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琐记中的好词

时间:2016-10-10 00:19:4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琐记》阅读题

一、 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________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________篇。 (1926 ) (10 )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 。 (《天演论》 )

3、 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师学堂)

4、“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琐记》)

5、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乌烟瘴气)

6、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____________。(探求真理强烈欲望)

7、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_______,这段经历在,_________中提及。(矿路学堂) (《琐记》 )

8、《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9、从《五猖会》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五猖会》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主题,试举一例。

11、《五猖会》中,“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在夜中鸣叫似的”描写十分出色,是分析妙处。

二、 选择 1、《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2、《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3、《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A ) A.有 B.没有 4、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6、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三、 判断 1、《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 2、《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3、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篇二:《琐记》阅读题

《琐记》习题

一、 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________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________篇。 (1926 ) (10 )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 。 (《天演论》 )

3、 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师学堂)

4、“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篇。(《琐记》)

5、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乌烟瘴气)

6、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____________。(探求真理强烈欲望)

7、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_______,这段经历在,_________中提及。(矿路学堂) (《琐记》 )

8、《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9、从《五猖会》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五猖会》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主题,试举一例。

11、《五猖会》中,“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在夜中鸣叫似的”描写十分出色,是分析妙处。

二、 选择 1、《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2、《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3、《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A ) A.有 B.没有 4、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6、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三、 判断 1、《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 2、《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3、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篇三: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的价值与反思

[内容摘要] 六朝时期的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六朝笔记小说

词汇研究价值的剖析,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

[关 键 词] 六朝;笔记小说;词汇;价值 一、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的价

值和特点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敏感的因子,与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任何社会的变

迁都会在词汇内部留下痕迹。六朝①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此期战乱频仍,

政权交替,灾祸连年,人们生活在战争和死亡的痛苦之中,社会生活和风俗文化也随着南北

各民族人口的大量流迁而发生改变。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六朝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它紧承

秦汉,远续隋唐,是上古汉语与中古汉语(今从王云路、方一新的分法)的交替时期,这个

时期的词汇呈现出与上古迥然不同的特点。由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要求语言承载更多的

交际信息,因此大量新词语新用法应运而生,许多先秦旧词语此时也发生了演变,产生完全

不同的新义项;常用词义位发生更替,同义词反义词显著增加,单一义位多义化,产生大量

多义词。同时,六朝又是外族文化和中土文化第一次大规模的碰撞时期,佛经的汉译加大了

对双音节的需求,客观上加快汉语双音化的步伐。双音节的迅猛发展,为后期双音化高峰奠

定了坚实基础。外来词的吸收和中土化也丰富了汉语词汇。另一方面,权威工具书上六朝以

后乃至近代汉语中很多新词新义,它们最早的用法可以追至六朝。由此可见,六朝时期在词

汇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我们对于词汇史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口语词和常用词(广义上

包括基本词)的研究,因为它们最接近实际语言,“是后人了解当时语言的最可靠的依据”②。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的汉译也随后开始。佛教是面向大众传播教义的,因此,佛

经翻译要通俗化才能争得更多的信奉者。而从事翻译的外籍僧人大多汉文修养不高,加之佛

教原典的文体性质决定了汉译佛经的口语化程度较高。“这就在客观上使佛典翻译成为影响汉

语书面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雅’的藩篱而接受口语成分的重要因素”③。向熹先生曾

指出:“魏晋以后,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日益加大。六朝开始出现一种比较接近口语的书面语

——古白话。南北朝《世说新语》、《齐民要术》、佛经翻译??等,都用白话写成,它们是研

究中古和近代汉语的主要依据。”④六朝笔记作为一个时代的语言记录,同甲骨文、先秦诸子、

唐代变文、宋儒语录、明清白话小说被作为汉语词汇史上不同阶段“面貌”的典型代表⑤。

对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的全面研究,有助于对断代词汇面貌的了解。小说在六朝以前被人

们看作是“街谈巷议”,大多散见于其他文献中。例如《左传》中有很多关于人物、场面和战

争的描写都属于小说的范畴;《史记》列传中很多关于人物事件的描写,却依附于正史。这些

口语化的语言,使小说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能在民间流传下去;而恰恰由于小说的存在,使

我们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当时社会的语言实际。六朝笔记小说包括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

小说和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志怪小说以描写神仙鬼怪为主旨,包括《幽明录》

《异苑》《搜神后记》《拾遗记》等;志人小说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为主,包括《语林》《殷芸

小说》《笑林》《郭子》等。六朝时期社会纷乱,无论上层社会还是下层社会都处在不稳定的

恐惧中,因而脱离现实转向神道鬼魅成为平民的一种价值趋势,清谈放诞成为士大夫阶层的

时尚。变化的社会生活折射在语言中表现为:志怪小说中关于神鬼精魅、生死丧葬、羽化升

仙的词语特别多;志人小说中对清谈品评、人物性格方面的描述就比较鲜活。总起看来,六

朝笔记已经具备小说特点,注重故事情节的曲折和语言表达的丰富。关于事件、时间、人物

外貌、语言、行为、心理、表情等方面的词语非常发达,这构成小说词汇一大特色,也成为

后期各阶段小说词汇继承发展的前源。 [!--empirenews.page--] 六朝笔记中还有很多六

朝时期的口语词,不仅在小说中出现,在同期乃至后代文献中也出现。例如“惭”本义为羞

愧。《易·系辞上》:“将叛者其辞惭。”六朝时期产生了新的义项,指“感谢”。《搜神记》卷

五:“翁之厚意,出苇相渡,深有惭感,当有以相谢者。若翁速还去,必有所见,亦当有所得

也。”再如“催”本义为催促、促使,六朝时指“快速”。《异苑》卷八:“使者催令束装,拔

因语曰:‘汝看我面。’乃见眼目角张,身有黄斑色,便竖一足,径出门去。”《幽明录》卷三:

“太守不应,意甚不乐,催使吏为作主人,外颇怪。”此外还有“波(逃跑)、郎(奴仆对主

人的称呼)、阿堵、那忽、何物、如馨、忽忽、方幅、踊跃(喜悦)、狡狯”等。同时也出现

大量六朝时期新用法,例如“兵戈(军队)、处分(吩咐)、反侧(惶恐不安)、风流(风度)、

居然(显然)、逡巡(极短时间)、荼毒(悲痛)、潇洒(偶然)、斟酌(掌握)”等。这些口语

词和新用法有一部分被现代汉语继承下来,而相当数量却保留在六朝时期的文献中,因此“要

追溯近代汉语,即古白话的源头,就不能不认真研究魏晋南北朝的词语”⑥。同时,六朝笔

记小说作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滥觞,也为后代文学和词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百感

交集、登峰造极、一往情深、引人入胜、瓜田李下、含沙射影”等脍炙人口的熟语均来自六

朝笔记;《窦娥冤》的雏形源于《搜神记》中的《东海孝妇》,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在

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早见于六朝笔记。 [1][2]下一页 六朝是佛教第一次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期,“任何不同文化的接触、交流、碰撞,都会在语言

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⑦,随着外族文化的广泛传播,佛教开始渗入中土文化各个领域。

不但充实了汉语词汇,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构造方式,佛经中的比喻造词及多层次构词法

为汉语词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借鉴。同时,大量汉语词汇被赋予了佛教的语义,例如“布施”

原义为施恩惠于人。《庄子·外物》:“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当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布

施”变为梵文Dana(檀那)的意译词,故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食。再如“大法、道德、

恶道、居士、礼拜”等。另一方面,梵语系统的借词和译词,也逐渐退去佛教的外衣而中土

化,例如“方便、轮转”等。六朝笔记小说的词汇,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意义重大,对此

期词汇进行全面的考察将会非常有价值。二、六朝笔记小说的研究现状及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古汉语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其中。作

为六朝词汇面貌的代表,六朝笔记小说中保留了大量的口语词,因而在语料上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中古汉语通释性的成果中,很多学者都引用了六朝笔记小说作为例证,同时也出现

六朝笔记小说的专题研究。1.考释性的文章在单篇论文中占很大部分,这类成果针对六

朝笔记小说中的词语进行考释,通过比类和归纳等方法,运用互文、对文来考察单个词语的

意义。这些论文对于词义的挖掘和辞书的编纂都具有重要意义;断代的系统研究的文章相对

较少,只有江蓝生(1983)《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札记》,方一新(2000)《魏晋南北朝小说语

词校释札记》;针对专书研究的论文比较多,特别是志人小说中的《世说新语》。例如郭在贻

(1984)《〈世说新语〉词语考释》,殷正林(1984)《〈世说新语〉中反映的新词新义》,方一

新(1990)《〈世说新语〉词语札记》,王云路、刘坚、黄征、蔡镜浩、苏宝荣、蒋宗许、汪维

辉等在《世说新语》的考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志怪小说方面有:王宝华(1987)《〈搜

神记〉汪校补正》、骆小平(1990)《〈搜神记〉所见六朝新词考论》、刘钊(1995)《〈搜神记〉

全译指瑕》、方一新(2000)《〈异苑〉词语校释琐记》、真大成(2002)《〈搜神记〉词语校释

琐记》等。 [!--empirenews.page--] 2.除了语义上的研究外,关于复音词和构词法的研

究也有不少,如程湘清(1992)、周生亚(1982)、韩惠言(1990)针对《世说新语》复音词

构词方式展开了讨论,李新健(1989、1990、1991、1992)连续发表四篇文章探讨《搜神记》

中复合词的构成方式,李杏华(1996)《〈世说新语〉双音复合词内部形式反映对象特征的类

分》,邓志强(2005)《〈幽明录〉偏正式复音词构成方式的纵向比较》等。在词序上有高先德

(1985)《〈世说新语〉的词序》,张鸿魁(1992)《〈世说新语〉并列结构的字序》。这些研究

对六朝时期复音词和构词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在此领域的研究专著中,系统的

当推江蓝生(1988)《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它“填补了汉语词汇史上的一个空白”⑧。

该书以六朝笔记小说为研究对象,考释了330余条词语,发掘了很多六朝时期的口语词、新

词新义以及特殊用法,成为笔记小说词汇研究的开山之作;吴金华(1994)《世说新语考释》,

共考释了250余条口语词,通过钩沉史证,解决了很多文献中的语义问题;周俊勋(2004)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系统地对六朝志怪小说词汇进行了梳理,将汉语史研究与

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探讨了词汇史上一些常用词归并的系统,从韵律的角度解释了双音词的构词过程,运用词义投影来解释汉语的词汇化,为六朝笔记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通释性的专著中,也有学者大量选用六朝笔记小说作为例证,如蔡镜浩(1990)《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王云路、方一新(1992、1993)《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中古汉语读本》,特别是汪维辉(2000)《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书中选择了41组东汉至隋这一历史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常用词,运用的许多例证都来自六朝笔记小说。在资料的整理译注方面,余嘉锡率先对《世说新语》进行校注,随后出现不少同类的注释专书。如徐震堮(1984)《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校笺》,杨勇(2000)《世说新语校笺》,张撝之(1996)《世说新语译注》,张万起、刘尚慈(1998)《世说新语译注》等;汪绍楹(1979、1981)、齐治平(1981)、周楞伽(1984、1988)、郑晚晴(1988)、王根林、黄益元、曹光甫(1999)等人对志怪小说进行辑佚,为志怪小说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词典编纂方面张永言、张万起(1992、1993)等人先后编著了《世说新语辞典》,为志人小说材料的条理化开辟了新途径。总起看来,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从考释到整理,从构词法到辞典编纂,涉及到各个方面,但是这些研究偏重于个案,特别是疑难词语和特殊词语的考释,忽略对词语发展规律的系统性探讨和对理论的解释。对常用词的研究还很薄弱,较多集中在单音词义位的更替上,成系统的研究专著并不多,对志人小说的研究力度远超过对志怪小说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没有更好地把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从而将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因此,应该加大力度来讨论常用双音词的更替,探究词语演变规律,特别是那些在六朝时期出现,被现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双音词。它们源于中古,在历时的变迁中,很多词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这些词语的义位转换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empirenews.page--] 注释:①六朝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广义指魏晋南北朝,今从方一新、王云路说法,指广义六朝。②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第1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③朱庆之:“试论佛典翻译对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若干影响”,见《中古汉语研究》第125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④向 熹:《简明汉语史》第1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⑤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前言)第1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⑥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前言)第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⑦董琨:“‘同经异译’与佛经语言特点管窥”,载《中国语文》2002年第6期。⑧吕叔湘:《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前言)第1页,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2.除了语义上的研究外,关于复音词和构词法的研究也有不少,如程湘清(1992)、周生亚(1982)、韩惠言(1990)针对《世说新语》复音词构词方式展开了讨论,李新健(1989、1990、1991、1992)连续发表四篇文章探讨《搜神记》中复合词的构成方式,李杏华(1996)《〈世说新语〉双音复合词内部形式反映对象特征的类分》,邓志强(2005)《〈幽明录〉偏正式复音词构成方式的纵向比较》等。在词序上有高先德(1985)《〈世说新语〉的词序》,张鸿魁(1992)《〈世说新语〉并列结构的字序》。这些研究对六朝时期复音词和构词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琐记中的好词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57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