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水调歌头,游泳鉴赏

时间:2016-10-07 09:58:2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水调歌头.游泳(赏析)doc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释】

①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②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③ 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④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⑤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⑦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

⑧ 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⑨天堑(qiàn):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据《南史·孔范传》记载,隋伐陈,孔范向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⑩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到那时,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平湖”里来。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巫山形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下游的西陵峡合称三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与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译文】

刚饮过长沙的水,现又吃了武昌鱼。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

篇二:读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有感

读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有感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墙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珠。

1956年5月,毛泽东到武昌视察,利用休息时间,游过三次长江。这首词是他第一次游长江后写的。

词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的大致意思是游泳的时候江面上风浪很大,可是毛主席却觉得这胜过在闲静的庭院里散步而且他是在百忙中得到的一点闲暇时间去游泳,从中得到快乐,感到心情舒畅。当时的毛主席已是六十多岁的高龄了,花了两个小时才完成横渡长江。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平常老人是绝对不会觉得游长江是件快乐的事。由此我想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毛主席在游长江之前想到的是他一定可以轻松的游过去,他非常地自信,所以他勇敢地尝试游过长江。而平常百姓家的六十多岁的老人家觉得自己人老体衰,已经没有能力游过长江了,所以他们不会去游长江。这就是意识的不同导致了他们行为的不同。

从这句话中还可以得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当时毛主席在武昌,刚好有了可以游长江的前提。如果当时毛主席当时在井冈山,那他就是再想游长江也是徒劳,根本没有客观条件。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另一方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过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毛主席要游泳的那天,江面是风浪相当大,游过长江非常困难。可是,他没有因此而退缩了,而是干脆地游过去。这是由于他尊重客观规律,知道风浪不可能因为他嫌风浪太大而变小使江面平静。因此,他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有满满的自信和足够的勇气,用自信和勇气给他自己打气。这样,他终于横渡了长江。

词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句话是说孔子在川水之上,见川流迅迈,未尝,故叹人年往去,用奔流的江水比喻飞逝的时光,警告世人要珍惜时间。这句话从两个意义上说明事物的发展。一是,事物的发展具有客观性,不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时光每时每刻都在流逝,它不会因为人们不想它流逝而停滞不前;它也不会因为人们在快乐、高兴的时候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而变慢;同样它也不会因为人们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期望时间过得快一些而变快。时间的流逝永远保持着匀速的状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孔子劝告人们要珍惜时间。二是,孔子用这句话劝告古代的人,毛泽东引用这句话劝告现代的人,这也是一个发展。因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句话的功能虽然没变,是为了警告世人,但是它劝告的对象已经变了,这是从内容上看事物的结构的更新体现了事物的发展。

词的下阙最后三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说出了社会的变化,即长江大桥的建立,三峡地方修建了拦水大坝和大三峡水库的修筑。词的最后一句点出神女即巫山之女准会惊讶祖国面貌的空前巨变。这些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由于神女不是现代产生的,她是古代的人,因此她的意识是建立在她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对于她来说是不可能的发生的事情居然奇迹般地发生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思想的提高,当然产生了先进的社会意识。人们就会知道要有桥过江比坐船方面多了;懂得了有了拦水大坝,洪灾发生的频率就小很多;也明白了建筑水库可以进行灌溉、供水等好处。再配上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些大工程就建立起来了。

以上内容就是我从哲学的角度读这首词,本文的哲学观点都是浅显易懂的。自然,毛主席的词决不是我读出的这几个简简单单的哲学道理能概括得了的。本文仅仅是我个人读毛主席的词《游泳》的一些观点。

篇三:水调歌头 游泳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 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2.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特别是一些词语的准确含义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3.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 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穿插大量图片,加深对本诗的赏析和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上节作业 背诵《沁园春?长沙》

二、 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毛泽东)这是毛泽东16时的时候一次升学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立志,这首 诗给我们的是一种感觉是:万里江山我为主。这种立志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可 以说贯穿了毛的一生,在任何恶劣的历史关头都能坦然面对一切,指点江山,笑 对风雨,就连他的爱好也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喜欢游泳,几次横渡长 江,虽然风高浪急,但在毛泽东眼里,却是小菜一碟,“长江横渡只等闲”。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有关游泳的词《水调歌头·游泳》,再来体味其不畏 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 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三、 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四、 分析词句理解内容。

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写作者的行踪。 提问:为什么不说“才留长沙步,又到武昌行”?为什么不说“才饮长沙酒,又食武昌豆”?(诗要用形象思维,不宜直说,诗又要合乎逻辑的思路,题目是游泳,就要与“水”有关,因此“长沙水”“武昌鱼”均入诗中)明确: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很高,行迹匆匆,“才”、“又”两个副词说明了时间短暂。行程紧促。 这种乐观开朗的心境是全词之主调。

2、“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正面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 提问:作者游于长 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心胸开阔、豪迈自信) 明确: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一个“楚天舒”的“舒”,从侧面写出心中之舒畅开朗:“得宽余”,则从正面写出心中的舒展与自在。长江风大浪急,但却“胜似闲庭信步”,多么从容,多么豪迈!从中透露出建国伊始,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巧用典故以抒写诗人之志。

提问:孔子的语录流传后世很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想到这句话呢?(题目既是“游泳”,必须与“水”相关才可入诗。孔子面对江水一去不复返而生感叹,正好与眼下滔滔而而去的长江之水相贴近) 讲解:作者联想到孔子面对河水而发浩叹是十分自然的,这中间的媒介即是“水”。但作者的用意却又有新的内容。孔子在发感慨,时间一去不返,作者在这里进一

步表明,正因为时间宝贵,所以应该抓紧大好时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而是只争朝夕的激励。同时,这个典故亦为过渡到下阙做了准备。

4、“风樯动??天堑变通途”写出长江大桥的建设,气势宏伟,速度惊人。 讲解:这是写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图景,“动”“静”“起”“飞”“变”一连串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不 但写出游于长江之所见,而且展现了祖国建设的巨大变化与建设的迅速。这正是建国伊始,整个经济建设大好形势的缩影。

5、“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展望长江开发建设的美好前景,充满自豪之情。 提问:词中说要进一步开发改造长江之水,那是怎样的一个规划?有什么特点?(大坝十分坚固——石壁,将上游的水蓄积起来——截断巫山云雨,水库的位置很高——高峡出平湖) 讲解:这是写设想中的全面建设开发长江资源的蓝图。开发长江,利用水资源是几代人的梦想,只有江山回到人民手中,这一梦想才有可能实现。作者对词语颇有推敲,使之富有诗味儿,不说大坝而说“石壁”;不说上游流水,而说“巫山云雨”;不说高山水库,而说“高峡出平湖”。用语典雅得体,更富有艺术美感。这里又有一个神话联想——巫山神女的故事,那是因为巫山在长江上游,由武汉沿长江上溯,自然可达巫山,既到得巫山,便自然想到神女峰及其名称来历。因此,词的最后一句便巧借神女之传说,设想神女如果活到今天,也该惊叹于世间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自然贴切,意味深长。这首词无疑抒发的是改造自然的宏大愿望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赞美。

五、总结艺术特色: 本词运用了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 发挥惊人的艺术想象力,运用丰富奇特的联想,是本词较为突出的手法。词篇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联想到孔子的名言,并赋以新意,突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气魄。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由眼前的龟蛇二山相对,万舟争渡而联想到大桥凌空飞架,并由当前的建设进而联想想象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神话故事中的神女,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从而突出了全词的中心思想。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阅读下面毛泽东这首题为《七律 送瘟神》的诗,谈一谈它是怎样展开联想或想象的?其依据是什么?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摇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水调歌头,游泳鉴赏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29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