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撤乡并村方案

时间:2016-10-10 07:36:1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撤乡并村的做法和成效

上饶市撤乡并村的做法和成效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工作发生了新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撤乡并村作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的乡镇数由2001年前的287个减少为188个,减少99个,减少率达34.5%,比人民公社时期的公社数196个还要少,设街道办11个,乡镇平均人口为3.3万人,平均面积为120.7平方公里,平均财政收入为433万元;全市村委会数由2938个减少为2085个,减少853个,减少率达28.7%;税改后,全市农民税费负担总额减少45721万元,有效防止了农民负担的反弹,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一、撤乡并村前的基本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迫切需要加大撤乡并村力度,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我市撤乡并村前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三难”:

1、乡镇村规模小、农村生产要素难集聚。据统计,2001年前,全市乡镇有287个,平均面积为平原乡镇65.8平方公里,丘陵乡镇77.2平方公里,山区乡镇99.4平方公里。一是面积较大的乡镇比例小。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乡镇有15个,占乡镇总数的5.2%;不足10平方公里的有6个,占1.7%。二是人口较少的比例多。人口1万以下的有51个,占乡镇总数17.6%;1至2.5万的有148个,占51.6%;三是人口多的比例少。2.5万以上的有88个,占30.7%。这种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的乡镇村区划体制,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发挥经济集聚效益,造成乡镇村集聚力和辐射力不强,不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2、乡镇村机构臃肿,农民负担重难根治。早在2001年,全市乡镇行政编制共8554个,平均每个乡镇29.8个,实有人员11529人,平均每个乡镇40.2人。全市村委会个数有2938个,村委干部14690人。由于乡镇村个数多、干部多、开支多、财政压力大,一些财政赤字乡、空壳村,自身经济支出难保,农民负担重难以根治。例如,广丰县湖丰镇有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134个,村组两级干部289人,一年工资开支达37.5万元,群众很有意见,县委和镇党委下决心撤并村组,即由原来的134个撤并为55个,村组干部由原来289人减少到86人,工资由原来37.5万元减少到14万元。

3、乡镇统一规划难以形成。由于乡镇都要搞乡镇建设规划,造成一些乡镇设置与区域经济格局不相称;有的未达设镇标准也设了镇;有的乡镇中心城镇不突出;有的城镇辐射带动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撤乡并村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两撤三并”的方式,加大了撤乡并村力度,逐步使乡镇村区划体制趋向合理化。

1、制定合理的撤乡并村方案。市委、市政府为抓好撤乡并村工作,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这个决定从撤并的方向、目标、任务、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为县(市、区)制定撤乡并村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依据,保证了撤乡并村的科学性。“两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撤乡并村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撤

乡并村的意义、原则、任务和要求。2005年3月,市政府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工作若干意见》的政策文件,并指出:“高度重视中心镇、中心村的发展”,重点指导、支持34个财政收入过400万元、镇区人口8000左右的重点镇、门户镇和边贸镇。同时,市里还从土地收益中拿出300万元资金,对获得先进县城镇、中心村予以奖励。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实行政策倾斜,加大了撤乡并村的力度。

2、坚持合理的撤乡并村原则。市委、市政府把撤乡并村与加快小城市群建设结合起来,按照“绿色空间分隔、快速通道相连、功能设施互补”的要求,加强规划协调。并遵循“四大原则”。一是必须遵循改设城中乡镇村的原则,积极改造“城中村”、“城中乡”,改设为居委会和街道;二是遵循做大城市周边乡镇的原则,整合做大周边乡镇,扩大发展空间;三是遵循城镇群形成的原则,在做大县城的同时,促进重点镇、中心乡、中心村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鄱阳县饶埠镇、万年县石镇人口集中,经济互补性强,并呈一江两岸态势,根据市委领导的要求,于2004年6月,两县领导和两镇负责人,就石镇、饶埠镇统筹规划,先后三次召开会议讨论,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整合了资源,实现了一体发展,建成区域工贸型中心集镇,并由省规划研究院担任规划、编制任务,如今正按照规划的蓝图抓紧实施;四是遵循历史沿革和群众习惯的原则。综合考虑乡镇沿革、区位地缘、经济基础、交通条件等因素,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以乡镇村为单位,实行整建制撤并。通过撤乡并村的四条原则,保证了撤乡并村工作的正确指导和质量要求。

3、采取“两撤三并”方式调整行政区划。一是撤镇设街、居。将中心城市、区、县城住地的城中乡(镇)、城关镇、城中村,改设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以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全市撤镇建街有11个,建居委会有67个。二是撤乡建镇。将经济发展空间大、集聚力强、规模集中的中心城市(区)、县城周边的乡,撤并为中心镇、重点镇,以适应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据统计,2000年以前,179个乡的平均面积为77.07平方公里,人口1.8万;镇108个,平均面积83.19平方公里,人口2.7万,现在撤并为88个乡,平均面积111.5平方公里,人口2.6万;撤并为100个镇,平均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3.8万。通过撤乡建镇,乡镇面积扩大和人口聚集,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周边小乡与中心镇合并。将中心镇周边的小乡合并为中心镇,发挥中心镇的带动作用。如铅山县的傍罗乡与鹅湖镇合并,有利于老区乡经济的发展;四是山区小乡与中心乡合并。将经济落后的山区小乡合并为邻郊的中心乡,以增强经济实力,扩大发展空间;五是小村与大村合并。将经济落后的小村合并为中心村,发挥中心村的带动作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通过“两撤三并”,全市的乡镇村区划体制基本趋向合理化。

三、撤乡并村的主要成效

通过撤乡并村等一系列农村综合改革措施,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88.1亿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25.59%,全部工业增加值120.7亿元,同比增长15.6%;固定资产投资227.2亿元,同比增长41%;社会商品消费总额138.1亿元,同比增长16.5%;实际引进市外资金215亿元,增长36.4%;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20.6%。“十五”GDP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多,经济总量在全省排第四位。主要成效是:

1、扩大了乡镇建制规模。全市共有188个乡镇,村2087个,分别比2001减少99个和853个,减少率分别达到34.5%和28.7%。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建制镇100个,街道

办11个,乡88个。188个乡镇总人口587万人,平均每个乡镇人口为3.3万人,平均面积为120.7平方公里,平均财政收入为433万元。

2、优化了乡镇组织机构。我市的乡镇从原来的287个减少为188个,人员由原来11529人,减少为6615人。不但优化了乡镇机构,而且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鄱阳县全县乡镇干部2240人,乡均66人,其中行政人员1045人,事业站所1195人,乡镇党政班子513人,平均15.1人。乡村债务6.7亿元,农村人口人均债务560元,县委、县政府围绕乡镇职能向“发展、服务”转变,优化乡镇机构,组建“一办四中心”,即:党政办公室,主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内部建设,履行规划、指导、组织、实施、督查、协调和保障等职责;便民全程服务中心,主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性服务;安民保障服务中心,主要围绕普法宣传、民主自治、维护稳定、安全生产、社会和谐提供保障性服务;助民生产服务中心,主要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生产性服务;富民发展服务中心,主要围绕全民创业的环境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提供发展性服务。乡镇机构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明确了干部的职能职责,有效地提高了乡镇办事效率。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5.2亿元,同比增长15.53%;财政总收入2.01亿元,增长12.13%。

3、减轻了财政负担。通过撤乡并村,减少了乡镇村个数,精简了一大批乡镇、村干部,从而节省开支,减轻了财政压力。据统计,从2001年以来,全市减少乡镇数99个,按每个被撤乡镇干部有40人计算,全市乡镇减员3960人,按每乡镇节省支出40万元计算,全市乡镇节省支出3960万元;全市村委会减少853个,按每村5个干部计算,减员4265人,按每村委会节省支出5万元计算,节省开支4265万元,两项一共节省8225万元,达到减员节支的目的。同时,又增强了乡镇村的经济实力。

4、加强了中心镇村建设。通过撤乡并村,按照中心镇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要求,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城关镇、中心镇、中心乡、中心村的城镇化网络建设体系,使乡镇布局趋于合理,中心镇建设得到加强,重点中心镇的规模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种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向中心城镇集聚,使中心乡镇村形成人居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的国家重点镇9个、省级重点镇27个、中心乡30个、中心村87个。中心乡镇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凸现,2005年全市过1000万元财政收入的乡镇达31个。德兴市泗洲镇财政收入达到1.04亿元,成为我市第一个、江西省第二个财政收入过亿元乡镇;上饶县枫岭头乡属于县城周边的乡,撤乡建镇后,集镇规划面积3.25平方公里,民营企业150家,投资规模8.6亿,就业人数达到6200人,镇财政税收由2003年的1006万元增长到今年的2420万元,翻了一番多;上饶县石狮乡属于中心城市的周边乡,与姚坪乡合并后成为城郊的中心乡,集镇规划面积11.38平方公里,民营企业达50家,投资规模

1.5亿元,乡财政税收今年可达1200万元。

5、实现了职能的转换。中心城市(区)、县城所在地的镇村撤设为城市街道办事处、城市居民委员会,实行了工作职能的转换,由原来管理农村工作的职能转变为管理城市的职能。街、居建立起与城市管理工作相适应的领导机构和服务机构,建立一系列的城市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了城市管理职能。一是扩大了中心城市规模。全市通过中心城(区)、县城的城关镇撤设为街、居后,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朝着中心城市方向迈进。上饶市区建设面积由2000年17.6平方公里发展到2004年的35.2平方公里,人口由17万人,发展到35万人,2005年,城市化率达到28%;广丰县城永丰镇与下溪镇、塘墀乡合并,分设四个街道

办事处,使县城面积由47.3平方公里扩展到105.2平方公里,人口由17.99万人扩展到23.6万人,使广丰县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二是加快了二、三产业发展。街、居的工作职能主要是抓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服务。撤镇后的街道办事处,结合县城的区位优势,建立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县城集聚转移。三是促进了社区建设。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建立了社区事务管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在先进性教育、社区建设、社区文化、卫生和创文明城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撤并后的乡镇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明村镇“五个一”的建设标准,遵照“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的建设原则,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科学编制村镇规划。信州区沙溪镇从规划编制入手,加强了新农村建设。近年来,该镇投入近100万元,聘请省城乡规划院专家按照《上饶市城镇规划库系纲要》要求,陆续完成了一系列总规和详规的编制工作。该镇南新区开发整体规划用地1125亩,一期实施建设200亩,绿化、美化、亮化“三化”到位,该镇龙头住宅小区是沙溪的3个农民住宅小区之一,规划面积186亩,分3期建设,可容纳500户居民,整个小区布局合理、结构整齐、实用美观;玉山县下镇镇17个村委会,村村都编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按照新农村规划要求建设中心村镇,进行了中心村镇的路、电、水、厕的改建改造。据统计,2004年完成乡村公路改造1100公里,2005年达1800公里。乡镇村道路硬化率达25%以上。三是突出了新农村重点建设。近年来,婺源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努力构建“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繁荣的生态文化、和谐的生态家园”为内涵的“中国最美乡村”,并以徽派建筑风格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得到保护和完善。该县先后用三年时间对三条旅游精品沿线村庄及景点按徽派建筑实施改造,改造总户数2908户,资金320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江湾、古坦、大鄣山三个乡镇公路沿线及景区点305户非徽派建筑的改造。

7、整合了农村自然资源。通过乡镇村的撤并,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一是整合了生态资源。婺源县江湾镇,由晓鳙乡、大畈镇与江湾镇合并,铅山县葛仙山乡,由杨林乡与港东乡合并,优化了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上饶县五府山镇,由高洲乡与五府山镇合并,优化了林业资源,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鄱阳县田畈街,由碧山乡、莳山乡与田畈街镇合并;余干县瑞洪镇,由梅溪乡、新生乡、东源乡与瑞洪镇合并,优化了滨湖地区的水产资源,促进了水产业的发展;广丰县洋口镇,由鹤山乡、河北镇与洋口镇合并,优化了中心镇的工贸资源,促进了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我市投入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2亿元,比2000年新增4亿元,乡镇道路硬化率达95%;2005年全市移民建镇工程共建成38个集镇、153个中心村、378个基层村,安置移民8.65万户,约37万移民彻底告别水患,迁入新居。三是整合了农村社会资源。全市共撤并农村中小学1530所,使小学、初中分别由2000年的3881所、361所减少为目前的2375所和337所。校均学生规模分别由2000年的194人、858人增至286人和1170人。共拆除一类危房和无维修价值的二类危房43.02万平方米,筹措危改资金2.08亿元,新建、改建校舍56.47万平方米,危房比例由2000年的17.5%降至3.72%。全市撤并卫生院有34所,新建、改建卫生院面积5.78万平方米,医疗设备投资2638万元。(市委农工部 市委政研室 市民政局)

篇二:##市撤屯并村工作方案

###市撤屯并村工作方案

为合理有效利用农村资源,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按照市领导提出的“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撤乡并村、一步跨入城镇化”的指示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省、哈尔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村生产方式和人居环境为核心,按照统筹城乡、科学规划、整体推进、优化布局、分类指导的要求,全面推进扩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发展小城镇和乡村城镇化进程,通过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加快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规划建设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二、坚持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按照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有利于农村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小城镇建设和强化行政管理,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行规划和调整。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区分乡镇、村的不同情况,以规模小、布局不合理、产业不突出、发展潜力小的乡镇、村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撤并工作,防止"一刀切"、"一阵风"。

(三)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实行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推进,分步骤、分阶段地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稳步推进撤屯并村工作。

(四)积极稳妥,确保稳定。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又要深入细致,慎重稳妥,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每一环节的具体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防止因工作简单粗糙而引发或激化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三、任务目标

按照《黑龙江省撤并村屯规划纲要》的要求和我市村镇空间布局的实际情况进行布局调整和撤并工作,主要采用试点带动,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撤并村屯。

2012-2014年,计划撤并自然屯30个,涉及14个乡镇。其中,###镇2个,五家镇3个,兰棱镇2个,杏山镇1个,农丰镇1个,单城镇1个,东官镇1个,临江乡1个,新兴乡7个,青岭乡2个,水泉乡1个,万隆乡1个,公正乡2个,周家镇5个。涉及总户数5265户,人口19163人,总占地面积477万平方米。(详见附表)

2012年,主要结合我市“两城”建设,重点启动东城核心的新兴乡、###镇城郊村及公正、水泉乡村屯撤并工作,计划撤并自然屯10个,涉及总户数2197户,总人口7707人,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

新兴乡撤并6个屯。其中,关家窝棚、唐家窝棚、肖家窝棚、孤家并入东城核心区,范家屯、韩家屯并入新民村。并入东城核心区的4个屯,位于钱江路南,“同三”高速路和松花南路之间,涉及450户农户,1333人。4个屯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物总面积70244平方米(其中:正房40686平方米,厢房8142平方米,门房18992平方米,耳房2424平方米)。并入新民村的范家屯和韩家屯2个屯,涉及户数641数,2421人口,村庄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农民新区建设采取用建设用地置换的方式,由政府签头,按照市场价格,科学计算成本和利润,由开发商承建新区,在哈双新城规划区内,按比例给开发商土地,以地换楼,撤并后的宅基地交给政府。

公正乡撤并徐家屯、西山屯2个屯。其中,徐家屯并入公正村,涉及户数30户,人口81人,村庄面积11万平方米;西山屯并入固强村,涉及户数68户,人口232人,村庄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计划将村屯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到城镇或开发区,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用于弥补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新居建设投入。

水泉乡撤并付家屯1个屯,并入三林村。付家屯总户数150户,人口700人,村庄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计划整体搬迁到三林村中心村,集中建设农民新居。

###镇撤并1个屯,双庙屯并入市区,涉及860户,2850口人,全部迁到市区回迁房居住,置换建设用地11万平方米。

四、政策措施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对中心村镇建设,实行政策和资金倾斜,统筹抓好中心镇和中心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农村路网、电网、能源、农田水利、泥草房改造政策等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向撤并的中心村、镇摆放和倾斜,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优先向中心村、中心镇覆盖。

二是实施建房补贴政策。参照相关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和泥草房改造政策,按照市场行情进行认真评估,合理确定补偿标准,给予并村合屯农户一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同时,农民在中心村镇购买房屋时,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

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农村低保、农村养老、新型合作医疗等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服务水平,真正使进城农民享受到更多实惠和好处。

四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将村屯内以宅基地为主的现状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在满足居民用地需要的前提下,对于整

合的建设用地进行流转,建设非公益性项目,所获收益均用于中心村或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上。撤并附屯搬迁到中心村农户宅基地,由国土和乡镇、村委会负责调剂用地,符合村集体用地条件及占补平衡。

五是对于规划撤并村屯的基础设施不再予以投入,以推动农户主动向中心村、乡镇所在地或市里流动。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撤屯并村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任务重、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市里将成立撤屯并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主管农业副市长为副组长,民政局、规划局、人社局、建设局、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抽调人员,切实抓好安排部署,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等工作。

(二)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严格把关,实行联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消除各种模糊认识和顾虑情绪。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加强上下沟通,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撤屯并村工作顺利进行

(三)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撤并村屯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结合“两城”建设,加快两城核心区周边村屯的撤并,

篇三:撤并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朗洞镇撤并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撤并村是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重大举措,涉及到多方利益的重新调整和重要行政区划的改革。朗洞镇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程序,今年11月,依法将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撤并为8个中心村。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朗洞镇把村、组干部职工以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撤并村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形成农村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上来。

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摸清楚撤并村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自然资源、风俗习惯、交通、水利现状、经济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村干部的结构等方面的基础上,认真拟定方案,使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抓试点,看成效,稳步推进。在全面铺开撤并村工作前,以朗洞村等3个为试点。通过试点后运行情况的长远看,生产要素集中和扩大,资源优势互补,强村带动弱村,拓宽了村级经济的路子,整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近期看,村里每天有人上班,方便了群众办事,得到群众的拥护和好评,充分调动了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试点成功后,全市召开撤并村工作现场会,在认真总结3个试点村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通过抓试点,总结撤并村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积极稳妥地在全镇全面铺开撤并村工作夯实了基础。

加强领导,认真督查,确保撤并村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加强对撤并村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成立了撤并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组长,并抽调人员具体办公,确保撤并村工作顺利开展。

作好宣传发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全镇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撤并村的目的意义,讲清楚撤并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家喻户晓,形成共识。在广泛征求村民对撤并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组干会议,对被撤的村、新建村的村名、驻地等形成决议。

坚持按照“并得拢、稳得住、能发展”的原则进行。各村在撤并工作中,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进行,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不搞“一刀切”,确保“并得拢、稳得住、能发展”。

坚持“一个稳定,五个不变”的政策,搞好撤并前后的平稳过渡。撤并村中,坚持做好“一个稳定”。即作好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让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状态保持稳定。对离任村干部,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解决离任村干部的问题。坚持“五个不变”原则,即:一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区域行政管辖虽然变动,但不影响群众的土地承包关系,村民从根本上保持了稳定;二是对已签订的各类有效经济合同不变及群众利益不变;三是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属关系不变;四是公益生产设施的投入和受益范围不变;五是现有主要道路分布及山林、土地、电力、水利设施等权属不变。坚持做到“五个不变”使群众和原村组集体消除了撤并村后变更“家产”的认识,让大家吃下了“家产”权属不变的定心丸,使撤并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为撤并村工作打好基础。撤并前,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开展并村及中心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我镇都认真分析和研究了撤并工作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是成立村财务和资产清理领导小组和撤并村工作指导小组。二是对新建村党的基层组织的组建、建村筹委会、离任村干部的待遇等有明确规定。三是开展党政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全面深入村、组、户做好撤并村的宣传、发动,处理撤并村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四是加强信息收集,及时反馈撤并村工作信息等。

严格依法、完善撤并程序。在撤并村工作中,严格依法和按照方案进行。 一是依法召开会议。我镇拟定初步撤并村方案,通过召开18周岁以上全体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决定村撤与否和新建村名以及村委会驻地。二是依法命名。在撤并村过程中,对新建村的命名和更名都通过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申报审批


撤乡并村方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58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