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孩子朗读课文家长评语

时间:2016-10-10 20:48:0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谈谈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

谈谈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

浙江省宁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顾苗娟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编的课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言典范生动,学生百读不厌,篇篇课文都是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悟自读。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引导不当,自主被异化成了自流,累计朗读的次数也相当可观,可学生依然读得云里雾里;也有者,课堂上学生大展“自主”风采,读得声情并茂,却是课前跟着老师反复机械模仿的。

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如何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引进多种评价方式,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一、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

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又可能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一位老师借班上课,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老师不急不躁,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可老师却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二、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

课文后,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评语,进行表扬指出缺点,提出希望都可。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形象评价,让学生乐于模仿

对于朗读,大多评价主体习惯上采用抽象评价,诸如“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评语缺少变化,针对性差,堂堂语文课都采用,于被评价者与评价者都无益处。有位特级教师上《夏夜多美》,一位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但几个孩子的评价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换个角度问:“你们猜老师心里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胆地说:“老师心想也许自己也没她读得好。”老师故意反问道:“怎么见得?这时孩子们才细细道来,如“飞呀飞”读得轻轻的缓缓的,像是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语改用描述性的语言从神情、动作等方面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引发下的感受。此时,再来模仿他人朗读,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会。

五、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笔者在上《春雨的色彩》一文时,对麻雀说的话怎么读,孩子们各有看法,一位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认为,读时语速应又快又急,他见过麻雀,麻雀向来是叽叽喳喳地说话;第二位女孩却不赞同,认为麻雀与燕子争论时,不该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可这一位又遭了第三位孩子的反驳,认为有理能说得清,读得不可太急,但也不能太软,显得没有说服力,语气一定要自信、坚定,理由是,他见过电视中小学生的辩论会就是这样的。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笔者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很有思想”,“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一一作出评价。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朗诵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练习。幼儿阶段的朗读/朗诵能力的培养只是启蒙

性和基础性培养,是充分利用幼儿阶段模仿力强

的学习特点,帮助幼儿通过不断的模仿循序渐进地感受和学习语言的艺术性表现能力。事实上,一些幼儿教师的朗读/朗诵能力亦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对朗读/朗诵的有关技能技巧做一简单介绍。

一、朗读、朗诵的技能技巧

朗读、朗诵是一门艺术,它是作品的再创造,可以给文学作品增光添彩。 要把文学作品朗读、朗诵得有声有色,使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的形象和画面,从而能更好地感染听众和加深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必须在朗读/朗诵的技能技巧上下功夫。

(一) 字音

朗读/朗诵时首要一条就是发音正确、清楚。正确是指朗读/朗诵时每个字都要读普通话标准音,任何方言都不符合朗诵要求。清楚是指吐字清晰、准确。朗读/朗诵是靠声音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要“咬”字,不要“吃”字。如日常口语中,有人由于语速慢,图省劲儿,常常会出现吃字、丢音现象,把“***”读成把“天”字拉长一点的

“天门”,吃掉了“安”字。这种现象在朗读/朗诵时是不允许的。

(二) 节奏

朗诵时的语言节奏是朗读/朗诵技巧的核心。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表现的,而节奏是通过运用好重音、停顿、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来表现。这些都要根据诗歌内容和感情的需要而变化,要自然而不生硬,不要拖腔拉调。

(三) 重音。

朗读/朗诵过程中,为了使字词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有些字和词需要突出强调的,就要重读。即在那个表示主要意思的语词(中心词)上加强、加高和加长,也就是把重音词读得重些、响些。重音的强、高、长应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转移。确定重音要从两方面着眼:

一是根据语意要求找出准确的重音位置。例如,我问你:“会朗诵诗吗?”回答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我不会朗诵诗。”(意思是:别人会)“我不会朗诵诗。”(意思是:确实不会)

“我不会朗诵诗。”(意思是:会写诗)“我不会朗诵诗。”(意思是:会朗诵小说、寓言等)

上句话中6个字完全相同,但为了强调句子中某种特殊含义,重音位置的确定不同,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也就不一样了。

二是根据情感的要求确定重音的表达方式。一般情况下加强重音,可以突出诗句的含义,但有时根据诗的内容、情绪却需要轻念,才能表达所要强调的意思。如《小熊过桥》中的“小竹桥,摇摇摇”,后三个字是重音,但适于轻念,这样可给人以小竹桥在颤悠的感觉。

(四) 停顿。

除了重音之外,停顿也是很重要的。停顿运用得恰当,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停顿的长短要恰当,应使听众从停顿中感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停顿的位置可以根据三个方面的因素来确定:一是在标点符号处停顿,叫句逗停顿;二是逻辑停顿,是为了突出或强调某一特殊的意思所做的停顿;三是感情停顿,是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而做的停顿。后两种停顿

篇二:巧用评价让朗读更精彩

巧妙评价让朗读更精彩

朗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朗读教学的明确要求。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也总是围绕着“正确、流利、有感情”来做文章,例如:你读得很正确,没有一个错别字!你读得非常流利,对课文很熟悉!读得真有感情,太让人感动了??这些评价是我们在课堂常常听到和用到的,但对于指导学生的朗读显然是空洞而乏力的,不能激荡学生的心灵,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不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成了一项呆板的机械的技术性操作,没有生命的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评价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

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朗读基础的不同,对词语的把握不一样,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以“你读得太低了。”“你读得不够流畅。”“你读得不到位。”等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丧失读书的勇气。从孩子的发展出发,需要我们教师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有一次,我借班上一堂公开课,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基础又不好的孩子,孩子断断续续地轻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我始终微笑地看着他,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了,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纷纷举手表示自己能读得更好,可我示意他们把手放下,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同学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就这样,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莫大的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在朗读教学中我常常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响亮点,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正是这些充满赏识鼓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声音响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也正是这些充满赏识鼓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二、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待于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课文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路》一课时,要求学生用朗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老师这样评价:“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老师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评价学生的同时,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多元评价,让学生会读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

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评价教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教师评价学生,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学生评价学生,可以形成竞争的意识。课堂上我们还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如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认为我读得还是挺有感情的,但声音比较轻。”我说:“再读一遍好吗?这次你肯定能读得更好。”他又读了一遍,这一回又响亮又有感情,同学们用掌声祝贺他的成功。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课文后,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评语,进行表扬、指出缺点、提出希望。记得有一位家长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第一次听到你把课文一字不差地读了下来,妈妈真高兴。相信你以后会读得更好。”这样的话语对孩子是多大的鼓励呀!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形象评价,让学生善读

对于朗读,大多评价主体习惯上采用抽象评价,课堂上总是听到诸如“读得不熟练、不流利”、“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之类笼统、乏味的话。评价语缺少变化,针对性差,堂堂语文课都采用,于被评价者与评价者都无益处。有位特级教师上《夏夜多美》,一位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但几个孩子的评价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换个角度问:“你们猜老师心里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胆地说:“老师心想也许自己也没她读得好。”老师故意反问道:“怎么见得?”这时孩子们才细细道来,如“飞呀飞”读得轻轻的缓缓的,像是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语改用描述性的语言从神情、动作等方面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引发下的感受。此时,再来模仿他人朗读,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会。

“让每个孩子都没有遗憾地坐下去。”这同样是对老师进行朗读评价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确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篇三:出色朗读有效评价

出色朗读有效评价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编的课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言典范生动,学生百读不厌,篇篇课文都是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悟自读。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引导不当,自主被异化成了自流,累计朗读的次数也相当可观,可学生依然读得云里雾里;也有者,课堂上学生大展“自主”风采,读得声情并茂,却是课前跟着老师反复机械模仿的。

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如何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引进多种评价方式,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一、赏识评价力争针对性。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在执教《掌声》一课时,让学生齐读课题,学生读得拖拉,此时,老师及时指出读时要干净利落,不要拖音。学生马上就知道该怎样处理。当学生初步把课文读通后,老师表扬了三位同学,请他们站起来,老师说这个同学读得快,说明他阅读速度很快;这个同学坐得正,坐得直,说明他读书认真,态度好;这个小朋友读得很准确。为这三个同学鼓掌。这样的读后评价,非常明确地指出好在什么地方,针对

性强,一方面鼓励这几个孩子以后会做的更好,另一方面告诉了其他同学该怎样读课文。

二、诱导评价力争形象化。

好的评价应当是善于巧妙、机智的,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引导评价力争丰富性。

要想做到丰富,就得要与作品、作者、读者等进行深入而有效的对话。因为只有走进作者的心灵,把握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合二为一产生共鸣才能让自己的朗读情真意切。朗读的评价用语要与作者对话就是要以作者的情感为依据对朗读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抓准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与作者对话,可以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特别是伟大的作家的心灵产生碰撞,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文,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精彩极了” 与“糟糕透了”这两个词。当学生读完“精彩极了”老师的评价是:哦,听了你的表扬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谢谢你!当学生读完“糟糕透了”时老师的评价是:哦,你太严厉了,听了你的批评我无地自容,我真的那么糟糕吗?这组评价就是根据课文中的对比手法来创作的,教师的评价用语生动幽默,也采用对比的手法,效果非常强烈地告诉了学生,你这样读得非常好。朗读的评价用语与作品对话是真正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教学,是真正引领学生去读懂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

朗读的评价用语与读者对话就是要结合读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朗读进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阶段目标中,结合教学目标提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阅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此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达成学科课程目标。

如《触摸春天》一文第三自然段学生读后教师的一组评价是:你读得真好,安静眼睛看不见却能抓住会飞的蝴蝶,从你的语气中我知道你一定非常佩服这个活泼

聪慧而又神奇的小姑娘;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和你一样,不禁要赞叹这位身残志坚的小姑娘,她是多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呀!这些评价是围绕着文中的人物特点来展开的,它不仅肯定了学生朗读的感情到位,而且肯定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评价是具体而中肯的,不仅能让学生欣然接受,还能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作用。

四、启发评价力争多角度

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请同学进行读后评价,而往往听到的是“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等抽象的简单的评价,这除了平时课堂训练外,还有教师的及时诱导至关重要。请看一例:有位特级教师上《夏夜多美》,一位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但几个孩子的评价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换个角度问:“你们猜老师心里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胆地说:“老师心想也许自己也没她读得好。”老师故意反问道:“怎么见得?这时孩子们才细细道来,如“飞呀飞”读得轻轻的缓缓的,像是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语改用描述性的语言从神情、动作等方面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引发下的感受。此时,再来模仿他人朗读,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体会。这样富于变化的点评会启发孩子从语言文字或其他方

面进行评价,既丰富了孩子自身的语言,又感

受到其中的情感。

五、主体评价力争多元化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课文后,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评语,进行表扬指出缺点,提出希望都可。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孩子朗读课文家长评语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66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