我去联系,对方可能会更重视。”甚至说:“明天吧,今天我还有紧急的私事处理!”而冯阳刚进入这家公司,正急于出成绩,最近两周总遭遇这个瓶颈,让他苦恼甚至愤恨不已。长此下去,无功的自己只有走人了。
此时,冯阳突然想起一句话“把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于
是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张翔不是有意地折磨他,而是因为张的孩子高考后分数低找不到好的学校,于是冯阳找大学的一个同学,很快解决了张翔的后顾之忧,结果二人很快成了好搭档。
在同事之间关系不和谐的时候,首先,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做出适当的自我牺牲。而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给别人关心和帮助,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另外,如果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能含蓄、幽默、简练、生动,也会起到避免分歧,说明观点、不伤关系的作用。
篇三:增强团结意识作好团结工作
的愉快、光荣。而当每一个员工都得以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自身价值实现的渠道,是通过把个人价值融化到企业价值中去。因此,开展公益活动,不仅是作好团结工作的重要技巧,更是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宗旨建设的重要方面。
3.做好企业内部的信息传播和沟通。
在企业内部,信息的顺畅交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应经常把企业的成就、发展的前途及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告诉员工,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不但能集思广益,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能使内部员工了解上级的意图,有助于消除隔阂,齐心协力地完成任务。
在企业内部有两种沟通:一是正式沟通,指一般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有较强的约束力和保密性;二是非正式沟通,这种沟通比较灵活迅速,也更为具体,可以更快地获得一些“最新”信息,这其实是正式沟通的一种补充,但随意性强,往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甚至可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虚假信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各种沟通方式,与员工交流,要做到心诚、意明。使员工自然接受谈话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创新力,增强凝聚力,形成合力。
4.建立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
建立和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一个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状况,对于每个成员聪明才智的发挥,对于各个成员,各个分部之间的和谐发展,对于企业发挥整体作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齐、泰山移”,都是说明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团结的重要性。1933年梅奥发表《工业文化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管理中人际关系比客观工作条件,环境更为重要,强调必须尊重人格,发扬民主参与,重视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
和谐的内部关系要求企业领导者要注意满足员工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前者是作好团结工作的基础。员工的物质生活需求最突出的是工资和福利,领导者在工资、福利分配时,必须奖励勤奋和有贡献的员工,必须妥善处理贡献突出、表现一般与表现后进三者的关系,达到激奋先进、促进后进赶先进的作用。另外,现代企业的领导更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以满足员工精神生活需要,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成绩中认识自我价值,并以企业精神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从而增强团结意识。
5.要理顺内部关系。
增强团结意识,作好团结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理顺内部关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尽其职,和谐协调。具体说:一要各尽其职,各尽其能。企业最高领导者的职责是制订政策,任用干部(包括员工);中层领导是组织机构的中流砥柱,上通下达,既理解决策层的政策措施,又了解下属员工的情况与需求,一切工作都由他们带领员工去贯彻执行;员工则应认同和拥护企业的政策,如有不同看法,可提出意见与建议,积极参与决策。二要消除内耗,增强团结。团结的最大敌人是内部的扯皮、摩擦与冲突,产生内耗。产生内耗的情况很复杂,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要消除内耗,必须综合治理。
要求全体员工以大局为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领导者以身作则,自我垂范;在管理
上,必须确定责权利的关系,有功论赏,有过受罚,建立良好内在运行机制;提倡讲风格、讲忍让;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互相支持,分工合作。
6.掌握用人之道。
企业领导者要善于掌握用人之道,通过科学管理去挖掘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智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做到劳有所得,有功必奖。
1)知人善任。作为企业领导者首先要了解员工,然后根据他们的工作能力、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爱好安排他们的工作。
2)信任、尊重。信任是构成团结的内在动因。企业领导对员工必须信其为人,取其所长,尊重人格,宽以待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更要以此为工作轴心,与员工多沟通,实行民主管理,增进团结。
3)关心、激励。“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作为一家之主,要更多地关心、爱护员工,激励员工奋进,使员工感到集体的温暖。对员工的工作不能求全责备,对他们的缺点错误应热情帮助;对他们的成绩应充分肯定,给予奖励。把员工团结在一个祥和、温馨的大家庭中,谋求事业发展。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指出,企业要培养工人和管理者及管理者之间、工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保证所有的工作都依科学原则来处理。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来说,要充分将管理科学上升为管理艺术,要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尊重员工,发掘员工,重视企业文化、团队精神,达到上下同欲;要形成人本主义管理,要重视组织成员的合作,把广大干部和群众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总之,要增强团结意识,作好团结工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工作团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83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上一篇:党员干部一句话承诺
- 下一篇:秘书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